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高等教育体制变迁研究——英国高等教育从二元制向一元制转变探析
定价:25.00元
作者:张建新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5-01
ISBN:978750413437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的核心问题:英国高等教育体制怎样从二元变为一元?导致英国二元制消亡的动因是什么?全文共分五章。章是序论;第二章探究英国高等教育国家体制的建立过程,然后从横截面意味析英国高等教育体制中大学与非大学两者的结构;第三章从历史纵向角度描述英国高等教育从二元制到一元制的历程;第四分析英国等教育从二元制到一元制的动因;第五章是结束语。研究的基本思想是:从探讨英国高等教育体制变迁的目的出发,首先厘清英国高等教育国家体制、一元体、二元制等几个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从历史纵向角度追溯英国高等教育二元制与一元制建立的过程,随后从横截面剖析英国大学与非大学二元结构的内部构造。在比较全面地了解英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内涵与外延后,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用趋同理论、漂移理论、组织社会理论和政策变迁等理论解释英国高等教育从二元制到一元制变迁的动因。
目录
序
章 序论
节 问题提出
第二节 文献述评
2.1 中国研究者视野中的英国高等教育
2.2 西方学者对英国等教育二元制的研究
第三节 主要概念界定
3.1 英国高等教育
3.2 二元制、双轨制与一元制
3.3 英国高等教育政策
第四节 分析视点与研究方法
4.1 采用手资料
4.2 以历史发展进程为主线
4.3 以理论问题为研究起点
4.4 从本土出发
4.5 突出理论解释
第五节 研究范围及研究框架
5.1 研究范围与核心问题
5.2 研究框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英国高等教育体制概况
节 高等教育体制
1.1 关于高等教育体制
1.2 分析高等教育体制之框架
第二节 英国高等教育国家体制
2.1 国家与高等教育体制的关系
2.2 英国高等教育国家体制的历史
2.3 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第三节 英国高等教育体制的二元结构
3.1 大学部分
3.2 非大学部分
3.3 大学与多科技术学院的比较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英国高等教育从二元至一元制历程
节 二元制的建立
1.1 二元制的界定
1.2 二元制建立的历程
1.3 二元政策评价
第二节 二元制的消亡及一元制的产生
2.1 一元制的界定
2.2 一元制产生的历程
2.3 一元制和一元制下的多元模式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英国高等教育从二元制是一元制变迁的动因分析
节 变迁动因的微观层面分析
1.1 高等教育的漂移
1.2 人才培养的改变
……
第五章 结束语
附录一:英文缩略词与术语
附录二:研究英国高等教育的主要机构及其网址
附录三:英国高等教育政策法律与法规类
附录四:图次
附录五:表次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标题确实挺抓人的,光是“高等教育体制变迁研究”这几个字,就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最近读了不少关于教育改革的著作,但这本书的视角似乎格外独特。从内容简介来看,它似乎聚焦于某个特定的历史转型期,探讨的是教育体系结构上的根本性变化,从一个相对封闭或分层的模式(二元制)迈向一个更趋同、更平等的形态(一元制)。这种宏大的结构性变迁,往往牵扯到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力量的拉锯。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梳理出这种变迁的内在逻辑的,是自上而下的政策驱动,还是社会需求对现有体制的冲击所致?优秀的体制变迁研究,不仅要描述“发生了什么”,更要解释“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带来了哪些深远影响”。如果这本书能深入剖析英国在这一过程中所面临的阻力、妥协与最终的制度重塑,那无疑是一部极具价值的学术力作。我期待看到它对政策制定者、教育理论家乃至普通教师都能产生启发性的见解。
评分读罢这本书的介绍,我立刻联想到了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教育公平性焦虑。英国高等教育的“二元制”到“一元制”的转变,听起来就像是一个宏大叙事下的缩影,映照着社会对知识获取渠道的重新定义。我个人对社会阶层流动与教育机会均等之间的关系非常敏感。如果这本书能够细致地描摹出在这一体制转变过程中,不同社会阶层子弟的入学机会、学习体验以及最终的职业发展轨迹是如何被重新校准的,那它的社会学价值就极高了。我希望作者不仅仅停留在描述制度的表面变化,而是能深入到微观层面,挖掘政策调整对具体院校文化、学科设置乃至师生互动模式的具体渗透。这种由宏观到微观的立体描摹,才能真正构建起一个有血有肉的教育变迁图景,让人感同身受地理解这场转型背后的复杂人性与制度博弈。
评分对于一个对教育行政和治理结构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体制变迁”无疑是核心看点。高等教育的组织形态,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反映着一个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战略定位。从“二元”到“一元”的过渡,势必涉及到权力分配、资源配置以及质量控制体系的颠覆性重构。我非常期待书中对治理权力的转移和整合有深入的分析——中央政府、高等院校理事会、乃至具体大学内部的管理层,在这场变革中各自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他们是如何协商、冲突与达成共识的?如果书中能提供详尽的案例研究,展示不同类型院校(比如研究型大学与应用型学院)在并轨过程中的适应策略和面临的困境,那将是对教育管理理论的一次重要贡献。这种对治理逻辑的剖析,远比单纯的政策罗列要深刻得多。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听起来就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学术的严谨性,仿佛能从中窥见一个时代对自身教育遗产的反思与再造。我推测,书中必然涉及到对英国高等教育历史脉络的梳理,毕竟任何重大的体制变革都不是凭空发生的,它一定是根植于长期的传统与矛盾之中。我想了解的是,在过渡期中,那些固有的精英主义倾向是如何被挑战和瓦解的?“二元制”所代表的排他性文化,是如何被“一元制”所倡导的包容性和普及性所取代的?这种文化层面的嬗变,往往比法律条文的更改更为困难和漫长。如果作者能够结合教育哲学和社会文化史的视角,去探讨这种观念上的革新,那么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会得到极大的提升,足以成为相关领域研究的必读书目。
评分作为一个对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保持高度关注的人,我注意到英国的模式常常被其他国家作为参考或反面教材。因此,这本书的研究成果,如果能够提炼出适用于其他国家教育改革的普遍性规律或警示,其价值将超越国界。我尤其关注“探析”二字,它意味着作者不会仅仅满足于陈述事实,而是力图挖掘出深层的因果关系和机制。比如,这种体制转变是否与全球化背景下对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响应有关?它如何影响了英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与学术声誉的平衡?如果作者能够将英国的经验置于更广阔的国际比较视野下进行审视,并提供一套清晰的、可供借鉴的分析框架来评估教育改革的成效与代价,那么这本书就能从一部区域性研究,跃升为一部具有全球视野的教育转型经典案例分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