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象棋入门基础教程
定价:29.80元
作者:刘宝友,康文怀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12230415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本书是作者在大学开设“象棋研究”选修课的经验和体会精华。
内容提要
象棋是我国传统棋类益智游戏,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本书以众多象棋棋谱名著和实战对局为基础,结合作者在大学开设“象棋研究”选修课的经验和体会,分别详细介绍了象棋基础知识、象棋基本杀法、实用残局战术、古今排局赏析、常见布局等内容,通俗易懂,非常实用。本书适合象棋初、中级爱好者阅读参考,也可作为教材供高校开设相关课程使用。
目录
章 象棋基础知识 1
节 认识象棋 1
第二节 象棋规则简介 4
第三节 象棋子力的性能与价值 11
第二章 象棋基本杀法 19
节 双车的基本杀法 19
第二节 双炮基本杀法 21
第三节 车炮的组合杀法 23
第四节 车马的组合杀法 27
第五节 马炮组合杀法 30
第六节 双将杀法 32
第三章 实用残局战术 34
节 左兵右将——兵类残局的进攻战术 34
第二节 单双数问题——双兵对卒象或者卒士的步数棋 36
第三节 未雨绸缪——三卒双士胜兵士象全 41
第四节 左摇右摆——马兵攻杀技巧 43
第五节 老马识途——马兵相胜马士实用残局 46
第六节 双马饮泉——双马必胜马双象 49
第七节 大将当关(上) ——单车巧胜士象全 54
第八节 大将当关(下) ——单车巧胜马炮 57
第九节 壁虎断尾——炮卒双象和单车 61
第十节 双车勇猛——双车胜车士象全 62
第十一节 双剑合璧——双车胜车炮双士 64
第十二节 丝丝入扣——车炮士胜车双士 68
第十三节 丝线拴牛——车炮欺车局二则 72
第十四节 虎口拔牙——车炮双士胜车双象 74
第十五节 螳螂捕蝉——平车马双士和 82
第十六节 针尖对麦芒——车兵与车卒的较量 86
第十七节 半壁江山不失局——从杨官璘的经典名局谈车士象对车兵的防守 89
第十八节 马炮争雄——马炮必胜马双士 95
第十九节 树上开花——车马兵有士相必胜车士象全 104
第二十节 循序渐进——车炮兵士相全胜车炮士象全 107
第四章 古今排局赏析 110
节 趣味排局——单子和全军排局 110
第二节 趣味排局——双炮禁双炮 115
第三节 趣味排局——人多势众 117
第四节 江湖排局——花迷蝶梦 119
第五节 江湖排局——梅雪飘香 120
第六节 江湖排局——五子夺魁 121
第七节 江湖排局——二虎下山 122
第八节 江湖排局——柳絮漫天 125
第五章 常见布局简介 128
节 顺炮 128
第二节 列炮 131
第三节 中炮对屏风马 132
第四节 中炮对反宫马 133
第五节 飞相局 135
第六节 仙人指路 138
第七节 过宫炮 140
第八节 士角炮 142
参考文献 144
作者介绍
刘宝友,教授,自上小学起喜欢象棋,至今已经购买相关图书300余册,闲暇时分析研究象棋技战术与象棋文化,颇有心得。曾就一些典型棋局与象棋大师或棋艺理论家刘殿中、陈孝坤、崔鸿传、杨明忠、朱鹤洲、黄大昌、黄少龙等进行交流,得到他们的肯定和赞赏。在《象棋研究》等专业象棋杂志上发表象棋类论文十多篇。自2009年起,在大学面向全校本科学生开设“象棋研究欣赏”公选课,选课的学生累计1000多人,反映良好。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吸引人,色彩搭配沉稳又不失活力,一看就知道是认真做出来的。我最初拿起它,是抱着尝试的心态,毕竟市面上的“入门”书籍往往流于表面,要么术语堆砌,要么步骤跳跃。然而,这本书的排版和图文结合的方式,立刻给了我一种踏实的感觉。它没有急于展示那些高深的杀招,而是像一位和蔼的老师,耐心地从最基础的棋子走法、开局的布局原则开始讲解。特别是关于“中心控制”的阐述,作者竟然用了一种非常生动的比喻,让我这个完全的新手瞬间明白了为何要争夺棋盘的中央地带,这比单纯记忆规则有效得多。纸张的质感也很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翻阅时不容易留下指纹,这对于经常做笔记的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我特别喜欢它在每一章末尾设置的“自测小结”,那种螺旋上升的学习路径,让人感觉每一步都走得很稳健,而非囫囵吞枣。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说实话,有一种老派棋谱的严谨美学,但又融入了现代教学的细腻。我读到关于“马”的走法那一章节时,简直拍案叫绝。很多教程只是简单地画出“日”字形,然后草草了事,但这本教材却深入剖析了马在不同位置对全局的影响,特别是马腿和马肘的战术意义,阐述得淋漓尽致。它没有使用太多复杂的数学模型,而是通过大量的实战案例来烘托理论的重量。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一些基础定式时,会穿插历史典故,比如某个著名的对局是如何确立了这条线路的权威性,这使得枯燥的理论学习多了一层文化底蕴的趣味性。整体阅读下来,我感觉自己像是被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棋手拉到了身边,他不是在“教”我招法,而是在“启迪”我对棋局的理解,注重的是思维方式的建立,而非招式的死记硬背。
评分当我翻到关于残局处理的部分时,我开始体会到这本书的深度了。很多初学者往往只关注开局和中盘的华丽对攻,却忽视了残局的“斤斤计较”。这本书却用相当大的篇幅,详尽地分析了单车对孤王、双马对王等几种经典残局的取胜或和棋路径。它不是简单地给出结论,而是将每一步的走法都放置在一个宏大的时间轴上进行分析,让你理解为何要走这一步,以及如果走错会导致什么样的致命后果。这种“预见性”的训练,对于提升棋手的心理素质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对于“弃子争先”的讲解也相当到位,它并没有将其描述成一种激进的赌博,而是将其包装成一种基于精确计算的资源置换,平衡了初学者对风险的恐惧感和对效率的追求。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标价,但如果一定要挑剔,我认为在对弈软件和现代AI分析工具的结合应用上,可以有更进一步的拓展。不过,考虑到它明确的“基础教程”定位,这一点或许是刻意为之——旨在让人先建立扎实的直觉判断力。我注意到,书中对一些“禁忌”走法的警示非常有力,比如“不要轻易在己方车前进一步”,这种口诀式的忠告,对于新手来说比长篇大论的理论更容易内化。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在塑造一种正确的“棋道”观。它强调的是稳健、耐心和对全局的宏观掌控,而不是一味追求“速胜”带来的虚荣感。每一次合上书本,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在棋盘上实战检验一下刚才学到的理念,这证明了它的实操引导性非常强。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内容呈现上,呈现出一种极简主义的美学,这在同类书籍中是比较少见的。大量的留白处理,使得读者在阅读复杂棋谱时,眼睛不会感到疲劳,能够更专注于棋子的相对位置。其中关于“兵”的战略价值的论述,尤其让我耳目一新。以往我总觉得兵是最弱的,但书中通过“兵的连接性”和“兵的通路性”这两个维度,将小兵提升到了战略核心的高度。它细致地描绘了“双兵优势”是如何转化为最终胜利的,那种潜移默化的压力,是开局时看不出来的。这种将简单元素复杂化的能力,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功力。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哲学在竞技艺术中体现的精妙解读,读起来有种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的错觉,非常引人入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