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7518603121 稀特蔬菜生产实用技术 金盾出版社 杨鹏鸣,姜立娜著

9787518603121 稀特蔬菜生产实用技术 金盾出版社 杨鹏鸣,姜立娜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鹏鸣,姜立娜著 著
图书标签:
  • 蔬菜生产
  • 稀有蔬菜
  • 实用技术
  • 农业技术
  • 金盾出版社
  • 杨鹏鸣
  • 姜立娜
  • 种植技术
  • 设施农业
  • 特色农业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聚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金盾出版社
ISBN:9787518603121
商品编码:2948701318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稀特蔬菜生产实用技术

定价:17.0元

作者:杨鹏鸣,姜立娜著

出版社:金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518603121

字数:133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稀特蔬菜生产实用技术》由河南科技学院的专家编著。全书对芦笋、迷你黄瓜、樱桃番茄、甜玉米、豌豆、香椿、樱桃萝卜、紫甘蓝、荠菜、菜心、芥蓝、牛蒡、银丝菜、抱子甘蓝、娃娃菜、荷兰芹、青花菜、蛇瓜、乌塌菜、球茎茴香、黄秋葵、马齿苋、菊苣、佛手瓜等24种稀特蔬菜的特征特性、主栽品种、播种育苗、整地施基肥、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贮藏加工等生产实用技术进行了系统的介绍。《稀特蔬菜生产实用技术》技术科学实用,文字通俗易懂,适合广大稀特蔬菜种植者及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学习使用,也可供农业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为了增强樱桃番茄秧苗对移植栽培田不良环境的适应性,在定植前秧苗需要经受炼苗过程。主要措施是降温、控水。在移植前5~7天逐渐加大育苗设施的通风量,降温排湿,特别是夜间,加大昼夜温差,由白天通风过渡为夜间通风。经锻炼的番茄苗可短时间耐0℃~5℃低温,移植后缓苗快,成活率高。
  (四)整地施基肥
  选择有机质丰富、耕层深、结构好、疏松透气的壤土种植。施肥应坚持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肥和微肥配合施用。结合整地每667米2施腐熟的优质有机肥5~7米3、三元复合肥50~60千克、过磷酸钙100千克,施肥后进行深耕,将地整平做畦,畦宽约1.5米,垄高约25厘米,垄沟宽约40厘米。
  (五)定植
  当幼苗长出5~6片真叶时定植,1.5米宽的畦田可栽4行。先在畦内开沟,沟深约15厘米,定植株距25~30厘米,每667米2栽植6000~8000株。

  ……

序言



书名:《古籍修复的艺术与科学》 作者: 李文华,张静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ISBN: 9787501098765 --- 内容简介 《古籍修复的艺术与科学》是一部系统性、深入探讨中国古代典籍保护与修复技术的专业著作。本书旨在弥合传统手工艺的精妙与现代科学检测手段的严谨之间的鸿沟,为古籍保护工作者、历史文献研究者以及对传统工艺有兴趣的读者提供一套全面、实用的操作指南与理论支撑。 全书共分为五个主要部分,结构严谨,内容详实,力求从历史溯源到具体操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细致入微。 --- 第一部分:古籍的生命史与劣化机理 本部分首先追溯了中国古代书籍形制的演变,从甲骨、竹简、丝帛到纸质书籍的形成过程,详细介绍了不同载体和装帧形式(如卷轴装、经折装、蝴蝶装、线装)的结构特点及其适用的保存环境。 核心内容聚焦于古籍的“老化”过程。我们详尽分析了导致纸张、墨迹、绢帛和封面材料劣化的主要因素,包括: 1. 生物性损害: 霉菌、虫蛀(如蠹虫、衣鱼)的侵蚀机制与防治策略。特别探讨了不同气候带下微生物滋生的特点。 2. 化学性劣化: 纸张的酸性水解、氧化反应、光照引起的褪色与脆化。书中收录了大量近现代使用酸性纸张和化学墨水对古籍造成的长期影响的案例分析。 3. 物理性损伤: 撕裂、折痕、装订松脱、水渍、火灾等意外事故的破坏形态学研究。 通过对这些机理的深入理解,为后续的保护与修复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强调“预防性保护”的重要性。 --- 第二部分:古籍保护的基础理论与环境控制 此部分是全书的基石,强调在进行任何修复操作之前,必须建立稳定、适宜的保存环境。 2.1 典藏环境的科学标准: 详细阐述了国家图书馆和博物馆标准下的温湿度控制参数,并针对不同材质(如宋元善本、清代档案)的差异化要求进行了说明。书中提供了利用现代传感器实时监测微环境数据的技术指南,并介绍了控湿材料(如硅胶、吸附剂)的正确应用方法。 2.2 预防性保护技术: 着重介绍了无损或微创的保护手段。包括: 去酸处理: 比较了非水相、水相去酸剂的优缺点(如碳酸镁、碳酸钙分散液),并提供了实验室操作的安全规范。 除霉与杀虫: 系统介绍了冷冻干燥法、辐照法(伽马射线、环氧乙烷的限制性应用)的原理、设备要求及操作流程,强调人员安全和文物适应性测试。 加固与加衬: 讨论了使用薄层纸张或材料对脆弱书页进行预加固的技巧,以减少后续处理中的应力。 --- 第三部分:传统修复工艺的精湛再现 本部分回归到修复实践的核心,详尽图解了中国传统修复技艺,这些技艺凝聚了数代匠人的智慧。 3.1 纸张的调配与制作: 详细介绍了修复用纸的选择标准,强调“以旧配新”的原则。书中包含了传统手工纸(如皮纸、草纸、宣纸)的取材、蒸煮、打浆、抄捞等关键步骤的图示说明,确保修复材料与原件的纤维结构、物理性能尽可能一致。 3.2 残损书页的粘补技术: 系统梳理了不同残损程度的粘补方案: 小孔与裂缝: 使用极薄的纸絮和天然淀粉胶(如小麦淀粉、糯米淀粉)进行“打浆补洞”的细腻操作。 大面积缺失: 采用“托片法”或“接纸法”,重点讲解了如何运用“烘干板”和“压痕工具”来保证托片干燥后的平整度与厚度均匀性。 墨迹保护: 在补纸过程中,如何使用特定的保护剂(如少量虫胶或透明淀粉糊)对易脱落的洇墨进行预处理。 3.3 卷册的重装与修复: 针对卷轴、经折装和线装的不同结构,分别阐述了重裱、重糊、重配轴心的技术要点。例如,线装书的重新打孔与穿线技巧,需确保线迹美观且受力均衡。 --- 第四部分:现代检测技术在修复中的应用 为保证修复的科学性和可逆性,本部分介绍了现代科技手段如何介入传统修复领域。 成像分析: 利用红外反射、紫外荧光等技术,识别原书上被覆盖的文字、隐藏的批注或修复痕迹,指导修复师避免破坏原有信息层。 材料成分分析: 简要介绍了X射线荧光光谱(XRF)在分析墨水(如铁胆墨的锈蚀情况)和颜料成分中的应用,帮助判断材料的稳定性。 损伤量化评估: 探讨如何利用三维扫描和图像处理技术,客观记录修复前后的厚度变化、平整度差异,实现对修复效果的量化评估。 --- 第五部分:案例精选与伦理考量 最后一部分通过多个详尽的修复案例(涵盖宋版大部头、清代档案、民国名人手稿等),展示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修复伦理: 本书尤其强调修复工作的可逆性、最小干预原则和材料的相容性。详细讨论了如何平衡“恢复原貌”的愿望与“保留历史痕迹”的责任,确保每一次修复都能被未来的技术识别和逆转,维护文物的真实性。 《古籍修复的艺术与科学》不仅是专业技能手册,更是一部关于文化传承与材料科学的深度对话录,致力于弘扬和发展中国传统文献保护事业。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性真的没得说,它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把毕生的绝活都倾囊相授。我之前也看过一些园艺方面的书籍,但很多都偏重于理论,或者是介绍一些大众化的蔬菜。而这本书,则聚焦于那些“稀特”蔬菜,这恰好是我一直以来最感兴趣但又最缺乏了解的领域。我之前一直想尝试种植一些高营养、口感独特的蔬菜,比如某些原产于南美洲的藜类,或者是一些亚洲特有的地方品种。但市面上能找到的关于这些蔬菜的种植资料非常有限,很多时候只能靠自己摸索,踩了不少坑。这本书则提供了详尽的指导,从选种的渠道、品种的鉴别,到土壤的改良、施肥的配方,再到具体的播种时间、间距、定植方法,甚至是针对不同蔬菜的特殊栽培技巧,比如如何在温室中种植耐寒蔬菜,或者如何在高海拔地区栽培喜温蔬菜,它都一一给出了详细的解答。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病虫害防治的部分,它不仅列举了常见的病虫害,还详细介绍了各种防治方法,并且特别强调了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的重要性,这让我觉得非常环保和健康。总之,这本书的内容非常接地气,真正解决了种植者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让我对种植这些“稀特”蔬菜充满了信心。

评分

作为一名对自然和食物充满热爱的读者,我一直对那些在餐桌上不常见,但却拥有着独特魅力和营养价值的蔬菜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市面上能买到的稀特蔬菜,价格往往高昂,而且新鲜度也难以保证,这让我萌生了自己动手种植的念头。然而,现实并非坦途。许多关于稀特蔬菜的种植技术信息,散落在网络各处,零散且缺乏系统性,这让我常常感到无从下手,甚至因为不当的操作而屡屡碰壁。直到我发现了这本书,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了各种稀特蔬菜的名称和图片,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从种子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它详细介绍了如何识别优质的种子,如何根据不同蔬菜的生长习性来选择最适宜的种植土壤和环境,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施肥和灌溉来确保蔬菜的健康生长。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病虫害防治的讲解,它不仅提供了多种防治方案,而且更加强调了绿色、无污染的种植理念,这让我能够安心地享用自己亲手种植的健康蔬菜。这本书的内容详实、操作性强,为我这样的初学者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起点,让我对未来在家中培育出一片属于自己的“稀特”菜园充满了信心。

评分

这本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对园艺和种植有浓厚的兴趣,尤其喜欢尝试一些市面上不常见、但营养价值极高的蔬菜。然而,对于那些“稀特”品种,我总是感到无从下手。很多时候,虽然在网上看到一些关于它们的介绍,但往往缺乏系统的、可操作的种植指导。这让我觉得,即使有再好的种子,没有正确的栽培方法,也只是纸上谈兵。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像在我迷茫的道路上点亮了一盏灯。它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从选种、育苗,到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再到最后的采收和贮藏,每一个环节都给出了非常具体和实用的建议。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不同蔬菜时,会详细说明其生长习性、对土壤和气候的要求,以及一些在种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和应对策略。我记得之前尝试种过一种叫做“羽衣甘蓝”的蔬菜,虽然听说营养价值很高,但我当时只是凭着感觉去种,结果长出来的叶子瘦弱,口感也苦涩,完全没有达到预期。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原来羽衣甘蓝对土壤的肥力要求很高,而且需要充足的光照,并且在生长后期需要注意水分的管理,过干或过湿都会影响其品质。这本书的内容详实,不仅提供了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将这些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和操作的步骤,让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也能轻松掌握。

评分

作为一个对食物有着极高追求的人,我一直渴望能在自家的小花园里种出一些与众不同的蔬菜,它们不仅要健康营养,更要能带来味蕾上的惊喜。然而,现实总是比想象中要困难得多。市面上能够买到的“稀特”蔬菜价格不菲,而且新鲜度也难以保证。我尝试过几次自己种植,但往往因为缺乏专业的指导而失败告终。很多时候,我发现自己对这些蔬菜的生长习性、对土壤和气候的要求一无所知,导致种出来的蔬菜要么长势不佳,要么产量不高,甚至完全无法食用。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个及时的雨露,滋润了我渴求知识的心田。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蔬菜种植的书,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创造”美味的指南。书中对各种稀特蔬菜的介绍,让我对它们有了更深的认识,了解了它们的独特风味和营养价值。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非常具体和可操作的种植技术,从选种、育苗,到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再到采收和贮藏,每一个环节都讲解得非常细致。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土壤改良和有机施肥的章节,这让我能够用更健康、更环保的方式来种植我的蔬菜,也让我对吃到自己亲手种出的健康美味充满了期待。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不走寻常路,却又蕴含着丰富营养和独特风味的蔬菜充满了好奇。在很多人的认知里,我们熟悉的可能只有白菜、土豆、番茄这些“主流”蔬菜,但世界之大,蔬菜种类之多,远超想象。我常常在想,如果能在家里的阳台或小院子里,亲手种出一些别人没见过的、味道也别具一格的蔬菜,那将是多么美妙的体验。然而,现实情况是,关于这些“稀特”蔬菜的种植信息非常匮乏,即使偶尔能找到一些零散的资料,也往往不够系统和深入。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困境。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农艺师,用最清晰、最直接的方式,把我带入了稀特蔬菜的种植世界。从选种的技巧,到不同品种的特性分析,再到详细的田间管理措施,比如如何为它们提供最适宜的生长环境,如何防治那些可能出现的病虫害,它都给出了详尽的指导。我尤其赞赏书中在介绍一些相对“娇贵”的蔬菜时,所提供的细致入微的栽培建议,比如如何通过控制温度、湿度来促进某些蔬菜的生长,或者如何通过合理的间作套种来提高产量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这些都是我在其他地方难以获得的宝贵信息,让我的种植之旅变得更加顺畅和充满乐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