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新书--AutoCAD 2018中文版机械设计实例教程 胡仁喜 机械工业出版社

正版新书--AutoCAD 2018中文版机械设计实例教程 胡仁喜 机械工业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胡仁喜 著
图书标签:
  • AutoCAD
  • 机械设计
  • 教程
  • 实例
  • 胡仁喜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18
  • 中文版
  • 设计入门
  • CAD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麦点文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86562
商品编码:29487852297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AutoCAD 2018中文版机械设计实例教程

定价:79.00元

作者:胡仁喜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111586562

字数:

页码:

版次:4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介绍使用AutoCAD2018中文版进行通用机械设计的技巧和方法。书中根据机械零件的结构特点,以各种常见的机械零件为主要的具体实例模型,详细介绍了AutoCAD2018绘图基础知识,二维零件图绘制,二维装配图绘制,三维零件设计,轴测图的设计,三维图转化为二维图等知识。通过全书的学习,读者可以掌握使用AutoCAD2018进行机械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以及二维绘图与三维绘图的技巧。已经是业内的读者,也可以在本书中感受到针对不同的零件设计的思路、风格、技巧。书中每个零件实例都介绍了设计过程使用的命令和数据,提供了真实的设计效果图片。本书既可以作为AutoCAD机械设计培训教材,也可以作为工业造型设计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前言
章 AutoCAD 2018基础1
1.1 操作界面2
1.1.1 标题栏2
1.1.2 绘图区2
1.1.3 坐标系图标5
1.1.4 菜单栏5
1.1.5 工具栏7
1.1.6 命令行窗口10
1.1.7 布局标签10
1.1.8 状态栏11
1.1.9 滚动条13
1.1.10 快速访问工具栏和交互信息工具栏13
1.1.11 功能区14
1.2 设置绘图环境16
1.2.1 图形单位设置16
1.2.2 图形边界设置17
1.2.3 工作空间17
1.3 文件管理18
1.3.1 新建文件18
1.3.2 打开文件19
1.3.3 保存文件20
1.3.4 另存为21
1.3.5 退出21
1.3.6 图形修复21
1.4 基本输入操作22
1.4.1 命令输入方式22
1.4.2 命令执行方式23
1.4.3 命令的重复、撤销、重做23
1.4.4 坐标系与数据的输入方法23
1.4.5 实例——绘制直线25
1.4.6 透明命令26
1.4.7 按键定义26
第2章 绘制二维图形27
2.1 绘制直线类对象28
2.1.1 直线段28
2.1.2 实例——五角星29
2.1.3 构造线30
2.2 绘制圆弧类对象31
2.2.1 圆31
2.2.2 实例——连接杆32
2.2.3 圆弧35
2.2.4 实例——圆头平键36
2.2.5 圆环37
2.2.6 椭圆和椭圆弧38
2.2.7 实例——定位销39
2.3 绘制多边形和点40
2.3.1 矩形40
2.3.2 实例——方头平键41
2.3.3 正多边形43
2.3.4 实例——螺母44
2.3.5 点45
2.3.6 定数等分46
2.3.7 定距等分47
2.3.8 实例——棘轮47
2.4 多段线48
2.4.1 绘制多段线48
2.4.2 编辑多段线48
2.4.3 实例——轴承座50
2.5 样条曲线52
2.5.1 绘制样条曲线52
2.5.2 编辑样条曲线53
2.5.3 实例——螺钉旋具54
2.6 图案填充55
2.6.1 基本概念55
2.6.2 图案填充的操作57
2.6.3 渐变色的操作59
2.6.4 编辑填充的图案60
2.6.5 实例——滚花零件62
2.7 综合实例——汽车64
第3章 基本绘图工具67
3.1 设置图层68
3.1.1 利用对话框设置图层68
3.1.2 利用工具栏或功能区设置图层70
3.2 设置颜色71
3.3 图层的线型72
3.3.1 在“图层特性管理器”对话框中设置线型73
3.3.2 直接设置线型73
3.3.3 实例——泵轴零件图74
3.4 定位工具78
3.4.1 正交模式78
3.4.2 栅格工具78
3.4.3 捕捉工具79
3.5 对象捕捉80
3.5.1 特殊位置点捕捉80
3.5.2 实例——绘制线段81
3.5.3 设置对象捕捉82
3.5.4 实例——绘制圆的公切线83
3.6 自动追踪85
3.6.1 对象追踪85
3.6.2 实例——补全三视图85
3.6.3 极轴追踪86
3.6.4 实例——绘制特定角度线段87
3.7 显示控制87
3.7.1 图形的缩放87
3.7.2 平移90
3.8 综合实例——三环旗91
第4章 二维图形的编辑96
4.1 构造选择集97
4.2 删除与恢复100
4.2.1 删除命令100
4.2.2 实例——删除中心线101
4.2.3 恢复命令101
4.2.4 清除命令101
4.3 图形的复制、镜像和修剪102
4.3.1 复制图形102
4.3.2 实例——支座103
4.3.3 镜像图形104
4.3.4 实例——压盖104
4.3.5 修剪图形106
4.3.6 实例——端盖107
4.4 图形的阵列和偏移110
4.4.1 阵列图形110
4.4.2 实例——锁紧螺母111
4.4.3 偏移图形114
4.4.4 实例——多孔板115
4.5 图形的移动和旋转117
4.5.1 移动图形117
4.5.2 实例——轴承座118
4.5.3 旋转图形118
4.5.4 实例——曲柄120
4.6 图形的比例和对齐122
4.6.1 比例缩放图形122
4.6.2 对齐图形123
4.6.3 实例——管道接头123
4.7 图形的打断和延伸124
4.7.1 打断图形124
4.7.2 实例——删除过长中心线125
4.7.3 延伸图形126
4.7.4 实例——螺钉127
4.8 圆角和倒角130
4.8.1 圆角操作130
4.8.2 实例——手柄131
4.8.3 倒角操作133
4.8.4 实例——油杯134
4.9 图形的拉长和拉伸138
4.9.1 拉长图形138
4.9.2 拉伸图形139
4.9.3 实例——螺栓139
4.10 分解和合并图形142
4.10.1 分解图形142
4.10.2 合并图形142
4.11 夹点编辑143
4.11.1 对象夹点143
4.11.2 设置夹点144
4.11.3 夹点编辑方法144
4.11.4 实例——夹点状态下的拉伸145
4.12 面域146
4.12.1 创建面域146
4.12.2 面域的布尔运算146
4.12.3 面域的数据提取147
4.12.4 实例——法兰盘148
4.13 特性与特性匹配150
4.13.1 修改对象属性151
4.13.2 特性匹配151
4.13.3 实例——特性匹配151
4.14 综合实例152
4.14.1 实例——旋钮152
4.14.2 实例——弹簧156
第5章 文字、表格和尺寸标注161
5.1 文字样式162
5.2 创建、编辑文字163
5.2.1 创建单行文字164
5.2.2 创建多行文字164
5.2.3 编辑文字168
5.2.4 实例——插入符号168
5.3 表格169
5.3.1 创建表格169
5.3.2 编辑表格170
5.3.3 实例——绘制明细栏172
5.4 尺寸标注174
5.4.1 设置尺寸标注样式175
5.4.2 标注长度尺寸182
5.4.3 实例——标注螺栓尺寸183
5.4.4 标注角度尺寸184
5.4.5 实例——标注曲柄尺寸185
5.4.6 标注直径、半径和圆心189
5.4.7 连续标注191
5.4.8 实例——标注挂轮架尺寸191
5.4.9 引线标注193
5.4.10 实例——标注齿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三维数字孪生技术:从理论基础到工程实践》 【书籍概述】 本书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当前工业界和学术界最为关注的前沿技术之一——三维数字孪生(3D Digital Twin)技术。我们超越了传统CAD模型和仿真分析的范畴,将数字孪生视为一个动态的、持续演进的虚拟实体,它与物理实体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保持实时的、双向的交互与映射。全书结构严谨,逻辑清晰,从理论体系的构建到具体工程案例的剖析,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完整、立体的认知框架。 【核心内容聚焦】 第一部分:数字孪生理论基石与框架构建 本部分是理解数字孪生的理论基础。我们首先梳理了数字孪生技术的发展历程,界定了它与传统仿真、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以及物联网(IoT)之间的本质区别与紧密联系。 第一章:数字孪生的概念演进与核心要素 深入解析了数字孪生的“五大核心要素”:物理实体(Physical Asset)、虚拟模型(Virtual Counterpart)、连接数据(Connecting Data)、服务与应用(Services and Applications)以及生命周期管理(Lifecycle Management)。重点讨论了数据驱动的决策模型在数字孪生架构中的核心地位。 第二章:模型化方法论的革新 探讨了构建高保真数字孪生所需的复杂建模技术。内容涵盖了面向对象建模、基于物理建模(Physics-Based Modeling)以及基于数据驱动的混合建模策略。特别引入了“多尺度建模”的概念,即如何在一个孪生体中集成从微观材料属性到宏观系统行为的不同层级模型。 第三章:数据集成与语义互操作性 数字孪生成功的关键在于数据的流动与理解。本章详细介绍了工业数据采集、预处理、存储(如时间序列数据库的应用)以及跨平台的数据语义映射标准(如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 - IFC在建筑领域和STEP在机械领域的扩展应用)。强调了数据治理在确保孪生体实时性和准确性方面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关键使能技术与平台架构 本部分深入剖析支撑数字孪生高效运行的底层关键技术,包括高性能计算、实时通信以及沉浸式可视化技术。 第四章:实时仿真与高保真映射 重点讨论了如何实现物理世界状态的近实时映射。内容包括: 1. 快速迭代求解器: 针对复杂物理系统(如流体力学、热力学、结构动力学)的并行化处理策略。 2. 状态估计与校准: 引入卡尔曼滤波(Kalman Filtering)及其扩展版本在传感器数据融合和模型参数实时校准中的应用,以消除模型误差和传感器漂移。 第五章:连接技术与边缘计算 探讨了物联网(IoT)在连接物理实体与虚拟模型中的作用。详细分析了5G/6G通信技术对低延迟、高带宽数据传输的支撑,以及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如何在靠近物理设备侧预处理数据、执行关键控制逻辑,从而减轻云端压力并提高响应速度。 第六章:沉浸式交互与可视化 介绍了如何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混合现实(MR)技术,为操作员和工程师提供直观的数字孪生交互界面。探讨了三维环境中的人机工效学设计,以及如何通过AR技术实现“虚实叠加”的现场维护指导。 第三章:数字孪生的工程应用与行业实践 本部分通过具体案例展示数字孪生在不同工业领域的实际落地与价值体现。 第七章:智能制造中的数字孪生 聚焦于离散制造业中“产线孪生”和“设备孪生”的构建。内容包括: 1. 预测性维护(PdM): 如何利用孪生体对设备健康状态进行预测,优化维护计划。 2. 工艺优化与虚拟调试: 在虚拟环境中对新的生产流程进行安全、快速的调试和验证,避免昂贵的物理试错成本。 第八章:基础设施与城市规划的数字孪生 探讨了大型、复杂基础设施(如桥梁、隧道、能源网络)的数字孪生应用。重点分析了传感器网络、环境监测数据与结构模型如何结合,用于长期健康监测(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SHM)和灾害响应模拟。 第九章: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集成 阐述了数字孪生如何贯穿“设计-制造-运行-退役”的全过程。讨论了“数字主线”(Digital Thread)的概念,确保设计意图、制造过程信息和运行反馈能够无缝传递,形成闭环优化。 第四部分:未来挑战与发展趋势 第十章:安全、伦理与标准化展望 面对数字孪生日益增长的复杂性和数据敏感性,本章讨论了系统安全(Cybersecurity)的防护策略、数据主权和伦理考量。最后,对人工智能(AI)与数字孪生的深度融合(如利用强化学习优化孪生体的控制策略)和下一代数字孪生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本书特色】 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每一章节的理论探讨后,均配有详细的工程案例分析或算法实现思路。 跨学科视角: 整合了计算机图形学、控制工程、材料科学、数据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体系。 面向工程实践: 强调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为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提供直接的参考蓝图。 【适合读者】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在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工业、能源电力等领域从事研发、设计、运营和维护的工程师和技术管理人员阅读和参考。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AutoCAD 2018中文版机械设计实例教程》的时候,我内心是充满期待的。我是一名机械设计领域的新人,对AutoCAD这款软件的掌握程度还处于初级阶段,急需一本能够系统讲解、并且能让我快速上手的教程。我最看重的是教程的实践性,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真正能解决实际问题,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才是我的最终目标。这本书的标题给我留下了一个“实例”的深刻印象,让我觉得它不会是那种枯燥乏味的纯理论堆砌,而是会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案例,带领我一步一步地走进AutoCAD的神秘世界。

评分

说实话,对于大多数CAD教程,我最怕的就是那些晦涩难懂的术语和冗长的理论解释,读起来让人昏昏欲睡,更别提什么学习效率了。我更希望的是能够看到一些直观的、可视化的操作演示,就像跟着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手把手教学一样,每一步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关注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风格,希望它能用清晰的图示来辅助文字讲解,这样更容易理解那些复杂的命令和操作流程。如果书中的案例能够涵盖一些机械设计中常见的零部件,例如轴、齿轮、连接件等,那就更完美了,这样我学到的知识就能直接应用到我的实际工作中去,大大提高我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

评分

我一直觉得,一本好的教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启迪。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起一套完整的AutoCAD学习体系,不仅仅是学会如何操作软件,更重要的是理解软件背后的设计逻辑和原理。例如,在讲解某个绘制命令时,是不是能顺带解释一下这个命令在实际设计中有什么应用场景,或者说有哪些替代方案,以及各自的优缺点。如果书中能包含一些进阶技巧,或者一些关于提高绘图效率的小窍门,那我将会觉得这本教程的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毕竟,在快节奏的工程领域,效率是至关重要的。

评分

作为一名对机械设计充满热情的学习者,我非常看重教程的更新性和前沿性。虽然我选的是2018版本,但我希望这本书的作者在内容编排上,能够考虑到一些现代机械设计的发展趋势,或者是一些通用的设计理念。比如,是否在书中有所提及一些参数化设计、曲面造型等内容,即便只是浅尝辄止,也能让我对未来的学习方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另外,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配套的学习资源,比如练习文件,或者是一些在线的答疑渠道,这样我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指导,不至于因为卡在一个问题上而影响整体的学习进度。

评分

坦白说,我选择一本教程,很大程度上是看重它的“实用性”和“易懂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CAD学习道路上的一块垫脚石,而不是一块绊脚石。如果这本书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AutoCAD的各项功能分解开来,并且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例,让我们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软件的使用技巧,那我将会非常满意。我特别关注书中的案例是否具有代表性,能否涵盖机械设计中不同类型的零件和组件,以及它们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如果这本书能够让我觉得学习的过程充满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那我将会毫不犹豫地向身边的朋友推荐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