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也飘零,悲也飘零:苏曼殊的红尘游记

欢也飘零,悲也飘零:苏曼殊的红尘游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孟语嫣 著
图书标签:
  • 苏曼殊
  • 近代文学
  • 民国文学
  • 红楼梦
  • 佛学
  • 人生感悟
  • 游记
  • 文化随笔
  • 文学批评
  • 情感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爱读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ISBN:9787511337146
商品编码:2949855138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欢也飘零,悲也飘零:苏曼殊的红尘游记

定价:28.00元

作者:孟语嫣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751133714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一个让整个民国都为之倾倒的情婵始祖

  留下“一切有情,皆无挂碍”

  三十五年的光阴,换来一场红尘独游

内容提要


目录


章 谁怜一阕断肠词

1.别样出身

2.养母之恩

3.金玉之才

第2章 人间天上结离忧

1.认祖归宗

2.少年书塾

3.夕阳画卷

第3章 泪眼更谁愁似我

1.复杂家庭

2.离乡进城

3.可怜之身

第4章 江南花草尽愁根

1.春风如画

2.书海徜徉

3.思母心切

第5章 人间花草太匆匆

1.扬名东洋

2.他乡之恋

3.今生伤痕

第6章 春泥细雨吴越地

1.心系家国

2.青年之会

3.毅然归国

第7章 又听寒山夜半钟

1.看尽沧桑

2.削发为僧

3.云游僧人

第8章 伤心驴背客

1.父亲离世

2.暹罗之行

3.辗转四方

第9章 四山风雨总缠绵

1.再度寻母

2.身患顽疾

3.国家动荡

0章 空山流水无人迹

1.东京之耻

2.命若游丝

3.告别尘世

作者介绍


  孟语嫣

  世间寻常女子,醉心民国往事旧人,巧与文字结缘,遂于清词雅韵中炼字生香,微醺于已。

文摘


序言



繁华落尽,曲终人散:晚清名士的浮沉录 一、时代洪流中的个体剪影 本书以晚清至民国初年为历史背景,聚焦于一群在时代巨变中挣扎求存的知识分子与名士。他们身处一个旧秩序崩塌、新思潮涌动的十字路口,亲历了王朝的衰亡、革命的烽烟,以及随之而来的文化重塑。这不是一部宏大的政治史,而是一部细腻入微的“世情书”,通过描摹特定人物的命运起伏,折射出那个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百态与精神困境。 二、京畿的梨园与文坛 故事首先铺陈于京城这一政治与文化的心脏地带。重点刻画了一批依附于清廷官僚体系或在文人圈中寻求庇护的士绅阶层。他们中的部分人,如深谙满汉官场规矩、却又对新学抱持怀疑态度的老派文官,试图以传统学问维护摇摇欲坠的地位。 书香世家的没落: 详细描绘了某位翰林院出身的遗老,如何在新式学堂和报馆的冲击下,其家族所依赖的俸禄与体面日渐消弭。他的挣扎不仅是个人的经济困窘,更是传统士大夫价值体系崩溃的缩影。他试图通过教授“国学”来维系尊严,却发现年轻一代对洋货与白话文的狂热,远超对其儒家经典的敬重。 梨园的兴衰与交际: 京剧艺术在那个时代既是草根娱乐,也是上流社会的风雅消遣。书中详述了某位红极一时的坤伶(女旦)的生活。她周旋于王公贝勒、革命党人与新晋商贾之间,其舞台上的光鲜与台下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她的命运,是依附于权势的个体在权力更迭中最脆弱的一环。她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才艺获取庇护,却始终无法掌握自己的未来。书中会细腻描摹戏园子里的行头、规矩、行话,以及戏子阶层在社会等级中的微妙位置。 文人圈的论战与清流: 描绘了当时文人雅集中的思想碰撞。一方是恪守“国粹”的保守派,他们激烈抨击西学是“洪水猛兽”;另一方则是接触了西方思想、主张改良与变法的“新青年”。这些论战不仅仅是理论的交锋,更关乎生计、前途和道德立场。书中将展现如何因为一篇激进的短文,导致某位年轻诗人被逐出保守的文社,从此生涯受挫。 三、南方的烟雨与商埠的喧嚣 故事的场景随后转移到江南的通商口岸,如上海或天津,展现出更强烈的现代化冲击与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 买办与新富阶层: 重点刻画了以商业为生,迅速崛起的新兴富商。他们是传统士绅鄙夷的对象,却掌握了新时代的财富密码。书中会详细描绘他们模仿洋人生活方式的场景,从定制的西装、法式香水,到在租界举办的舞会。然而,这种浮华的背后,是他们对自身文化根源的疏离,以及对政治不确定性的深刻焦虑。他们深知,财富的积累往往需要依附于不稳定的政治关系。 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 引入一批接受过西方教育的年轻精英。他们带着改造中国的理想回国,却发现现实的复杂性远超课本上的理论。他们试图在传统家庭、官僚体制与个人理想之间找到平衡点,往往陷入“两难”的境地。例如,一位学法律的留学生,面对家乡的封建司法习俗,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斗争,最终发现法律的约束力远不及人情世故的牵绊。 风月场中的情义与算计: 描绘了租界内外的茶馆、酒楼、妓院等公共空间,这些地方是不同阶层信息流通的枢纽,也是权力与欲望交织的场所。书中通过几段复杂的交往,展现了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益交换,以及在乱世中,真挚情感的难能可贵和易逝。 四、个人的哀歌与时代的回响 全书的基调是“无奈”与“追寻”。每个人都在试图为自己找到一个安身立命的坐标,但那个坐标似乎总是在移动。 信仰的迁移: 书中人物的精神世界经历了剧烈的动荡。从对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笃信,到对西方民主、科学的盲目崇拜,再到最终在幻灭中寻求东方哲学的慰藉,这种信仰的迁移构成了人物内心冲突的主线。 故园难再: 随着清廷的覆灭和军阀的崛起,许多人失去了原有的身份标识和经济依托。他们不得不面对故园的凋敝,不得不去适应新的社会规则。这种“故园”不仅指地理上的家乡,更指精神上那个逝去的、秩序井然的旧世界。 尾声的意象: 最终,书中会以几位主要人物在不同城市——有人在上海的喧嚣中老去,有人回到南方的小镇隐居,有人则在战乱中下落不明——的结局作结。他们的结局不是英雄的凯旋或彻底的毁灭,而是带着历史的伤痕,继续在不确定的未来中漂泊,他们的故事,是对那个逝去时代的深沉挽歌。全书旨在展现,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之下,那些努力生活、爱过、痛苦过,最终被时间冲刷掉的个体生命,所具有的无可替代的重量与光芒。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文字本身就是一种修行。作者的文风有一种古典的韵味,但又兼具现代的洞察力,使得叙事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阅读的流畅性。书中对细节的捕捉尤其令人称道,无论是对场景的描绘,还是对人物衣着、谈吐的刻画,都显得极其考究,仿佛能将人瞬间拉回那个特定的历史片段。那种笔端流淌出的对世事的通达与超脱,并非空泛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件和对话自然流露出来的。它不急于下结论,而是耐心地铺陈,让读者自己去品味其中的酸甜苦辣,这种留白的处理,恰到好处地增添了作品的艺术魅力和回味空间。

评分

这是一部充满诗意和哲思的传记。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被一些句子美到屏住呼吸。作者的语言充满了画面感,即使是描述最为沉重的经历,也能提炼出一种超脱的美感。这大概就是文学的力量吧,能将苦难也转化为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书中对于艺术、情感、信仰的探讨,触及了人类存在的核心命题。它不是一味地歌颂或批判,而是在一种清醒的认知下,展现了一个复杂灵魂的挣扎历程。每次读到那些关于美的追求和幻灭的段落,我都感觉自己的精神世界被温柔地洗涤了一遍,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净化与升华。

评分

这本传记简直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旧时代文人精神世界的窗户。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将那个时代特有的那种苍凉、那种挣扎刻画得入木三分。读着主人公的经历,我仿佛能闻到老上海的烟火气和寺庙里的檀香,感受到那种理想与现实碰撞出的火花。书中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剖析极为深刻,那些纠结、那些无奈,读来让人感慨万千,仿佛作者就是主人公的知己,将那些不为人知的隐痛都一一摊开来。尤其欣赏作者在叙事中那种不动声色的力量,没有过多的渲染,却能让读者自然而然地沉浸其中,去体会那种“身世浮沉如梦里”的况味。那种对命运无常的深深叹息,让人在掩卷之后久久不能平静,深思良久。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处理非常巧妙,它没有采用那种平铺直叙的年谱式写法,而是像拼图一样,将不同时期的碎片化的经历和感悟重新组织起来,展现了一个立体多维的人物形象。这种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反而更好地凸显了主人公在不同阶段的心境转变和思想的螺旋式上升。每当读到一个转折点,我都会忍不住停下来,思考他当时的选择,那种在传统与现代、出世与入世之间的徘徊和挣扎,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普遍面临的困境。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她没有简单地评判,而是用一种近乎悲悯的视角去理解和书写,让这份历史的重量感通过文字传递给了屏幕前的我。

评分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具有挑战性的,因为它要求读者不仅要关注情节,更要深入到人物的文化背景和精神内核中去。作者的学识底蕴深厚,使得文本中时不时地会穿插一些晦涩但极富意蕴的典故和引用,这无疑提升了整部作品的格调。它引导我主动去查阅和思考更多的历史背景,从而构建出一个更完整的时代图景。这种“引人求知”的特性,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般的传记文学。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自身在面对选择和命运时的姿态,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又深了一层,那种对世事变迁的洞察力,是无价的收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