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围棋进阶读本:3:竹之篇 |
| 作者 | 黄焰 |
| 定价 | 25.00元 |
| 出版社 | 青岛出版社 |
| ISBN | 9787543653467 |
| 出版日期 | 2011-07-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5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359Kg |
| 内容简介 | |
《围棋进阶读本》之“梅之篇”“兰之篇”“竹之篇”“菊之篇”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快速提高计算能力和实战能力,掌握《菊之篇》之后,技战术能力可超业余四五段的水平,既可以增加爱好围棋的雅趣,又能帮助您决胜楸枰、实战凯旋。 |
| 作者简介 | |
| 黄焰,1965年生,9岁学棋,11岁进入山西省体工队,1985年升为五段;1989年获首届“中国女子名人战冠军”;1994年定居韩国;1998年获“宝海杯”世界女流围棋赛亚军:1998年获韩国女流国手战亚军;1999年1月获得韩国棋院文化奖“敢斗奖”;为1994年、1995年、1998年、二、五届“宝海杯”世界比赛本选。 |
| 目录 | |
| 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第六组第七组第八组第九组第十组第十一组第十二组第十三组第十四组第十五组第十六组第十七组第十八组第十九组第二十组第二十一组第二十二组第二十三组第二十四组第二十五组第二十六组第二十七组第二十八组第二十九组第三十组第三十一组 |
| 编辑推荐 | |
| 对围棋爱好者而言,一套切实好用的训练教材不可多得;而《围棋进阶读本》之“梅之篇”“兰之篇”“竹之篇”“菊之篇”便是这样一套特色鲜明、注重提高计算能力和实战能力的范本。孩子们在学习到《基础篇》(上、中)之时,便可以有选择地穿插学习《梅之篇》了。而后根据个人的进度和水平,可以相应选择其他篇目进行实战能力提升。实践证明,系统地学习这套“进阶读本”包含的技能,掌握《菊之篇》之后,足以达到业余四五段的水平。由此我们相信,《梅》《兰》《竹》《菊》既可以增加爱好围棋的雅趣,又能帮助您决胜棋枰、实战凯旋。 |
| 文摘 | |
| 序言 | |
对于那些热衷于研究棋谱,但又苦于无法将棋谱知识转化为实战能力的棋手来说,这本书简直是一剂强效的催化剂。它非常注重棋形和手筋的“应用场景”,而不是简单地罗列。书中穿插了大量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流派的对局片段,但它选择这些片段的标准非常明确——只选取那些能够清晰展示某个特定战术思想如何被完美执行的案例。作者对这些案例的解读,不仅仅停留在“谁赢了”或“哪手是妙手”的层面,而是深入剖析了下出那一步的关键契机点。例如,它会详细解释棋手在下出关键手之前,是如何排除掉其他无效选项,并最终锁定那个最佳着点的心理历程。这种对“决策过程”的还原,对我影响最大。我以前下棋时总是在关键时刻犹豫不决,现在我开始学会去捕捉那些“棋形开始倾斜”的细微信号。这本书帮助我建立起一套更可靠的“直觉模型”,让我能够更快地对复杂的局面做出反应,大大提升了我在快棋中的表现。
评分我必须承认,一开始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值并没有那么高,毕竟市面上“进阶”级别的围棋书层出不穷,很多都只是把中级知识点做了些许拔高,内容上还是老生常谈。但这本书真正厉害的地方在于它对“变化球”的处理。它没有局限于传统的固定套路,而是花了大篇幅去探讨那些“不合常理”但又能在特定情况下取得奇效的棋理。比如,书中深入分析了几种看似亏损,实则旨在迷惑对手,为后手布局创造有利条件的“诱着”。这部分内容对我这个习惯于稳健下棋的人来说,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它打破了我对围棋“绝对优势”的执念,教会我如何在劣势或均势中寻找转机,如何用“非理性”的走法去干扰对手的“理性”判断。书中对“劫争”的复杂性分析,更是细致入微,它不仅仅是计算劫材的多少,更涉及到双方心理状态和时间控制的博弈。这种深层次的、接近实战心理学的探讨,是其他许多教科书所欠缺的。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应变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评分这本书的作者在文字表达上的功力,绝对是我读过的围棋书籍中最顶尖的。他叙述问题的方式非常具有个人特色,有一种老派棋手沉稳而又带着几分哲思的味道。他很少使用过于生硬的术语,而是倾向于用生活化的语言来解释抽象的围棋概念。比如,在解释如何处理一块“危棋”时,作者没有直接给出“提劫”、“并联”等术语,而是描述了一种“像给病人做手术一样,需要精准地切除病灶,同时保证周围组织不受损伤”的思路。这种生动的比喻,让我立刻抓住了重点。而且,全书的逻辑推导非常严密,每一个章节的过渡都像是水到渠成,很少出现跳跃感。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每章末尾设置的“思考题”,这些题目都不是直接的计算题,而是要求读者用自己的话来总结本章的核心思想,并给出一种如果自己是对手会如何应对的设想。这种引导式的学习方法,极大地巩固了我对知识的内化过程,让我真正地把书中的理论变成了自己的东西,而不是停留在“知道”的层面。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排版风格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市面上很多围棋书籍往往过于严肃和刻板,黑白分明的棋谱看起来枯燥乏味,让人提不起精神去钻研那些深奥的理论。然而,这本读本在视觉呈现上做到了极佳的平衡。纸张的质感非常舒服,拿在手里有种沉甸甸的,一看就是精心制作的。更棒的是,它在关键局面的插图处理上,加入了许多留白和意境化的辅助线条,这些线条并非棋谱本身,而是用来引导读者的思路,去感受棋子间微妙的张力。特别是介绍一些古谱中的经典布局时,作者没有直接给出复杂的应对变化,而是用大片的空白来突出关键的一两手,迫使读者自己去思考背后的逻辑。这种“留白”的艺术处理,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主动地参与到对棋局的探讨中。这种互动性极强的阅读体验,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学习兴趣。我甚至愿意花更多时间去反复品味其中的布局哲学,而不是机械地记忆招法。这无疑是一本兼具实用价值与收藏价值的优秀作品。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接触围棋也有一段时间了,基础的定式和死活题都算摸得七七八八,但总感觉在实战中少了那么一层深入的理解,尤其是在中盘的攻防转换上,总是显得有些迟钝。最近在朋友的推荐下翻阅了这本读本,它的编排方式非常独特。它不像那些堆砌公式的教材,而是更注重于“意境”的培养。我尤其欣赏它对大局观的阐述,它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将复杂的棋局分解成了几个核心的“势”与“形”。例如,书中对于“如何判断一块棋的强弱”这一点的论述,简直醍醐灌顶。它强调的不是简单的计算,而是对棋子在全局中作用的动态评估。读完其中关于“如何将厚势转化为实利”的那一章,我立刻尝试了几盘实战,发现自己对全局的掌控力确实提升了一个档次。那种感觉就像是从一个只看眼前三五步的棋手,突然被拔高到了可以俯瞰整个棋盘的视角,能够更清晰地预见到未来十步的走向。这本书对那些已经跨过初学者门槛,渴望在棋艺上更进一步的棋友来说,绝对是不可多得的珍宝。它不是简单地教你“怎么走”,而是让你明白“为什么要这么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