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决战
定价:38元
作者:赵民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4-01
ISBN:9787115121783
字数:210000
页码:30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是中国惟一被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100名“2001年全球未来”之一的咨询公司创始人。 本书部分文章在正式出版前,已被亚信等公司作为高级管理人员培训教材。
内容提要
一个莺飞草长的春日,我和几位企业家朋友沐浴着金色的阳光,踏上蜿蜒千里的京北长城。连绵起伏的山峦,郁郁葱葱的绿野,万籁俱寂,山风轻拂,落日浑圆。恍憾间,硝烟弥漫的金戈铁马浮现,隆隆炮火中的呐喊震天…… 企业间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吗? 决定企业胜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然而,决定成败的大决战又在哪里展开呢? ·决战在企业家; ·决战在机制; ·决战在管理; ·决战在细节。 贯穿全书的52篇文章,话题不出“企业家、机制、管理、细节”这9个字,它们反映了决战的不同层面。读者可以把它们想像为一年的52个星期;12个主题,按12个月编排;4个决战关键,按4个季节编排。因此,读者完全可以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从不同的层面进入决战。
目录
作者介绍
赵民,北京新华信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2001年,被世界大和具影响力的企业家组织——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评为100名“2001年全球未来”之一,是位也是迄今为止惟一一位被“世界经济论坛”授予此荣誉的中国管理咨询专家。 《财富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力量感的封面,仿佛预示着其中蕴含的知识深度。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纸张的质感,印刷的清晰度也无可挑剔,看得出来出版社在细节上确实下了不少功夫。我通常对技术类的书籍不太抱有太高的期待,总觉得内容才是一切,但这本书在视觉体验上的用心,确实为阅读增添了一份愉悦感。特别是章节之间的过渡页设计,简洁却富有节奏感,让人在深入复杂的技术细节之前,能有一个短暂的喘息和整理思绪的空间。这样的用心,对于需要长时间沉浸阅读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种非常友好的体验。翻阅的过程中,我注意到排版上也做了很多优化,行距和字号的组合非常合理,即使是面对大段的代码示例或者复杂的理论推导,眼睛也不会感到过分疲劳。总而言之,从一个纯粹的“使用者”角度来看,这本书在物理层面上,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准,为接下来的深度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人迫不及待想一探究竟。
评分我花了一整个周末的时间,断断续续地啃完了这本书的前半部分,最大的感受就是作者的叙事逻辑构建得极为严密。他并非是那种堆砌概念的教科书式写法,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兵,带着你一步步穿越那些布满荆棘的技术难点。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每当引入一个关键的新概念时,作者总能用一个贴近实际工作场景的“故事”或者“案例”来铺垫,这种代入感极强。举个例子,在讲解某个底层机制时,他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公式,而是先描述了一个常见系统性能瓶颈的现象,然后自然而然地引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技术点。这种“先有病,后开方”的叙述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接触高深知识的门槛。而且,他对历史背景的梳理也恰到好处,让你明白为什么现在的技术会是这个样子,避免了知识的碎片化。这种对知识体系的宏观把控能力,在同类书籍中是十分罕见的,真正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行业积累和卓越的教学能力。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深度是超乎我预期的。我本来以为它会停留在对现有框架进行浅尝辄止的介绍,但深入阅读后发现,它触及了很多底层原理的“为什么”。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约定俗成”的编程范式或者系统设计选择,这本书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探究其背后的取舍和权衡。阅读过程中,我不得不频繁地使用便利贴来标记那些让我醍醐灌顶的段落,很多知识点都是我过去在实际工作中模糊感知到,却无法清晰表达出来的“黑箱”原理。这种感觉就像是,你原本只会使用一个工具,而这本书让你明白了工具的内部构造和运作原理,从而能更高效、更有创造性地去使用它。对于那些已经有一定工作年限,渴望从“熟练工”蜕变为“架构师”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洞察力是无价的。它强迫你跳出代码本身,去思考更宏观、更具前瞻性的工程问题。
评分这本书的配套资源和练习部分设计得相当巧妙,这是我非常欣赏的一点。很多技术书在实操方面往往虎头蛇尾,要么是代码过时,要么就是练习题与理论脱节。但这本书的实践环节,紧密围绕着理论章节展开,而且难度梯度设置得非常合理。从基础的验证性代码,到最后需要综合运用多个章节知识的综合项目,每一步都有明确的指导,但又留有足够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探索和调试。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提示中使用的那种“引导式提问”,它不是直接告诉你答案,而是点出你需要关注的冲突点或者需要解决的关键路径,这种方式极大地锻炼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我而言,看书不是为了看别人怎么做,而是要学会自己去做。这本书完美地平衡了理论的严谨性与实践的有效性,让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持续“构建”和“修正”的过程。
评分从内容更新和时效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展现出了作者对领域前沿的敏锐把握。尽管这是一本探讨基础和核心理念的著作,但书中引用的许多案例和技术路线图,都明显结合了近几年行业内发生的一些重大变革和技术栈的演进。这使得这本书的“保鲜期”比我预想的要长久得多。它没有沉溺于追逐最新的框架版本号,而是聚焦于那些历经时间考验、不易过时的核心思想。我深切体会到,作者在撰写时,一定是不断在衡量“什么知识是永恒的基石”和“什么知识是当下急需的工具”。这种平衡感让这本书既有扎实的学术根基,又具备贴合当前工程实践的生命力。对于想要建立一个稳固技术体系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路线图,它告诉你的不仅仅是“是什么”,更是“为什么需要学好它”,这份远见卓识令人十分钦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