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清洁生产实用教程
定价:38元
作者:鲍建国,周发武
出版社:中国环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51110044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详细介绍了清洁生产的概念、基本内容、理论基础、新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模式、现行的法律法规、新的清洁生产标准、清洁生产审核程序、清洁生产审核案例以及与其相关的实用知识。结合我国国情.从理论到实践,通过具有代表性的具体案例分析介绍清洁生产审核在企业生产中的具体操作及实施成效,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
本书适用于大专院校的教学和科研、行政管理人员的清洁生产管理和执法,清洁生产审核机构和人员审核、编制清洁生产审核报告,清洁生产审核员的培训等。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倒是挺别致的,封面那种略带磨砂质感的纸张拿在手里,感觉沉甸甸的,挺有分量的。我通常对这种技术类的教材不太抱有什么特别的期待,无非就是那些公式、图表堆砌起来,枯燥乏味。但是翻开目录,倒是让我稍微有点眼前一亮的感觉。它似乎不满足于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那些章节的划分,比如“源头削减策略”、“物料循环利用优化”等等,听起来就很有实操性。我记得有一部分内容是关于某个具体行业(比如纺织业或者电子制造业)的案例分析,图文并茂地展示了某个企业是如何通过技术改造,在不影响产能的前提下,将污染物排放降低了多少百分比。那部分内容写得非常细致,甚至连改造前后的能耗对比数据都清晰可见,这种“数据说话”的方式,比起空泛的口号要实在得多。我当时就想,如果我能把书里提到的那套流程图和检查清单应用到我目前负责的项目中去,或许能找到一些新的突破口。作者在行文过程中,似乎非常注重逻辑的严密性,每一个技术名词的引入,都会有一个清晰的背景介绍,这对于我这种非专业出身但又需要理解这些概念的人来说,简直是救星,避免了那种读着读着就掉进专业术语黑洞里的窘境。
评分说实话,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抱着一种非常功利的心态——就是想赶紧找到几个能立刻套用的“金点子”。翻阅了前几章后,我发现它更像是一部构建完整思维体系的“武功秘籍”,而不是一本速查手册。它没有直接给出“你必须用A方法替代B方法”这种斩钉截铁的结论,而是花了大量篇幅去解析“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以及在不同生产环境下,不同方法之间的权衡利弊。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系统性思维”的强调。他们不是孤立地看待“废水处理”或“废气净化”,而是将其置于整个生产链条中去考量,比如某个环节的优化可能会间接导致另一个环节的负荷增加。这种全景式的视角,让我意识到过去很多环保改进措施之所以收效甚微,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只看到了“树木”,而忽略了“森林”。书里插的一些流程图非常复杂,初看有点头大,但当我跟着文字一步步梳理下来,才明白每一个箭头和方框背后都蕴含着无数次的实验和论证。这真的不是一本可以走马观花读完的书,需要静下心来,边读边做笔记,甚至可能需要结合自己单位的实际工艺图纸一起来对照研读。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彻底颠覆了我对“清洁生产”那种“额外负担”的刻板印象。过去总觉得这玩意儿就是增加设备投入、提高运营成本的“面子工程”。可是,这本书里用大量的篇幅去论证,实际上,很多“清洁”的措施,归根结底,就是“效率最大化”和“浪费最小化”的同义词。比如,提高反应的原子经济性,不仅减少了副产物和废弃物的产生,同时意味着原料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这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利润率。作者在论述成本效益分析时,采取了一种非常务实的角度,他们不仅计算了初期的环保投入成本,更计算了长期来看,通过物料回收、能源节约所带来的净收益。有一章专门讲了如何通过优化清洗剂配方来减少化学品消耗,同时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这种“一箭双雕”的策略被阐述得淋漓尽致。这让我在向管理层汇报时,有了更坚实的经济学依据,不再仅仅是基于合规性的压力,而是可以将其包装成一个“高质量发展”的商业提案。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几乎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在跟你耳提面命。这对我这个刚踏入工业环保领域的新人来说,是极大的友好。很多教材为了显得高深,会故意使用一些晦涩难懂的表达,结果反而成了理解的障碍。但这本《清洁生产实用教程》则完全相反,它非常注重“可操作性”。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关于“审计流程”的描述。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审计步骤,而是细致到:在进行现场检查时,应该重点观察哪些阀门、哪些排气口,以及在访谈不同层级的员工时,应该问哪些关键性的问题才能触及问题的核心。比如,它提醒读者,不要只听车间主任的汇报,更要去问一线操作工,因为他们最清楚设备实际运行中的“小窍门”和“小毛病”。这种对实践细节的关注,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行业积累,让人感到这本书的内容是经过千锤百炼的,不是纸上谈兵的理论模型。
评分我注意到这本书在介绍一些前沿概念时,处理得非常巧妙。它没有直接把那些最新的“纳米技术”、“人工智能优化”等时髦词汇堆砌在开头,而是将它们作为传统清洁生产技术升级的“未来方向”来介绍。比如,在讨论如何实时监控污染物排放时,它先用了大量的篇幅讲解了传统的采样和实验室分析方法的局限性,这样,当引入在线监测技术时,读者自然就能体会到这项技术带来的质的飞跃。这种“先描绘痛点,再提供解药”的叙事结构,让技术的引入显得顺理成章,而不是生硬的推销。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对标准和法规的引用非常严谨,每一项技术推荐后面,都会附带相关的国家或行业标准编号。这对于我们进行合规性审查和项目申报工作来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省去了我们自己去庞杂的法规库里逐一核对的时间,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兼具理论深度和实战指导价值的工具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