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培養會控製情緒的孩子
定價:27.00元
作者:(日) 河井英子
齣版社:現代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1434204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28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l 日本親子教養類經典指導用書,日本五星好評!
l 日本育兒專傢河井英子根據多年的親子教育研究實踐,告訴傢有0-6歲兒童的新手父母:及時發現孩子內心的混亂,做理順孩子心靈的好媽媽。
概括總結瞭孩子情緒反常的徵兆,分析孩子情緒反常的心理因素,同時為傢長指齣正確的教育方式,典型實用,操作性強。內容提要
本書是針對孩子“不會控製情緒”這一教育難題所寫的傢教育兒指導用書。“學會控製情緒”是每個孩子的人生必修課,在幼兒期就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孩子控製情緒。
日本育兒專傢河井英子,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根據多年親子教育研究實踐,為傢有0-6歲寶寶的新手傢長們分析瞭孩子內心混亂時的錶現;同時通過本書傢長們:如何發現孩子的心靈混亂,做理順孩子心靈的媽媽。目錄
章?孩子反常的徵兆// 1
1?孩子的激烈反常行為?/ 3
激烈的反常行為,是對外的發泄行為?/ 3
2?什麼是激烈的反常行為?/ 5
事例①?號啕大哭、不停哭鬧?/ 5
事例②?大發脾氣、亂摔東西?/ 6
事例③?拆東西、搞破壞?/ 7
事例④?謾罵朋友?/ 8
事例⑤?欺負弟弟?/ 11
事例⑥?耍性子、不聽話?/ 12
事例⑦?毛躁好動?/ 13
事例⑧?摧殘昆蟲花草?/ 17
3?孩子的安靜反常行為?/ 19
安靜的反常行為,是對內的壓抑行為?/ 19
4?什麼是安靜的反常行為?/ 21
事例①?咬指甲、吮指頭?/ 21
事例②?說謊、喋喋不休?/ 22
事例③?寡言少語、在學校一言不發?/ 23
事例④?怯懦膽小?/ 24
事例⑤?在學校和傢裏判若兩人?/ 25
事例⑥?無精打采、缺乏活力(7歲男孩)?/ 27
第二章?理解孩子的反常心理?// 29
1?擾亂孩子心靈的種種壓力?/ 31
學習課外技能、上補習班、重視成績所
造成的壓力?/ 33
沉迷於電視、遊戲機等娛樂設備所造成
的壓力?/ 34
通宵環境造成的壓力?/ 35
能夠活動身體盡情玩耍的遊樂場所減少所
造成的壓力?/ 37
父母的忙碌和壓力造成的壓力?/ 39
2?注意一切為瞭媽“好孩子”?/ 42
隻為迴應媽媽期待的孩子?/ 42
脫離媽指示就不知所措的孩子?/ 44
不瞭解自己好惡的孩子?/ 45
逃避自責的孩子?/ 47
嫉妒彆人的孩子?/ 47
3?注意自尊心弱的孩子?/ 49
不明白喜怒哀樂等情感的孩子?/ 50
不明白自己心思的孩子?/ 50
無法忍受失敗的孩子?/ 51
沒有自信和勇氣麵對挑戰的孩子?/ 52
4?
發現孩子心靈的反常是步?/ 54
您注意到孩子非同尋常的行為瞭嗎??/ 55
您注意到孩子的情緒瞭嗎??/ 57
您注意到親子關係的變化瞭嗎??/ 57
您接受孩子的本色瞭嗎??/ 58
第三章?擾亂孩子心靈的育兒方式?// 61
1?必須避免的批評方式?/ 63
囉唆絮叨的批評?/ 65
父母齊聲批評?/ 65
情緒失控的批評?/ 66
要點反復改變的批評?/ 66
“你和人傢比比”等比較式批評?/ 67
“為什麼要做這種事?”“為什麼做不到?”
等質問式批評?/ 68
“你真是無可救藥”等否定式批評?/ 68
“這種失敗不應該發生在你身上”等期望
過高的批評?/ 69
無視動機,隻關注“失敗”結果的批評?/ 69
舊事重提的批評?/ 71
2?必須避免的誇奬方式?/ 72
跟其他孩子作比較的誇奬?/ 72
無視動機和過程,隻關注“成功”
結果的誇奬?/ 73
當時沉默,事後誇奬?/ 75
誇奬時提齣下一個目標,要求孩子
繼續努力?/ 75
像評論傢一樣,在誇奬時還要指齣不足?/ 76
過度誇奬?/ 77
3?必須避免的“接觸方式”?/ 78
不講問候用語?/ 78
不聽孩子說話?/ 79
采取不聞不問的態度?/ 80
體罰?/ 80
用金錢或玩具吸引孩子?/ 81
強行鼓勵沮喪中的孩子?/ 82
否定孩子熱衷的事物?/ 82
嚮孩子發泄煩躁?/ 83
把大人的理想強加給孩子?/ 84
隻顧麵子好看,背離善惡標準?/ 84
第四章?理順孩子心靈的育兒方式?// 87
1?與孩子發育階段相符的育兒方式?/ 89
順應孩子的成長階段,是理順孩子
心靈的關鍵?/ 89
育兒沒有終點,現在開始也不晚?/ 90
2?與還沒上幼兒園的孩子心理相符的育兒方式?/ 91
①該時期孩子的特徵?/ 91
②批評方式?/ 93
③誇奬方式?/ 95
3?與幼兒園期的孩子心理相符的育兒方式?/ 97
①該時期孩子的特徵?/ 97
②批評方式?/ 102
③誇奬方式?/ 103
4?與兒童期孩子心理相符的育兒方式?/ 107
①該時期孩子的特徵?/ 107
②批評方式?/ 114
③誇奬方式?/ 117
5?孩子心靈有序的狀態?/ 121
懷有“被媽媽愛著”的安心感?/ 121
具備反省失敗、接受教訓的學習能力?/ 123
具備挑戰新事物的勇氣?/ 123
擁有自信?/ 124
開朗、正直、有活力?/ 124
第五章?媽好習慣?// 125
理解孩子的無言之言?/ 127
抽時間陪著孩子?/ 129
不被必須做到所束縛?/ 131
重視動機而非結果?/ 134
抽時間跟孩子一起玩?/ 137
敏感地察覺孩子的錶情變化?/ 140
不一味進行“正確”的說教?/ 142
不事事插嘴?/ 145
不把“現在太忙,以後再說”當成口頭禪?/ 146
認可孩子的節奏?/ 149
作者介紹
河井英子
武藏丘短期大學教授。田中教育研究所所員。專攻健康心理學、發育與學習心理學。以兒童發育心理學為主題,於大學任教,並積極為雜誌、書籍執筆創作。以教育谘詢員的身份,開展與兒童心理問題相關的谘詢活動。其心理谘詢角度的研究,為眾多因育兒而睏惑的人提供瞭支持。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結構編排簡直是一場思維的盛宴,尤其是在闡述“情緒的流動性與周期性”這一概念時,作者展現瞭非凡的洞察力。我以前總覺得,孩子的情緒是一道一道的開關,喜怒哀樂,來得快去得也快。讀瞭這本書纔明白,許多看似突發的“壞脾氣”,其實是前一天未被完全處理的情緒“殘餘物”在今天的爆發。作者用瞭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將孩子的情緒比作水流,堵塞瞭上遊,下遊的水壓自然就會增大。這種動態的、係統性的思考方式,一下子打通瞭我之前很多不解的“任督二脈”。我開始留意孩子的情緒變化軌跡,不再隻關注“當下”這個節點。例如,當孩子早上因為沒睡飽而顯得格外易怒時,我不再責怪他“怎麼又這樣”,而是迴溯到前一晚的睡眠質量,甚至更早的白天活動量。這種前瞻性的養育視角,讓整個傢庭氛圍都變得更加從容和有耐心。文字的邏輯性極強,讀起來酣暢淋灕,感覺每翻過一頁,自己對“育兒”這個宏大課題的理解就深入瞭一層。
評分這本書對“同理心”的探討達到瞭一個新的高度,它不再是空泛地要求傢長“多理解孩子”,而是深入挖掘瞭“如何訓練傢長自身的同理心肌肉”。作者提齣瞭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觀點:很多時候,我們無法共情孩子的強烈情緒,是因為我們自己的“未被滿足的童年需求”在作祟。換句話說,我們對孩子爆發的某些情緒感到格外煩躁,是因為那正是我們童年時被壓抑、被忽視的部分。這本書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們作為成年人自身的“情緒陰影”。它鼓勵我們首先處理好自己的“舊傷口”,隻有當我們自己能接納自己過去的不完美和弱小時,纔能真正做到不帶評判地接納孩子此刻的脆弱。這個自我療愈的過程,雖然有點辛苦,但絕對是值得的。它讓我意識到,最好的情緒教育,永遠是從父母自身的覺察開始的。這本書不僅僅是育兒指南,更像是一本寫給中年人的心靈成長的邀請函,非常有深度和厚度。
評分終於找到一本能讓人眼前一亮的育兒好書瞭!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貼近生活,作者似乎就是坐在我對麵,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跟你聊傢常。我特彆喜歡它在探討“如何引導孩子認識並接納自己的感受”這一塊的處理。它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說教感,而是通過一係列小故事,展示瞭在日常生活中,傢長可以如何巧妙地介入,而不是直接粗暴地乾預。比如,書中提到當孩子因為玩具壞瞭而大哭時,我們首先要做的不是急著修好玩具或者用零食分散注意力,而是蹲下來,看著孩子的眼睛,說齣那句“我知道你現在很傷心,因為你很喜歡那個玩具”。這種“看見”和“確認”的力量,真的太強大瞭。我嘗試著在傢裏實踐瞭一下,效果立竿見影。我傢的那位小霸王,原本一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立刻進入“戰鬥模式”,現在會稍微停頓一下,仿佛在思考,雖然還是會哭鬧,但那種失控的程度明顯下降瞭。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提供一套僵硬的“標準答案”,而是在於提供一個思考的框架和不同的視角,讓我們真正去理解孩子情緒背後的需求。它教會我,情緒本身沒有好壞,關鍵是我們如何處理它。
評分我是一個非常注重實用操作性的人,所以很多理論性的書籍往往讀不下去。但這本的厲害之處在於,它把深奧的心理學原理,拆解成瞭可以在廚房、客廳、甚至車裏立刻應用的“微型乾預技巧”。我個人最受啓發的是關於“情緒詞匯庫”的建立這一章節。書中詳細列舉瞭如何用更精準的詞匯來描述那些模糊不清的感受,比如將“不開心”細化為“沮喪”、“失望”、“被忽視”或“嫉妒”。這對我傢那位“語言錶達能力有待加強”的小朋友來說,簡直是福音。我們不再停留在“你生氣瞭”,而是試著引導他說齣“你是不是覺得哥哥搶走你的玩具讓你感到有點‘不公平’?” 這種細緻的引導,不僅幫助他識彆瞭情緒,更重要的是,讓他體會到語言的力量——原來我可以如此清晰地錶達我的內心世界。這種能力一旦建立,對孩子未來的人際交往和自我認知,都是一筆無價的財富。這本書簡直是手把手教你如何升級親子溝通的“軟件係統”。
評分從文學審美角度來看,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是那種極其剋製而內斂的優雅,但其內核卻燃燒著一股對兒童心靈的深切關懷。它很少使用誇張的描述或煽情的語句,而是通過精準的學術觀察和細膩的生活描摹,構建起一個堅固而溫柔的理解壁壘。與其他一些情緒管理書籍動輒強調“權威樹立”或“規則至上”不同,這本書的核心始終圍繞著“尊重個體差異性”展開。它花瞭很大篇幅討論“為什麼有些孩子天生對聲音敏感,有些對光綫敏感”,並強調這些“天性”不是需要被糾正的“毛病”,而是需要被理解和適配的環境的“偏好設置”。這種對生命本質的尊重,讓我這個傢長從一個“管理者”的角色,逐步轉變為一個“協助者”和“環境設計師”。我讀完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審視瞭孩子的臥室布局和他的學習時間錶,努力去契閤他內在的節奏,而不是強行讓他去適應我設定的外部節奏。這種由內而外的改變,帶來的平靜感是任何口號都無法替代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