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养殖区域分布与水体资源图集浙江9787547833025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程家

中国水产养殖区域分布与水体资源图集浙江9787547833025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程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程家骅 著
图书标签:
  • 水产养殖
  • 区域分布
  • 水体资源
  • 浙江
  • 图集
  • 农业
  • 渔业
  • 科学技术
  • 地图
  • 中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悟元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47833025
商品编码:29452556797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7-02-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中国水产养殖区域分布与水体资源图集浙江
作者 程家骅
定价 280.00元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 9787547833025
出版日期 2017-02-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精装
开本 8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本项目为农业部“全国水产养殖面积遥感监测”专项研究成果,采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遥感信息和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常年遥感动态监测,完成了全国水产养殖水体资源的普查,摸清了我国水域资源利用现状和潜力,建立了水产养殖面积和养殖类型信息数据库和影像库,为科学规划和制订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战略和渔业管理措施,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基础信息。

   作者简介
主编程家骅,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首席科学家,渔业资源实验室主任兼科研处处长,研究员。中国海洋大学渔业资源专业博士,2005年赴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渔业中心担任高级访问学者。“全国水产养殖水体资源遥感监测”专项技术总牵头人,负责技术总体方案设计、水产养殖类型和面积遥感监测技术标准和规范制定等。著有《东海大陆架生物资源和环境》、《伏季休渔的理论与实践》、《东黄海渔业资源利用》、《东海区渔业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等。
北京合众思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担本项目遥感图片。该公司为中国卫星导航定位领军企业,技术涵盖GPS、GLONASS、北斗及多系统组合导航定位,服务于40多个国民经济基础领域,在GNSS行业连续18年保持中国市场地位。遥感图片来源于2009年中巴地球卫星02B星CCD相机影像。

   目录

章 原理与方法
节 遥感信息源与水产养殖监测可行性
1.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
2. 水产养殖水体资源监测普查的可行性分析
第2节 数据获取与管理
1. CBERS影像数据获取与管理
2. 全国1:25万画线地图数据获取
3. 渔业统计数据收集与管理
第3节 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
1. 波段合成
2. 辐射校正
3. 几何校正
4. 影像镶嵌、裁剪
5. 养殖水体资源提取
第4节 水产养殖水体资源提取规范
一、 水体分类类
1.内陆养殖水体 内陆池塘、山塘水库
2.海水养殖水体 海水池塘、浅海设施养殖区
3.大水面
4.典型非养殖水体 河流等水体、盐场等水体
二、水体面积提取规则
1.独立水体
2.成片池塘水体
3.浅海设施养殖水体
第5节 水产养殖水体资源成果图制作
一、全国1:25万测绘成果的使用
二、成果图制作
第2章 浙江省水产养殖概况及其水体资源
以县为单元,介绍了青海省地级市下属县(市)水产养殖概况与水体资源图。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好的,这是一本图书的详细简介,内容不涉及您提供的具体书籍信息: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进展》 图书简介 本书汇集了当前国际海洋科学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与深刻洞察,系统性地探讨了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服务价值产生的复杂影响。全书聚焦于气候变化驱动下的海洋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相互作用,旨在为全球海洋可持续管理提供坚实的科学基础。 第一部分:气候变化驱动下的海洋物理与化学环境变革 本部分深入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海洋环境的直接影响。首先,详细阐述了海洋温度上升、热浪频率增加及其对海洋分层结构、环流模式的长期影响。海洋热力学变化如何重塑了垂直混合层深度和营养物质的再分配,是本章的核心议题。 其次,本书重点剖析了海洋酸化这一“隐形杀手”。通过对全球海域pH值变化的实测数据和模型模拟分析,揭示了碳酸盐离子饱和度下降对钙化生物(如珊瑚、翼足类和贝类)生存的生理限制和生态后果。特别关注了不同海域(如高纬度冷水区与热带珊瑚礁)的敏感性差异。 此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如海洋风暴、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的强度变化)对近岸生态系统,特别是红树林、盐沼和河口湿地的物理侵蚀与盐度扰动进行了细致的评估。书中包含最新的遥感技术在监测上述物理变化中的应用案例。 第二部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响应机制 本部分将焦点转向生物学响应层面。探讨了气候变化如何通过改变物候期(Phenology)、物种分布范围(Range Shifts)和种群动态,重塑海洋群落结构。 物种分布迁移: 详细分析了大量海洋物种向两极或更深水域迁移的观测证据,并引入了基于环境需求的生态位模型(Ecological Niche Modeling)来预测未来物种重新分布的格局。书中特别关注了关键经济物种(如鳕鱼、金枪鱼)的地理变化对其捕捞业和国家管辖区内渔业资源分配的复杂影响。 浮游生物基础生产力: 浮游植物作为海洋食物网的基石,其初级生产力是衡量海洋健康的关键指标。本章结合卫星观测和现场浮游生物泵(Biological Pump)的长期监测数据,分析了温度、光照和营养盐变化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如硅藻、甲藻的比例)及碳固定效率的影响。引入了对海洋“微型化”(Micronutrient Limitation)趋势的讨论。 特定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评估: 针对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生态系统,如热带珊瑚礁、极地海冰环境和深海热液喷口生态系统进行了专项研究。在珊瑚礁部分,深入剖析了白化事件(Bleaching Events)的频率与强度如何与海温升高关联,并评估了不同物种的适应性潜力。在极地,冰藻群落的消退对北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级联效应被充分阐述。 第三部分:海洋生态系统功能、服务价值与反馈机制 本部分超越了物种和群落层面,着眼于整个生态系统的功能性变化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反馈。 食物网重组与稳定性: 探讨了物种间的相互作用(捕食、竞争、共生)如何因气候驱动的去同步化(Trophic Mismatch)而发生改变。通过网络分析方法,评估了食物网复杂性(Connectance)和模块化程度的变化对系统抵御干扰(Resilience)的影响。 碳汇功能与生物地球化学反馈: 深入研究了海洋在吸收和储存大气二氧化碳中的关键作用——海洋碳汇。重点分析了气候变暖如何削弱(或在某些区域增强)“生物泵”的效率,以及溶解氧降低(脱氧/Dead Zones的扩张)对碳循环的潜在阻碍作用。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结合经济学方法,量化了气候变化对渔业产出、海岸保护(如湿地缓冲作用)和生物多样性旅游等关键生态系统服务构成的经济损失。书中倡导将生态系统的气候适应性纳入自然资本核算体系。 第四部分:适应性管理、减缓策略与前沿技术 最后一部分聚焦于应对策略和未来研究方向。本书系统梳理了基于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管理(Ecosystem-based Adaptation, EbA)框架,强调了实施海洋保护区(MPAs)的网络化管理和动态保护策略的重要性。 内容涵盖了气候智能型渔业管理(Climate-Smart Fisheries Management)的最佳实践,包括预警系统和动态空间管理工具的应用。此外,还探讨了基因组学和表观遗传学在筛选具有气候韧性的物种和种群中的新兴应用。 全书以严谨的科学论述和丰富的图表数据为支撑,是海洋生态学、气候变化科学、海洋资源管理及相关政策制定者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它不仅总结了过去的研究成就,更为未来十年全球海洋系统的监测、预测与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本书的深度和广度,使其成为该领域内一部里程碑式的综合性专著。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是为浙江水产养殖的脉络绘制了一张精密的网,让我这个对水产养殖一直充满好奇的读者,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清晰图景。在翻阅它的过程中,我不仅仅是在看地图和数据,更是在体验一种“看见”的力量。它将抽象的区域分布概念,具象化为一幅幅生动的图表,让我能直观地理解,为何某些区域如此适合养殖特定水产品,又为何有些地方会因地理条件限制而发展不同。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关于河网密布的平原地区如何成为鱼虾养殖的沃土,以及沿海地区在海水养殖上的独特优势。这种基于地理信息和水体资源的分析,让我对浙江的水产养殖业有了系统性的认知,也让我更加理解了当地渔民在选择养殖品种和地点时所依据的自然逻辑。这本书让我明白,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对自然禀赋的深刻理解和因地制宜的策略,而它恰恰做到了这一点,用一种科学而直观的方式,展现了浙江水产养殖的“前世今生”和“空间格局”。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个长期关注中国水产养殖发展、特别是对浙江地区的水产资源和区域分布感到好奇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次及时且重要的“补课”。它并没有停留在泛泛而谈的介绍,而是深入到了具体的水体类型、水质指标、以及这些要素如何与特定的养殖品种和养殖模式相互作用。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不同类型水体(如淡水湖泊、河流、沿海滩涂)在水产养殖适宜性上的详细对比分析印象深刻。通过书中的图集,我能清晰地看到,不同地区的水体特性差异如何直接影响着养殖的产量、质量,甚至是经济效益。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水产养殖并非简单的“放养”,而是需要对水体资源有精细的了解和科学的规划。它提供了一种从资源角度审视产业发展的视角,让我对浙江水产养殖业的未来发展潜力有了更深刻的洞察,也为我理解其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提供了理论基础。

评分

翻开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水产养殖的“地理课堂”。它以浙江为切入点,用一种极为详尽的方式,揭示了该地区水产养殖的区域分布规律,并将其与丰富的水体资源紧密联系起来。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不仅仅是罗列数据,而是通过精美的图表和详实的文字,构建了一个立体而生动的画面。我能够通过地图清晰地了解到,哪些区域是淡水养殖的重点,哪些区域则在海水养殖方面占据优势,而这些差异的背后,是水体性质、流量、深度等多种因素在起作用。这本书让我不再只是从新闻或零散信息中了解水产养殖,而是能够建立起一种宏观的、基于地理和资源的理解框架。它教会我如何去“读懂”一张关于水产养殖的地图,理解其背后蕴含的自然规律和人文智慧,这对于我认识中国乃至世界的水产养殖业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评分

这本书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中国水产养殖业,尤其是浙江地区发展脉络的读者来说,都堪称一本宝贵的参考资料。它以一种系统性的方式,将区域分布的宏观视角与具体的水体资源微观分析相结合,让我看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浙江水产养殖全景图。尤其吸引我的是,书中对不同养殖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水质状况的详细解读,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为何某些区域适合发展特定的水产品种,而另一些区域则需要根据其独特的资源禀赋来调整养殖策略。这种基于“地利”的分析,让我深刻体会到,水产养殖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然资源的准确把握和有效利用。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提供了一个静态的分布图,更揭示了驱动这种分布的动态的、资源性的因素,让我对浙江水产养殖业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评分

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浙江水产养殖业的“窗口”,透过它,我得以窥见这个产业背后 intricate 的地理逻辑和丰富的水体资源。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图集,更像是一部关于区域经济与自然资源结合的“百科全书”。我从书中了解到,浙江地区丰富的海岸线、众多的河流湖泊,是如何塑造了其多样化的水产养殖格局。书中对不同水体类型的细致描绘,以及它们与特定养殖品种的匹配度分析,让我对“因地制宜”有了更深的体会。我尤其欣赏书中通过可视化图表展示的区域分布,它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哪些区域是水产养殖的“热点”,哪些区域又面临着资源利用的挑战。这本书让我明白,任何产业的发展,都必须建立在对自身所处环境的深刻认知之上,而浙江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