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入门基础教程

象棋入门基础教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宝友,康文怀 著
图书标签:
  • 象棋
  • 入门
  • 基础
  • 教程
  • 棋类
  • 益智
  • 儿童
  • 青少年
  • 学习
  • 零基础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赏心悦目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04155
商品编码:29355438368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象棋入门基础教程

定价:29.80元

作者:刘宝友,康文怀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12230415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本书是作者在大学开设“象棋研究”选修课的经验和体会精华。

内容提要


象棋是我国传统棋类益智游戏,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本书以众多象棋棋谱名著和实战对局为基础,结合作者在大学开设“象棋研究”选修课的经验和体会,分别详细介绍了象棋基础知识、象棋基本杀法、实用残局战术、古今排局赏析、常见布局等内容,通俗易懂,非常实用。本书适合象棋初、中级爱好者阅读参考,也可作为教材供高校开设相关课程使用。

目录


章 象棋基础知识 1

节 认识象棋 1

第二节 象棋规则简介 4

第三节 象棋子力的性能与价值 11



第二章 象棋基本杀法 19

节 双车的基本杀法 19

第二节 双炮基本杀法 21

第三节 车炮的组合杀法 23

第四节 车马的组合杀法 27

第五节 马炮组合杀法 30

第六节 双将杀法 32



第三章 实用残局战术 34

节 左兵右将——兵类残局的进攻战术 34

第二节 单双数问题——双兵对卒象或者卒士的步数棋 36

第三节 未雨绸缪——三卒双士胜兵士象全 41

第四节 左摇右摆——马兵攻杀技巧 43

第五节 老马识途——马兵相胜马士实用残局 46

第六节 双马饮泉——双马必胜马双象 49

第七节 大将当关(上) ——单车巧胜士象全 54

第八节 大将当关(下) ——单车巧胜马炮 57

第九节 壁虎断尾——炮卒双象和单车 61

第十节 双车勇猛——双车胜车士象全 62

第十一节 双剑合璧——双车胜车炮双士 64

第十二节 丝丝入扣——车炮士胜车双士 68

第十三节 丝线拴牛——车炮欺车局二则 72

第十四节 虎口拔牙——车炮双士胜车双象 74

第十五节 螳螂捕蝉——平车马双士和 82

第十六节 针尖对麦芒——车兵与车卒的较量 86

第十七节 半壁江山不失局——从杨官璘的经典名局谈车士象对车兵的防守 89

第十八节 马炮争雄——马炮必胜马双士 95

第十九节 树上开花——车马兵有士相必胜车士象全 104

第二十节 循序渐进——车炮兵士相全胜车炮士象全 107



第四章 古今排局赏析 110

节 趣味排局——单子和全军排局 110

第二节 趣味排局——双炮禁双炮 115

第三节 趣味排局——人多势众 117

第四节 江湖排局——花迷蝶梦 119

第五节 江湖排局——梅雪飘香 120

第六节 江湖排局——五子夺魁 121

第七节 江湖排局——二虎下山 122

第八节 江湖排局——柳絮漫天 125



第五章 常见布局简介 128

节 顺炮 128

第二节 列炮 131

第三节 中炮对屏风马 132

第四节 中炮对反宫马 133

第五节 飞相局 135

第六节 仙人指路 138

第七节 过宫炮 140

第八节 士角炮 142



参考文献 144

作者介绍


刘宝友,教授,自上小学起喜欢象棋,至今已经购买相关图书300余册,闲暇时分析研究象棋技战术与象棋文化,颇有心得。曾就一些典型棋局与象棋大师或棋艺理论家刘殿中、陈孝坤、崔鸿传、杨明忠、朱鹤洲、黄大昌、黄少龙等进行交流,得到他们的肯定和赞赏。在《象棋研究》等专业象棋杂志上发表象棋类论文十多篇。自2009年起,在大学面向全校本科学生开设“象棋研究欣赏”公选课,选课的学生累计1000多人,反映良好。

文摘











序言



《棋韵风华:中国古典器乐鉴赏指南》 序言 中国的古典器乐,如同一部流淌的史诗,承载着千年的文化积淀,诉说着民族的情感与智慧。从古朴的竹笛声声入耳,到悠扬的古琴泠泠七弦,再到激越的二胡弦拨心弦,这些穿越时空的音符,不仅是悦耳的旋律,更是理解中华民族精神内核的重要窗口。它们曾是文人雅士抒发情怀的载体,是宫廷祭祀庄重肃穆的伴奏,也是民间生活喜怒哀乐的真实写照。 本书旨在为初次接触中国古典器乐的读者,提供一份详尽而引人入胜的鉴赏指南。我们并非要将读者培养成演奏家,而是希望通过对不同乐器、不同乐曲、不同音乐风格的深入剖析,帮助大家建立起对这份宝贵文化遗产的基本认知,并学会如何去聆听、去感受、去欣赏其中蕴含的深邃意境。鉴赏,始于聆听,成于理解,终于共鸣。让我们一同踏上这场跨越时空的音乐之旅,感受中国古典器乐的独特魅力。 第一章:古韵新生:认识中国古典器乐的大家族 中国古典器乐是一个庞大而多元的体系,其分类方式多种多样,但通常可以根据乐器的材质、演奏方式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来概括。本章将为您逐一介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几类乐器,让您对这个“音乐大家族”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吹管乐器: 笛子: 笛子是中国最古老、最普及的吹管乐器之一,以其清脆、悠扬、婉转的音色著称。其形制多样,有横笛(如曲笛、梆笛)和竖笛(如尺八)。横笛因其演奏时气息的控制与指法的变化,能表现出极为丰富的色彩和情感,无论是描绘山川景色的壮丽,还是抒发离愁别绪的缠绵,都得心应手。《荫中鸟》、《梅花三弄》等经典曲目,便是笛子艺术的瑰宝。理解笛子的音色特点,需要体会其“吐音”、“花舌”、“颤音”等技巧所带来的细腻变化,以及不同音域所传达的情绪差异。 箫: 箫,又称竖笛,其音色低沉、浑厚,带有几分沉静和忧郁。相较于笛子的明亮,箫更偏向于内省和冥想。它的演奏技巧同样复杂,气息的运用尤为关键,能够营造出一种空灵、孤寂的氛围。《听雨》、《洞庭秋月》等乐曲,常以箫为主要表现乐器,勾勒出静谧的夜色或萧索的秋景。 笙: 笙是中国最古老的簧管乐器,其音色丰富、圆润,既可以单独演奏,也可以作为合奏乐器。笙有多种类型,如十二簧、十三簧等,其独特的复音发声方式,能够同时奏出多个音,形成和声效果,为中国传统音乐注入了独特的色彩。笙的演奏技巧讲究气息的均匀和手指的灵巧,能够表现出活泼、欢快的乐章,也适合演奏庄重、典雅的旋律。 弹拨乐器: 古琴: 古琴,又称“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被誉为“弦上之音”。其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极为深厚,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的象征。古琴的音色沉静、内敛,富有韵味,擅长表达深沉的情感和哲思。《广陵散》、《流水》等曲目,展现了古琴深邃的艺术魅力。古琴的演奏技法复杂,包括“散音”、“泛音”和“按音”三大类,以及“绰”、“注”、“带”、“掩”等细微的指法,这些共同构成了古琴独具的“泛、活、清、圆”的音质。 古筝: 古筝,与古琴同根同源,但音色更为明亮、清脆、华丽。它拥有二十一根以上的弦,音域宽广,表现力丰富,既可以演奏气势磅礴的乐章,也能描绘细腻的场景。《渔舟唱晚》、《高山流水》等,都是古筝的经典曲目。古筝的演奏技巧同样多样,包括“刮奏”、“轮指”、“扫弦”等,能够制造出如水流般潺潺不绝或如雷霆般震撼的音响效果。 琵琶: 琵琶是一种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弹拨乐器,其音色刚劲有力,又可以表现出柔美婉转的旋律。琵琶的演奏技巧尤为精湛,包括“轮指”、“扫弦”、“刮奏”、“推拉弦”等,能够模拟出战场厮杀的激昂、山峦叠嶂的壮阔,以及女性柔情似水的细腻情感。《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乐曲,将琵琶的刚烈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阮: 阮,有大阮、中阮、小阮之分,音色圆润、柔和,常用于合奏,为乐队增添色彩。《百鸟朝凤》中,阮的运用便能赋予乐曲更加饱满的层次感。 拉弦乐器: 二胡: 二胡,又称“胡琴”,是中国拉弦乐器的代表。它结构简单,却能发出极其丰富、动人的音色,极富表现力。二胡的音色时而悲伤缠绵,时而激昂奔放,能够深刻地触动人心。《二泉映月》、《赛马》等,是二胡艺术的巅峰之作。二胡的演奏技巧在于弓法和指法的精妙配合,通过“揉弦”、“滑音”、“提弦”等技法,将情感的起伏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京胡、板胡等: 这些乐器在戏曲伴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音色尖锐、明亮,能够穿透嘈杂的乐队,突出唱腔。 打击乐器: 锣、鼓、钹: 这些乐器在传统音乐中,尤其是民间音乐和戏曲中,起着烘托气氛、节奏鲜明的作用。不同的大小、材质的锣鼓,能够营造出不同的戏剧效果,例如战场的号角,或热闹的节日庆典。 第二章:旋律的诉说:经典乐曲的艺术解析 了解了乐器的基本构成,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几首脍炙人口的中国古典器乐经典曲目。我们将从乐曲的创作背景、音乐结构、旋律特点以及所传达的情感等方面进行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 《高山流水》: 这首乐曲以其高远、悠扬的旋律,描绘出高山耸立、流水潺潺的壮丽景象。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摹,更蕴含着中国古代“知音”的哲学理念。乐曲通常由古琴或古筝演奏,通过细腻的音色变化和巧妙的旋律起伏,营造出一种高雅、脱俗的意境。理解《高山流水》,需要体会其中“移情”的艺术手法,即音乐如何将演奏者内心的情感投射到对自然的描绘之中,又如何引起听者情感上的共鸣。 《渔舟唱晚》: 这首乐曲以其欢快、明亮的旋律,描绘出一幅渔夫在黄昏时分归航,歌声随风飘散的生动画面。古筝的演奏常常能将其表现得更加生动,如同渔舟在水波中荡漾,歌声在晚风中回荡。乐曲的结构清晰,旋律流畅,节奏明快,充满了生活情趣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听《渔舟唱晚》,仿佛能感受到晚霞映照下的水面波光粼粼,听到那悠扬的歌声在天地间回荡。 《二泉映月》: 这首由华彦钧(瞎子阿炳)创作的二胡独奏曲,是中国现代民族音乐的瑰宝。乐曲以其深沉、悲怆的旋律,展现了作者坎坷的人生经历和对社会的不满。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直击人心,用最朴素的音符诉说着生命的苦难与不屈。这首乐曲的欣赏,需要我们去体会二胡音色中那份独特的“苍凉”和“悲悯”,去感受其中蕴含的坚韧与反抗。 《十面埋伏》: 这是一首气势恢宏的琵琶曲,描绘了楚汉相争的垓下之战的激烈场面。乐曲通过强烈的节奏、复杂的技巧和极富戏剧性的音乐冲突,将战争的宏大、惨烈和英雄的悲壮表现得淋漓尽致。聆听《十面埋伏》,仿佛能听到金戈铁马的厮杀声,感受到战场的紧张与混乱,以及项羽最终兵败的悲壮。 第三章:意境的营造:理解中国古典器乐的审美特质 中国古典器乐的魅力,远不止于精湛的技巧和动听的旋律。更重要的是它所营造的独特意境,以及蕴含其中的东方哲学与审美情趣。 “意”与“境”的融合: 与西方音乐注重旋律、和声的逻辑构建不同,中国古典器乐更强调“意境”的表达。所谓“意”,是指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思想和哲理;所谓“境”,是指音乐所创造出的氛围、画面和想象空间。“意”与“境”的融合,使得中国古典器乐作品往往带有强烈的诗意和哲学色彩。例如,一首描绘山水景色的乐曲,不仅仅是对自然的忠实模仿,更是通过音乐将听者带入一种宁静、悠远、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气韵生动”的东方哲学: “气韵生动”是中国艺术评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深刻影响着中国古典器乐的审美。它指的是作品中那种难以言喻的生命力和神韵。在音乐中,“气韵”体现在乐句的呼吸感、音色的微妙变化、节奏的张弛有度等方面。它追求的不是表面的华丽,而是内在的生命张力。 “留白”的艺术: 中国古典器乐的欣赏,同样讲究“留白”的艺术。音乐中的“留白”,并非指音乐的缺失,而是指那些留给听者想象空间的旋律、节奏和音色。这些“留白”之处,往往是音乐最富有魅力的部分,它鼓励听者积极参与到音乐的创造过程中,用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去填补空白,从而获得更深的艺术享受。 传统文化精神的载体: 中国古典器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它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对家国情怀的寄托,以及对和谐、宁静、淡泊的追求。通过聆听和理解这些音乐,我们能够更深入地认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 结语 中国古典器乐是一座深邃而丰富的宝藏,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和品味。本书只是一个初步的引导,真正体会其精妙之处,还需要您亲身去聆听,去感悟。愿本书能成为您探索中国古典器乐世界的起点,引导您在音乐的海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喜悦。让古老的旋律,在现代的心灵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奏响属于您自己的“棋韵风华”。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吸引人,色彩搭配沉稳又不失活力,一看就知道是认真做出来的。我最初拿起它,是抱着尝试的心态,毕竟市面上的“入门”书籍往往流于表面,要么术语堆砌,要么步骤跳跃。然而,这本书的排版和图文结合的方式,立刻给了我一种踏实的感觉。它没有急于展示那些高深的杀招,而是像一位和蔼的老师,耐心地从最基础的棋子走法、开局的布局原则开始讲解。特别是关于“中心控制”的阐述,作者竟然用了一种非常生动的比喻,让我这个完全的新手瞬间明白了为何要争夺棋盘的中央地带,这比单纯记忆规则有效得多。纸张的质感也很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翻阅时不容易留下指纹,这对于经常做笔记的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我特别喜欢它在每一章末尾设置的“自测小结”,那种螺旋上升的学习路径,让人感觉每一步都走得很稳健,而非囫囵吞枣。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说实话,有一种老派棋谱的严谨美学,但又融入了现代教学的细腻。我读到关于“马”的走法那一章节时,简直拍案叫绝。很多教程只是简单地画出“日”字形,然后草草了事,但这本教材却深入剖析了马在不同位置对全局的影响,特别是马腿和马肘的战术意义,阐述得淋漓尽致。它没有使用太多复杂的数学模型,而是通过大量的实战案例来烘托理论的重量。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一些基础定式时,会穿插历史典故,比如某个著名的对局是如何确立了这条线路的权威性,这使得枯燥的理论学习多了一层文化底蕴的趣味性。整体阅读下来,我感觉自己像是被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棋手拉到了身边,他不是在“教”我招法,而是在“启迪”我对棋局的理解,注重的是思维方式的建立,而非招式的死记硬背。

评分

当我翻到关于残局处理的部分时,我开始体会到这本书的深度了。很多初学者往往只关注开局和中盘的华丽对攻,却忽视了残局的“斤斤计较”。这本书却用相当大的篇幅,详尽地分析了单车对孤王、双马对王等几种经典残局的取胜或和棋路径。它不是简单地给出结论,而是将每一步的走法都放置在一个宏大的时间轴上进行分析,让你理解为何要走这一步,以及如果走错会导致什么样的致命后果。这种“预见性”的训练,对于提升棋手的心理素质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对于“弃子争先”的讲解也相当到位,它并没有将其描述成一种激进的赌博,而是将其包装成一种基于精确计算的资源置换,平衡了初学者对风险的恐惧感和对效率的追求。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标价,但如果一定要挑剔,我认为在对弈软件和现代AI分析工具的结合应用上,可以有更进一步的拓展。不过,考虑到它明确的“基础教程”定位,这一点或许是刻意为之——旨在让人先建立扎实的直觉判断力。我注意到,书中对一些“禁忌”走法的警示非常有力,比如“不要轻易在己方车前进一步”,这种口诀式的忠告,对于新手来说比长篇大论的理论更容易内化。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在塑造一种正确的“棋道”观。它强调的是稳健、耐心和对全局的宏观掌控,而不是一味追求“速胜”带来的虚荣感。每一次合上书本,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在棋盘上实战检验一下刚才学到的理念,这证明了它的实操引导性非常强。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内容呈现上,呈现出一种极简主义的美学,这在同类书籍中是比较少见的。大量的留白处理,使得读者在阅读复杂棋谱时,眼睛不会感到疲劳,能够更专注于棋子的相对位置。其中关于“兵”的战略价值的论述,尤其让我耳目一新。以往我总觉得兵是最弱的,但书中通过“兵的连接性”和“兵的通路性”这两个维度,将小兵提升到了战略核心的高度。它细致地描绘了“双兵优势”是如何转化为最终胜利的,那种潜移默化的压力,是开局时看不出来的。这种将简单元素复杂化的能力,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功力。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哲学在竞技艺术中体现的精妙解读,读起来有种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的错觉,非常引人入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