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佳教有方丛书:青春期碰撞更年期---中学生家庭教育宝典
定价:18.00元
作者:陆士桢,宣飞霞
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5-01
ISBN:978751481600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未来的继承者,更是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践者。本套丛书根据青少年的不同年龄发展特征,针对学龄前、小学和中学三个阶段集中出现的成长问题,为当今家庭教育提供了科学、准确的理论指导。
内容提要
孩子终于上初中了,生活自理能力大大提高,接送等日常生活照顾终于不再成为负担。家长们本以为终于可以松口气了。然而伴随着青春期的临近,孩子真正的叛逆期也拉开了序幕,他们用轰轰烈烈的方式宣告着独立的开始。他们次锁上自己的房门,拉开了亲子的距离;他们次有了自己的青春秘密,开始悄悄写日记;他们次有了父母以外心中惦念和爱恋的人,开始恋爱了……这些问题让家长很头疼。
而此时此刻的父母除了倍增的工作压力,自己也往往需要面对更年期临近带来的身体和情绪问题。于是,当“青春期”遭遇“更年期”,家长应该怎么做?是偷看日记、跟踪、查电子邮箱,和孩子的独立打一场艰难的遭遇战,还是平等沟通、真诚交流,和孩子一起携手走向成熟和独立?
目录
章 价值观、世界观及其确立——青春期家庭道德教育不可忽略
尊敬师长,关爱亲朋
教育孩子尊重他人权利与隐私
培养孩子高尚的人格
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
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爱国主义教育不可缺失
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规范孩子的审美情趣
正确处理学业与友情、爱情的关系
用开放的眼光看世界
怎样看待出国热
家庭职业道德教育的引导与实施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劳动创造一切
第二章 用是否适应社会,来强化或者矫治孩子的思维和行为习惯——行为模式事关人生的精神或落寞
第三章 从“家”走向社会,从“小我”走向“大我”——青春期孩子的家庭,必须打开“心量”这扇门
第四章 紧闭的房门和上锁的日记——化解青春期的亲子冲突有方法
第五章 学习成绩与人生道路的选择——中学期间不同阶段的学习辅导
作者介绍
陆士桢,教授,硕士生导师,特殊贡献专家津贴获得者,在青少年研究/家庭教育和社会工作领域享有学术声誉,曾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排版和语言风格是属于那种非常“实用主义”的类型,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每一句话都像是经过精确计算的“弹药”,直击问题核心。我特别喜欢它在每一章结尾设置的“自测问卷”和“行动清单”。这些环节迫使我不得不停下来,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立刻转化为具体的家庭行动方案。这种强迫性的内省过程,是很多纯理论书籍所缺乏的。比如,关于如何处理孩子第一次恋爱或友谊中的困惑时,书里提供了一个非常实用的“三步走”流程:第一步是保持好奇心,第二步是界定隐私范围,第三步是提供情感支持,而非道德评判。这种清晰、可操作的步骤,极大地减少了我在面对这些敏感话题时的手足无措感。它真正做到了“有方”,即方法得当、路径清晰,让我这个被青春期弄得焦头烂额的家长,找到了清晰的行动地图,极大地增强了我的教育信心和掌控感。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给了我们“为什么”,更给了我们切实可行的“怎么做”。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知识深度和广度远超出了我原本的预期。它不仅仅停留在家庭沟通层面,还巧妙地融入了青少年心理发展、生理变化,甚至涉及到社会文化对这一代人的影响。尤其在谈到信息时代对中学生心智发展的影响时,作者的分析非常到位。他们没有陷入“网络洪水猛兽”的恐慌论调中,而是教导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建立数字素养和批判性思维。书中提到,与其禁止孩子接触网络信息,不如教会他们如何甄别信息真伪、如何应对网络欺凌。这一点对我这个在传统教育体系中成长起来的家长来说,无疑是打开了一扇新窗户。它让我意识到,现代的父母角色已经从知识的唯一传授者,转变为帮助孩子在信息洪流中导航的“领航员”。这种前瞻性的教育视野,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应对眼前冲突的“急救手册”,更是一部指导我们面向未来、培养未来公民的“战略规划书”。阅读它,让我对教育的本质有了更宏大和深入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接地气,一点也不矫揉造作,读起来就像是邻居家那位经验丰富、为人睿智的长辈在跟你促膝长谈。我最欣赏的是它对于“规则建立与弹性维护”的精妙平衡论述。在青春期,自由和界限之间的拉扯简直是永恒的主题。我们都知道需要规矩,但如果规矩过于死板,孩子就会想方设法绕过它,甚至公开挑战权威。这本书没有给出任何一成不变的“万能公式”,而是提供了一套动态调整的框架。比如,它建议父母在制定规则时,要邀请孩子参与讨论,赋予他们“主人翁意识”,这样他们会更愿意遵守;但在涉及核心价值观和安全底线问题上,父母必须保持坚定的立场,绝不退让。这种“商量着来,但底线不容触碰”的策略,让我在实践中收到了奇效。我不再是单方面下达“圣旨”,而是成为了一个与孩子协商的“伙伴”。这种角色的转变,让家庭氛围从过去的“命令与服从”变成了更具建设性的“合作与协商”,这对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至关重要。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们家那正处于“青春风暴”的孩子量身定做的指南!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对青春期孩子心理变化的细致描摹,那种细腻入微的观察力,让我这个做家长的忍不住拍案叫绝。书里用了很多真实的案例,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理论说教,而是活生生的生活片段,让我一下子就找到了共鸣。比如,当孩子开始频繁反驳、对父母的意见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情绪时,我总以为是自己教育方法出了大问题,或者孩子是不是有什么“叛逆期”的极端表现。但这本书很清晰地解释了,这其实是孩子自我意识觉醒的正常标志,是他们在摸索独立边界的过程。它没有一味指责孩子,而是提供了一套温和而坚定的沟通策略。它强调“倾听优先于说教”,教会了我如何在孩子情绪激动时,先接纳他的感受,而不是急着去纠正他的观点。那种“放下身段”去理解青少年的世界观,真的让我受益匪浅。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如何处理亲子间“隐秘的战争”的章节,它教导父母要学会“退一步看风景”,把关注点从“控制”转移到“引导”上来,这对我家里的气氛改善起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被施展了某种“时间魔法”,一下子穿越到了我孩子未来的“更年期”阶段,提前预演和学习了如何应对更复杂的人生挑战。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没有将青春期和更年期视为两个完全独立的战场,而是巧妙地将父母自身的“中年危机”与孩子的“青春期危机”放在一起进行剖析。这真是个绝妙的视角!以往的育儿书总是聚焦于孩子,这本书却把焦点拉回到了父母自身。它非常直白地指出了,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的反应过度,其实是折射了我们自己对年龄增长、角色转变的不安与焦虑。书中有一段文字让我深受触动,它说:“父母的更年期,是孩子青春期最好的镜子。”这句话瞬间点醒了我,我开始审视自己过去几十年建立起来的价值体系是否已经僵化,是否还有能力去接纳一个正在快速成长的、与我价值观可能产生冲突的新生命体。它提供了一系列自我调适的工具,教我们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火山爆发”,从而才能有足够的耐心去面对孩子那些层出不穷的“小摩擦”。这种双向互动的教育理念,极大地提升了我作为家长的自我觉察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