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促使渔业协议发挥作用:协议签署后巴伦支海上的讨价还价
定价:56.00元
作者: 盖尔·荷内兰德,潘敏 等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502795849
字数:
页码:12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促使渔业协议发挥作用:协议签署后巴伦支海上的讨价还价》的主题是北冰洋渔业的管理问题,仅限于如今巴伦支海渔业开发的范围。这片海域拥有世界上丰富的鱼类资源,其中包括世界大的鳕鱼群。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挪威和俄罗斯就开始共同管理大多数巴伦支海的重要鱼类资源,这也通常被视为国际渔业合作的成功典范。在《促使渔业协议发挥作用:协议签署后巴伦支海上的讨价还价》中试图呈现出国家如何确保鱼类的可持续性管理,避免管辖权问题上的分歧。当正式协商途径陷入僵局时,参与方诉诸于“背后通道”(backchannels),这包括:已达成的科学合作,双方执行机构和渔业间新的合作关系等。
目录
章 导言
一、理论路径
二、实证研究地点
三、提出问题
四、研究方法
五、本书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公共池塘资源管理与遵守国际承诺
一、关于遵守的研究
二、公共池塘资源研究中的两大传统
三、渔业中的遵守
四、国家遵守国际条约的方法
五、协议签署后的讨价还价
六、实际主张与科学雄心之间的异同
第三章 巴伦支海的渔业管理
一、渔业资源
二、渔业
三、巴伦支海的管辖权
四、挪威渔业管理
五、俄罗斯渔业管理
六、双边管理制度
第四章 协议签署后在国家层面上的讨价还价
一、20世纪90年代初期渔业的过度捕捞
二、20世纪90年代技术法规的实施与协调
三、新千年之际的预警措施与配额结算
四、21世纪初10年的过度捕捞
五、俄罗斯估算鱼群现存量的新方法
六、讨价还价动态
七、讨价还价的结果
第五章 协议签署后在个体层面上的讨价还价
一、一个观察者的报告
二、20世纪90年代后期俄罗斯渔民报告
三、10年后的俄罗斯渔民报告
四、讨价还价动态
五、讨价还价的结果
第六章 结论
一、讨价还价的经验
二、俄罗斯为什么要遵守
三、渔民为什么要遵守
四、重新审视协议签署后的讨价还价
参考文献
译后记
作者介绍
潘敏,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同济大学极地与海洋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极地政治、北极原住民、中华民国史等;发表论文40来篇。代表性作有:《江苏日伪基层政权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北极原住民研究》(时事出版社2012年版)等。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书名——《促使渔业协议发挥作用:协议签署后巴伦支海上的讨价还价 [挪威] 盖尔·荷内兰德,潘敏 等》——本身就带着一种引人入胜的悬疑感,仿佛开启了一扇通往充满博弈与智慧的交易大门。读到这个名字,我不禁联想到那些在浩瀚海洋上,国家之间围绕着宝贵的渔业资源展开的复杂谈判。巴伦支海,这个名字就充满了北国风光与战略意义,那里不仅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更是地缘政治的敏感地带。而“讨价还价”这个词,更是将这种谈判的动态性、甚至可能存在的僵持与妥协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很好奇,究竟是怎样的协议,又是什么样的讨价还价过程,能够“促使”协议真正发挥作用?这种“促使”二字,暗示了协议的签署并非终点,而是充满挑战的起点。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这些协议的背后逻辑,揭示出在国际关系的大背景下,国家如何通过一系列的策略与谈判,将抽象的文本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和互利的成果。尤其是在渔业这个关乎民生与经济命脉的领域,其间的利益纠葛与合作共赢之道,定然是值得深入研究和学习的。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促使渔业协议发挥作用:协议签署后巴伦支海上的讨价还价》让我立刻产生了一种探究的冲动。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渔业管理的书籍,更像是一部关于国际关系、经济博弈与外交智慧的深度解析。巴伦支海,这个遥远而充满战略意义的海域,承载着丰富的渔业资源,也因此成为了各国争夺的焦点。而“讨价还价”这个词,则揭示了协议签署后并非一劳永逸,反而是一系列复杂博弈的开始。我猜想,这本书会详细阐述在达成初步协议之后,各国是如何在实际操作层面,通过不断的沟通、协调乃至是较量,来确保协议能够真正有效地执行,并最大化各自的利益。这其中涉及到的法律、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多种因素的交织,必将是一场引人入胜的解读。作为一名读者,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如何构建和维护有效国际合作机制的真知灼见,尤其是在资源分配与可持续利用这样敏感的议题上。
评分《促使渔业协议发挥作用:协议签署后巴伦支海上的讨价还价 [挪威] 盖尔·荷内兰德,潘敏 等》这个书名,给我一种非常专业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案例相结合的感觉。它不仅仅关注协议的签署,更将重点放在了协议“发挥作用”这一关键环节,这恰恰是很多协议在理论上成立,但在实践中却面临诸多挑战的原因所在。巴伦支海作为重要的渔业区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海洋生物,使得围绕其资源的国际合作与竞争尤为激烈。而“讨价还价”这个词,则暗示了在这片海域,国家之间的利益诉求并非完全一致,需要在协议框架下进行持续的、动态的协商。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在协议签署之后,不同国家是如何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通过各种策略、信息不对称的利用、以及联盟与对抗等方式,来影响和塑造协议的实际效力。这对于理解国际合作的复杂性,尤其是在资源管理领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评分读到《促使渔业协议发挥作用:协议签署后巴伦支海上的讨价还价》这个书名,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幅画面:在寒冷的北欧海域,几艘渔船在雾气中若隐若现,而在一间会议室里,各国的代表正围绕着一份文件,进行着一场充满智慧与博弈的较量。这个书名极其引人注目,因为它揭示了一个核心问题:协议的签署只是第一步,真正考验智慧的是如何让这份协议在复杂的现实环境中落地生根,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巴伦支海,这个名字本身就自带一种宏大而略带神秘的色彩,它意味着丰富的资源,也意味着复杂的国际关系。而“讨价还价”,更是直接点出了谈判的本质——这是一场永无止境的动态过程。我非常想知道,这本书将如何剖析这种“讨价还价”的艺术,它是否会涉及国家利益的权衡、信息的不对等、以及在合作与竞争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点。这本书似乎是一把钥匙,能够打开理解国际渔业管理背后复杂运作的密码。
评分《促使渔业协议发挥作用:协议签署后巴伦支海上的讨价还价》这个书名,直击了国际协议执行中的一个普遍痛点——从签署到落地往往存在巨大的鸿沟。它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记录,而是要深入探讨在协议签署之后,各个利益相关方是如何通过一系列的动态互动,来确保协议的有效性,并最终达到预期目标。巴伦支海,一个充满地缘政治色彩和经济潜力的区域,其渔业资源的争夺无疑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缩影。而“讨价还价”这个词,则精准地捕捉了其中充满博弈和妥协的动态过程。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会深入剖析在具体的谈判场景中,国家代表们如何运用各种策略,包括信息传递、利益捆绑、以及对国际规则的解读与运用,来影响协议的走向。这种对于协议执行过程中“软权力”和“硬策略”的 interplay 的分析,无疑会带来深刻的见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