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入门一本就够(大图大字版)9787122305824 化学工业出版社 于川,刘君,吴秉

象棋入门一本就够(大图大字版)9787122305824 化学工业出版社 于川,刘君,吴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于川,刘君,吴秉铁 著
图书标签:
  • 象棋
  • 入门
  • 初学
  • 大图
  • 大字
  • 益智
  • 棋类
  • 儿童
  • 休闲
  • 策略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悟元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05824
商品编码:29432421429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1-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象棋入门一本就够(大图大字版)
作者 于川,刘君,吴秉铁
定价 39.80元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 9787122305824
出版日期 2018-01-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本书将象棋的基础、残局、杀法、布局和中局内容,按照难易程度及所需学习时间,分30课进行讲解,非常适合初学者迅速掌握。为防止初学者在实战中着数应用不连贯,本书在介绍炮、兵、相、马四类常见布局定式的同时,将流行布局及相应的中局下法、变着、基本战术融合在一起进行讲解,使读者易于上手。并在每课之后,给出适量的练习题,帮助读者更好地将所学着法运用于实战。

   作者简介
于川,北城区少年宫,象棋教师,象棋棋协大师,象棋一级裁判,出版有《儿童象棋基础教程》《百战百胜的象棋中局妙着》等著作。

   目录

章 基础知识

课 象棋基础 / 2

一、棋盘 / 2

二、棋子 / 2

三、棋谱记录 / 3

四、常用术语 / 4

五、简要规则 / 5

随手练 / 8



第二章 残局

第2课 车类残局一 / 10

一、车必胜双士 / 10

二、车必胜双象 / 11

三、车必胜单缺士 / 11

四、车必胜单缺象 / 12

五、车和士象全 / 13

六、车巧胜士象全 / 13

七、单车必胜马单士象/ 14

八、单车必胜炮单士象/ 14

随手练 / 15

第3课 车类残局二 / 16

一、车和炮双士 / 16

二、车和炮双象 / 17

三、车巧胜炮双象 / 17

四、车对三高卒 / 18

五、车必胜马双士 / 20

随手练 / 24

第4课 马类残局 / 25

一、单马擒王 / 25

二、马擒单士 / 26

三、马对单象 / 27

四、单马对单卒 / 29

五、马巧胜双士 / 32

六、单马帅和炮双士 / 32

随手练 / 33

第5课 炮类残局 / 34

一、炮单仕必胜单象 / 34

二、炮单仕必胜单士 / 35

三、炮单仕必胜双士 / 35

四、炮单仕相巧胜单士象/ 36

五、炮仕相全和单士象/ 36

六、双炮必胜双士 / 36

七、双炮对单车 / 38

八、炮双仕必胜单卒 / 40

九、双炮例和双象 / 40

随手练 / 41

第6课 兵类残局 / 43

一、单兵擒王 / 43

二、单兵对单士 / 45

三、单兵对双士 / 47

四、双兵对双士 / 48

五、三兵对士象全 / 49

随手练 / 51

第7课 车兵残局 / 53

一、车高兵帅对单车将/ 53

二、车低兵必胜单车将/ 54

三、车底兵对单车将 / 54

四、车兵对车单士 / 55

五、车兵巧胜车双士 / 58

六、车兵例和炮士象全/ 59

随手练 / 60

第8课 马兵残局 / 61

一、马底兵必胜单象 / 61

二、马底兵必胜双士 / 61

三、马高兵必胜双士单缺象/ 62

四、马高兵必胜双象单缺士/ 63

五、马高兵必胜炮单象/ 63

六、马双兵对三卒士象全/ 64

七、马低兵巧胜单缺象/ 64

八、马低兵巧破士象全/ 65

随手练 / 66

第9课 炮兵残局 / 67

一、炮高兵必胜双士 / 67

二、炮高兵必胜单象 / 68

三、炮低兵巧胜单象 / 68

四、炮低兵巧胜士象全/ 69

五、单炮巧和炮低兵 / 69

六、炮低兵巧胜炮双士/ 70

七、单炮和炮双士 / 70

八、炮高兵必胜单炮 / 71

随手练 / 72

0课 实战残局 / 73

一、双马兵胜马炮卒士象全/ 73

二、车炮兵胜车炮双卒/ 74

三、车兵巧胜车单士象/ 74

四、车炮巧胜车炮卒 / 75

五、车兵巧胜单炮士象全/ 75

六、车马巧胜马炮士象全/ 76

七、车炮双仕巧和车马卒 / 76

八、马炮兵胜马炮 / 77

随手练 / 78



第三章 象棋杀法

1课 杀法一 / 80

一、白脸将 / 80

二、闷宫 / 82

三、铁门栓 / 84

随手练 / 86

2课 杀法二 / 87

一、重炮 / 87

二、大胆穿心 / 88

三、二路夹车炮 / 90

随手练 / 92

3课 杀法三 / 93

一、马后炮 / 93

二、双将 / 95

三、八角马 / 96

随手练 / 99

4课 杀法四 / 100

一、挂角马 / 100

二、马 / 102

三、双马饮泉 / 104

随手练 / 106

5课 杀法五 / 107

一、钓鱼马 / 107

二、高钓马(侧面虎)/ 108

随手练 / 113

6课 杀法六 / 114

一、金钩马 / 114

二、臣压君 / 115

三、双车错 / 116

随手练 / 118

7课 杀法七 / 119

一、海底捞月 / 119

二、闷杀 / 120

三、炮辗丹沙 / 121

四、天地炮 / 122

随手练 / 124



第四章 炮类布局及中局

8课 顺手炮 / 126

一、对打空头炮 / 126

二、弃马十三着 / 126

三、横车对直车 / 129

四、直车对横车 / 130

五、直车对横车(红方两头蛇对黑方双横车)/ 132

六、直车对缓开车 / 133

七、缓开车对直车 / 134

随手练 / 135

9课 中炮对屏风马 / 137

一、中炮进七兵对屏风马进7卒(五九炮击中卒) / 137

二、中炮进七兵对屏风马进7卒(红方急进中兵) / 139

三、中炮进三兵对屏风马进3卒 / 141

四、中炮五七炮对屏风马/ 142

五、中炮横车七路马对屏风马/ 144

六、中炮三兵飞炮过河对屏风马三步虎/ 146

七、中炮巡河炮对屏风马/ 147

随手练 / 149

第20课 中炮对反宫马 / 150

一、中炮双正马对反宫马进炮串打/ 150

二、中炮进三兵对反宫马进3卒 / 151

三、中炮进七兵对反宫马/ 152

四、中炮五六炮对反宫马/ 153

五、中炮对反宫马弃空头/ 154

六、中炮横车对反宫马/ 156

七、中炮缓开车对反宫马/ 157

随手练 / 158

第21课 中炮对左炮封车 / 160

一、中炮进七兵对左炮封车转飞象/ 160

二、中炮进七兵对左炮封车转列炮/ 161

三、中炮进三兵对左炮封车转列炮(红方快马出击)/ 162

四、中炮进三兵对左炮封车转列炮(红方两头蛇)/ 164

五、中炮进三兵对左炮封车转后补列炮/ 165

随手练 / 167

第22课 士角炮 / 168

一、士角炮对右中炮(红方进炮封车)/ 168

二、士角炮对右中炮(红方进七兵)/ 169

三、士角炮对进7卒 / 170

四、士角炮对进左马 / 171

五、士角炮对过宫炮 / 173

六、士角炮对提横车 / 174

随手练 / 175

第23课 过宫炮 / 176

一、过宫炮对左中炮 / 176

二、过宫炮对进左马(红方出直车)/ 177

三、过宫炮对进左马(红方进三兵)/ 178

四、过宫炮对进左马(红方进七兵)/ 179

五、过宫炮对挺7卒 / 180

六、过宫炮对提横车 / 181

七、过宫炮对过宫炮 / 182

随手练 / 184



第五章 兵类布局及其中局

第24课 进兵局一 / 186

一、仙人指路对卒底炮(红方飞相)/ 186

二、仙人指路对卒底炮(红方右中炮,黑方还顺炮)/ 187

三、仙人指路对卒底炮(红方右中炮,黑方飞3象) / 188

四、仙人指路对卒底炮(红方右中炮,黑方飞7象) / 190

五、仙人指路对卒底炮(红方右中炮,黑方进左正马) / 191

六、仙人指路对卒底炮(红方左中炮)/ 192

随手练 / 194

第25课 进兵局二 / 195

一、对兵局(红方平兵底炮,黑方飞象)/ 195

二、对兵局(红方平兵底炮,黑方还中炮)/ 196

三、对兵局(红方兵底炮,黑方中炮)/ 197

四、对兵局(红方跳马转顺象) / 198

五、对兵局(红方跳马转逆象)/ 198

六、对兵局(红方跳马转中炮)/ 199

随手练 / 201

第26课 进兵局三 / 202

一、仙人指路对起马一/ 202

二、仙人指路对起马二/ 203

三、仙人指路对起马三/ 204

四、仙人指路对飞象 / 205

五、仙人指路对过宫炮/ 206

六、仙人指路对金钩炮/ 208

随手练 / 209



第六章 相类布局及其中局

第27课 飞相局一 / 212

一、飞相对左中炮 / 212

二、飞相对左过宫炮一/ 213

三、飞相对左炮过宫二/ 215

四、飞相对挺7卒 / 216

随手练 / 217

第28课 飞相局二 / 219

一、飞相对挺3卒 / 219

二、飞相对右士角炮 / 220

三、飞相对左士角炮 / 221

四、飞相对进正马 / 222

随手练 / 224



第七章 马类布局及其中局

第29课 起马局 / 226

一、起马对挺卒一 / 226

二、起马对挺卒二 / 227

三、起马对挺卒三 / 228

四、起马对挺卒四 / 229

五、起马局对左中炮 / 230

六、进边马对左中炮 / 231

随手练 / 233



第八章 实战对局

第30课 名局精解 / 235

一、胡荣华红先胜刘星/ 235

二、陶汉明红先负许银川/ 237

三、赵国荣红先和李来群/ 239

随手练 / 241



参考答案 / 242


   编辑推荐
一本书包含象棋入门的基本内容,并有适当练习,内容全,上手快每日1课,内容安排合理,学习节奏轻松大字号、大图片,更适合中老年人阅读

   文摘


   序言

探索奥秘,开启智慧——揭秘经典棋局与策略的魅力 本书并非一本关于围棋、国际象棋或中国象棋的入门指南,也非收录了棋谱、棋局分析的书籍。相反,它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洪流,深入探究人类智力游戏最古老、最普遍的载体——棋盘背后的文化、历史与哲学意涵。我们将剥离棋盘上的黑白子,去审视那些构成我们文明基石的思维模式、战略构想,以及人类对秩序、对抗与智慧的不懈追求。 一、凝视棋盘的起源:文明的缩影与智慧的萌芽 棋类游戏并非近代才有的娱乐,其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文明。从古埃及的塞尼特(Senet),到古巴比伦的皇家乌尔棋(Royal Game of Ur),再到印度的恰图兰卡(Chaturanga),这些早期的棋类游戏,虽然规则与我们熟悉的现代棋种大相径庭,却已经蕴含了对策略、运气、社会等级等方面的模拟。 塞尼特: 这款古埃及的棋盘游戏,被认为是最古老的棋类游戏之一,其棋盘上的图案和规则与古埃及的宗教信仰、生死观紧密相连。棋子在棋盘上的移动,可能象征着灵魂在冥界的旅程,而游戏的胜负,则关乎个体在来世的命运。它不仅仅是消遣,更是古埃及人对宇宙秩序和人生旅程的一种哲学思考的具象化。 皇家乌尔棋: 在美索不达米亚发现的皇家乌尔棋,其棋盘上的设计精美,棋子也极具艺术价值。通过游戏,玩家需要掷骰子决定棋子的移动步数,并通过一定的策略来争取胜利。这种包含运气与策略的结合,反映了当时人们面对不确定性的生活态度,以及在既定规则下展现智慧的可能性。 恰图兰卡: 被认为是现代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的共同祖先,恰图兰卡在古印度非常盛行。其棋盘上的各个棋子,例如象(车)、马、象(后)等,分别代表了当时印度军队的组成部分,如战车、骑兵、战象等。游戏规则模拟了古代战争的策略与对抗,不同兵种的协同作战、攻防进退,无不体现了古印度人对军事战略的理解和应用。 这些古老的棋类游戏,就像一面面镜子,映照出不同文明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哲学思想以及对战争、生命和宇宙的理解。它们并非简单的游戏,而是承载着丰富文化信息的载体,是人类早期认知世界、探索策略、发展思维的重要方式。本书将深入挖掘这些棋类的起源故事,分析它们在各自文明中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它们如何为后来的棋类游戏奠定基础。 二、策略的艺术:从军事谋略到生活智慧 无论是古老的恰图兰卡,还是演变至今的国际象棋、中国象棋,抑或是现代的围棋,其核心魅力都离不开“策略”。策略不仅仅是游戏中的胜负之道,更是贯穿于人类社会各个层面的思维模式和行动指南。 军事战略的缩影: 许多棋类游戏最初的设计就与军事战争紧密相关。棋盘上的各个棋子,如同战场上的兵种,拥有各自的移动方式和攻击能力。玩家需要调兵遣将,布置阵型,预测对手的意图,并制定最优的攻击和防御计划。从围歼对手的“王”或“将”,到占领战略要地,棋类游戏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人们得以演练和学习复杂的军事战略,如迂回包抄、声东击西、诱敌深入、以逸待劳等。这些战略思想,在历史上对战争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仍是军事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逻辑推理与预测: 棋类游戏的进行,本质上是一个信息不对称下的决策过程。玩家需要在有限的信息下,通过逻辑推理,预测对手可能采取的行动,并评估自己行动的后果。每一次落子,都需要深思熟虑,权衡利弊。这种训练,极大地提升了玩家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预见能力。即使在非棋类领域,这种严谨的思考方式,也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问题,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决策科学的雏形: 棋类游戏中的决策过程,蕴含着许多决策科学的基本原理。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做出最优选择?如何平衡风险与收益?如何评估不同策略的长期影响?这些问题,在棋盘上得到了生动的体现。本书将探讨棋类游戏如何潜移默化地培养人们的决策能力,以及这些能力如何迁移到商业谈判、项目管理、风险控制等实际应用中。 博弈论的实践课堂: 棋类游戏是博弈论的绝佳实践场景。玩家之间的互动,就是一场典型的两人零和博弈。学习棋类游戏的策略,就是在学习如何在一个相互竞争的环境中取得优势。理解对手的心理,洞察对手的弱点,并利用自己的优势,这些都是博弈论的核心概念。本书将从博弈论的角度,解读棋类游戏背后的数学原理和策略模型,揭示其作为一种“低风险”的博弈论实践课堂的价值。 三、哲学意境与人生感悟 棋类游戏不仅仅是智力的较量,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涵,能够引发我们对人生、对世界的思考。 秩序与混沌: 棋盘上的规则,代表着一种人为的秩序。然而,玩家的每一次落子,都会打破原有的平衡,引入新的变数,甚至制造出看似混沌的局面。在棋局的进程中,玩家需要在秩序与混沌之间寻找平衡,通过智慧将无序转化为有利的局面。这恰如人生,我们在看似有序的生活中,总会遇到突如其来的变化和挑战,如何在混乱中保持清醒,找到前进的方向,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得失与选择: 棋类游戏中,每一次的交换,都意味着得失。可能是棋子的得失,也可能是局面的得失。玩家需要在得与失之间做出权衡,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路径。这种对得失的深刻理解,能够帮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更理性地看待物质的得失,更深刻地体会“舍得”的智慧。 全局观与细节: 优秀的棋手,不仅要看到眼前的几步棋,更要具备长远的全局观,能够预判整个棋局的发展趋势。但同时,每一个细节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全局的崩盘。这启示我们,在生活中,既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也要注重执行中的每一个细节,做到“大事不糊涂,小事不马虎”。 独立思考与反思: 棋类游戏要求玩家独立思考,为自己的每一个决定负责。同时,输棋后的反思,是进步的关键。通过复盘,找到自己的失误之处,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不断提升棋艺。这种独立思考和自我反思的能力,是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素质。 和谐与对抗的辩证法: 棋类游戏看似是对抗,但其最终目标并非彻底消灭对手,而是在规则框架内,通过智慧的对抗,达成某种“均衡”或“胜利”。这种对抗并非零和的破坏,而是在规则下的有序博弈,最终追求的是一种智慧的升华。这与我们理解社会关系,以及如何在竞争与合作之间找到平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四、超越棋盘:智慧的普适性 本书的核心在于探讨,那些在棋类游戏中体现出的思维模式、策略逻辑和哲学思考,并非仅仅局限于棋盘之上。它们是人类智慧的通用法则,能够迁移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解决问题,并提升个人能力。 商业领域的应用: 市场竞争,如同棋局,瞬息万变。企业需要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制定长远战略,把握竞争对手的动向,并做出最优的决策。从产品定价,到市场营销,再到供应链管理,处处可见棋类策略的影子。 人际交往的智慧: 理解他人的立场,预测他人的反应,并在沟通中找到最佳的表达方式,这与棋类游戏中的“知己知彼”有着相似之处。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懂得策略和博弈,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人际矛盾,建立和谐的关系。 学习与成长的路径: 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本质上也是一个策略问题。如何规划学习路径,如何高效吸收信息,如何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这些都需要智慧和策略。棋类游戏的学习过程,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有效的学习模型。 个人生活的规划: 从职业发展到财务规划,再到健康管理,生活本身就是一盘需要精心布局的棋局。理解局势,制定目标,权衡风险,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 本书将通过深入的案例分析、历史回溯和哲学解读,为读者呈现一个多维度、深层次的“棋盘智慧”世界。它将帮助您: 重新认识那些看似普通的棋类游戏,发掘其蕴含的深刻智慧。 提升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和预测能力。 培养全局观和细节并重的思维模式。 理解得失背后的哲学意义,学会理性看待生活中的选择。 将棋类游戏的策略和智慧,灵活应用于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书不提供棋谱,不教授棋类技巧,而是邀请您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探索人类智慧的源泉,去揭示那些隐藏在黑白子之间的普适性法则。让我们一同踏上这场智识的探索之旅,开启属于您的智慧新篇章!

用户评价

评分

从装帧和出版质量来看,这本书无疑是市面上同类产品中的佼佼者。纸张的厚度和印刷的清晰度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即便是经常翻阅和在棋盘上比对,书本的磨损度也控制得很好,这对于工具书来说至关重要。内页的色彩运用也比较克制,主要围绕黑白和少量的辅助色来区分双方,避免了某些花哨棋谱带来的视觉干扰。然而,我认为在配套的辅助资源上,出版社可能错失了一个绝佳的机会。现在是数字时代,一本优秀的入门教材理应提供更丰富的互动体验。例如,如果能提供一个配套的二维码,链接到一个在线学习平台,让读者可以通过扫描轻松查看那些复杂局面的动态演示,或者提供一些简单的在线练习题库,那就太完美了。目前的这本书,完全依赖于静态的图文,虽然排版优秀,但象棋终究是动态的艺术。对于那些希望通过“看”学会“下”的读者来说,这种纯粹的纸质体验,虽然怀旧且扎实,但在学习效率上,相对于那些结合了多媒体资源的教材,还是显得有些保守和孤立。期待未来能有升级版,整合一些现代化的学习辅助工具。

评分

总的来说,这本书成功地扮演了一个“新手领航员”的角色,它用最友好的方式将象棋的基本面貌展示给了大众,这一点值得肯定。我能感受到作者团队在“如何让零基础的人不害怕”这个问题上花费了大量心血,尤其是在字体和图示的优化上,达到了目前入门书籍的顶尖水平。但如果要把它当作一个长期陪伴棋手成长的导师,它略显单薄。对于那种已经掌握了基本走法,开始琢磨如何通过布局来控制节奏,或者试图深入研究特定流派的进阶学习者来说,这本书的内容深度明显不够。它更像是一张高质量的“地图”,标明了所有主要的城市和道路,但对于城市内部的文化、历史和错综复杂的巷道(即中盘变化和复杂变招),则没有深入挖掘。因此,我的建议是,这本书非常适合作为你购买的第一本象棋书籍,帮你建立信心,熟悉棋盘。但当你开始觉得棋局变得有意思,开始渴望理解“为什么”要这么走,而不是“怎么”走的时候,你就需要开始物色下一本更偏向于战术分析和实战经验总结的专业书籍了。它是一个完美的起点,但绝非终点。

评分

这本号称“一本就够”的棋谱,实在是让人又爱又恨。爱它的地方在于,确实抓住了初学者的痛点,开篇的排版清晰得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大图大字的排版风格,简直就是为我这种老花眼量身定做的福音。我过去买了好几本入门书,密密麻麻的小字和复杂的图示总是让我望而生畏,读上几页就想打瞌睡。然而,这本的布局明显经过深思熟虑,每一步的走法都用粗体和醒目的箭头标出,即使是第一次接触象棋的人,也能迅速建立起基本的空间概念和棋子移动规则。它不像那些动辄上百页的理论大全,直接把复杂的开局、中盘战术一股脑地抛给你,让人不知所措。这本书的叙事节奏非常舒缓,仿佛有一个耐心的老师在你旁边,一步一步地引导你认识“马”如何走“日”,“象”如何过“河”,乃至“炮”的隐藏威力。我特别欣赏它在讲解基本规则时所采用的类比手法,比如把“车”比作火车轨道,把“兵”比作步兵的推进,这些生活化的描述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心理门槛。可以说,对于一个连棋盘都不太熟悉的人来说,这本书是启动兴趣的绝佳敲门砖,它成功地把一项看似高深的智力游戏,转化为可以轻松上手的休闲活动,功不可没。

评分

对于一本定位为“入门”的书籍,我对它在“残局”处理上的期待值是相当高的,因为残局往往是检验学习成果的试金石。在这本书的后半部分,关于残局的介绍,给我的感受是“形大于神”。它罗列了几个经典的残局,比如“单车胜单士”或者“双马对单象”的基本原理,图示清晰,步骤分明,确实满足了“大图大字”的承诺。然而,棋局的魅力恰恰在于其动态变化和应对的随机性。这本书在处理这些残局时,很多时候直接给出了“最优解”的固定流程,但对于“如果对手不按套路出牌怎么办?”这个问题,却鲜有探讨。例如,在讲解“车马炮协同”攻王时,它给出的图例都是非常完美的配合,但在实战中,马的位置稍微偏移,或者炮被士象牵制,整个战术体系就会土崩瓦解。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一种“思维导图式”的残局分析,即围绕核心目标,给出几种可能的“分支路径”和应对预案,而不是一条笔直的“高速公路”。这种偏向于“展示”而非“引导”的残局教学方式,可能会让一些渴望在实战中举一反三的读者感到受限,感觉自己只是在背诵一套流程,而非真正掌握了残局的精髓和主动权。

评分

翻开这本书的第二部分,我开始感受到作者在内容编排上的“野心”了。它并没有满足于停留在基础规则的讲解上,而是小心翼翼地引入了一些最基础的实战技巧。但恰恰是这部分的过渡,让我觉得略显突兀,仿佛从幼儿园直接跳到了小学二年级。举个例子,它在讲解“捉双”和“牵制”时,图例的使用略显保守,给出的情境大多过于理想化,缺乏实战中那种错综复杂的局面。我尝试对照着自己买的实体棋盘演练,发现书上那种“教科书式”的走法,在实际对弈中很容易被对手的“野路子”打乱。而且,对于一些关键的陷阱和常见的初级错误,书中的提醒似乎不够醒目,更像是附带的注释而非核心的警告。我期待的是那种能让人醍醐灌顶的“陷阱”解析,比如如何利用“闷宫”赢得残局,或者在特定开局中如何快速建立优势。遗憾的是,这些更具实战价值的内容,在这本书里被一笔带过,显得力度不足。如果能用更生动的、带有“血泪史”的案例来佐证,想必能让初学者更深刻地记住这些教训,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整体而言,它是一个扎实的“地基”,但上层的“建筑”部分,明显感觉仓促了一些,还需要读者自己去补充大量的实战经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