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二战战役)越过马其诺:法国的灭亡
定价:29.80元
作者:白衣著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750684803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对于法国来说,向德国宣战是不得已的下下之策。对于在次世界大战中损失惨重的法国来说,防守似乎是法国所有民众的共同想法。正是基于这个想法,法国才不惜斥巨资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马其诺防线。所以,法国宣战之后,打算只防守自己同德国的边界——马其诺防线。法国,这个拥有欧洲强陆军的国家,却只限于在壁垒前进行一些局部冲击,占领了德国的部分区域。就在德国害怕法国全面进攻,开始调遣预备队进入德法边境的几天之后,法国却调整了战略,不再进攻。开始由他们占领的大部分边境地区撤出。他们不想让前出的兵力遭到突击,于是退回到国界线,个别地段还退到了国界线后,蹲在马其诺防线。可是,法国面对的是世界上*的野心家,他们的防御政策真的可以抵挡得住德国的狼子野心么?
目录
章 西线无战事
节 狼子野心
第二节 慕尼黑协定
第三节 法国不设防
第四节 挪威争夺战
第五节 进退两难的荷兰王国
第六节 狂澜中的一叶小舟
第二章 黄色方案
节 泄密
第二节 马其诺防线上的对垒
第三节 偷袭
第四节 丘吉尔上台
第五节 闪电战
第三章 阴影下的西部战线
节 孤傲的荷兰
第二节 荷兰的覆亡(一)
第三节 荷兰的覆亡(二)
第四节 利奥波德的王者之心
第五节 空中的特洛伊木马
第四章 强渡马斯河
节 穿越阿登山脉
第二节 狂热的步兵团
第三节 混战马斯河
第四节 坦克大战
第五节 蝴蝶效应
第五章 深入法国腹地
节 风声鹤唳
第二节 丘吉尔的反攻计划
第五章 深入法国腹地
第六章 魂系敦刻尔克
第七章 越过马其诺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刚拿到这本书时,我首先关注的是它的可读性。我担心它会是一本充斥着大量晦涩难懂的军语和枯燥的部队番号的书籍,那样的话,即使内容再深刻,也很难吸引非专业读者。然而,初步的翻阅体验出乎意料地好,作者在叙事节奏的掌控上显得游刃有余。他似乎知道何时该放慢速度,详细描绘某次突围的惨烈,何时又该加快节奏,交代整体的战略转移。这种叙事上的张弛有度,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沉浸感。特别是那些关于普通士兵视角的描摹,如果能穿插一些私人信件或者战地日记的片段,那就更完美了。毕竟,宏大的战役是由无数个微小的个体命运汇聚而成的,理解了“人”在其中的挣扎,才能真正体会到那场崩溃的沉重。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吸引眼球,封面采用了那种厚重的、带有历史沧桑感的色调,隐约能感受到二战初期欧洲那种风雨欲来的压抑气氛。内页的纸张质感也很不错,那种微微泛黄的米白色,让人在阅读时仿佛真的在翻阅一份尘封已久的军事档案。虽然我还没深入研读内容,但从目录的编排来看,作者对于整个法国战役的脉络梳理得相当清晰,从战前的战略部署到战役的实际进程,再到最终的溃败,层层递进,逻辑性很强。特别是对那些关键决策点的标注,看得出作者在资料搜集上是下足了功夫的,光是参考书目那一栏就能窥见一斑。这种对细节的尊重和对历史的敬畏,是优秀军事历史作品必备的素养,让人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特别关注那些关于高层指挥失误的分析,期待作者能带来一些不一样的视角,而不是简单地重复老掉牙的论调。
评分这本书的地图和示意图的质量是衡量一本优秀军事史著作的重要标准之一。我特意翻看了中间插图的部分,发现这方面的处理相当专业。那些标明了德军装甲师推进路线、法军防线弱点以及关键时间节点的地图,绘制得清晰明了,专业术语注释也很到位。对于我这种需要依赖视觉辅助来理解复杂战场部署的读者来说,这简直是福音。很多时候,文字描述的千言万语,不如一张精准的战术图来得直观有力。我期待作者能够利用这些地图,来具体阐释“闪电战”是如何在物理空间上瓦解法国既有防御体系的,特别是关于阿登森林突破口周围的战场演变,那无疑是整个战役中最具戏剧性的部分。
评分从排版和印刷的细节来看,出版社对这本书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字体选择适中,行距和页边距都给予了足够的呼吸空间,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不容易疲劳。这种对阅读体验的重视,也是对读者时间的一种尊重。我通常会把军事史读物放在睡前进行,需要一个能够让人迅速进入状态的界面。这本书的整体观感,透露出一种严谨治学的态度,从纸张的选择到文字的排布,都体现了对历史严肃性的维护。我相信,内容深度的挖掘,定能与这精良的外在包装相得益彰,为读者呈现出一场对特定历史悲剧的深刻反思与还原。
评分我对于这类聚焦于特定战役的深度剖析总是抱有极大的热情,这本书的标题本身就带着一种强烈的冲突感和宿命论的悲剧色彩,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思绪拉回到了那个风云变幻的1940年。翻阅序言时,我被作者那种冷静而又略带批判的笔触所感染,他似乎并没有简单地将法国的失败归咎于某一个单一的因素,而是试图构建一个多维度的分析框架。这种宏观视野下的微观聚焦,往往能揭示出隐藏在历史教科书之下的复杂人性与制度僵化。我个人最感兴趣的是关于英法联军内部协调不畅的论述,那种由于文化隔阂、战略分歧以及指挥系统冗余所导致的效率低下,常常是决定战役成败的关键因素。希望作者能在这方面提供扎实的史料支撑,让我们看到,在钢铁洪流面前,人类的沟通和决策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崩溃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