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洪君彦和他的学生们
定价:50.00元
作者:何小锋 等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3-01
ISBN:978780234756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洪君彦先生是北京大学众多秉持“独立与自由”精神学者中的代表,其人格特征和精神财富包括四个方面:
(1)具有博爱情操的师者:他将教书育人作为事业的**追求和人生的目标,发自内心地热爱学生、千方百计地开导学生、想方设法地帮助学生、顶着风险为学生遮风挡雨,以真诚赢得了弟子们的真心爱戴。
(2)具有道德良知的学者:在愚昧时代,他敢于讲真话、善于讲真话,用精美的故事、风趣的语言向学生展示出一个真实的世界。
(3)具有开阔胸怀的长者:他27岁受命创建北京大学世界经济专业,经历了屈辱后重新站起来,恢复世界经济教研室研究与招收新生工作,广纳贤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以博大胸怀赢得前辈同侪的尊重。
(4)不屈不饶的强者:他出生优越、少年得志,但成年后经历坎坷。惊心动魄的政治运动,跌宕起伏的悲惨人生。在黑白颠倒的年代他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家庭、失去了健康,却在逆境中矢志不渝、乐观向上。他开朗的笑声传递着一个具有良知学者的尊严和坚强。
由于长期的疾病折磨,洪君彦先生于2011年仲夏在香港住进医院,身体消瘦、发烧不止。从中国乃至世界各地来香港探望的弟子络绎不绝。尽管身体十分微弱,洪君彦先生一如既往地叫出每一位前来探访的学生名字,如数家珍地诉说每一位学生住在哪个国家或城市,在哪家机关、学术机构或国际组织工作,担当何种职务,有什么样的成绩。其非凡的记忆力令人叹为观止,而承载这一切的他对学生的深厚感情。
洪君彦先生是一名学者,他热爱自己的祖国和学术事业,希望能够倾注毕生精力探索真理、教书育人。然而在他所经历的特殊时代,多数学者遭遇了悲惨命运,洪君彦先生的人生更是痛苦不堪。他经历了惊心动魄的政治运动,度过了跌宕起伏的痛苦人生,在黑白颠倒、人性扭曲的岁月里,他失去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权利,遭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生理和心理屈辱,但他顽强地守护着一个学者的良知和尊严,把痛苦深深地埋藏起来,向学生传递知识和博爱。
洪君彦先生的良知、博爱、宽厚、坚强得到了广泛认知和善意回报。他晚年生活幸福,夫妻恩爱,父女情深,更有无数弟子的无比崇敬和万般爱戴。
内容提要
我们这批学生是1970年代末期全国高考制度恢复后进入北京大学经济系读书的,有幸得到许多德高望重、学贯中西的经济学前辈的教诲与指导,其中包括以陈岱孙为代表的令人高山仰止的学术泰斗和以厉以宁为代表的中生代改革开放思想。在群星璀璨的经济系教师当中,洪君彦先生当属世界经济专业中给学生印象深刻的明星。他把“教书育人”作为事业的追求和人生的目标,为学生倾注了毕生的心血。
2012年3月8日是洪君彦先生80岁寿辰,为了纪念这一重要时刻,学生们自发地聚集在一起,共同撰写一本题为《洪君彦和他的学生们》的回忆文集,以感谢恩师倾注毕生精力对学生的谆谆教诲和无私帮助。
目录
作者介绍
洪君彦,籍贯浙江省慈溪,于杭州出生,经济学者,美国问题研究学者。北京大学国际经济系主任、教授,我国的世界经济学家和教育家,北大美国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等。1993年退休,现定居于香港。
何小锋
广东省人,是我国的经济学家、投资银行专家。现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教授、主任,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股权投资协会副会长。何小锋教授的学术专长为银行学、资本市场研究、投资学,尤其在中国证券市场、中国金融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王一江
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为长江商学院经济学及人力资源学教授,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终身教授,美国密歇根大学戴维逊研究所研究员。1989年后曾担任世界银行顾问,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中国留美经济学会副会长。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组织理论、劳动经济学与人力资源管理、中国经济、货币与公共金融等。在过去几年中,王一江博士在国际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并被大量引用。
田军
伦敦大学经济学博士;1982年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就职于国家物价局与国家计委;1988年赴英,曾任伦敦经济学院研究员,中国经济学会(英国)主席,高诚-MTM公司高级顾问、副总裁;现任英国富地石油控股有限公司(伦敦证交所主板上市)副总裁、首席运营官;马丁庄园葡萄酒有限公司董事长。
文摘
序言
从装帧的质感到文字的排版,这部作品处处体现着对读者的尊重。拿到手中的分量感,预示着内容的厚重与充实。但真正的惊喜,在于其内容呈现的层次感。作者并未采取单线平铺直叙的方式,而是巧妙地设置了若干个观察的切入点,使得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认知深度,选择不同的路径深入探索。例如,关于某个核心概念的早期萌芽阶段的描述,简练而有力;而对成熟形态的解析,则详尽而深入,配以大量的例证支撑,令人信服。这种结构上的匠心独运,使得全书既有宏观的战略视野,又不失微观的细节打磨。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行文中始终保持着一种克制而又充满热情的平衡。它既有学者的冷静分析,又不乏对人类精神探索的热烈礼赞,使得阅读过程既高效又愉悦。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更多的是一种方法论上的启示。它清晰地展示了一套如何从零散的史料中建构完整知识体系的有效路径。作者在梳理错综复杂的知识谱系时,所展现出的条理性和逻辑架构能力,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我注意到,书中对关键转折点的捕捉极为精准,那些看似不经意的文献引用或脚注,往往隐藏着推翻既有定论的关键线索。这种“在细节中发现历史真相”的叙事风格,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参与感和智力上的挑战性。它不像许多同类作品那样,仅仅是对既有观点的复述和整合,而是真正地在进行知识的再创造。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思维工具箱里又多了一件趁手的利器,对于未来处理类似复杂议题,无疑会大有裨益。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带给我一种久违的、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它并非那种堆砌辞藻、故作高深的学术清谈,而是充满了生命力和思想的活力。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够将那些原本可能显得枯燥的理论分析,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故事叙述。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个体境遇”与“时代洪流”之间关系的探讨。那些被历史筛选下来的思想火花,在作者的笔下重新焕发出耀眼的光芒,它们不再是教科书上的冰冷符号,而是活生生的、与我们当代困境息息相关的智慧结晶。阅读此书,更像是一场与先贤的跨时空对话,每一次停顿,都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反思。书中论证的严密性让人信服,但其最具价值的,或许在于它所激发的批判性思维,它鼓励我们质疑既有的藩篱,去追问“为什么”和“然后呢”。这种深入骨髓的启发性,是衡量一部优秀学术作品的黄金标准。
评分这部著作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严谨的学术态度,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关于思想传承与学术探索的宏大画卷。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对所探讨议题的把握精准到位,无论是理论框架的构建还是具体案例的剖析,都显示出扎实的学识功底。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思想交锋的殿堂,每一次翻页都是一次智识的拓展。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在处理复杂概念时,总能找到恰当的比喻和清晰的逻辑链条,使得即便是初涉该领域的读者也能循着脉络,逐步领悟其精髓。书中对历史脉络的梳理尤为精彩,它不仅勾勒出了思想流变的轨迹,更揭示了不同思潮之间微妙的互动与张力,这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叙事手法,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立体感和吸引力。整本书的节奏把握得张弛有度,引人入胜,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读完后又忍不住反复咀嚼那些闪光的观点。
评分坦白说,我很少看到一本书能够将学术的深度与普及的易读性结合得如此完美。作者的语言风格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感,时而如潺潺溪水般轻柔引导,时而又如磅礴气势的交响乐般激昂振奋。书中对某些理论的阐释,简直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典范,那些晦涩的术语在作者的解释下,仿佛瞬间拥有了生命,变得清晰可感,甚至带着某种哲学的诗意。尤其是在论述跨学科影响时,作者展现了惊人的融会贯通能力,将看似毫不相关的领域联系起来,揭示出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统一规律。这部作品无疑是一座知识的灯塔,它不仅照亮了特定的学术领域,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对知识探索本身的热情,促使我去思考,如何以更具穿透力的方式去观察和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