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观光农业规划设计
定价:16.00元
作者:王先杰
出版社:气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6-01
ISBN:9787502955137
字数:
页码:11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观光农业规划设计》针对观光农业的规划与设计提出了一些规划设计方法和管理经验。尤其在观光园规划与设计方面进行了探讨。《观光农业规划设计》内容共分为两部分,部分为基本理论部分,包括观光农业的基本理论、观光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原理、农业观光园的规划理论、观光农业园的规划内容、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及观光农业园经营与管理。第二部分为案例部分,共选有9个全国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实际操作性强。
《观光农业规划设计》适合观光农业专业师生使用,同时也适合农林院校园林专业师生使用,亦可作为规划、设计等工作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1 观光农业的概述
1.1 观光农业的相关概念
1.1.1 “农业”的定义
农业是指栽培农作物和饲养的生产事业。我国习惯性地将农业分为农、林、牧、副、渔五业。通常这五业被称为广义的农业;狭义的农业指的是农作物的栽培业。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农业的概念和类型也有新的拓展和延伸。本书所用的农业概念指的是广义的农业。
1.1.2 “观光”的定义
观光农业中的“观光”一词早出现于《易经》,之后被日本引借,称旅游为观光。日本、韩国也均如此。我国大陆学者对“观光”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观光即指观赏游览的专称;广义的观光则包括观赏、娱乐、休假、度假、科考、健身、探险等一切旅游形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写的《现代汉语小词典》对“观光”解释为:“参观外国或外地的景物、建设等。”牛津大学出版的《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对“sighti-seeing”(观光)的解释为“going about to see places etc”。
陈水源认为观光具有“观赏文化风光”的意思,且观赏的内涵以活动为中心和因活动而引起的空间的改变,这是观光农业与其他活动区别的主要依据。
倪执中把观光定义为:人们为了达成某一意愿,离开原居住地,经过一段相当旅途,到达与住地不同的处所,观赏或体验环境中的事物或其他特色。
张天柱对观光游览活动的定义是:观光游览活动往往是满足旅游者对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或社会风貌的追求,从而扩大其阅历,增进其知识,调节其身心。
……
序言
前言
1 观光农业的概述
1.1 观光农业的相关概念
1.1.1 “农业”的定义
1.1.2 “观光”的定义
1.1.3 “观光农业”概念探讨
1.2 观光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1.2.1 观光农业产生的背景
1.2.2 观光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1.2.3 国外观光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1.3 观光农业园的类型
1.3.1 观光农园
1.3.2 旅游农庄
1.3.3 市民农园
1.3.4 农业公园
1.3.5 科技农园
1.3.6 民俗观光村
1.4 外观光农业发展的经验与借鉴
1.4.1 国外观光农业的经验与借鉴
1.4.2 观光农业的经验与借鉴
2 观光农业园景观规划
2.1 观光农业园景观概念
2.2 观光农业园景观性质
2.3 观光农业园景观规划设计理念
2.3.1 开发与保护并举的理念
2.3.2 大力推行社区经营的理念
2.3.3 因地制宜,体现特色的理念
2.3.4 坚持“农游合一”的理念
2.4 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原则
2.4.1 因地制宜,综合规划设计
2.4.2 多项功能,提高游效
2.4.3 培植精品,营造主题形象
2.4.4 纯朴自煞,便利实用
2.4.5 效益兼顾,实现可持续发展
2.5 观光农业园景观资源开发项目
2.5.1 生态回归游
2.5.2 观光采摘游
2.5.3 休闲度假游
2.5.4 科普实习游
3 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
3.1 农业观光园的相关概念
3.1.1 农业观光
3.1.2 农业观光旅游
3.1.3 农业观光园
3.1.4 农业资源
3.2 农业观光园的规划原则
3.2.1 生态原则
3.2.2 经济性原则
3.2.3 参与性原则
3.2.4 突出特色原则
3.2.5 文化原则
3.2.6 多样性原则
3.3 农业观光园规划原理
3.3.1 景观生态学原理
3.3.2 景观美学原理
3.3.3 景观安全格局原理
3.4 影响农业观光园规划的有关因素
3.4.1 目标定位
3.4.2 性质分析
3.4.3 旅游供应
4 观光农业园的规划内容
4.1 恿体定位
……
5 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方法
6 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这本书的内容,远远超出了我对“观光农业”的传统认知。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设计一个漂亮的农场,如何吸引游客前来采摘。作者通过这本书,构建了一个更为宏大和深刻的观光农业体系。我理解到,成功的观光农业,需要将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传承、休闲旅游以及社区发展等多个维度进行系统性的整合。书中对于“农旅融合”的深度探讨,让我耳目一新。它不再是简单的“农业+旅游”,而是两者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比如,如何利用农业的季节性特点,设计出不同主题的旅游活动,又如何将旅游带来的收益,反哺农业的升级改造。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科技赋能”的思考,如何利用物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提升观光农业的体验感和管理效率。这本书的视野非常开阔,它不仅为我提供了规划设计的具体方法,更重要的是,它拓宽了我对观光农业的战略认知,让我看到了它在乡村振兴和产业升级中的巨大潜力。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了我,一种清新自然的风格扑面而来,让人立刻联想到绿意盎然的田园风光。书的装帧也很扎实,纸张的质感很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非常有分量。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仅是翻阅目录,我就被里面的内容深深吸引了。各种各样新颖的规划理念,比如如何将生态旅游与当地特色文化深度融合,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体验项目,这些都让我眼前一亮。特别是一些关于乡村振兴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的案例分析,听起来就很有启发性。我尤其关注其中关于如何发掘地方特产,并将其转化为旅游吸引力的章节,这对于我们家乡发展特色农产品旅游非常有借鉴意义。这本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得似乎相当不错,既有宏观的战略指导,又不乏微观的具体操作方法。我期待着在接下来的阅读中,能够从中汲取更多的灵感,为我们的乡村旅游发展找到新的突破点。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脑海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生动的画面,仿佛亲身经历了一场精彩绝伦的乡村之旅。书中对于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观光农业项目进行了详尽的描绘,从北国风光的大型草莓采摘园,到江南水乡的茶园体验,再到西南地区的原生态乡村民宿,每一个案例都栩栩如生,令人神往。作者在描述这些项目时,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介绍,而是深入剖析了其成功的关键因素,比如独特的地理优势、深厚的文化底蕴、创新的经营模式,以及与当地社区的和谐共生关系。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如何将农业生产过程本身变成一种吸引游客的体验,这一点思考得非常透彻。例如,如何通过设置互动环节,让游客亲手参与到农作物的种植、采摘、加工过程中,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满足感。此外,书中关于如何构建全方位的旅游服务体系,包括住宿、餐饮、交通、导览等方面的细节,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这本书不仅是一本理论著作,更是一本实践指南,能够帮助我们打开思路,看到观光农业发展的无限可能。
评分我曾参加过几次关于乡村旅游的培训,听过不少专家讲座,但说实话,真正能够触及我内心,并让我感到豁然开朗的书,真的不多。这本《观光农业规划设计》绝对算得上其中之一。它不像那些教科书般冰冷,而是充满了温度和人文关怀。作者在书中对“人”的关注,让我印象深刻。他不仅讨论了如何吸引游客,更强调了如何让当地居民参与进来,从中受益,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书中对于“社区参与式规划”的理念,我非常认同。如何让当地的村民成为观光农业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而不是旁观者,这才是乡村旅游的根本。我还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生态保育与旅游发展并重”的章节,这符合当前绿色发展的时代潮流。如何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保护好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这才是真正的智慧。这本书的视角非常宏观,但也落到了实处,提供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它让我看到了观光农业不仅仅是一种商业模式,更是一种乡村复兴的有效途径。
评分坦白说,最初拿起这本书,我并没有抱太高的期待,以为会是那些空洞乏味的理论堆砌。然而,这本书却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作者的笔触非常生动,语言也十分接地气,将原本可能枯燥的规划设计理念,描绘得充满趣味性和可操作性。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体验式农业”的论述,它颠覆了我对传统观光农业的认知。不再是简单的走马观花,而是强调游客的深度参与和情感连接。比如,书中提到的“农耕文化体验区”,如何通过复原古代农耕场景,让现代人感受农耕的艰辛与乐趣;又比如,“亲子采摘乐园”的设计,如何将教育意义与娱乐性巧妙结合。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非常注重细节,从景观设计、设施布置,到人员培训、营销推广,都给出了非常具体且可行的建议。读到“特色农产品深度开发”这一章时,我更是茅塞顿开,原来一个简单的农产品,还可以有如此丰富的延展性和附加值。这本书让我明白,观光农业不仅仅是种养殖,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呈现,一种文化的传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