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微生物肥料研发与应用 李博文,刘文菊,张丽娟 中国农业出版社 97871092191

BF:微生物肥料研发与应用 李博文,刘文菊,张丽娟 中国农业出版社 9787109219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博文,刘文菊,张丽娟 著
图书标签:
  • 微生物肥料
  • 生物肥料
  • 农业技术
  • 土壤改良
  • 植物营养
  • 绿色农业
  • 农业科技
  • 肥料研发
  • 应用技术
  • 中国农业出版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华裕京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219175
商品编码:29383657996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6-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微生物肥料研发与应用

定价:35.00元

售价:27.3元

作者:李博文,刘文菊,张丽娟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109219175

字数: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大32开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李博文、刘文菊、张丽娟主编的《微生物肥料研发与应用》系统分析了微生物肥料的研发应用背景、现状和前景;讲述了功能菌的筛选鉴定、繁育保藏和提纯复壮;介绍了农用微生物菌剂、生物有机肥和复合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工艺技术;明确了不同微生物肥料的功能特点、应用要领和推广途径;阐明了微生物肥料的应用要求、试验设计与效果评价方法。既有先进的科学理论依据,又有成熟、简便、实用的技术方法。为便于应用掌握,一是注重技术的先进性。系统分析了微生物肥料的研发应用背景和发展方向,以及对功能菌株的筛选鉴定、繁育保藏和提纯复壮,力求紧跟国际学术前沿,引进先进手段、技术和方法。二是突出技术的实用性。重点介绍了不同微生物肥料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技术参数、先进装备及其调控技术规程,操作简便易行、实用性强。三是坚持技术的规范性。依据国家、行业相关标准,重点介绍了不同种类微生物肥料的质量要求与检测、应用试验设计与效果评价,技术指标**,采用方法规范。本书适于农业教学、科研、生产和推广人员,可用于指导微生物肥料的研发与应用,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智慧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技术集成应用指南 作者: 王建国,陈芳,孙明德 出版社: 农业科技出版社 ISBN: 9787508688901 ---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为现代农业从业者、科研人员以及政策制定者提供一本全面、深入且极具操作性的技术集成与应用指南。在全球气候变化、资源短缺以及人口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农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已难以为继,向高效、精准、环境友好的智慧农业转型势在必行。《智慧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技术集成应用指南》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系统阐述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与先进农业工程技术如何有机融合,构建适应未来需求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第一部分:现代农业面临的挑战与转型基础 本部分首先对当前全球农业面临的核心挑战进行了梳理,包括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化肥农药的过度依赖导致的土壤健康退化、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等问题。随后,本书深入探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强调了经济效益、社会公平与环境保护三位一体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明确了以数据驱动、精准管理和生态循环为特征的智慧农业是实现这一转型的根本路径。我们详细分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IoT)、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AI)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潜力,为后续章节的技术集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精准化种植与环境监测技术体系 精准农业是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的关键。本书的第二部分聚焦于构建高精度的环境感知与决策支持系统。 2.1 高精度遥感与空间信息技术应用: 详细介绍了无人机(UAV)和高光谱/多光谱卫星遥感在作物长势监测、病虫害早期预警和产量估算中的具体技术流程与数据处理方法。内容涵盖了植被指数(NDVI、LAI等)的计算与解读,以及如何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农田空间异质性分析。 2.2 物联网(IoT)在田间环境监测中的部署: 阐述了土壤传感器网络、气象观测站的科学选址、安装与维护。重点解析了如何实时采集土壤温湿度、pH值、EC值(电导率)、光照强度和空气温湿度等关键参数,并探讨了数据传输协议(如LoRa、NB-IoT)的选择与优化。 2.3 智能灌溉与养分管理决策模型: 基于前述实时监测数据,本书构建了作物需水需肥的动态模型。详细介绍了基于模型的变量施肥(Variable Rate Application, VRA)和变量灌溉(VRI)的技术规范,包括如何利用GPS/北斗定位系统和农机自动导航技术,实现对农田内不同地块实施差异化、精细化的水肥管理,从而最大限度提高水肥利用率,减少无效排放。 第三部分:智能农机装备与自动化作业 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离不开先进制造技术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深度融合。第三部分系统介绍了新一代智能农机装备的技术原理与操作规范。 3.1 农业机器人与无人化作业: 重点介绍了适用于播种、中耕除草、采摘等环节的农业机器人技术。内容涵盖了机器视觉在目标识别(如杂草识别、果实成熟度判断)中的应用,以及路径规划和运动控制算法在保证作业精度的同时,如何提高作业效率。 3.2 智能农机装备的协同作业: 探讨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大型农机装备如何通过车队协同(Platooning)和农机互联网技术实现作业效率的最大化。详细解析了数据链的建立,确保农机在复杂田间环境下的安全可靠运行。 3.3 自动化控制与故障诊断: 介绍了电液比例控制系统在精量播种、喷药设备中的应用,以及基于机器学习的农机故障早期诊断系统,帮助用户实现预防性维护,减少非计划停机时间。 第四部分:生态调控与生物技术在可持续农业中的整合 本书强调,技术应用必须服务于生态系统的健康。第四部分回归农业的生物学基础,探讨了如何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生态学原理,构建更具韧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4.1 测土配方施肥的深化与土壤健康管理: 除了精准施肥,本书深入探讨了土壤有机质的提升策略,包括秸秆还田技术、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路径。介绍了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评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以指导长期土壤改良方案的制定。 4.2 病虫害的综合管理(IPM)与生物防治前沿: 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的背景下,本书详述了如何结合监测预警系统与高效的生物防治手段。内容包括了利用天敌昆虫的规模化繁育与释放技术、生物源农药的筛选与应用,以及基因编辑技术在培育抗病虫作物品种中的潜在作用与伦理考量。 4.3 设施农业中的环境智能调控: 针对温室、植物工厂等受控环境农业,详细介绍了基于AI模型的环境参数(光照光谱、CO2浓度、营养液配比)的闭环优化控制策略,以实现在特定品质目标下的资源投入最小化。 第五部分:数据治理、政策引导与未来展望 本书的最后部分着眼于保障智慧农业健康发展的宏观环境。 5.1 农业大数据的标准、安全与价值挖掘: 讨论了农业数据采集、存储、清洗和共享的标准体系建设,强调了数据确权和隐私保护的重要性。同时,介绍了如何通过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模型,从海量数据中提炼出可操作的农业知识图谱。 5.2 政策激励与技术推广模式创新: 分析了国际国内在支持智慧农业投资方面的财政补贴、保险激励和金融工具。探讨了面向小农户的技术推广新模式,如“服务即产品”(PaaS)的租赁和共享服务模式,以降低先进技术的应用门槛。 5.3 展望:气候智能型农业(CSA)的构建: 总结了本书所涵盖的技术集成如何共同构建适应气候变化、具有高产出和低环境影响的气候智能型农业系统,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中的“零饥饿”目标提供技术支撑。 适用读者: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农业工程及信息科学专业学生和研究人员、大型农场和农业企业管理者、农业政策制定部门工作人员。本书内容扎实、图文并茂,既有理论深度,更具备极强的可操作性和前瞻性。

用户评价

评分

《BF:微生物肥料研发与应用》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集大成之作。它不仅梳理了微生物肥料的发展历程,更重要的是,对当前的研发热点和未来趋势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微生物群落构建和功能调控的部分。它不再是简单地介绍单个菌种,而是从整个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通过引入特定的微生物群落,来优化土壤功能,从而提升作物的抗逆性、抗病性,甚至改善农产品的风味。这种系统性的思维方式,让我觉得这本书的格局非常大。此外,书中关于微生物在土壤固碳、修复污染等方面的应用,也让我看到了微生物肥料的更广阔前景。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背景下,利用微生物的力量来改善生态环境,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方向。虽然这些内容可能对普通读者来说略显前沿,但对于有志于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深耕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资料。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对未来农业发展的深刻洞见。

评分

终于有机会读到这本《BF:微生物肥料研发与应用》了,我一直对微生物肥料这个领域充满好奇,毕竟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减少化肥使用、拥抱绿色农业是必然趋势。这本书从研发到应用,覆盖面相当广,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窥见其中的门道。书中对各种微生物菌种的特性、作用机理进行了细致的介绍,比如那些能够固氮的细菌,能够解磷、解钾的真菌,还有那些能够分泌植物生长激素的放线菌,它们在土壤中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简直是土壤里的“隐形医生”和“能量供给站”。而且,书中还详细阐述了如何筛选、培养和固定这些有益微生物,这对于微生物肥料的规模化生产至关重要。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微生物菌剂的剂型开发和应用技术的部分印象深刻,无论是液体菌剂、固体颗粒剂还是生物膜剂,不同的剂型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场景,这为实际应用提供了很多指导。虽然我不是研发人员,但通过这本书,我对微生物肥料的科学原理和生产工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更加认识到它在提升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修复土壤健康方面的巨大潜力。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扇窗,让我看到了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评分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书籍。终于,《BF:微生物肥料研发与应用》这本书的出现,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启发。《BF》这本书在理论讲解上非常扎实,但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书中提供了大量不同作物、不同土壤类型下的微生物肥料应用案例,这些案例不仅详细描述了使用方法、用量,更重要的是,通过数据展现了施用微生物肥料后,作物产量、品质的提升,以及土壤肥力的改善效果。这对于我们在推广过程中,与农户沟通、建立信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定制化”微生物肥料的研发思路。随着农业生产的精细化,不同地区、不同作物对微生物的需求也可能存在差异,如何根据具体情况开发出更具针对性的微生物肥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本书在这方面的一些前沿性探讨,让我看到了行业的新动向。另外,书中关于微生物肥料与其他肥料(如化肥、有机肥)的配合使用策略,也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指导,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平衡施肥结构,实现减量增效。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比较严谨,但又不失专业性和可读性,很多技术细节的阐述都清晰明了,非常适合一线农业技术人员参考。

评分

读完《BF:微生物肥料研发与应用》,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微生物肥料绝非简单的“替代品”,而是一种能够重塑土壤健康、激活作物潜能的“催化剂”。书中对微生物与植物之间复杂的共生关系进行了精彩的解读,比如微生物如何诱导植物产生内生菌根真菌,增强植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又比如一些微生物如何产生信号分子,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病防御机制。这种“对话”的过程,比单纯的营养供给要精妙得多。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生物防治”与微生物肥料相结合的理念。很多有益微生物本身就具有抑制病原菌、防治病虫害的能力,将这种能力与肥料功能结合起来,能够实现“一举多得”。这为我们探索更环保、更可持续的病虫害防治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书中在介绍不同微生物菌剂的产品性能时,也坦诚地指出了它们在不同环境下的适用性和局限性,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觉得作者非常负责。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微生物肥料的研究与应用,是一个集生物学、农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复杂领域,也让我对未来绿色农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评分

这本书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之前一直以为微生物肥料就是把一些“好细菌”撒到地里,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详细介绍了微生物肥料的科学基础,从微生物的代谢途径、与植物的互作机制,到它们如何影响土壤生态系统,都讲得非常透彻。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微生物如何提高养分利用率的部分很感兴趣。它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微生物能够把土壤中植物难以吸收的磷转化成易吸收的形式,或者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氮气供植物使用。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施肥”,而是一种“激活”土壤自身潜力的过程。而且,书中还探讨了微生物肥料的生物安全性,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毕竟我们吃进去的农产品最终来源是土壤,确保微生物肥料本身是安全的,不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负面影响,是技术研发的基石。作者们在这一块的论述非常严谨,引用了不少研究数据和案例,让我感到很信服。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绿色农业”这个概念有了更具体的理解,不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有科学依据、有技术支撑的实践。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让我觉得物超所值,尤其是对于想要深入了解微生物肥料的读者来说,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