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三生三世 犹忆当时:林徽因的美丽与哀愁(民国才女林徽因的传奇人生)
定价:29.80元
作者:白衣萧郎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2-11-01
ISBN:978755021030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乱世风烟里,林徽因以一身坚韧内秀的气韵,舞动着温婉的长袖,在民国的舞台上,占尽。
那一年,徐志摩千里辗转,只为与你再续倾城之恋;
那一生,金岳霖逐林而居,只为与你成就永世之谊;
那一世,梁思成终身守候,只为与你共谱红尘之爱。
岁月不言,那些如烟的往事早已化为历史的青烟,待到红叶尽染时,你是否会依约转世而来?
在蒹葭苍苍的江畔,看夕阳红醉,莲开江南。
内容提要
本书用清澈的文字、诗意的笔法、全面详实的资料,匠心的选材,生动地展现了林徽因的传奇一生。其中收录林徽因诗歌、散文及小说若干篇,均为其经典作品。林徽因是中国代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是的作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书中记叙了她与徐志摩、梁思成以及金岳霖之间的感情纠葛,再现民国年代的动人画卷。此外,本书还详细描述了林徽因奋斗一生的建筑和艺术事业,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的参与者,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之一,还是传统景泰蓝工艺的拯救者。她是世间的传奇,让世人景仰艳羡。
目录
序 言
卷 缘起·莲开江南
莲开江南·○○三
哀艳悲欢·○一○
浮影萍踪·○一六
相遇如花·○二二
第二卷 醉颜·康桥绝恋
寂寞生凉·○三一
英伦邂逅·○三八
康桥绝恋·○四六
隔岸烟火·○五三
第三卷 孽债·碧海情天
转瞬天涯· ○六三
旧爱新欢· ○七○
松竹梅友· ○七八
碧海情天· ○八五
第四卷 盛宴·执子之手
志趣相投· ○九三
执子之手·一○○
香山情燃·一○七
知己蓝颜·一一六
第五卷 晴天·人间四月
西园雅集·一二五
此情可待·一三二
山谷绝响·一四○
人间四月·一四九
第六卷 浮烟·尘世辗转
乱世惊梦·一五九
千里昆明·一六六
李庄之行·一七三
重返北平·一八○
第七卷 缘灭·红尘辞别
情系古城·一九一
绚丽之梦·一九八
翩然归辞·二○ 四
相约来生·二一一
附录一·二一七
附录二·二四三
作者介绍
白衣萧郎,河南南阳人,自由写作者。喜阅读,好山水,尝一剑一箫,行吟江南。沉迷诗词、美玉、古玩及一切美好的物什。其文清丽绝伦,笔法细腻唯美。著有《此情自可成追忆:谁在宋词里轻舞飞扬》、《弹到江南花事了》、《繁华事散逐香尘》等书籍。部分篇章被选为高校朗诵试验教材,受到广泛欢迎。
文摘
序言
我必须称赞这本书的“温度”。它读起来丝毫没有学术著作的冷硬感,反而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和诗意。作者在描述那些才华横溢的人物时,并没有将他们神化,而是非常坦诚地揭示了他们作为普通人所经历的迷茫、失落乃至脆弱。比如,在描述那些看似光鲜亮丽的社交场合背后,隐藏着的经济压力和精神焦虑时,那种笔触的细腻处理,让人心生怜惜。这种“去神化”的写作手法,反而让人物更加真实可信,更贴近我们对“人”的理解。书中引用的一些未曾公开的私人信件片段,更是如同时间胶囊一般,将我们带回了最私密、最真实的时刻。这本书成功地在历史的宏大叙事和个体的微观情感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让人在感叹其才情的同时,也为她的坎坷际遇而唏嘘不已。
评分这本封面素雅、装帧考究的书,刚入手时,我便被它散发出的某种古典气息所吸引。我一直对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心生向往,尤其是那些在历史的洪流中留下了深刻印记的女性。这本书的引人入胜之处,恰恰在于它没有将笔墨仅仅停留在那些宏大的叙事层面,而是深入到人物细腻的内心世界。那种在时代更迭中的挣扎、在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之间的权衡,被作者描摹得淋漓尽致。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闻到旧上海弄堂里的潮湿气息,感受到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特有的清高与脆弱。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好,时而如涓涓细流,娓娓道来,时而又如惊涛拍岸,将关键事件的张力瞬间拉满。尤其是一些对于场景氛围的渲染,简直可以用“身临其境”来形容,让人在合上书本后,仍久久不能忘怀那种独特的历史质感。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旧时光的窗户,让我得以近距离观察那些在文字与现实中构建自己世界的灵魂。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结构设计得十分精妙,它没有采用严格的线性时间轴,而是像一幅精心绘制的工笔画,在不同时间点之间自如穿梭,通过碎片化的记忆和关键性的信件、手稿,拼凑出一个完整而又充满矛盾的人生剪影。这种非线性的叙事,恰恰完美契合了人物心境的复杂性——记忆总是跳跃的,情感总是纠缠的。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人物关系时的克制与精准。那些复杂的、超越友谊与爱情的界限的情感纠葛,被处理得既热烈又保持着知识分子的体面与距离感,丝毫没有落入俗套的狗血描述。每一个关键人物的侧面描写都极其到位,他们并非扁平的配角,而是共同构建起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群像的鲜活个体。这种处理方式,使得全书的格调高远,耐人寻味,值得反复品读和推敲。
评分初读此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作者对“选择”二字的深刻洞察。那个时代,女性的命运往往被置于一个极端的十字路口:是顺应传统,还是追求独立?是坚守自我,还是为了大局而隐忍?这本书通过对一系列历史事件的梳理,清晰地展现了这种内在的撕扯。作者的文笔极其老练,不像许多传记那样堆砌史料,而是将史实巧妙地编织进人物的日常对话和内心独白之中。我特别喜欢作者运用的一些对比手法,比如将高雅的艺术追求与日常生活的琐碎窘迫并置,这种张力极大地丰富了人物形象的立体感。读完之后,我开始反思我们当代人习以为常的“自由”,在那个时代,每一次自由的呼吸都是需要付出巨大代价的。这种引发深层思考的阅读体验,是我近期阅读的许多同类题材作品所不具备的。它不仅仅是一部传记,更像是一面映照时代精神的镜子。
评分这本书的后半部分,尤其发人深省。它讲述了一个关于“回归”和“坚守”的故事。在经历了时代的剧烈动荡后,那些曾经追求自由与浪漫的理想主义者,最终如何与现实和解,或者说,如何在新的土壤上重新扎根?作者对这一转变的描绘极为审慎,没有简单地做褒贬,而是客观地展示了历史洪流对个体命运的重塑力。我个人尤其关注那个时期知识分子在面对家国命运时的精神面貌,这本书提供了非常多有价值的观察角度。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伟大,或许并不在于创造了多少惊天动地的伟业,而是在于无论环境如何恶劣,依然能够保持一份对美的坚持和对精神世界的忠诚。这种对“内在力量”的挖掘和赞颂,让这本书超越了一般的历史传记范畴,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哲学意味。读完后,心中涌起的不是悲伤,而是一种面对生活挑战时,应当保持的从容与坚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