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反对爱情:那些外遇者教我的事儿(婚姻其实是一种阴谋……)
定价:29.80元
作者:劳拉·吉普妮斯
出版社:暂无
出版日期:2011-07-01
ISBN:978754770170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一部挑战社会伦理底线的惊世骇俗之作。
有外遇的人,请起立。幻想过外遇但还没付诸实行的,也请起立。扮演第三者还有被戴绿帽的老公、忍气吞声的老婆,也请起立。还有谁是坐着的吗?
婚姻这个当代*重要的爱情制度,产品不良率(离婚率)已经高达50%,但从来没有人怪罪婚姻的生产流程有问题:恋人们照样失控地奔向礼堂,毫不在乎自己有一半机率成为爱情的瑕疵品。
让我们大胆想象一种可能性:离婚人数之所以暴增,会不会因为婚姻制度已经不适合这个年代,就像“室内电话”无法满足现代人随时需要沟通的需求,所以我们需要“手机”一样?
“伴我一生”,“忠贞不渝”这种持续了三百多年的爱情观,已经是众人臣服的**党,在它之前人人软脚,没人敢反抗。
美国*有影响力的社会学家劳拉吉普妮斯重磅巨著大陆面世。这位呛辣的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决心站出来对抗,企图推翻爱情的模式。她希望用*激烈的方式,将你从爱情的温柔乡里震出。所以阅读前请系好安全带,免得你脆弱的感情就此碎尸万段。
婚姻,其实是一个统治阴谋……跟吉普妮斯比,李银河都OUT了!欢迎拍砖!欢迎吐口水!
作者犀利地批判了人类对婚姻制度的迷恋式顺从,直指两性情感*不堪目睹现实面。
挑战人类一夫一妻的“专偶制”伦理底线,质疑婚姻制度的合理性。是迄今为止,全球**一本质疑婚姻制度和爱情的两性情感之书。
我们选择适合的伴侣,精密地计算他们的资产,仔细地衡量每个可能人选在市场上的价值,刮除浪漫的假面,我们都是不折不扣的现实主义者,手上拿着小型计算器、卡尺和放大镜。现代爱情真正的蜕变,在于衡量配偶物质资产与社会资产,已内化到爱情心理与欲望的潜意识结构里。
如果伴侣只是彼此的监狱、如果爱的功利目的与爱的理想背离,如果婚姻——我们遵循维系的习俗——为使爱情保持忠贞的制度变成忠贞的**破坏者时,我们还要不要爱下去?
内容提要
对大多数当代人来说,偶尔打打野味,与全心拥戴一夫一妻制,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冲突。衡量配偶物质资产与社会资产已内化到爱情心理与欲望的潜意识结构里,当“伴我一生”,“忠贞不渝”等支撑爱情的柱石一根根坍塌时,婚姻还会是爱情的梦想吗?劳拉·吉普妮斯深入考察了现代人心灵的困境与欲望,试图从另一个角度讨论婚姻制度和爱情教条之疑惑,其观点可谓一针见血,鞭辟入里。恐有将你从爱情的温柔乡里震出之虞,所以阅读前请系好安全带,免得你脆弱的感情就此碎尸万段。
目录
读前须知/1
绪论:我刚好遇到了/4
章 爱的劳动
爱情要“努力”维持 /18
爱情的低工作时数 / 20
我们自己选择了爱情?/25
爱情政权的维和部队 / 34
和谐社会需要的爱情关系/ 39
:小小的乌托邦世界/46
论辩与悲歌 /53
第二章 家庭集中营
现代爱情的特点/67
亲密关系的种种辅助维生系统/74
伴侣错综复杂的需求/81
爱情的文法课课程/93
“不可以”列表/96
通俗文化中的“反”爱情 /109
第三章 爱的艺术
偷来的时光:的时光 /129
也是艺术/134
当第三者踏进家门/139
就算配偶不在场/141
关于欺/148
捉奸在床/158
改变与反对改变/161
第四章 追求幸福
在压抑和解放间挣扎的我们/173
还有谁支持婚姻制度/176
公众人物的私生活/183
配偶风格/188
“我愿意效忠”国家?/198
反对爱情的寓言/217
爱与工作/224
爱情VS反对爱情/232
作者介绍
劳拉·吉普妮斯(Laura Kipnis)
美国西北大学广播电视电影系教授,也是文化及媒体批评家,谈论领域包括性别议题和当代文化。曾于2007年来台参加第七届“性/别政治”超薄型国际学术研讨会,讨论的题目是“无价”。
文摘
序言
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场深刻的自我对话。我被作者对“婚姻”的定义所吸引,它彻底打破了我过去对婚姻的浪漫化想象。书中的观点,虽然带着些许尖锐,但却如同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在关系中的一些盲点和执念。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需求满足”和“期望管理”的论述印象深刻。我们常常将自己的幸福寄托在对方身上,期待对方能够满足我们所有的情感需求,却很少反思自己是否也提供了同等的回馈。而当这些期望落空时,失望和怨怼便随之而来,最终导致关系的走向滑坡。书中那些关于“外遇者”的分析,让我意识到,他们的行为并非单纯的“不忠”,而是往往源于自身内在的某种不满足,或者是在关系中寻求一种新的自我认同。这本书让我开始质疑,我们所追求的“完美爱情”是否存在,或者说,那是否只是一种理想化的幻象。它鼓励我以一种更成熟,更理性的方式去审视自己的关系,去理解人性的复杂,去拥抱那些不那么完美,却又真实存在的“关系常态”。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冲击,可以说是颠覆性的。我一直认为,“爱情”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情感,是维系婚姻最坚实的基石。然而,作者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侦探,将那些“背叛者”的行为逻辑抽丝剥茧,展现在我眼前。他并没有去批判,而是以一种近乎冷酷的客观,揭示了隐藏在“忠诚”表象之下的种种不确定性和脆弱性。我开始理解,为什么有些人在看似美满的婚姻中,仍然会选择越轨。这并非完全是道德的沦丧,而是源于更深层次的需求,或者是对某种缺失的补偿。书里对于“安全感”和“刺激感”的解析,让我看到了婚姻中潜藏的巨大张力。我们渴望稳定,但也渴望被关注,被肯定,当婚姻中的一方无法满足另一方的多重需求时,关系的裂痕便开始悄然滋生。这本书让我明白,婚姻并非一条直线,它更像是一张错综复杂的网,网住了各种各样的情感,欲望,以及无法言说的秘密。它让我不再轻易相信那些海誓山盟,而是更关注关系中那些细微之处,那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却又至关重要的部分。
评分这真是一本让我重新审视了“爱情”这个词的书。虽然书名听起来有些激进,但读完之后,我发现它触及的远比我想象的要深刻。作者以一种近乎解剖学的精准,撕开了人们对婚姻和爱情的美好滤镜,让我们直面那些被刻意回避的真相。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一场孤独的探险,你会被作者引导着走进一些不那么光彩的角落,但正是在这些角落里,你才看到了更真实的人性。书中对于“忠诚”和“承诺”的探讨,尤其发人深省。我开始思考,我们所说的“爱情”,究竟有多少是真挚的情感,又有多少是社会建构下的角色扮演?那些在关系中游走不定的人,他们的行为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心理驱动?这本书没有给出简单的答案,而是抛出了更多的问题,逼迫着你去思考,去定义属于自己的“关系观”。它让我不再轻易相信那些天花乱坠的浪漫承诺,而是更关注实际的相处模式和彼此的真实需求。对于那些曾经被爱情蒙蔽双眼,或是对现有关系感到迷茫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剂强效的“清醒剂”。它不会让你感到舒适,但一定会让你获得成长。
评分我一直以为自己对爱情的理解已经足够透彻,直到我读了这本书。它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似乎是从一种“局外人”的视角,冷静地观察着那些在婚外情漩涡中挣扎的人们。我并不是说我赞同他们的行为,而是作者捕捉到的那些细节,那些潜藏在每一次出轨背后的微妙心理变化,以及关系中的权力博弈,都写得淋漓尽致。书里的一些案例,虽然听起来有些令人唏嘘,但却让我看到了人性中复杂而矛盾的一面。我开始反思,我们常常将爱情理想化,认为它是纯粹而美好的,但现实往往并非如此。婚姻,它不仅仅是两个人情感的结合,更掺杂了太多的现实考量,责任,期待,甚至是“社会认同”。而当这些现实的压力与个体的情感需求发生冲突时,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解决方案”便应运而生。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剥离了道德评判的外衣,让你看到了事情的另一面,那种不那么光彩,却又真实存在的一面。它让我对“承诺”这两个字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让我开始思考,在一段关系中,我们真正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评分当我翻开这本书时,我以为自己会读到一本充满抱怨和指责的书。但事实证明,我大错特错了。作者以一种令人惊叹的冷静和深度,剖析了那些在感情世界中“出轨”的人们。他并没有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进行审判,而是以一种近乎人类学家的视角,去理解和解释他们的行为模式。书中对“关系动态”的描绘,让我看到了婚姻背后隐藏着的,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的权力斗争和心理角力。我开始意识到,我们常常误以为爱情是纯粹而简单的,但实际上,它往往是各种欲望、期待、恐惧和不安全感的集合体。那些所谓的“外遇者”,他们的选择,或许是出于对某种缺失的补偿,或许是对自身价值的重新评估,又或许是对现有关系的某种“逃离”。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思考,“忠诚”的定义,以及“承诺”的真正含义。它让我明白,一段健康的关系,需要的是双方的共同成长,而非单方面的付出和牺牲。它让我不再轻易被虚假的浪漫所迷惑,而是更关注关系的本质,以及人性的真实面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