基本信息
书名:家庭情商课—培养孩子的99件小事
定价:28.00元
作者:方心晴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6-01
ISBN:9787222081413
字数:200000
页码:23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1.062kg
编辑推荐
作家柯云路说过:“情商比智商在更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爱情、婚姻、学习、工作、人际关系以及整个事业。”
而关于智商与情商的比较,美国流行的一句俚语则道破玄机:“智商决定录用,情商决定提升!”能被公司录用的人不计其数,而能在工作中获得晋升机会的人则是凤毛麟角,情商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自知是情商的基本功,自知才能自明。孩子若能在时间辨识自己的情绪状态并积极调整,这便是人生途中的个好的开端。
自信是情商的基石,自信的孩子会爆发自己的潜能,从容应付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能够奋发向上、自我激励的孩子是自信的孩子。
乐观是情商的核心。乐观的孩子离真正的幸福不远,即使身陷困境,遭受重挫,也会微笑地昂起头。乐观的孩子会收获一份成功与快乐的人生。
社交能力是情商的实际应用。高情商的孩子善借“外力”——借用别人的力量为己所用,从而营造出一个更好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
情商决定孩子的一生!
14岁之前,是孩子情商能力培养及形成的关键期。父母若能积极进行情商教育,就会培养出一个乐观、自信、幸福、成功的孩子!
内容提要
本书针对1—6岁孩子的情商培养。以亲子互动的形式,培养孩子自理、自立、自强、关爱他人、珍惜劳动成果、克服苦难等品格。本书共分成两大部分:部分培养小孩的爱心与智慧(1-3岁),重点在于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安全意识、注意力、阅读能力、爱心、责任感等。
第二部分培养小孩的独立与社交能力(3-6岁)。重点培养孩子积极乐观、自信坚强等品格与耐挫能力、审美情趣、良好沟通能力等情商能力。
本书写的生动有趣,事例丰富,穿插名人名言、事迹、实验报告等,全方位,多角度来培养孩子情商,是重视孩子情商培养的家长的。
目录
作者介绍
方心晴
法学学士,教育学硕士,某中学教师。自从有了女儿丫丫后,曾结合自身经历,为多家报刊写过育儿方面的文章。她认为孩子的教育不应该只为了关心孩子考试考了多少分,也不应该像上一辈人那样说教、打骂、死板、僵硬甚至充斥着功利思想,而是应该融教育于生活,通过亲子的互动体验帮助孩子学会自理、自立、自信,学会宽容、尊重、富有爱心,从而逐渐形成适合每一个家庭的个性化教育方式。
文摘
序言
我最欣赏的是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它不是按照年龄段划分,也不是按照问题类型划分,而是围绕着“99个具体场景”来组织内容,这使得我们在需要帮助的时候,能迅速定位到相关的章节。比如,我最近正为孩子“整理房间”的问题焦头烂额,翻开书就能找到专门讨论“物品所有权和责任感”的那一小节。里面提的“逐步放手,让孩子承担后果”的原则,没有用严厉的语气,而是用一种近乎引导侦探破案的方式,教会孩子自己建立秩序感。这种去戏剧化、重逻辑的叙事方式,非常符合现代父母的需求——我们需要的不是恐吓,而是清晰的路线图。而且,这本书在探讨每一个“小事”时,都会追溯到更深层次的心理学原理,但又用最朴实的语言进行转译,确保了内容的深度和易读性的完美平衡。这种“浅出深”的写作风格,让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流畅且富有收获感。
评分我是一个相对追求效率的家长,常常希望教育能像程序一样精确有效。这本书最先吸引我的,也是它那种看似随性实则严谨的“碎片化”处理方式。它巧妙地规避了长篇大论的弊端,每一个“小事”的解读都如同一个独立的小品,可以随时拿起随时放下,但合起来又形成一个完整的情商训练体系。我特别关注了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同理心”的部分,作者提出的“角色互换游戏”的实践方法,简单到让人难以置信,却能有效打破孩子的自我中心。这本书的整体基调是温暖而充满希望的,它不贩卖焦虑,而是贩卖解决问题的工具箱。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为孩子设下的“高墙”,其实是我们自己内心的投射。读完它,我感觉自己像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亲子关系体检”,发现了很多自己没有意识到的盲点,并得到了温柔且有效的修复建议。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让“教育”这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变得亲切、具体、可执行。
评分我一直觉得,育儿最难的部分在于“情绪管理”,不仅是管理孩子的情绪,更是管理我们自己面对孩子时的焦虑和挫败感。这本让我有幸接触到的作品,恰恰精准地击中了这一痛点。它没有泛泛而谈“爱与自由”这类宏大叙事,而是专注于那些最容易引发亲子冲突的“99件小事”。其中有一个章节是关于“如何应对孩子对新事物的恐惧”,作者给出的方法,我尝试后发现非常有效——她建议家长先承认并接纳孩子恐惧的情绪,而不是急于用逻辑去消除它。这种“共情先行”的策略,一下子拉近了我们和孩子之间的距离。文字的节奏感把握得极好,时而轻快幽默,时而沉静深刻,读起来丝毫没有枯燥感。它就像一个高明的教练,在你快要放弃的时候,适时地递上一瓶水,告诉你:“没关系,我们慢一点,但方向是对的。”我发现自己不再那么急于求成,而是更愿意花时间去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需求。这种转变,对我个人心态的调整,带来的积极影响甚至超过了对孩子教育本身的影响。
评分说实话,市面上的亲子教育书籍汗牛充栋,很多内容都雷同,让人产生审美疲劳。但是这本书的视角非常新颖,它将“情商”的培养拆解得极为细致,并且完全融入了日常生活的场景之中。我喜欢作者对“挫折教育”那一段的阐述,她巧妙地避开了传统教育中对失败的过度渲染,而是将其视为一种“信息反馈机制”。她强调的是,如何让孩子从失败中提取有用的经验,而不是沉溺于失败的痛苦。这种积极重构失败认知的方式,对我启发巨大。书中语言的精准度和现场感是其一大亮点,仿佛作者正坐在我对面,用她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娓喃道来。而且,它非常注重“同步成长”,它不只要求孩子改变,更要求家长同步升级自己的认知系统。这种双向奔赴的教育理念,是这本书最让我觉得珍贵的地方。它让我明白,培养情商不是一蹴而就的技能培训,而是一场持续的、充满爱意的自我修行。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吸引人,色彩搭配和谐,字体选择也很符合主题的温馨基调。我是在朋友的强烈推荐下购入的,原本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但翻开第一页就被作者的真诚和细腻所打动。书中的排版清晰明了,没有那种让人望而生畏的学术感,更像是一本与老友交心的随笔集。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案例选取上的独到眼光,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片段,却蕴含着深刻的教育哲理。比如,她描述的如何处理孩子在公共场合的“小脾气”,不是简单地给出说教,而是提供了一整套由内而外的引导策略,让人读来茅塞顿开。我感觉作者本人就是一个非常懂得平衡权威与爱意的父母,她的文字里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只有平等对话的真诚。这本书的实用性体现在它的“可操作性”上,每一章的小标题都像是一个待完成的任务清单,让人跃跃欲试,想立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检验效果。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做”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成为”的书,引导我们反思自身的思维定式,从而真正实现亲子关系的优化升级。那种读完后内心涌现出的踏实感和被赋能的感觉,是很多育儿书籍难以给予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