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孩子的小毛病不难改:有效纠正孩子的88个小毛病
定价:23.00元
作者:彭岩,丁春生
出版社:中国华侨
出版日期:2006-01-01
ISBN:978780222032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爸爸、妈妈,我长高了,却更需要你们心灵上的关怀和帮助!”
——一个中学生的日记
对待孩子,我们不赞成“棒下出孝子”,但是,我们更不主张一味地纵容和赞扬,孩子就像一株嫩绿的小树,不仅需要施肥浇水,也需要修枝剪叶,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加茁壮地成长。
内容提要
本书的作者凭借多年的实践经验,在历阅十多个国家的相关教育新课题的基础之上,结合中国孩子的具体情况,提炼出中国孩子的88个小毛病,这88个小毛病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障碍。正是基于有些家长的不正确教育方式,可能会耽误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或造成不良的后果,所以,本书即时提供给家长们一些参考,希望这些参考能对家长和孩子有所帮助。
本书从习惯与个性篇、学习与能力篇、品德与素质篇、心理与健康篇四个方面入手,列举了孩子在学习及生活中常出现的88种毛病,每种毛病又分为四个步骤来阐述:
一、表现情景
针对每一个问题,通过人物对话或直接引用的方式把孩子内心深处的情绪波动或不良心理真实地表达出来,有利于家长朋友们判断孩子是否有这些问题。
二、解决的有效方法
针对孩子的具体问题,采取步步深入的方法,全面分析一一进行解决。既提供了方法,又提供了步骤,同时还给家长朋友提出了应该注意的事项,以及如何继续和坚持教育的建议。
三、讲给孩子或家长听的故事
通过意义的故事来启发家长朋友们,如何对孩子出现的问题采取灵活、快乐、有实效的方法。同时,家长也可以将故事中的情节讲给孩子听,使孩子以故事为鉴,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改正自己的缺点。
四、激励孩子的座右铭
通过历史上成功人物的名言,告诉孩子“名人是怎样成功的”这一理念,让孩子在解读名人名言的同时,了解成功的意义。同时,也增加了孩子的知识涉猎范围。
后,作为本书的作者,衷心希望每一位家长朋友们都能从本书中受益,轻松解决孩子的问题,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目录
一、习惯与个性篇——纠正孩子不良的生活习惯与个性
小毛病1 依赖性强
小毛病2 任性
小毛病3 爱哭
小毛病4 乱发脾气
小毛病5 迷上电视
小毛病6 喜欢顶嘴
小毛病7 与别人攀比
小毛病8 丢三落四
小毛病9 乱涂乱画
小毛病10 迷恋在网络的虚拟世界
小毛病11 挑食扩偏食
小毛病12 迷恋电子游戏
小毛病13 盲目追星
小毛病14 爱打小报告
小毛病15 常搞“恶作剧”
小毛病16 不善于人际交往
小毛病17 不会理财,花钱大手大脚
小毛病18 缺乏纪律观念
小毛病19 注意力不集中
小毛病20 爱与人争吵
二、学习与能力篇——引导孩子自觉走出学习误区
小毛病21 缺乏创造力
小毛病22 思考问题慢,略显迟钝
小毛病23 缺少审美能力
小毛病24 缺少追求目标
小毛病25 题海战术,不注重方法
小毛病26 解题速度慢,效率低
小毛病27 盲目轻敌,不重视小题
小毛病28 被“分数”击垮
小毛病29 记忆力不佳
小毛病30 考试前焦虑
……
三、品德与素质篇——教育孩子改掉不良品行
四、心理与健康篇——帮助孩子远离不健康的心理误区
作者介绍
彭岩,安徽宿州师范学院教育心理学专业毕业。长期从业于教育系统的初、高中教学一线,从事教育心理学论文十余篇,近10万字。现居北京,从事“中小学生心理教育与潜能开发”专题研究。 丁春生,新加坡《出版态势》特邀编辑,长期从事教育、社科、时政方面的出版工作。中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深度远超出了一个简单的“行为矫正指南”,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尊重与界限”的哲学探讨。我尤其被它关于“孩子顶嘴”那一章所打动。传统的观念总要求孩子绝对服从,但这本书提出了一个更具挑战性的视角:顶嘴往往是孩子试图建立自我意识和争取话语权的信号。作者并没有提倡放任孩子胡闹,而是提供了一套“有效倾听和设定红线”的平衡策略。比如,当孩子反驳时,先用一句“我听到了你的意见,但现在我们必须先做A这件事,稍后我们可以讨论你为什么不同意A”,这种做法既承认了孩子的情绪,又维护了既定的秩序。这种“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的模式,我以前一直没能把握好度。读完后,我发现自己不再那么容易被孩子的激烈反应激怒,而是能更冷静地去分析他行为背后的需求。这本书的论述逻辑非常严密,引用了很多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观点,但表达起来却非常亲民,没有晦涩的术语,完全不会让人望而却步。它让你感觉到,你不是在被教育,而是在与一位真正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专家进行对话。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精妙,它不是简单地罗列问题和答案,而是构建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引导体系。我最欣赏它在处理“拖拉磨蹭”问题上的切入点,作者非常犀利地指出了我们家长常常犯的错误——我们总是在催促的最后一秒,帮孩子把事情做完,无意中成了“终点线前的推手”。书中提出的“预告时间表”概念,我立刻在家里试用了。我不再说“快点!”,而是提前十分钟告诉孩子:“五分钟后,我们要从这里去洗手间换衣服准备出门了。”然后,我会给他一个任务,比如“你需要在五分钟内把你的小汽车都放到盒子里”,而不是“你在五分钟内必须准备好”。这种把大目标分解成可控小步骤的做法,极大地减少了家庭战争的频率。而且,这本书的排版也深得我心,关键的“小技巧”部分总是用不同的颜色或边框凸显出来,即使是晚上睡前匆匆翻阅,也能迅速找到重点。我之前读过很多育儿书,总是要费力去记那些理论,但这本更像是操作手册,即拿即用,非常适合像我这样忙碌的职场父母。它教会我的不只是如何纠正错误,更是如何调整我们与孩子互动时的“节奏感”。
评分我是一个比较注重“环境设置”的家长,所以这本书中关于“如何利用家庭环境来促进良好习惯形成”的部分,对我来说价值千金。它没有谈什么复杂的教具,而是从最基础的收纳整理入手,比如如何让孩子更容易地自己穿鞋、如何设置一个方便他拿到水杯的位置。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书中都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比如,针对孩子“不爱收拾玩具”的问题,它建议的不是强迫收拾,而是“设定一个固定的、大家都知道的‘玩具休息区’”,并且所有玩具的收纳容器上都要贴上对应的图画标签,让“放回原位”成为一个类似于“归位”的本能反应,而不是一个需要口头提醒的任务。这种“将规则内化为习惯”的设计理念贯穿全书。我发现,这本书的视角非常宏观,它不是在纠正一个单独的行为,而是在重塑整个家庭的育儿生态系统。读完之后,我感觉家里的氛围都变得更和谐了,因为很多过去需要父母费力气干预的场景,现在都能通过环境的巧妙设计而自然解决,这极大地释放了我的精力。
评分这套书简直是育儿路上的一盏明灯,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反而像是一个经验丰富、说话风趣的老朋友在跟你聊家常。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处理“孩子丢三落四”这个问题的章节,它没有直接要求家长去“盯紧”孩子,而是提供了一套非常有创意的“游戏化”方法。比如,作者建议把找东西变成一个寻宝游戏,让孩子自己设置“宝藏地图”,并鼓励他们为自己设置的“失误”负责,但不是以惩罚的方式,而是通过“小小的代价”来加深记忆,比如找不到玩具就要晚玩五分钟电子设备。这种将规则融入乐趣的设计,真正抓住了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特点。更让我觉得实用的是,它没有提供那种“一刀切”的解决方案,而是不断强调要结合自家孩子的性格特点来调整策略。我试着用它介绍的“情绪词汇卡”和孩子一起玩“我是谁”的游戏,来帮助他识别和表达愤怒,结果发现,孩子对着卡片指指点点,竟然能更清晰地告诉我他为什么不开心,而不是一味地哭闹或打人。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充满了生活气息,读起来很轻松,一点也不觉得枯燥。它真的让我意识到,很多我们眼中“难以纠正”的小毛病,可能只是孩子在特定发展阶段表达需求的一种笨拙方式。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花了大量的篇幅来谈论父母的“自我觉察”和“情绪管理”,这在很多育儿书籍中常常被一笔带过。它没有把所有“小毛病”的根源都推到孩子身上,而是诚实地指出,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的焦虑、疲惫和不一致的管教方式,间接培养了孩子的某些坏习惯。比如,书中对“表扬过度”的分析让我幡然醒悟。我过去总是热衷于对孩子说“你真棒”“你太聪明了”,但读完后我开始尝试用“描述性表扬”,比如“我看到你非常努力地把积木搭得这么高,你坚持了很久”或者“你主动把玩具收起来了,真为你的细心点赞”。这种转变并非立竿见影,但长远来看,它让孩子更关注努力的过程而不是天赋的结果。这本书的行文非常细腻,语气中带着一种令人安心的“同理心”,仿佛作者自己也是一位在摸索中前行的家长。它不是给你一个完美的剧本,而是给你一套工具箱,让你自己去修理生活中的“小故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