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糖尿病人怎么吃
定价:39.80元
作者:马方著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1-01
ISBN:9787501966929
字数:250000
页码:23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开
商品重量:0.6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糖尿病患者适宜吃的36种食物,糖尿病患者适宜吃的21种中药,学会用“食品交换份”制定食谱,不同热量的食品组成与食谱,各类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食疗及保健,糖尿病患者四季保健及饮食须知,糖尿病人居家调养食疗方……
目录
作者介绍
马方,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北京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北京卫校学术委员会 主任委员;床营养专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届筹委会主任;中国烹饪协会 营养执委;美食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烹饪协会理事 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
文摘
序言
最近翻阅了手头几本关于健康饮食的书籍,其中一本让我印象尤为深刻,它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日常膳食结构如何影响身体的内在平衡。这本书没有故作高深地堆砌复杂的医学术语,而是非常贴合普通读者的生活场景,比如详细地比较了不同烹饪方式下,食材营养素的保留和流失情况,甚至配有详细的图表说明不同食材的升糖指数(GI值)范围,让人一目了然。更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关注“不能吃什么”,更花费大量篇幅阐述“如何聪明地选择和搭配”。比如,它提倡将粗粮与精制主食进行合理的比例置换,并提供了一周食谱的更换模板,而不是生硬地要求读者完全戒断某种食物。书中对于隐藏在加工食品中的“隐形糖分”的揭露也让人警醒,通过对常见零食、酱料成分表的细致解读,教会了读者如何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在超市货架前做出明智的判断。这本书的实践指导性极强,读完后感觉自己像是完成了一次家庭厨房的营养升级改造,对于长期困扰我的“吃什么才能让精神状态更好”的问题,找到了科学且可持续的答案。
评分另一本收录的书籍,着重于探讨肠道菌群与代谢健康之间的复杂关联,视角非常新颖。这本书的叙事风格更偏向于科普侦探小说,作者通过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案例研究,逐步揭示肠道内微生物群落失衡如何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人体的能量代谢和炎症反应。它详细介绍了益生元、益生菌以及发酵食品在维护肠道生态多样性中的独特作用,并且区分了不同种类的有益菌群分别对应着怎样的健康益处,避免了“一概而论”的泛泛而谈。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膳食纤维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的论点,书中列举了十几种高品质的抗性淀粉来源,并提供了将它们巧妙融入日常三餐的具体操作步骤,比如如何在家自制富含β-葡聚糖的燕麦饮,以及如何通过冷藏的方式提高土豆中的抗性淀粉含量。这本书的文字流畅,逻辑严密,对于那些热衷于探索身体深层机制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读物,它让我开始以全新的视角看待每一口食物的“旅程”。
评分我最近在阅读的这本侧重于运动与营养干预的综合指南,可以说是对现有健康生活方式的深度解析。它的特点是高度的系统性和跨学科整合。作者并非仅仅停留在基础的卡路里计算层面,而是深入讲解了宏量营养素(碳水、脂肪、蛋白质)在不同运动强度和恢复阶段的精确需求比例。书中有一章专门讨论了“运动后的窗口期”的营养补给策略,详细区分了耐力型运动和力量型训练后,身体对不同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配比的反应差异,数据翔实,图表精美。更难能可贵的是,它还探讨了压力荷尔蒙(如皮质醇)对身体脂肪分布的影响,并提供了通过特定营养素(如镁、B族维生素)和放松技巧来调节这些生化压力的建议。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非常考究,重要的公式和关键结论都被框选突出,非常适合需要随时查阅精确数据的健身爱好者或专业人士。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如何将运动效果最大化有了更科学、更精细化的操作指南。
评分另一本关于食物的情绪调节机制的书籍,其文风显得格外文艺和感性,但其内核却是扎实的神经科学基础。它探讨的不是具体的“吃什么”,而是“为什么我们会渴望某些食物”以及“食物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稳定度”。书中引用了大量关于血清素、多巴胺与饮食行为相互作用的研究,用生动的比喻解释了大脑奖赏系统如何被精加工食品劫持。作者非常细腻地描绘了人们在感到焦虑、疲惫或无聊时,对高糖高脂食物的本能反应,并提供了一套“非食物应对机制”的工具箱。这套工具箱里包含了呼吸练习、感官转移技巧,以及如何用特定气味(如柑橘类精油)来替代对甜食的冲动。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帮助我正视了“情绪化进食”的根源,让我意识到,单纯的“意志力”对抗是徒劳的,需要从更深层次的情感需求入手解决问题。对于那些时常被“嘴馋”困扰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温柔而有力的心理支持。
评分手上还有一本着重于全球化饮食趋势和可持续性的著作,它的视野非常宏大,将个人健康与地球健康紧密联系起来。这本书的结构更像是一篇深度调查报告,作者走访了世界各地多个“蓝色地带”(即百岁老人比例高的地区),分析了这些长寿社群的共同饮食哲学,发现他们大多遵循的并非某种特定的“超级食物”,而是一种基于植物、强调少量多餐、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整体生活方式。书中对全球食物供应链的伦理考量也十分深刻,探讨了食物来源的透明度和环境影响,引导读者思考我们餐盘里的食物背后所蕴含的社会责任。它没有给出具体的食谱,反而提供了一种关于“如何选择食物供应商”的思考框架,鼓励读者去了解农产品的生产过程。这本书的语言充满人文关怀,读后让人在关注自身健康的同时,也对自己的消费选择产生了更深层次的责任感,促使我开始更多地关注本地、当季的食材,从更广阔的维度来审视“健康饮食”的内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