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臨床醫學概要(中冊)(中職)(第二版)
定價:19.00元
作者:孫青霞 李培遠 遲虹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2-01
ISBN:9787030208439
字數:280000
頁碼:159
版次:2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59kg
編輯推薦
新定價鏈接:臨床醫學概要(下冊)(第三版)(中職)
內容提要
本書為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推薦教材之一。主要講述婦産科和兒科常見病的病因、臨床錶現及防治措施。內容易學、實用,版式新穎。
本書適閤中等衛生職業護理、助産、檢驗、藥劑、衛生保健、康復、口腔工藝、影像技術中醫、中西醫結閤等專業使用。
目錄
章 女性一生各階段的生理特點及保侄
第2章 女性生殖係統疾病
節 婦科病史的采集及體格檢查
第2節 女性生殖係統炎癥
第3節 女性生殖係統腫瘤
第4節 滋養細胞疾病
第5節 月經失調
第6節 計劃生育
第3章 妊娠期生理及孕婦的保健
節 受精及受精卵發育、輸送與植入
第2節 胎兒附屬物的形成及其功能
第3節 胎兒發育及其特徵
第4節 妊娠期母體的變化及保健
第5節 妊娠各期孕婦臨床錶現
第6節 産前檢查
第4章 正常分娩
節 決定分娩的因素
第2節 枕先露的分娩機製
第3節 分娩相關概念
第4節 分娩各期的臨床錶現及處理
第5章 正常産褥
節 産褥期母體的生理變化
第2節 産褥期臨床錶現及處理
第6章 異常妊娠
節 流産
第2節 異位妊娠
第3節 妊娠高血壓綜閤徵
第4節 前置胎盤
第5節 胎盤早期剝離
第7章 妊娠閤並癥
節 妊娠閤並心髒病
第2節 妊娠閤並急性病毒性肝炎
第8章 異常分娩
節 産力異常
第2節 産道異常
第3節 胎位異常
第4節 胎兒發育異常
第9章 分娩期並發癥
節 破裂
第2節 産後齣血
第3節 羊水栓塞
0章 産褥感染
1章 胎兒窘迫
2章 兒科學概述
節 小兒年齡分期及各期特點
第2節 小兒生長發育
第3節 小兒營養與嬰幼兒喂養
第4節 小兒用藥
3章 新生兒與新生兒疾病
節 新生兒概述
第2節 正常新生兒的特點及護理
第3節 新生兒窒息
第4節 新生兒寒冷損傷綜閤徵
第5節 新生兒黃疸
4章 營養缺乏性疾病
節 營養不良
第2節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5章 消化係統疾病
節 小兒消化係統解剖生理特點
第2節 小兒腹瀉
6章 呼吸係統疾病
節 小兒呼吸係統解剖生理特點
第2節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第3節 小兒肺炎
7章 循環係統疾病
節 小兒循環係統解剖生理特點
第2節 先天性心髒病
8章 造血係統疾病
節 小兒造血、血象與貧血特點
第2節 營養性缺鐵性貧血
第3節 營養性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9章 泌尿係統疾病
節 小兒泌尿係統特點
第2節 急性腎小球
第3節 腎病綜閤徵
第20章 兒科急癥——小兒驚厥
參考文獻
臨床醫學概要(中冊)教學基本要求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厚厚的磚頭書拿到手裏,沉甸甸的感覺就讓人對它寄予厚望。我本來對臨床醫學瞭解不多,隻是想找一本係統性的讀物來充實一下自己的知識儲備,畢竟現在人們對健康越來越關注,瞭解一些基礎的醫學知識總沒錯。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倒是很規整,字體大小適中,看起來不會太費眼睛。不過,初翻幾頁,那種學術性的語言風格就撲麵而來,讓人不禁打瞭個激靈,感覺自己像是迴到瞭大學時代,麵對著一本艱深的教科書。我得承認,我對很多名詞的理解都需要反復琢磨,甚至需要藉助其他工具書來輔助閱讀。這對於一個非專業背景的讀者來說,確實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我希望能從這本書中汲取到紮實的理論基礎,而不是浮光掠影的科普知識。這本書的厚度本身就說明瞭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希望它能真正成為我醫學知識體係中的一塊堅實基石,哪怕消化起來會比較緩慢和辛苦,但那種充實感是其他輕量級讀物無法比擬的。我期待著它能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耐心地引導我跨越那些初期的障礙,進入到更深層次的醫學殿堂。
評分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被朋友推薦來看這本資料的。朋友當時強調,這套書的作者團隊在業界是頗有建樹的,所以質量上應該有所保障。我個人對書籍的“齣身”和“血統”還是比較看重的,畢竟醫學領域的水分比較大,權威性是衡量一本參考書價值的首要標準。從目錄上看,它的覆蓋麵確實很廣,橫跨瞭內科、外科等多個重要分支,這很符閤“概要”的定位。然而,我閱讀時遇到的最大障礙是信息的密度。每一頁似乎都塞滿瞭專業術語和復雜的生理病理過程描述,這使得我必須放慢速度,甚至需要時不時停下來,去查閱那些我以為自己已經掌握的基礎概念。這種閱讀體驗更像是一場智力上的馬拉鬆,而不是一次輕鬆的知識漫步。我希望作者們在第二版中,能夠對一些復雜概念提供更清晰的圖示輔助,或者在關鍵轉摺點增加一些簡短的總結性陳述,幫助讀者更好地消化吸收這些高強度的信息。對於我這種需要不斷自我激勵纔能堅持讀完厚書的人來說,適當的“引導工具”是至關重要的。
評分作為一名在相關領域摸爬滾打瞭一段時間的人,我深知“第二版”意味著內容必然有所更新和迭代。我對這種經過時間檢驗和修訂的教材抱有相當程度的信任。通常來說,第二版會吸取第一版讀者和使用者的反饋,對那些在實際教學或應用中發現的晦澀難懂之處進行優化,或者納入近幾年臨床實踐中取得突破性的新成果。我特彆關注的是,在這麼一個快速發展的學科裏,作者們是如何平衡經典理論的堅守與前沿技術的吸納的。比如,在影像學、分子生物學等領域近些年的飛速發展,是否已在“中冊”的內容中得到瞭恰當的體現,是作為重點還是作為附注提及。畢竟,臨床醫學的進步往往體現在這些新技術的應用上。閱讀這本書,我希望能感受到一種與時俱進的學術氣息,而不是抱著一本“老黃曆”的感覺。如果它能在我已有的知識結構上添磚加瓦,尤其是補充上那些新近被廣泛接受的診療規範,那它對我來說就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評分坦白講,我更喜歡那些帶有強烈個人風格和臨床經驗總結的書籍,那種“老中醫手記”或者“某主任的疑難雜癥處理心得”之類的,讀起來更有溫度,更能體會到醫學的復雜性和人情味。而這本《臨床醫學概要》,從其嚴謹的標題和多人編著的模式來看,顯然是一本追求客觀、全麵的官方教材或參考書的風格。它的語言是中性的、去情緒化的,這確保瞭內容的準確性和普適性,但也犧牲瞭一部分閱讀的趣味性。我閱讀這本書的初衷更多是想瞭解一個行業標準的知識體係是如何構建和運行的,想窺探一下教科書背後的“骨架”。因此,我關注的重點在於其邏輯架構是否嚴密,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係是否清晰。比如,在描述一個疾病時,它是否清晰地將病因、發病機製、臨床錶現、診斷標準和治療原則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完整、可追溯的知識鏈條。如果這個邏輯鏈條不夠緊密,即使堆砌瞭再多的知識點,對於提升係統性思維能力幫助也會大打摺扣。我希望它能提供的是一種思維範式,而非僅僅是一堆知識的羅列。
評分說實話,我對這種“概要”的書籍總是抱有一種復雜的心態。一方麵,它承諾瞭對一個龐大領域的概括性梳理,這對於構建宏觀認知框架至關重要;另一方麵,這種“概要”往往意味著對細節的取捨,而醫學這種學科,細節往往決定瞭生死。我更傾嚮於那些能深入探討某一特定係統或疾病的專著,那樣讀起來目標更明確,收獲也更實在。但這本《臨床醫學概要》既然是“中冊”,想必是承接瞭上部的內容,也為後續的知識做鋪墊,這種結構本身就要求讀者具備一定的連貫性閱讀能力。我更關注的是它在處理常見病和多發病時的闡述角度是否新穎或者更貼近臨床實際操作的思維方式。畢竟,理論再完美,如果不能有效地轉化為診斷和治療思路,那也隻是空中樓閣。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不同於傳統教材的視角,也許是基於最新指南的解讀,或是對某些爭議性治療方案的深入探討,而不是簡單地重復已經被反復論證的陳舊知識點。我對它的實用價值抱有期待,希望能從中看到一些能立即在日常思考中應用的“知識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