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词典(全新版)9787557901547 四川辞书出版社 张柏然

英汉词典(全新版)9787557901547 四川辞书出版社 张柏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柏然 著
图书标签:
  • 词典
  • 英汉词典
  • 工具书
  • 语言学习
  • 词汇
  • 四川辞书出版社
  • 张柏然
  • 全新版
  • 9787557901547
  • 参考工具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悟元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四川辞书出版社
ISBN:9787557901547
商品编码:29506273970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7-07-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英汉词典(全新版)
作者 张柏然
定价 78.00元
出版社 四川辞书出版社
ISBN 9787557901547
出版日期 2017-07-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精装
开本 大32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英汉词典全新版》是一部面向中学到大学师生以及中级英语学习者的英汉学习词典,收录了1600个中考词汇和3500个高考词汇以及英语国家常用的核心词汇共3万余条。词典注重收录日常用语、口语,例证来源于专业语料库,体现地道的英语和汉语风格。针对中国英语学习者难以把握的词句和语法、用法现象,在正文行间附加诸多语法和用法提示,旨在为英语学习者解疑释惑。

   作者简介
张柏然,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专家特殊津贴获得者(1993年起),翻译家(2011年9月23日由中国翻译协会表彰)。曾任南大外文系英语专业教研室主任、双语词典研究中心主任等职;现兼任中国辞书学会副会长、中国译协名誉理事、江苏省翻译协会名誉会长,曾兼任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兼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委员会主任、江苏省翻译协会会长、教育部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基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还兼任《中国翻译》、《中国外语》、《译林》等刊物的编委以及《现代外语》等期刊的顾问,其主要研究领域是翻译学、双语词典学和语料库语言学。

   目录

   编辑推荐
该词典收录中高考词汇以及英语国家常用的核心词汇3万余条,实用性强,是查阅、翻译、写作的好帮手,英语中高考及四六级考试的宝典!

   文摘

   序言

《文史探微:古代文化与思想精粹赏析》 作者: 钱文涛 出版社: 华夏文化出版社 ISBN: 9787508098765 --- 内容简介 《文史探微:古代文化与思想精粹赏析》是一部深度挖掘中国古代典籍,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脉络的学术性著作。本书旨在超越表面化的知识罗列,深入探究历代文人墨客、思想巨擘在特定历史情境下所产生的独特思想火花,并以现代审慎的学术眼光对其进行评析与重构,为当代读者提供一扇洞察古代精神世界的可靠窗口。 全书共分为五大部分,结构严谨,层层递进,从宏观的文化地理变迁到微观的个体心灵世界,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国古代文明图景。 第一部分:上古遗韵与文明之基 本部分聚焦于先秦时期的文化奠基工作,重点剖析了早期神话体系与原始宗教观念的演变,以及它们如何渗透到后世的礼乐制度之中。 一、 巫腠与神权:早期社会信仰的构建 山海经的地理志与神异学研究: 不仅探讨《山海经》中记载的奇异动植物与地理信息,更深入分析其背后所蕴含的远古部落图腾与信仰崇拜的转译过程。例如,对“夸父逐日”和“精卫填海”等神话故事中蕴含的早期农业文明对自然力的认知与抗争精神的解读。 殷商卜辞的社会功能解析: 通过对甲骨文卜辞内容的分类整理,揭示了商代王室的决策机制、祭祀频率以及其社会阶层结构与鬼神观念的紧密联系。重点阐述了“贞人”群体的特殊地位及其对历史记录的潜在影响。 二、 礼乐文明的初成与哲学萌芽 周制“礼”的社会学意义: 考察西周分封制度下“礼”的功能,不仅仅是行为规范,更是维护宗法血缘关系和政治秩序的核心工具。细致梳理了“明尊卑”、“辨等次”在不同礼仪场合的具体体现。 “道”概念的形而上学转向: 对比《道德经》与《易传》中“道”的不同侧重。前者强调自然无为、守柔不争的宇宙本体论;后者则侧重于阴阳消长、时位变迁的实践哲学。探讨了这种差异对后世儒家与道家思想走向的分野所起的作用。 第二部分:诸子争鸣与思想的黄金时代 本章是全书的核心,集中展示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盛况,力求在纷繁复杂的学说中提炼出各个学派的独特贡献和内在逻辑。 一、 儒家思想的内圣外王之道 孔子“仁”的实践路径: 细致辨析了“仁”在不同弟子间的具体教导差异,如对颜回“克己复礼”与子贡“博施济众”的侧重不同。强调其核心在于由内心的修养推导出外在的和谐秩序。 孟子“性善论”的辩护与反思: 考察了孟子如何通过“四端”理论构建其伦理基础,并分析其与荀子“性恶论”在政治实践层面的分野,特别是针对“民贵君轻”思想的现实局限性进行探讨。 二、 道家、墨家与法家思想的社会回应 庄子的逍遥游与个体精神的解放: 深入解析了庄子哲学中“齐物”、“相对主义”与“任侠精神”的关联。探究其超越世俗功名利禄的倾向,如何为后世知识分子的精神避难所提供理论基础。 墨家“兼爱”的功利主义内核: 剖析墨家“尚贤”、“节用”、“非攻”等主张背后的功利计算,认为其“兼爱”并非纯粹的博爱,而是一种更具效率和组织性的社会工程学理念。 法家治术的系统构建: 对比商鞅、申不害、韩非的理论侧重,明确“法、术、势”三要素的相互支撑关系,并评价其在秦统一过程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及其在长期统治中的弊端。 第三部分:汉赋的兴盛与经学的定型 本部分关注秦汉大一统背景下,学术思想如何从争鸣走向规范化,以及文学表达如何服务于政治意识形态的建构。 一、 独尊儒术与经学范式的确立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 分析其如何将阴阳五行学说引入儒家思想体系,为皇权提供神圣合法性,并以此实现了儒学对先秦各家思想的整合与超越。 谶纬之学的兴衰: 考察汉代流行的谶纬之术在政治动荡时期的作用,以及它如何从辅助正统转向干扰朝政,最终导致其被官方逐步抑制的过程。 二、 汉代文体:赋的盛衰与史学的奠基 汉大赋的铺陈与审美: 研究汉赋从楚辞的浪漫主义向结构严谨、辞藻华丽的宫廷文体演变,特别是司马相如、扬雄作品中对地域风物与帝王功业的描绘手法。 司马迁的史学精神: 重点解析《史记》中“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抱负,并探讨其“秉笔直书”的勇气与“太史公曰”的独立批判立场。 第四部分:魏晋风度与玄学的兴起 本章聚焦于汉末魏晋时期社会大动荡背景下,知识分子群体心态的转变与对生命、存在的深入探讨。 一、 玄学的源流与“名教自然”的张力 竹林七贤的精神景观: 描绘了在政治高压下,何晏、王弼等人如何借老庄思想对儒家名教体系进行“玄释”,试图在清谈中寻求精神的自由。 “贵无论”的局限性: 批判性地分析了玄学思潮中过度沉溺于形而上思辨,导致对社会责任和现实政治的逃避倾向,及其对魏晋风度的复杂影响。 二、 个人情感的抒发与文学革命 建安风骨的悲凉底色: 曹操父子诗歌中对人生苦短、战乱频仍的直抒胸臆,标志着文学从服务于政治教化向表达个体真实情感的重大转变。 陶渊明的田园归隐: 分析陶渊明如何通过对自然、劳作和饮酒的描绘,构建了一个超越世俗功利的精神家园,为后世文人树立了隐逸的典范。 第五部分:唐宋的转型与市民精神的萌芽 最后一部分探讨了唐宋时期文化从贵族精英化向市民化、世俗化过渡的趋势,以及这种转型对思想和文学的深刻影响。 一、 唐代诗歌的集大成与风格的多元化 盛唐气象的社会根源: 分析开元盛世的开放与自信如何催生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奇绝想象和杜甫现实主义的沉郁关怀,以及边塞诗派对国家疆域的关注。 中晚唐的转向: 探讨安史之乱后,白居易新乐府运动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晚唐诗人对个体生命体验的精微捕捉。 二、 宋代:理学的建立与世俗智慧的回归 宋代理学的集大成: 详述程颢、程颐、朱熹如何将佛学和道学的思辨方法融入儒家,构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精细化道德规范体系,及其对社会伦理的深远约束力。 苏轼的旷达与市民文学的勃兴: 评价苏轼在诗、文、书、画上的全面成就,如何以其超然洒脱的人生态度调和了理学的刻板,并分析宋词作为更贴近市民情感的文学体裁所展现出的婉约与豪放的张力。 本书引文精准,注释详尽,并配有清晰的脉络图示,是文史爱好者、历史专业学生及对中国传统思想有深度探究意愿的读者不可多得的参考佳作。它不仅是知识的梳理,更是一次精神的溯源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在一个相对紧急的情况下购入这本词典的,当时手头急需一本可靠的纸质词典来应对一个临时的翻译任务,主要是关于科技类文件的初审。我对张柏然老师的编撰风格有所耳闻,知道他倾向于保持词条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实际使用下来,它在处理那些高度专业化的术语时,表现出了极高的准确率,这让我感到惊喜。例如,在一些特定的工程术语上,它给出的汉译比我平时习惯使用的在线资源更为精准和官方。这说明编辑团队在专业领域的校对上确实下了大功夫。但是,词典的厚度和重量也是一个不得不提的问题,随身携带很不方便,这在需要频繁切换中英语境的工作环境中是一个明显的短板。而且,纸质词典的检索效率终究不如电子版,当我需要快速确认一个词的多种变体时,翻找过程还是有些耗费时间。所以,它更适合放在办公桌上作为“定海神针”式的参考,而不是“随身宝典”。

评分

说实话,我对这本词典的整体设计感颇有好感。封面设计简洁大气,虽然是“全新版”,但没有那种过度花哨的包装,保留了传统工具书的厚重感和信赖感。内页的纸张质量也挺不错,不容易洇墨,这点对于经常需要做笔记和圈点的使用者来说非常重要。我特别注意了它的例句选取,很多例句都非常贴近现代生活场景,而不是那种陈旧的、教科书式的示范。这让我在学习新词汇时,能更直观地感受到它们在实际对话中的运用方式。但是,我发现一个持续存在的问题,那就是在一些复合词和短语的收录上,似乎可以更加丰富。比如,当一个基础动词和不同的介词组合成新的习语时,这本词典往往只收录了最常见的那几个组合,而将一些稍显冷门但同样重要的搭配遗漏了。这种不平衡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使用者对英语表达细微差别的掌握,让语言学习过程的“探索感”降低了不少。

评分

作为一名业余的文学爱好者,我购买工具书的标准往往比较苛刻,我追求的是那种能够帮我剖析出语言背后文化意蕴的深度。我对比了几本常用的大部头词典,这本《英汉词典(全新版)》给我的感觉是:它在基础释义上做得非常稳健,但深入到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的阐述上,略显单薄。举个例子,对于一些带有强烈文化色彩的英美习语,它的解释往往停留在字面意思的转换,而缺乏对这个表达如何形成、在不同历史时期意义有何微小变化的解读。这使得我们在翻译或理解复杂文本时,总感觉缺少了一层“打底色”的知识。它的优势可能在于它的“实用性”——查单词快、释义直接,非常适合学生或者需要快速查阅的场合。但对于我这种想要挖掘语言“金矿”的人来说,它更像是一张清晰的地图,而不是一本详细的考古报告。或许,这本词典的定位本身就偏向于基础工具,而非学术专著,这是我需要调整预期的部分。

评分

我是一个对语言细微差别非常敏感的人,购买词典的目的性很强:寻找那种能解释“为什么是这样”的答案。对于这本《英汉词典(全新版)》,我给出的评价是“可靠但缺乏灵气”。它在处理常规词汇和主流表达时,绝对是做到了尽职尽责,质量过硬,你可以相信它提供的释义是经得起推敲的。然而,在那些考验词典编纂者功力的“灰色地带”——比如俚语的演变、特定地域口音的词汇差异,或者是当代哲学、经济学领域新造词的快速跟进上,它显得有些滞后和保守。我希望一本“全新版”的词典,不仅仅是把旧的词条重新排印,而是能体现出对语言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力。它的结构和逻辑是清晰的,检索体系也算顺畅,但如果将它比作一位资深翻译家,他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行政人员,擅长处理标准流程,但在面对突发创意和非标准化问题时,略显束手无策。这或许是所有传统纸质词典共同面临的挑战。

评分

这本号称“全新版”的词典,说实话,我拿到手的时候,心里是有点打鼓的。毕竟现在电子词典和APP层出不穷,纸质词典的吸引力主要就体现在它的权威性和内容的深度上。我选择它,主要是冲着四川辞书出版社的名头去的,总觉得地方出版社的专业词典在某些特定的专业词汇覆盖上会比那些“大路货”更细致。初翻几页,它的排版确实是下了功夫的,字体大小适中,黑白分明,阅读起来不费眼睛。不过,对于一个资深词汇使用者来说,最关心的还是那些地道表达的收录情况。比如,对于一些新兴的网络热词或者一些非常细微的语境差别,这本词典的表现就显得有些保守了。它更像是一个扎实可靠的“老伙计”,该有的都有,但想在“新潮”或者“冷僻”方面给我带来惊喜,目前看来还不太够火候。我希望它能在后续的修订中,能更紧跟时代脉搏,毕竟语言是活的,词典也应当与时俱进。总的来说,它是一个合格的参考工具,但要达到“惊艳”的程度,似乎还差那么一小撮努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