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农用益生菌生产与应用手册
定价:78.00元
作者:何若天,何勇强
出版社:金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518601011
字数:
页码:38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农用益生菌生产与应用手册》由广西大学专家编著。主要内容包括:能营光合作用的光合细菌,复合家族的有效微生物群(EM),身上具芽孢的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5406抗生菌(细黄链霉菌)菌肥等5篇25章。《农用益生菌生产与应用手册》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近年来农用益生菌开发研究的新技术、新成果和新经验,集科学性、宴用性和针对性于一体,内容新颖,文字通俗易懂,适合菌肥生产厂管理者、技术人员阅读,亦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农用益生菌生产与应用手册》:
夏天常发生鲤鱼鳃腐病,主要是由一种黏液细菌Chondrococcus columnaris的寄生引起的。若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即投喂光合细菌,使鱼池中非病原性微生物大量繁殖,形成对鱼、虾生长有利的微生物群落,即可有效地预防和抑制鳃腐病的发生和蔓延。
尹伦甫等(2004)采用分离病原细菌并经培养使其对健康金鱼进行攻毒的方法,获得有显著烂鳃病症的鱼16尾,平均放入4个鱼缸内,编号为W、X、Y、Z。治疗方案为:W组泼施亚甲基蓝溶液,浓度为2mg/L,24小时后换水,隔天1次,连续3次;X、Y、Z组施用光合细菌菌液,投放量分别占蓄水量的2%、4%和6%,每2天投施1次,连续施用。治疗期间,管理与饵料投喂按常规进行。15天后发现,随光合细菌施用量的增加,鱼病治愈率呈上升趋势;当光合细菌投施量为6%时,能立即抑制病情,并且慢慢治愈。施用光合细菌者,疗程比用亚甲基蓝的长,但鱼病治愈后无痕迹。
在梭子蟹育苗中,通常大量使用抗生素药物防病,结果导致梭子蟹生长缓慢,并且有抗药性,成本高,效益低。丁志起等(2004)改用光合细菌代替抗生素培育梭子蟹苗,把光合细菌和常用饵料配合投喂。结果表明:①共育出Ⅱ期幼蟹190.5万只,平均每立方米水体出幼蟹3.17万只,培育成活率为35%。②育苗期间从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幼蟹各个阶段顺利,没有发生病变和不良反应。幼蟹大小均匀,体表光滑,附肢完整,无病无伤,游泳能力强。③整个育苗期间,水质清新,水体无异味,不变质,前期不须换水,后期少量换水。可见光合细菌代替抗生素培育蟹苗有很好的效果。
虹鳟鱼是喜氧鱼类,对水中溶氧浓度要求在5mg/L以上,对其进行高密度精养时,由于需要投喂大量饲料,因此池水中总磷、总氮、氨态氮和等含量均很高,远远超过普通池塘养鱼水中的指标,极易发生水体富营养化,造成藻类大量增殖,产生毒素和缺氧,导致鱼病发生。对此,祝莹等(2009)先采用臭氧处理再配放复合光合细菌,结果有效地防治了虹鳟鱼的多种疾病。
……
序言
我是一名农业大学的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作物营养与生理。近年来,随着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我开始关注微生物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尤其是益生菌。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将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转化成农民能够理解和应用的实践技术。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我对“生产”和“应用”两个词都非常感兴趣。《农用益生菌生产与应用手册》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实践指导意义。在教学和科研中,我经常会遇到学生和同行咨询关于农用益生菌的问题,但市面上缺乏一本全面、系统的教材或参考书。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填补这一空白,它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也能为科研人员提供创新的思路。从生产的角度,我期望这本书能详细阐述不同类型益生菌的培养、发酵、纯化、制剂化等过程,包括关键的技术参数和质量控制要点。从应用的角度,我希望书中能有对不同益生菌在改善土壤微生态、促进养分吸收、诱导植物抗性、抑制病原菌等方面的机制进行深入浅出的解释,并且提供不同作物、不同生长环境下的应用方案和效果评估方法。如果这本书还能介绍一些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那将更具参考价值。
评分我是一名在乡镇工作的农技站推广员,日常工作就是把最新的农业技术送到农民手中。这些年来,我接触过不少新型肥料、农药,也推广过一些生物防治产品,但说实话,很多产品的效果并不像宣传的那么好,农民的接受度也参差不齐。所以,当我看到《农用益生菌生产与应用手册》这个书名时,我眼前一亮。我最看重的是“手册”这两个字,这说明它可能是一本方便查阅、操作性强的实用工具书。我迫切希望这本书能详细介绍如何选择适合当地土壤和作物的益生菌产品,并且教我如何辨别产品的真伪和质量。在“生产”方面,我希望它能简单易懂地介绍一些基础的益生菌制备技术,或许能让一些有条件的合作社或者种植大户尝试自己生产,降低成本。但更重要的是“应用”部分,我需要清晰明了的指导:什么样的益生菌适合防治某种病害?在什么时期、以什么方式使用最有效?使用量是多少?有没有什么注意事项?书中如果能包含一些当地的成功案例,或者是一些针对性强的技术方案,那绝对能帮助我更好地开展工作,赢得农民的信任。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手中的“秘密武器”,让我在推广绿色农业技术时更有底气、更有说服力。
评分作为一个资深的有机农业种植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替代化肥和农药的有效方案。这几年,我尝试过各种生物防治手段,也接触过不少生物制剂,但真正让我感到眼前一亮的,还是对益生菌在农业中的潜力的认识。我的种植基地以蔬菜为主,追求的是无公害、绿色、健康的农产品,而土壤健康是这一切的基础。传统的耕作方式,加上长期使用化肥,土壤板结、肥力下降、病虫害频发的问题日益突出。我坚信,益生菌能够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这本书的题目《农用益生菌生产与应用手册》,直接点出了我的需求。我非常关注“生产”部分,这意味着它可能会提供自己动手制作益生菌的方法,或者提供关于选择、购买优质益生菌产品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应用”部分,我非常想知道,在我的蔬菜种植中,具体应该如何使用益生菌?是拌种、灌根、叶面喷施,还是土壤施用?不同的应用方式,效果又会有什么区别?书中是否会提供针对不同蔬菜品种、不同生长阶段的益生菌应用指南?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介绍益生菌在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增强作物抗旱、抗寒、抗病能力等方面的实际效果,最好能有一些可信的数据和案例分析,让我能够更科学、更有效地将益生菌技术应用到我的生产实践中。
评分我是一名刚入行的农学研究生,正在着手一项关于土壤微生物修复的研究课题,而“农用益生菌”正是我课题的关键切入点。在查阅大量文献的过程中,我发现关于农用益生菌的系统性、实践性强的资料相对较少,很多信息都分散在各种期刊论文中,不成体系。这本书的名字《农用益生菌生产与应用手册》,听起来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宝典”。我尤其看重“手册”这个词,它暗示了这本书的内容会更加实用、操作性更强,而非纯粹的学术论述。我渴望从中找到关于益生菌在土壤改良中的具体应用案例,比如如何通过接种特定益生菌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对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此外,对于益生菌的生产过程,我希望能获得更深入的了解,包括不同菌株的培养技术、发酵优化、以及如何保证产品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活性和稳定性。我的研究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支撑,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可靠的生产技术指导和应用经验总结,那将极大地缩短我的研究周期,提高研究的效率和质量。我也很好奇,这本书会不会涵盖一些新兴的益生菌技术,例如基因工程改造的益生菌,或者是一些在特定病害防治方面表现突出的新型菌种。
评分这本书我之前就听说了,当时就特别感兴趣。我一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尤其关注绿色、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近年来,益生菌在人类健康领域的应用可谓是风生水起,我自然就联想到,它在农业领域是否也有同样的潜力?我们都知道,化学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给土壤和环境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而农用益生菌,听起来就像是一种能从根本上改善土壤健康、提升作物抗性、减少化学投入的“绿色武器”。这本书的名字起得就非常直观,直击核心——“农用益生菌生产与应用”。“生产”二字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理论的探讨,更强调了实际操作的可能性,这对于我们基层技术人员来说太重要了。我们需要的不是高深莫测的理论,而是能够落地、能够批量生产、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技术。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高效、更环保农业的大门,让我对如何利用益生菌来改良土壤、防治病虫害、提高农产品品质充满了期待。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会不会详细介绍不同种类的农用益生菌,它们各自的作用机制是什么,以及在不同的作物和土壤条件下,应该如何选择和应用?生产工艺方面,是否会涉及菌种的筛选、培养基的配方、发酵条件以及最终产品的稳定性处理等关键环节?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这些实操性的信息,那它绝对会成为我工作中的案头必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