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缙云山药用植物 |
| 作者 | 江广渝、江宁拱编 |
| 定价 | 128.00元 |
| 出版社 |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562180661 |
| 出版日期 | 2016-09-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江广渝、江宁拱编*的《缙云山药用植物》是一本记载重庆缙云山地区有药用价值的植物的书。全书共收录药用植物787种、亚种和变种,它们隶属171科,509属。每个种记述的内容包括:植物名称、别名、拉丁学名、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分布生境、药用部分、采集期、药性功能、主治病症、用量用法、附图12项,部分种还加有附方、附注。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一)蕨类植物门 石杉科(Huperziaceae) 1.蛇足石杉 石松科(Lycopocliaceae) 2.石松 3.垂穗石松 卷柏科(Selaginellaceae) 4.翠云草 5.江南卷柏 6.深绿卷柏 7.疏叶卷柏 木贼科(Equisetaceae) 8.笔管草 9.问荆 松叶蕨科(Psilotaceae) 10.松叶蕨 阴地蕨科(Botrychiaceae) 11.阴地蕨 瓶尔小草科(Ophioglossaceae) 12.瓶尔小草 观音座莲科(Angiopteridaceae) 13.福建观音座莲 紫萁科(Osmundaceae) 14.紫萁 瘤足蕨科(Plagiogyriaceae) 15.镰叶瘤足蕨 里自科(Gleiceniaceae) 16.芒萁 海金沙科(Lygocliaceae) 17.海金沙 蚌壳蕨科(Dicksoniaceae) 18.金毛狗 桫椤科(Cyatheaceae) 19.桫椤 鳞始蕨科(Lindsaeaceae) 20.乌蕨 蕨科(Pteridiaceae) 21.蕨 凤尾蕨科(Pteridaceae) 22.蜈蚣草 23.凤尾草 24.凤尾蕨 25.剑叶凤尾蕨 26.刺齿凤尾蕨 中国蕨科(Sinopteridaceae) 27.日本金粉蕨 28.银粉背蕨 铁线蕨科(Adiantaceae) 29.铁线蕨 蹄盖蕨科(Athyriaceae) 30.单叶双盖蕨 肿足蕨科(Hypoclematiaceae) 31.肿足蕨 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 32.渐尖毛蕨 铁角蕨科(Aspleniaceae) 33.铁角蕨 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 34.贯众 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 35.水龙骨 36.有柄石韦 槲蕨科(Drynariaceae) 37.槲蕨 蒴科Marsileaceae 38.茹 槐叶苏科(Salviniaceae) 39.槐叶蒴 满江红科(Azollaceae) 40.满江红 ……(二)裸子植物门(三)被子植物门 A.双子叶纲 B.单子叶纲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让我感受到了与众不同的魅力。它不像学术论文那样冷冰冰,也不像通俗读物那样过于浮夸,而是介于两者之间,既有科学的严谨,又不失人文的温度。我喜欢作者们在描述植物时,偶尔流露出的那种诗意和感悟。比如,在写到某种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的植物时,作者会这样描述:“它如同山间的精灵,在常人难以企及之处,静静地绽放着生命的色彩,也默默地守护着一方水土的安宁。” 这样的文字,瞬间就让原本可能枯燥的植物描述变得鲜活起来,充满了生命力。而且,作者们在解释药用植物的功效时,也常常会结合当地的民间传说或者历史故事,让这些药用植物仿佛有了灵魂,不再仅仅是冷冰冰的化学成分组合。这种将科学知识与人文情怀巧妙融合的方式,不仅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更让我们这些读者能够以一种更加立体、更加深刻的视角去理解这些植物的价值。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这个草药有什么用”,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为什么它有这样的作用”,以及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的角色。
评分最近翻开这本《缙云山药用植物》,真是不虚此行!一直以来,我对那些生长在山野间的草木都怀有莫名的亲近感,总觉得它们身上蕴藏着古老的智慧和治愈的力量。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意境,淡淡的绿色调,配上几株写意的水墨植物,瞬间就勾起了我想要一探究竟的欲望。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不是那种光滑得有些“贼光”的纸,而是带着点温润的触感,翻阅起来很舒服。最开始被吸引住的,是书前头那些关于缙云山自然风光和药用植物资源概况的介绍,文字朴实却充满感情,仿佛能闻到山间的泥土芬芳和草木清香。作者们对缙云山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当地药用植物的细致观察,在字里行间展露无遗。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述植物生长环境时,那种细腻的笔触,比如“它们依偎着岩石,沐浴着山泉,在云雾缭绕中汲取精华”,读来让人心生向往,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片清幽的山林之中,感受着生命的顽强与美好。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植物图鉴,更像是一本关于缙云山生态、人文与药用价值的百科全书,让我对这片神奇的土地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评分初读《缙云山药用植物》,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信息量的庞大和知识的严谨。我并非专业人士,但能明显感觉到作者们在内容上的精益求精。书中对每一种药用植物的描述都非常到位,从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到药用部位、功效主治,再到相关的民间验方和使用注意事项,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并且附有清晰的插图,这对于我这样非专业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曾经在其他地方看过一些关于药用植物的书,但要么过于晦涩难懂,要么信息零散,很难形成系统性的认知。而这本书则不同,它将复杂的药用植物知识以一种有条理、易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例如,在介绍某种草药时,它会先用简练的文字描述其外形,然后详细阐述其药理作用,甚至还会穿插一些关于该植物在当地文化中的应用传说,让阅读过程既增长了知识,又不乏趣味性。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对很多植物的引用都标明了出处,这足以证明其学术的严谨性。对于想要深入了解缙云山药用植物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部极其宝贵的研究资料,它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信息基础,让我们可以更准确、更深入地去认识和应用这些大自然的馈赠。
评分阅读《缙云山药用植物》的过程,更像是一次沉浸式的自然探索之旅。作者们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植物的纯粹描述上,而是将这些药用植物置于缙云山这一独特的地理环境中,去解读它们与这片土地的紧密联系。书中对缙云山的气候、土壤、地形等自然条件的介绍,为理解药用植物的生长和分布提供了背景。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一些药用植物“道地性”的讨论,即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才能产出最优良的药用价值。这种地域性的研究视角,让我对药用植物的来源和品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作者们也提及了一些关于药用植物的采集、炮制和应用习俗,这些内容不仅仅是知识的补充,更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浓厚的地域文化气息。它让我明白,药用植物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自身的药理成分,更在于它与人、与土地、与历史的互动。这本书成功地将科学性、地域性和人文性融为一体,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立体而生动的缙云山药用植物世界。
评分我本身对中医药文化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而《缙云山药用植物》这本书,无疑又一次点燃了我对这方面的热情。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植物的科普读物,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缙云山这片土地上深厚的药用植物资源和悠久的中医药传统。书中对每一种植物的介绍都极其详尽,包括其详细的形态特征,比如叶子的形状、花朵的颜色、果实的形态,还有它生长的具体环境,是山坡、溪边,还是林下,这些细节对于辨认植物至关重要。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收录了大量的民间应用经验,很多都是我闻所未闻的,但却又有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例如,书中提到某种植物的根茎可以用来缓解跌打损伤,并配以详细的使用方法,这让我对传统医学的智慧有了更深的敬意。而且,书中对一些植物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的介绍,也清晰明了,对于我这样非专业人士来说,能够从中获得很多有用的知识。这本书让我觉得,药用植物不仅仅是科学的研究对象,更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