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象棋入门一本就够(大图大字版) |
| 作者 | 于川,刘君,吴秉铁 |
| 定价 | 39.80元 |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 ISBN | 9787122305824 |
| 出版日期 | 2018-01-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将象棋的基础、残局、杀法、布局和中局内容,按照难易程度及所需学习时间,分30课进行讲解,非常适合初学者迅速掌握。为防止初学者在实战中着数应用不连贯,本书在介绍炮、兵、相、马四类常见布局定式的同时,将流行布局及相应的中局下法、变着、基本战术融合在一起进行讲解,使读者易于上手。并在每课之后,给出适量的练习题,帮助读者更好地将所学着法运用于实战。 |
| 作者简介 | |
| 于川,北城区少年宫,象棋教师,象棋棋协大师,象棋一级裁判,出版有《儿童象棋基础教程》《百战百胜的象棋中局妙着》等著作。 |
| 目录 | |
| 章 基础知识 |
| 编辑推荐 | |
| 一本书包含象棋入门的基本内容,并有适当练习,内容全,上手快每日1课,内容安排合理,学习节奏轻松大字号、大图片,更适合中老年人阅读 |
| 文摘 | |
| |
| 序言 | |
从装帧和出版质量来看,这本书无疑是市面上同类产品中的佼佼者。纸张的厚度和印刷的清晰度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即便是经常翻阅和在棋盘上比对,书本的磨损度也控制得很好,这对于工具书来说至关重要。内页的色彩运用也比较克制,主要围绕黑白和少量的辅助色来区分双方,避免了某些花哨棋谱带来的视觉干扰。然而,我认为在配套的辅助资源上,出版社可能错失了一个绝佳的机会。现在是数字时代,一本优秀的入门教材理应提供更丰富的互动体验。例如,如果能提供一个配套的二维码,链接到一个在线学习平台,让读者可以通过扫描轻松查看那些复杂局面的动态演示,或者提供一些简单的在线练习题库,那就太完美了。目前的这本书,完全依赖于静态的图文,虽然排版优秀,但象棋终究是动态的艺术。对于那些希望通过“看”学会“下”的读者来说,这种纯粹的纸质体验,虽然怀旧且扎实,但在学习效率上,相对于那些结合了多媒体资源的教材,还是显得有些保守和孤立。期待未来能有升级版,整合一些现代化的学习辅助工具。
评分总的来说,这本书成功地扮演了一个“新手领航员”的角色,它用最友好的方式将象棋的基本面貌展示给了大众,这一点值得肯定。我能感受到作者团队在“如何让零基础的人不害怕”这个问题上花费了大量心血,尤其是在字体和图示的优化上,达到了目前入门书籍的顶尖水平。但如果要把它当作一个长期陪伴棋手成长的导师,它略显单薄。对于那种已经掌握了基本走法,开始琢磨如何通过布局来控制节奏,或者试图深入研究特定流派的进阶学习者来说,这本书的内容深度明显不够。它更像是一张高质量的“地图”,标明了所有主要的城市和道路,但对于城市内部的文化、历史和错综复杂的巷道(即中盘变化和复杂变招),则没有深入挖掘。因此,我的建议是,这本书非常适合作为你购买的第一本象棋书籍,帮你建立信心,熟悉棋盘。但当你开始觉得棋局变得有意思,开始渴望理解“为什么”要这么走,而不是“怎么”走的时候,你就需要开始物色下一本更偏向于战术分析和实战经验总结的专业书籍了。它是一个完美的起点,但绝非终点。
评分这本号称“一本就够”的棋谱,实在是让人又爱又恨。爱它的地方在于,确实抓住了初学者的痛点,开篇的排版清晰得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大图大字的排版风格,简直就是为我这种老花眼量身定做的福音。我过去买了好几本入门书,密密麻麻的小字和复杂的图示总是让我望而生畏,读上几页就想打瞌睡。然而,这本的布局明显经过深思熟虑,每一步的走法都用粗体和醒目的箭头标出,即使是第一次接触象棋的人,也能迅速建立起基本的空间概念和棋子移动规则。它不像那些动辄上百页的理论大全,直接把复杂的开局、中盘战术一股脑地抛给你,让人不知所措。这本书的叙事节奏非常舒缓,仿佛有一个耐心的老师在你旁边,一步一步地引导你认识“马”如何走“日”,“象”如何过“河”,乃至“炮”的隐藏威力。我特别欣赏它在讲解基本规则时所采用的类比手法,比如把“车”比作火车轨道,把“兵”比作步兵的推进,这些生活化的描述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心理门槛。可以说,对于一个连棋盘都不太熟悉的人来说,这本书是启动兴趣的绝佳敲门砖,它成功地把一项看似高深的智力游戏,转化为可以轻松上手的休闲活动,功不可没。
评分对于一本定位为“入门”的书籍,我对它在“残局”处理上的期待值是相当高的,因为残局往往是检验学习成果的试金石。在这本书的后半部分,关于残局的介绍,给我的感受是“形大于神”。它罗列了几个经典的残局,比如“单车胜单士”或者“双马对单象”的基本原理,图示清晰,步骤分明,确实满足了“大图大字”的承诺。然而,棋局的魅力恰恰在于其动态变化和应对的随机性。这本书在处理这些残局时,很多时候直接给出了“最优解”的固定流程,但对于“如果对手不按套路出牌怎么办?”这个问题,却鲜有探讨。例如,在讲解“车马炮协同”攻王时,它给出的图例都是非常完美的配合,但在实战中,马的位置稍微偏移,或者炮被士象牵制,整个战术体系就会土崩瓦解。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一种“思维导图式”的残局分析,即围绕核心目标,给出几种可能的“分支路径”和应对预案,而不是一条笔直的“高速公路”。这种偏向于“展示”而非“引导”的残局教学方式,可能会让一些渴望在实战中举一反三的读者感到受限,感觉自己只是在背诵一套流程,而非真正掌握了残局的精髓和主动权。
评分翻开这本书的第二部分,我开始感受到作者在内容编排上的“野心”了。它并没有满足于停留在基础规则的讲解上,而是小心翼翼地引入了一些最基础的实战技巧。但恰恰是这部分的过渡,让我觉得略显突兀,仿佛从幼儿园直接跳到了小学二年级。举个例子,它在讲解“捉双”和“牵制”时,图例的使用略显保守,给出的情境大多过于理想化,缺乏实战中那种错综复杂的局面。我尝试对照着自己买的实体棋盘演练,发现书上那种“教科书式”的走法,在实际对弈中很容易被对手的“野路子”打乱。而且,对于一些关键的陷阱和常见的初级错误,书中的提醒似乎不够醒目,更像是附带的注释而非核心的警告。我期待的是那种能让人醍醐灌顶的“陷阱”解析,比如如何利用“闷宫”赢得残局,或者在特定开局中如何快速建立优势。遗憾的是,这些更具实战价值的内容,在这本书里被一笔带过,显得力度不足。如果能用更生动的、带有“血泪史”的案例来佐证,想必能让初学者更深刻地记住这些教训,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整体而言,它是一个扎实的“地基”,但上层的“建筑”部分,明显感觉仓促了一些,还需要读者自己去补充大量的实战经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