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哥哥!
这是一部张国荣电影生涯的全记录。的灰编著的《张国荣的电影生命》洋洋洒洒三十余万字,千余幅获得香港电影双周刊**授权的剧照,六十一部电影逐篇细说从头,从影片内容、演技评价、艺术风格、旧闻花絮、影坛大动荡直至微妙变迁,无所不包,无所不言其详。犹如一个个分镜头剧本,将电影中的世界历历再现,还原出一个艺人毕生的电影生命传奇,也还原出整个香港电影*为辉煌的黄金年代。
《张国荣的电影生命》自2006年出版以来,一直得到广大读者的支持,这一次的纪念版,我们将*加精美的图片和细致的文字呈现给大家,是对他六十一部电影中那些曾经打动过我们的一个个美丽瞬间的回顾,也是对张国荣逝世十周年的纪念。
的灰,兼职专栏作者及影评人,热爱电影和音乐。作品有文集《如画人生》、娱评《从〈明周〉封面看娱乐江湖》、《我的青春、你的盛放》、《与传奇的*后遭遇》等。
前言
01 春梦了无痕:记《红楼春上春》
02 十秒钟活动布景:《狗咬狗骨》中的张国荣
03 《喝采》:记得当时年纪小
04 《我家的女人》:良辰美景奈何天
05 一生无法自决:记《失业生》
06 《柠檬可乐》:十六岁的花季
07 《冲激·21》:二十一岁的迷茫
08 年华盛放的气焰,斜阳渐远的纪念:记《烈火青春》
09 默默向上游,求做好《鼓手》
10 《**次》:同是天涯沦落人
11 《杨过与小龙女》:不一样的烟火,不一样的杨过
12 靓人靓景话《缘份》
13 无话可说的《三文治》
14 圣诞快乐夜,喜上眉梢时:记《圣诞快乐》
15 《龙凤智多星》:王家卫与张国荣的另类合作
16 化神奇为腐朽的《求爱反斗星》
17 《为你钟情》:请你珍藏这份情
18 是谁在那彩虹之中,截取了我*爱的色彩:记《偶然》
19 《英雄本色》,我们的80年代
20 “宇宙无限,真爱永恒”:精读《倩女幽魂》
21 《英雄本色Ⅱ》:英雄是怎样炼成的
22 负情是谁的名字:我眼中的《胭脂扣》
23 这点爱可会得胜:记《杀之恋》
24 《新*佳拍档》:潇洒四人行
25 《日落巴黎》:值得珍藏的半部“张国荣作品”
26 《倩女幽魂Ⅱ之人间道》:人间道,不可说
27 《阿飞正传》:时光中的翅膀痕迹
28 《纵横四海》:让我们找开心快活去
29 《豪门夜宴》:香港演艺界的爱心盛会
30 《家有喜事》:有情者事竟成
31 《蓝江传之反飞组风云》:真正的阿飞正传
32 Farewell To My Legend:我与我的《霸王别姬》
33 《花田喜事》:流光溢彩,再战花田
34 《射雕英雄传之东成西就》:谁是大英雄
35 《白发魔女传》:从前和以后,一夜间拥有
36 《白发魔女传Ⅱ》:少年弟子江湖老
37 《大富之家》:阳光灿烂的日子
38 《金枝玉叶》:都道是金玉良缘
39 《锦绣前程》:“张国荣天仙下凡扮烂瘫”
40 《记得香蕉成熟时Ⅱ初恋情人》:跟童年说一声再见
41 《东邪西毒》:当时间都已成灰
42 《金玉满堂》:*美味的年夜饭
43 《夜半歌声》:一辈子失去了你
44 《大三元》:童话般故事,神话般结局
45 《风月》: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
46 《新上海滩》:浪里分不清欢笑悲忧
47 《金枝玉叶Ⅱ》:模糊地迷恋你一场
48 有色*有情的《**男女》
49 你*红:《’97家有喜事》中的张国荣
50 “不如我们由头来过”:我眼中的《春光乍泄》
51 《九星报喜》:张国荣的独角戏
52 《安娜玛德莲娜》:世上*遥远的距离
53 《红色恋人》:**燃烧的岁月
54 Flame in my heart:记《星月童话》
55 《左右情缘》:左手音乐,右手电影
56 和宝宝一起看《流星语》
57 春光·零度·大瀑布:关于纪录片《摄氏零度·春光再现》的杂记
58 《*王》:高手出招,一剑无血
59 《恋战冲绳》: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60 《烟飞烟灭》:张国荣的“**个baby”
61 风动,旗动,还是心动:观《异度空间》杂感
代后记:《偷心》:张国荣的*后一年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这套书带给我的感受,那就是“遗憾的丰富性”。 它用详尽的笔触梳理了张国荣在电影世界中留下的每一个闪光点,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他如何从一个青涩新人成长为能驾驭跨文化角色的顶级演员。书中收录了他与多位国际化导演合作时的幕后手记,比如如何理解王家卫镜头下的疏离感,如何与宫泽理惠共同构建东方式的含蓄情感。这些内容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观影视野,让我愿意重新去审视那些曾经“看懂了”的电影。然而,这种“丰富”同时也加深了那种“戛然而止”的怅然若失。作者似乎也察觉到了这一点,在接近尾声的部分,笔触变得尤为克制和沉重,仿佛在试图用文字的力量挽留那些已经逝去的瞬间。这套书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没有回避他艺术生命的局限性,而是将这种局限性,转化为了对艺术永恒追求的注脚。它让人在赞叹其成就的同时,也更加珍视那些留存在光影中的不朽瞬间。
评分这部关于“永远的巨星”的传记,简直是影迷的朝圣之作! 拿到这套书的时候,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就让人心情激动。我原本以为这只是简单地罗列他所有电影的资料和剧照,但翻开第一页才发现,作者显然是下了苦功的。书中对每一个角色的塑造过程,幕后的点滴趣事,甚至是他如何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都有非常细腻的描摹。比如,讲到《霸王别姬》里程蝶衣那段,文字带着一种近乎诗意的哀婉,仿佛能让人透过纸页看到哥哥在镜头前那种破碎而又极致的美。更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仅聚焦于他表演上的辉煌,还穿插了许多关于他音乐生涯早期的挣扎与坚持,这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祇,而是一个有血有肉,为艺术奉献一切的灵魂。对于一个追随他多年的老影迷来说,这简直是一次深情的回顾与重温,那些尘封的记忆仿佛都被作者用温暖的笔触重新唤醒了。装帧设计也极其考究,内页的印刷色彩还原度极高,每一张剧照都仿佛能捕捉到他眼神中的万千情绪,让人忍不住一页页细读,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微的表情。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它记录了“演了什么戏”,更在于它探讨了“如何成为张国荣”。 读到关于他对待艺术的“偏执”那几章时,我几乎热泪盈眶。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对比了他在不同导演手下的表现,分析了那些他拒绝出演的角色,以及他为何会选择某些边缘、复杂、甚至带有一丝悲剧色彩的人物。这种深入到灵魂层面的挖掘,远远超出了普通影评的水准。比如,书中对《阿飞正传》中“无脚鸟”的解析,不是简单地引用那句经典的对白,而是结合了当时香港社会的变迁和哥哥自身的成长背景,阐述了那种漂泊感是如何成为他表演中最具穿透力的底色。这套书成功地将“明星的光环”剥离,试图还原那个在镜头前不断自我挑战的“演员张国荣”。唯一的遗憾是,对于后期他参与监制和推广自己想法的电影项目,描述得相对保守,似乎有些避重就轻,如果能更坦诚地展示他在幕后运作时的挑战和妥协,整体的深度会更上一层楼。
评分我必须承认,我对这套书的期待值本来是五星满贯,但实际阅读体验带来的是一种更复杂的情感冲击。 这套书的编辑显然在收集资料方面做了海量的工作,跨越了香港、日本乃至欧洲的访谈记录,试图构建一个全景式的“张国荣电影宇宙”。然而,在叙事的连贯性上,我感觉略微有些跳跃。有时候,前一页还在热烈探讨某部文艺片的深刻内涵,下一页可能就直接转到了他某部商业喜剧片的拍摄花絮,这种急促的切换,虽然信息量是足够的,但对于我这种喜欢沉浸式阅读的读者来说,节奏感略显混乱。特别是关于他早期参与的一些舞台剧和电视作品的记录,虽然详尽得令人佩服,但文字的描述性略显平铺直叙,缺乏将这些早期经验如何内化到他电影表演中的那种深入剖析。总体来说,它更像是一部信息密度极高的“百科全书”,而不是一部流畅叙事的“传记”。对于想快速查阅某部电影资料的专业人士来说或许是宝藏,但对于想深入了解他艺术心路历程的普通爱好者,可能需要自己去梳理和串联那些散落的珍珠。
评分我给它打高分,主要因为它在视觉呈现上带来的震撼体验是无与伦比的。 翻开这套书,简直就像是把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展厅搬回了家。每一辑的跨页大图,无论是《倩女幽魂》中飘逸的聂小倩,还是《春光乍泄》中眼神迷离的何宝荣,都处理得极具质感,纸张的选择似乎特意挑选过,让那些复古的胶片颗粒感得以完美保留。这绝对不是那种用廉价纸张印刷的流水线产品,装帧的硬挺度和内文的平整度都显示出制作方对这位艺术家的尊重。对于那些只在高清数字流媒体上看过他电影的新一代观众,这套书提供了一个了解他巅峰时期影像风格的绝佳窗口——那种胶片特有的温暖与颗粒感,是任何屏幕都无法完全复制的。每一张照片的配文,虽然简短,却精准地捕捉了照片背后的拍摄氛围,让我这个老观众也忍不住惊叹:“原来我错过了这么多细节!” 它更像是一部精美的艺术画册,而不是单纯的文字记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