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岁宝宝生长发育监测全书 | ||
| 定价 | 42.00 | |
| 出版社 | 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5-02-01 | |
| 开本 | 12 | |
| 作者 | 高振敏 | |
| 装帧 | ||
| 页数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535960016 | |
全书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标准,13~24个月宝宝每3个月进行一次测评,25~36个月宝宝每6个月进行一次测评。本书依据1?3岁宝宝生长发育的特点,为父母提供了体格、智能、心理三个方面的发育特征、养育要点及发育障碍的危险信号,父母可以随时监测宝宝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掌握宝宝的发育状态。
高振敏,zhiming儿科教育专家首都儿科研究所主任医师1958年毕业于北大医学院。曾任首都儿科研究所主任医师,从事小儿临床及儿童保健工作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81年起,从事小儿智能测查及培养方面的工作,曾与全国12省市协作,历经10年,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并多次获部、市、局科技奖。先后著有《儿童智能测验与培养》《中国儿童智力开发百科全书》等10余部科普书籍,是目前国内儿童生长发育测评及智能鉴定方面的zhiming专家。
Part1你知道宝宝的发育商吗CHAPTER1发育商——婴幼儿心智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什么是发育商小宝宝也可以测评发育商发育商的评价标准CHAPTER2体格发育比一比,您的宝宝体格发育符合标准吗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生长发育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生长发育的速度是波浪式的身体各系统的发育是不均衡的,但又是统一协调的每个宝宝的生长发育有他自己的特点影响宝宝生长发育的因素遗传在宝宝生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保证营养的补充坚持适度的运动安排有规律的生活积极预防疾病创造良好的环境宝宝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生长发育的功能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评价“标准”评价方法CHAPTER3智能发育测一测,您的宝宝智能发育水平达标了吗认识宝宝的大脑——宝宝智能发育的基础 大脑的构成和功能定位大脑的发育特点及保护原则宝宝智能发育的特点0-3岁是宝宝智能发育*迅速的阶段神经系统的发育程度决定相应心理活动的发生 宝宝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且有序的过程每一个宝宝发育速度不尽相同智能发育的五大表现形式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能力社交行为智能监测与智龄及发育商测定方法智能检测以开展家庭自测更好家庭自测应准备的简易检测工具检测前父母应当了解的情况检测时应该注意的几个具体问题智龄的测定方法发育商的测评方法警惕智能发育的危险信号3个月宝宝的危险信号6个月宝宝的危险信号9个月宝宝的危险信号12个月宝宝的危险信号18个月宝宝的危险信号24个月宝宝的危险信号CHAPTER4心理发育……Part213~15个月“任性”宝宝真让妈妈头CHAPTER1体格发育CHAPTER2智能发育CHAPTER3心理发育Part16~18个月家有“好奇”宝宝CHAPTER1体格发育CHAPTER2智能发育CHAPTER3心理发育Part419~21个月宝宝有一颗“嫉妒的心”CHAPTER1体格发育CHAPTER2智能发育CHAPTER3心理发育宝宝日常行为和心理Part5CHAPTER1体格发育CHAPTER2智能发育CHAPTER3心理发育Part625~30个月天黑黑,宝宝恐惧了CHAPTER1体格发育CHAPTER2智能发育CHAPTER3心理发育Part731~36个月“长鼻子宝宝”——宝宝说谎了CHAPTER1体格发育CHAPTER2智能发育CHAPTER3心理发育特别附赠2岁宝宝成长发育记录3岁宝宝成长发育记录
说实话,我买书前对“生长发育监测”这几个字是有点犯怵的,总觉得会是一本枯燥的教科书,充斥着各种百分位图和复杂的测量数据,估计翻几页就得落灰。然而,这本书的叙事方式简直是颠覆了我的预期。它完全没有那种冷冰冰的统计学报告的味道,反而更像是一本细腻的成长日记,充满了对生命初期奇迹的赞叹。作者似乎非常懂得父母那种既想精确掌握数据又害怕“过度医疗”的矛盾心理。书中对于不同月龄的“里程碑事件”的描述,不是用生硬的数字来框定,而是用生动的场景来描绘。比如,描述“俯趴抬头”的阶段,它不是简单地说“需要能支撑起头部”,而是细致地描述了宝宝努力伸脖子时,那种小小的、笨拙却又充满力量感的瞬间,以及家长应该如何通过“镜子游戏”来鼓励这种努力。这种代入感极强的内容,让我在阅读时常常会心一笑,然后立刻拉着宝宝开始实践。对我这个新手妈妈来说,它提供了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情感上的共鸣和肯定——原来我的宝宝在经历的这一切,都是如此美妙而正常的成长轨迹。
评分这本所谓的“育儿圣经”简直就是我近期阅读体验中的一股清流,让我对如何科学地陪伴我家那个精力旺盛的小不点儿有了全新的认识。首先,它的排版设计就非常抓人眼球,那种恰到好处的留白和清晰的图文排版,让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里感到一种久违的阅读舒适感。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阐述理论知识时,那种深入浅出、不故作高深的文字功底。很多育儿书要么过于学术化,让人望而却步;要么就是流于表面,空洞无物。但这一本,它非常巧妙地平衡了科学性和实践性。比如,书中对于“三个月宝宝开始认生”这一现象的解释,就结合了神经发育的最新研究,同时又立马给出了家长可以在家操作的安抚小技巧,比如“固定的睡前仪式”和“温和的脱敏练习”。我尝试了几种方法,效果立竿见影,宝宝从前几天一见陌生人就“秒哭”的状态,慢慢变得愿意观察而不是立刻抗拒。这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育儿智慧,是建立在对宝宝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之上的,而不是盲目跟风。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请了一位经验丰富又充满耐心的儿科专家,每天定时来家里进行一对一的指导,让人心里踏实极了。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一点,是它对“生活时尚”这个主题的独特解读。我原本以为这个分类下的书,可能会充斥着各种昂贵、难以实现的“精英育儿法”,比如要用什么特定的进口有机棉布料,或者必须在恒温恒湿的房间里进行早教。但恰恰相反,这本书回归了育儿的本质,强调的是如何在日常的“烟火气”中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高品质的亲子时光。它没有鼓吹物质至上,而是将焦点放在了“规律性”和“仪式感”上。举个例子,书中关于“辅食添加”的章节,并没有推荐多少昂贵的成品泥,而是详细指导了如何利用家常食材,通过安全的烹饪方式(比如蒸、煮),制作出既有营养又富含家庭味道的食物。它甚至提到,让宝宝在安全的餐椅上观察大人吃饭,也是早期社交和模仿能力培养的一部分。这种务实又充满生活智慧的建议,让我觉得育儿不再是一场昂贵的竞赛,而是一段可以被细细品味的家庭生活艺术。
评分我必须强调一下这本书对“父母自我关怀”的关注,这一点在很多育儿书中是被严重忽略的。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关注宝宝的“有没有”和“要不要”,却忘了照顾那个推着婴儿车、抱着娃的成年人自身的状态。这本书中穿插了一些非常温暖的段落,讨论了新手父母的焦虑、睡眠剥夺后的情绪波动,甚至还提到了“产后抑郁的早期识别信号”。它用非常温和的语气告诉我们:父母首先是人,有情绪是正常的,寻求帮助是勇敢的表现。这种坦诚和同理心,让我感觉自己被理解了,而不是被要求成为一个完美的、不知疲倦的育儿机器。正是因为作者没有把父母放在对立面,而是将父母视为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这本书才显得如此完整和充满人性光辉。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养育孩子,更是关于如何在为人父母的过程中,重新认识和接纳自己。
评分从专业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权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它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成功地将严谨的医学和心理学知识“翻译”成了普通父母能理解并立即应用的指南。我对比了之前看过的几本国外引进的育儿大部头,那些书常常因为文化差异和生活习惯的不同,有些建议在国内环境下难以落地。而这本由本土专家撰写的作品,显然更贴合我们国家的具体情况,无论是从医疗资源的可及性,还是从家庭结构(比如三代同堂的育儿模式)的讨论上,都做到了精准的对接。特别是关于疾病预警的章节,它没有过度渲染恐慌,而是清晰地列出了“何时需要立即就医”和“哪些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这极大地帮助我建立了一个合理的健康判断标准,避免了因为一点小小的咳嗽或皮疹就手忙脚乱地跑医院。这种“心中有数”的感觉,是任何物质奖励都无法替代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