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药品监管——基于自主性分析框架的绩效影响因素研究
定价:36.00元
作者:胡颖廉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5-01
ISBN:978751411684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这本《中国药品监管——基于自主性分析框架的绩效影响因素研究》由胡颖廉著,旨在构建机构自主性对中国药品监管政策绩效实现影响力的理论,试图回答下列问题:为什么机构能力的显著提升没有带来政策绩效的好转;为什么有些政策相对成功,另一些政策遭遇失败;中国药监改革如何走出“方向正确,操作失误”的尴尬境地。
目录
章 绪论
1.1 治理和药品监管
1.1.1 治理的中国实践——来自药品管理领域的经验
1.1.2 药品监管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1.2 研究概述
1.2.1 研究的总体思路
1.2.2 实证方法
1.3 研究结构安排
第2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构想
2.1 “药品监管”的国外研究
2.1.1 药品安全与风险管理
2.1.2 药品监管的政治与政策视角
2.1.3 对中国的启示
2.2 理论综述一:从政治学理论到治理理论
2.2.1 监管的政治学理论基础
2.2.2 监管机构在治理理论中的逻辑
2.2.3 基本视角与理论构想
2.3 理论综述二:自主性与治理
2.3.1 国家自主性
2.3.2 机构自主性
2.4 理论综述三:监管的中国研究
2.4.1 监管
2.4.2 中国社会监管研究
2.4.3 中国药品监管研究
2.5 理论构想
2.5.1 基于新制度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路径
2.5.2 监管型国家的中国路径
2.5.3 禀赋和网络:嵌入自主性
2.5.4 理论小结
第3章 中国药品监管:制度变迁和现实挑战
3.1 1998年以来药监机构改革的回顾
3.1.1 机构改革的争论和推进
3.1.2 体制机制创新
3.1.3 监管体系改革
3.1.4 新一轮机构改革
3.2 机构改革的成就和挑战
3.2.1 中国药品监管概览
3.2.2 存在问题
第4章 理论解释和指标设计
4.1 研究的难点和困惑
4.2 政策绩效的测量
4.2.1 中国现行的指标体系
4.2.2 基于政策目标的指标设计
4.2.3 因变量实测
4.3 机构禀赋的解释
4.3.1 机构自主性测量的经验与讨论
4.3.2 指标设计
4.4 机构网络的解释
4.4.1 测量策略
4.4.2 指标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自主性如何影响政策绩效——实证分析
5.1 机构能力作用的实证分析
5.2 机构禀赋作用的实证分析
5.2.1 机构目标论题
5.2.2 机构职权论题
5.2.3 机构文化论题
5.3 机构网络贡献的实证分析
5.3.1 权力配置网络论题
5.3.2 知识信息网络论题
5.3.3 产业网络论题
5.3.4 大众网络论题
5.4 理论归纳
5.4.1 强自主性(nrmautonomy)
5.4.2 弱自主性(weakautonomy)
5.4.3 硬自主性(Hardautonomy)
5.4.4 软自主性(softautonomy)
第6章 中国新药审批影响因素之实证研究(1995—2008年)
6.1 问题提出
6.2 理论框架
6.3 模型与假设
6.3.1 变量含义
6.3.2 理论建模
6.3.3 指标体系
6.4 数据和运算结果
6.4.1 数据描述
6.4.2 模型估计结果:机构行动对各种反馈信号的影响函数
6.4.3 模型运算结果:外界反馈信号对机构行动的影响函数
6.4.4 安全监管信号对国家药监局新药审批行为影响评估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和讨论
7.1 主要发现
7.1.1 药监部门嵌入的制度环境
7.1.2 禀赋和网络:嵌入自主性的四大问题
7.2 政策建议和理论创新
7.2.1 政策建议
7.2.2 理论创新
7.3 不足和后续讨论
附录1 访谈提纲(模板)
附录2 访谈对象列表
附录3 “中国药品监管体制变迁和政策绩效”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现代感的配色,封面上字体排版的疏密有致,透着一股严谨的气息,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纸张的质感,厚实而有分量,一看就知道是经过精心打磨的作品。光是翻开扉页,那种清晰锐利的印刷质量就足以让人对内文的阅读体验抱有极高的期待。我特别留意了一下目录页,章节划分得极其清晰,逻辑脉络似乎从一开始就在引导读者进入一个结构化的知识体系中,这种对细节的把控,让人对作者的专业素养和治学态度有了初步的良好印象。它不像那种随随便便装订的快餐读物,更像是一件需要时间去细细品味的工艺品,那种知识的厚重感,即便只是停留在表层设计上,也让人油然而生敬意。我期待着内容能像它的外表一样,做到条理分明、论证扎实,能够真正为读者提供一套系统性的、可操作的洞见,而不是空泛的理论堆砌。
评分我最近一直在寻找一些能真正触及行业深层运作机制的书籍,那些只停留在表面现象的分析实在太过肤浅,让人读完后除了知道“是什么”之外,依然对“为什么”感到迷茫。这本书的定价虽然不低,但从内容摘要里透露出的研究深度来看,它似乎瞄准了问题的核心地带。我尤其欣赏作者选择的那个分析框架,听起来就非常具有理论穿透力,不像有些学术著作那样晦涩难懂,反而是试图搭建一个更具解释力的模型来剖析复杂的监管现实。这种自上而下的理论构建,如果能辅以细致入微的案例支撑,那将是极具价值的。我希望它能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打破我原有的认知定势,让我能从一个更宏观、更具结构性的层面去理解当前环境下各个利益相关方是如何相互作用、共同塑造最终结果的。毕竟,在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领域,僵化的思维模式是最可怕的陷阱。
评分说实话,阅读这类专业性极强的书籍对我来说总是一种挑战,因为它往往意味着我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去消化那些晦涩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模型推导。然而,这本书的引言部分写得非常具有吸引力,作者似乎很巧妙地平衡了学术的严谨性与普及的可读性。他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复杂的公式,而是用一连串引人深思的问题来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仿佛在邀请你一同探索一个充满谜团的领域。这种叙事策略非常高明,它让读者在心理上做好准备,迎接接下来的知识密度,而不是在第一章就被生硬地劝退。我特别期待它在描述具体监管案例时的笔触,希望它能做到既不失学术的客观性,又能描绘出决策背后的微妙人情与现实考量,那种“人与制度”交织的动态过程,才是最精彩的部分。
评分我最近参加了一个关于政策实施效果评估的研讨会,会上的讨论焦点无不指向了如何建立一个更具前瞻性和适应性的评估体系,而这正是我翻开这本书时最希望找到答案的领域。我关注的焦点在于,评估一个复杂的系统绩效,绝不能只看单一的指标,必须考虑多维度的反馈和长期的外部效应。这本书的副标题提到了“绩效影响因素研究”,这让我非常兴奋,因为这意味着它不仅仅在描述现状,更在探究背后的驱动力和阻碍力。我希望能看到作者如何将理论分析与实际的监管数据有效结合,比如,哪些政策工具的投入产出比最高?哪些环节的摩擦成本最大?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可量化的分析结果,哪怕只是初步的探索,都将为我正在进行的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方法论参考,这比任何空洞的口号都有价值。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公共管理和经济政策交叉领域的学习者,我发现好的研究往往在于其批判性思维的深度。很多关于监管的研究,要么过于赞美其必要性,要么一味抨击其低效性,缺乏一种建设性的、基于现实约束的审视。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更为平衡的视角,既承认监管在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共安全中的核心价值,同时也毫不留情地揭示当前框架下的固有矛盾和潜在的治理困境。特别是在一个像医药领域这样对技术进步敏感、对风险控制要求极高的行业中,任何偏差都可能导致巨大的社会成本。我期待作者能够以一种“忠诚的批评者”的姿态,深入剖析制度演进的逻辑,指出那些看似合理的规定背后可能隐藏的激励错位,并最终提供一条通往更有效、更具韧性的监管模式的路径,哪怕只是理论上的可能性,也足以启发深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