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高原雪松 |
| 作者 | 任治平 |
| 定价 | 12.00元 |
| 出版社 | 中国盲文出版社 |
| ISBN | 9787500275077 |
| 出版日期 | 2017-01-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大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任治平先生,1935年6月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中员,全国自强模范,主任医师,享受特殊津贴。历任中国盲聋哑协会第三、四、五届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三届主席团委员,中国盲人协会、三届委员,并任青海省残联、第二、第三届主席团副主席及青海盲人协会主席,第四届青海盲人协会名誉主席,1996年6月于西宁市中医院退休。 任老在首先发现“臂穴系统”后,进而依据“人体相似形态”又发现“人体分体对应穴”。据此理论在1986年至1988年期间进行了“新调压穴对人体血压影响研究”、“新调压穴在不同海拔地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等一系列科研,并获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著有《臂穴及分体对应穴按摩》等专著多部,并撰写学术论文十余篇。 |
| 目录 | |
| 摇篮的回忆 扯不断的50年情缘 一九九二年七一演讲 电脑圆我读书梦 网络,空中盛开的九月菊 迟到的追忆 60年国庆是我俩的“金婚 ”纪念日 老有所为 ,幸福无比 命运是这样敲门的--记盲人按摩师任治平 |
| 编辑推荐 | |
| 本书稿收录了九篇散文,介绍了任治平先生的人生经历、奋斗故事及心路历程等,并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盲人事业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 任治平先生的这部散文集十分珍贵,其价值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史料价值。年过八旬的老人,真实地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对盲人群体的亲切关怀。其次是弘扬正能量的价值。作者身处高原山区,条件艰苦,氧气稀薄,但他“缺氧不缺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立志做一棵郁郁葱葱的高原雪松。第三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价值。“一个人要体现自己的价值,首先他要为这个社会创造价值,其次还要努力争取平等、充分地参与社会生活,人们才会承认他的价值。”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了什么是有价值的人生。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深邃的蓝色调,仿佛一下子就把你拉到了一个广袤无垠的高原之上,空气中似乎都能感受到那种清冷而又坚韧的气息。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光是这视觉上的冲击力,就已经足够吸引人了。我特别喜欢那种留白的处理,不多加雕琢,却能让人感受到一种磅礴的力量感,这或许也暗示着书中内容所蕴含的深厚底蕴和不事张扬的智慧。装帧的质感也非常考究,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能感觉到出版社在制作上的用心。这样的书,即便只是放在书架上,也是一道风景,更别提它背后所承载的文字和思想了。我猜想,作者在构建这个“高原”意象时,一定花了不少心思去捕捉那种独特的光影和心境,让人对即将开启的阅读旅程充满了美好的期待,仿佛自己也即将踏上一段探索心灵净土的征程。
评分最近的生活节奏实在太快,总想找一本能让人慢下来的书。我尤其偏爱那些能够提供精神庇护的作品,它们像是在喧嚣的尘世中开辟出的一方宁静的角落。这本书的书名听起来就有一种沉静的力量,"雪松"的意象本身就代表着耐寒、长青和正直,让人联想到一种不屈服于环境的生命力。我设想,这本书的内容,也许会探讨在逆境中如何保持内心的纯粹和坚韧,这对于当下许多在焦虑中挣扎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剂良药。我非常期待作者如何用文字去描摹那种高海拔环境下的生存哲学,那种与自然共存、与自我对话的深刻体验,我相信,这种来自边远、纯净之地的叙事,会有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洗涤我们被世俗沾染的心灵。
评分从出版社来看,中国盲文出版社的出品,总是带着一种对社会人文关怀的温度。虽然我阅读的不是盲文版本,但能想象到,即便是印刷体,也会在排版和字体的选择上,透露出对读者体验的细致考量。这种对细节的尊重,往往能反映出作品本身严肃的态度。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优美的文笔层面,更能带来一些具有深度思考的议题。比如,它是否触及了特定地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传承与挑战?或者,它是否深入挖掘了高原上特有的人文风貌和精神世界?期待它能提供一个不同于主流视角的观察点,拓宽我们对“中国”这个概念的理解边界,让我们看到那些不常被主流媒体聚焦的、真实而鲜活的存在。
评分说实话,我最近对“任治平”这个名字感到非常好奇。一个能以如此意境深远的名字来命名作品的作者,想必其思想境界也绝非等闲之辈。我通常不太关注作者的背景,更看重作品本身的力量,但这次,这个名字与“高原雪松”的结合,让我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我预感这本书的叙事结构可能不是线性的,或许会采用一种更接近于散文诗的笔调,将环境的描写、哲学的思辨和个人情感的流露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我更倾向于那些富有哲思的文学作品,它们像一座迷宫,每一次重读都能发现新的出口和路径。如果这本书能达到那种层次,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本书,而是一个可以反复沉浸的精神空间,值得被收藏和珍视。
评分我是一个对“真实感”要求极高的读者,特别是涉及自然景观和特定地域的作品,我最怕那种悬浮于空中的、脱离了泥土气息的描写。这本书的标题,让我有一种强烈的直觉,那就是它充满了地气。我希望作者没有用过于矫揉造作的辞藻去堆砌“高远”,而是真正捕捉到了高原上那种稀薄空气中特有的凛冽与纯粹。我期待的,是那种能让人感受到风声、雪声、乃至雪松针叶摩擦声的文字。如果能通过文字感受到高原人民坚韧的生命力和他们与极端环境共存的智慧,那这本书的价值就远远超出了文学范畴,它变成了一种对生命力的赞颂。我迫不及待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把这样一种宏大而又精微的生命图景,浓缩进这薄薄的篇章之中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