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新书--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第2版)(中国通信学会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推荐教材) 吴柏

正版新书--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第2版)(中国通信学会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推荐教材) 吴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柏钦 著
图书标签:
  • 综合布线
  • 布线设计
  • 布线施工
  • 通信工程
  • 网络工程
  • 信息技术
  • 教材
  • 吴柏
  • 中国通信学会
  • 工程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麦点文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313911
商品编码:29342465260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第2版)(中国通信学会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推荐教材)

定价:42.00元

作者:吴柏钦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7115313911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1.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写法
2. 内容紧跟技术发展趋势
3. 可作为综合布线工作手册

内容提要


本书从综合布线系统的布线工程实用出发,严格按照国家GB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和GB50312—2007《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标准,结合了综合布线安装与施工白皮书的内容,以及GB50846—2012《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和GB50847—2012《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较为全面地涉及构建综合布线系统,选择综合布线产品,设计综合布线系统,安装综合布线系统环境,安装双绞线系统,安装光缆系统,管理综合布线工程项目,测试综合布线系统性能,验收综合布线系统等内容。并通过项目和任务分解,每项任务都有学习目标和任务导入。教材给予了较多的知识准备,可供实际教学灵活选择取舍,也可供学生课外自学参考。本书中每个项目都安排了项目教学的内容与步骤。通过本书的学习,学生能对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与施工技术有较完整的概念,并能掌握通信网络工程施工的基本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综合布线工程设计与施工或者通信布线系统维护工作奠定的基础。  本书可作为电子信息类高职院校综合布线课程教材,以及电子信息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信技术专业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综合布线工种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和工程施工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目 录

项目一 综合布线系统的发展及应用 1
任务1.1 调查综合布线行业的现状 1
【学习目标】 1
一、任务导入 1
二、知识准备 2
三、任务分析 10
四、任务训练 11
任务1.2 绘制综合布线系统拓扑图 11
【学习目标】 11
一、任务导入 12
二、知识准备 12
三、任务分析 15
四、任务训练 16

项目二 综合布线系统方案设计 17
任务2.1 设计水平(配线)子系统 17
【学习目标】 17
一、任务导入 18
二、知识准备 18
三、任务分析 44
四、任务训练 47
任务2.2 设计垂直干线子系统 48
【学习目标】 48
一、任务导入 48
二、知识准备 49
三、任务分析 56
四、任务训练 58
任务2.3 设计建筑群子系统 59
【学习目标】 59
一、任务导入 59
二、知识准备 62
三、任务分析 67
四、任务训练 70
任务2.4 实践综合布线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70
【学习目标】 71
一、任务导入 71
二、知识准备 72
三、任务分析 72
四、任务训练 86
任务2.5 设计住宅综合布线系统 91
【学习目标】 91
一、任务导入 91
二、知识准备 92
三、任务分析 98
四、任务训练 100
任务2.6 设计无源光网络ODN系统解决方案 101
【学习目标】 101
一、任务导入 102
二、知识准备 103
三、任务分析 111
四、任务训练 117

项目三 综合布线铜缆施工 120
任务3.1 安装综合布线标准机柜 120
【学习目标】 120
一、任务导入 121
二、知识准备 122
三、任务分析 133
四、任务训练 134
任务3.2 安装综合布线金属桥架、PVC管槽 135
【学习目标】 135
一、任务导入 135
二、知识准备 136
三、任务分析 145
四、任务训练 146
任务3.3 敷设综合布线电缆 147
【学习目标】 147
一、任务导入 147
二、知识准备 148
三、任务分析 161
四、任务训练 162
任务3.4 连接语音水平子系统硬件 163
【学习目标】 163
一、任务导入 164
二、知识准备 164
三、任务分析 172
四、任务训练 173
任务3.5 连接数据水平子系统硬件 173
【学习目标】 173
一、任务导入 173
二、知识准备 174
三、任务分析 182
四、任务训练 182
任务3.6 端接常用铜质信号电缆 187
【学习目标】 187
一、任务导入 187
二、知识准备 188
三、任务分析 207
四、任务训练 207

项目四 综合布线光缆施工 209
任务4.1 敷设光缆 209
【学习目标】 209
一、任务导入 210
二、知识准备 211
三、任务分析 225
四、任务训练 226
任务4.2 接续光缆 227
【学习目标】 227
一、任务导入 228
二、知识准备 230
三、任务分析 248
四、任务训练 248
【任务训练】 248
任务4.3 端接光缆 249
【学习目标】 249
一、任务导入 249
二、知识准备 251
三、任务分析 260
四、任务训练 262

项目五 综合布线系统的测试与验收 264
任务5.1 测试综合布线电缆链路 264
【学习目标】 264
一、任务导入 264
二、知识准备 266
三、任务训练 282
任务5.2 测试光缆链路 283
【学习目标】 283
一、任务导入 284
二、知识准备 286
三、任务分析 292
四、任务训练 293
任务5.3 验收综合布线工程 293
【学习目标】 293
一、任务导入 294
二、知识准备 295
三、任务分析 305
四、任务训练 305

项目六 综合布线工程管理及招投标 306
任务6 制作投标文件 306
【学习目标】 306
一、任务导入 306
二、知识准备 307
三、任务分析 322
四、任务训练 323

参考文献 325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技术手册》 第一章:综合布线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发展 本手册旨在系统性地阐述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施工、管理与应用,为相关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一本全面、实用的技术参考。 1.1 什么是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Structured Cabling System,SCS)是一种标准化的、面向未来的通信基础设施,它将建筑内的所有通信线路(包括数据、语音、视频、监控、楼宇自控等)整合在一个统一的、灵活的布线系统中。与传统的点对点布线方式不同,综合布线系统采用了模块化、结构化的设计理念,通过一系列标准化的组件(如工作区布线、水平布线、垂直主干布线、设备连接、交叉连接等),实现了一个灵活、可扩展、易于管理和维护的通信平台。 1.2 综合布线系统的功能与优势 综合布线系统的核心功能是将不同应用系统的线路统一起来,实现“一点接入,多种服务”。其主要优势体现在: 灵活性与可扩展性: 系统的模块化设计使得用户可以根据需求的变化,方便地增减终端设备、调整信息点布局,而无需大规模的重新布线。 可靠性与稳定性: 遵循国际和国内的行业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了线缆的质量、连接的可靠性,从而为通信提供稳定、高效的传输环境。 易于管理与维护: 标准化的结构和清晰的标识,使得系统的故障诊断、线路定位、设备更换等维护工作变得简单快捷,降低了运营成本。 面向未来与技术兼容性: 综合布线系统能够支持当前和未来各种通信技术的发展,如千兆以太网、万兆以太网、Wi-Fi 6、5G等,有效保护了用户的投资。 经济性: 虽然初始投资可能高于简单的点对点布线,但从长远来看,其灵活性、可扩展性和易于维护的特性,能显著降低总体拥有成本。 1.3 综合布线系统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综合布线系统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而不断演进。从最初的CAT3、CAT5类线缆,发展到如今的CAT6A、CAT7、CAT8等,传输速率和带宽不断提升。同时,光纤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尤其是在主干和长距离传输中。 当前,综合布线系统正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更高性能的线缆和连接器: 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传输需求,支持更高带宽的应用。 智能布线技术的应用: 通过集成智能标签、连接监控等技术,实现布线系统的实时监控、资产管理和故障预警。 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采用环保材料,提高能源效率,减少电子垃圾。 与新兴技术的融合: 如物联网(IoT)、数据中心、云计算等,为这些技术的部署提供基础支撑。 更加注重布线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尤其是在关键基础设施和高安全区域。 第二章:综合布线系统的标准与规范 2.1 国内外主要标准概述 ISO/IEC 11801系列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联合发布的综合布线标准,是全球应用最广泛的综合布线标准之一,定义了综合布线系统的基本架构、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 TIA/EIA-568系列标准: 美国电信工业协会(TIA)和电子工业联盟(EIA)发布的综合布线标准,对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安装和测试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对全球标准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GB 50312-2016《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 中国国家标准,规定了综合布线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的强制性要求,是国内综合布线工程必须遵循的技术规范。 YD/T 1007系列标准: 我国通信行业标准,为通信网络中的综合布线提供了技术要求和指南。 2.2 标准的关键要素解读 拓扑结构: 标准定义了星型拓扑作为主要的布线拓扑结构,保证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管理性。 线缆类别(Category): 标准对不同类别的铜缆(如CAT5e, CAT6, CAT6A, CAT7, CAT8)和光缆(单模、多模)的性能参数(如带宽、衰减、串扰等)进行了详细规定。 连接器类型: 如RJ45水晶头、SC、LC、ST等光纤连接器,并规定了其性能要求。 通道(Channel)与链路(Link)的概念: 标准定义了不同长度和组成部分的性能要求,以确保整个通信路径的传输质量。 测试参数: 如近端串扰(NEXT)、远端串扰(FEXT)、回波损耗(RL)、衰减(ATT)等,以及相应的测试仪器和方法。 工作区、水平布线、垂直主干布线、设备连接、交叉连接等系统组件的定义与要求。 2.3 标准的重要性与应用 遵循国际和国家标准是保证综合布线系统性能、可靠性和兼容性的基础。标准化的设计和施工,不仅能满足当前的应用需求,更能为未来的技术升级奠定坚实的基础,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投资和系统故障。在项目投标、工程验收、产品选型等环节,标准是重要的依据。 第三章: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3.1 设计流程与关键步骤 1. 需求分析: 深入了解用户的应用需求、业务类型、用户数量、设备端口、未来扩展性等。 2. 系统架构设计: 根据标准要求,确定综合布线系统的整体拓扑结构、分层结构(工作区、水平布线、垂直主干布线)。 3. 信息点规划: 确定工作区的数量、位置、密度,以及每个信息点所需的端口类型和数量。 4. 设备选型: 根据设计要求和预算,选择合适的线缆、连接器、配线架、信息面板、光纤跳线等组件。 5. 路由规划: 确定线缆的敷设路径,考虑防火、防干扰、易于维护等因素,并合理分配管槽空间。 6. 设备间规划: 设计设备间的选址、空间布局、配电、接地、通风、消防等。 7. 系统图与文档编制: 绘制详细的系统图、平面图、设备清单、布线图等,并编制设计说明书。 8. 技术经济分析: 对设计方案进行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评估。 3.2 关键设计要素详解 工作区设计: 确定工作区的范围,每个信息点到工作区终端设备(如电脑、电话)的连接方式,以及信息面板的设计。 水平布线设计: 连接工作区信息点与楼层配线架(TR)或楼层设备间的连接。选择合适的线缆类别(如CAT6A),确定线缆的最大敷设长度(通常为90米),并预留一定的余量。 垂直主干布线设计: 连接不同楼层之间的设备间,或连接建筑物的网络接入点与设备间。通常采用光纤进行远距离、高带宽的传输,铜缆也可用于较短距离的连接。 设备连接设计: 指设备间内部的连接,包括设备与配线架之间的连接,以及不同配线架之间的连接。 交叉连接设计: 在设备间,通过跳线将主干布线与水平布线连接起来,实现不同区域的信息点互联。 接地与防雷设计: 确保整个系统的安全运行,防止静电和雷击损坏设备。 防火与防潮设计: 遵循建筑防火规范,选择合适的防火材料,确保线缆敷设环境的干燥。 3.3 现代建筑综合布线设计考量 智能化建筑的需求: 整合物联网、楼宇自控、安防监控等系统,需要预留更多的接口和更高的传输速率。 无线网络的支持: 覆盖范围内的无线接入点(AP)的供电和数据连接。 数据中心的需求: 高密度、高带宽、低延迟的连接,对线缆和连接器的性能提出更高要求。 绿色建筑理念: 考虑能源效率,采用环保材料,减少环境影响。 第四章:综合布线系统的施工技术与管理 4.1 施工准备与规划 图纸审核与深化设计: 详细审查设计图纸,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深化。 材料采购与验收: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采购合格的产品,并进行材料入场验收。 施工队伍组建与培训: 组建专业的施工队伍,并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 施工方案制定: 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质量控制计划、安全保障计划。 施工场地准备: 清理施工场地,设置警示标志,确保施工安全。 4.2 核心施工工艺 线缆敷设: 水平布线: 采用桥架、线槽、PVC管等进行敷设,注意线缆的弯曲半径,避免过载,并进行标识。 垂直布线: 穿管敷设,注意防火封堵,确保线缆的垂直度。 光纤敷设: 遵循光纤敷设规范,避免过度拉伸和挤压,注意防水防潮。 端接与连接: 铜缆端接: 使用专业的工具(如打线刀、压线钳)将线缆端接到信息面板、配线架上,确保芯线顺序正确、连接牢固。 光纤熔接与连接: 采用光纤熔接机或冷接方式,保证接头损耗最小。 水晶头制作: 规范制作RJ45水晶头,保证接触可靠。 安装配线架与信息面板: 配线架安装: 固定在机柜或墙壁上,确保平整牢固。 信息面板安装: 安装在墙壁上,与信息点对应。 机柜安装与管理: 机柜就位: 放置在指定位置,确保稳固。 设备上架: 合理布局设备,方便管理和散热。 线缆整理: 使用理线架、扎带等将线缆有序整理。 接地与防雷: 按照设计要求连接接地线,确保系统安全。 4.3 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 过程控制: 对线缆敷设、端接、连接等关键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和检查。 绝缘电阻测试: 检查线缆的绝缘性能。 链路测试: 使用线缆测试仪对连接好的链路进行性能测试,如长度、衰减、串扰等,确保符合标准要求。 外观检查: 检查线缆标识、端接整齐度、设备安装规范性等。 竣工验收: 根据国家标准和合同要求,对整个系统进行全面验收。 文档提交: 提交竣工图纸、测试报告、设备清单等相关文档。 4.4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高处作业安全: 使用脚手架、安全带等防护措施。 用电安全: 规范用电,配备漏电保护器。 防火防爆: 严禁明火,做好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 人员防护: 为作业人员提供劳动保护用品。 紧急预案: 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第五章:综合布线系统的测试、维护与故障诊断 5.1 系统测试方法与标准 测试仪器: 使用专业的线缆测试仪(如Fluke DTX/DSX系列)进行测试。 测试项目: 基本测试: 线路连通性、开短路、线序。 性能测试: 衰减(ATT)、近端串扰(NEXT)、远端串扰(FEXT)、回波损耗(RL)、传输延迟(Propagation Delay)等。 光纤测试: 光损耗、OTDR测试。 测试标准: 严格按照ISO/IEC、TIA/EIA、GB等相关标准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 测试报告: 生成详细的测试报告,作为系统验收和性能评估的依据。 5.2 系统日常维护 定期巡检: 对设备间、线缆敷设环境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线缆管理: 保持线缆的整洁有序,定期整理和标识。 设备维护: 对配线架、跳线等进行清洁和检查。 环境监测: 监测设备间的温度、湿度、灰尘等环境参数。 文档更新: 及时更新系统图纸和文档,记录任何变更。 预防性维护: 根据系统运行情况,制定预防性维护计划,如定期更换易损耗部件。 5.3 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 网络速度慢: 可能原因: 线缆质量差、接头接触不良、线缆受损、传输距离过长、设备端口故障、网络设备配置问题。 排除方法: 使用线缆测试仪检测线缆性能,检查接头,检查传输距离,更换损坏线缆,检查网络设备。 无法通信: 可能原因: 线缆断裂、连接错误、信息点故障、配线架端口故障、设备端口故障。 排除方法: 使用线缆测试仪进行端到端测试,检查线序,更换故障部件。 间歇性掉线: 可能原因: 接头虚接、线缆受到干扰、设备不稳定。 排除方法: 重新压接接头,检查线缆敷设环境,更换可能不稳定的设备。 光纤通信故障: 可能原因: 光纤断裂、接头损耗过大、光模块故障。 排除方法: 使用OTDR测试光纤路径,检查光纤接头,更换光模块。 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6.1 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办公楼宇: 为企业提供高效、稳定的数据和语音通信平台,支持办公自动化。 数据中心: 为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提供高密度、高带宽、低延迟的连接,是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核心。 工业制造: 在生产线、控制系统中提供可靠的通信连接,支持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 医疗机构: 支持医疗信息系统、远程医疗、监护设备等。 教育机构: 支持教学、科研、学生信息化平台。 住宅小区: 提供宽带接入、智能家居、安防监控等服务。 6.2 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8K超高清视频传输: 对线缆带宽和性能提出更高要求。 5G/6G网络的支持: 移动通信与有线网络的深度融合,需要更强大的有线基础设施。 万物互联(IoT)的普及: 海量设备的连接和数据传输,对布线系统的容量和智能化提出挑战。 AI与边缘计算: 数据的本地化处理和分析,对网络连接的可靠性和速度提出更高要求。 绿色与可持续发展: 更加注重环保材料的使用和能源效率的提升。 自动化与智能化管理: 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布线系统的自我诊断、优化和管理。 结语: 综合布线系统作为现代建筑和通信基础设施的基石,其重要性日益凸显。通过遵循国际标准,科学设计,规范施工,精细维护,我们可以构建一个稳定、高效、面向未来的通信网络,为信息时代的蓬勃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本手册力求为广大技术人员提供一份详实可靠的参考,共同推动综合布线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作为一本教材来说,中规中矩,谈不上惊艳,但绝对合格。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图示的清晰度和准确性。在描述复杂的连接器插拔顺序,或者多层配线架的逻辑关系时,那些手绘的示意图和实际照片的结合,起到了教科书般的示范作用。很多在线视频教程往往因为视角限制或画质不清,导致关键的细微操作点无法捕捉,而这本书则完全没有这个问题。我记得在讲解如何正确进行端接测试时,它配的那张关于T568A和T568B线序的对比图,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清晰,颜色标注得一丝不苟。这种对视觉辅助的重视,体现了编著者对读者学习体验的深切关怀。此外,书后附带的案例分析部分,也是亮点之一。它模拟了几个真实场景下的布线错误和后期的故障排除过程,这种“从失败中学习”的教学方式,远比单纯的理论灌输来得有效和深刻,让人在合上书本时,脑海中已经预演了几次实际操作的流程。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保持了一种令人安心的稳定感,没有过多花哨的修辞,用词精准,逻辑链条极其严密。它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在给你做一对一的辅导,步步为营,不急不躁。我个人特别欣赏它在介绍各种标准和规范时,会适当地加入一些历史背景的解释,这使得那些看似僵硬的规定,不再是冰冷的代码,而是凝聚了行业教训和技术演进的智慧结晶。例如,为什么某些线缆的衰减标准会设定在那个特定的频率点上,背后的计算模型和实验数据被解释得非常透彻。这本书的深度是循序渐进的,它首先建立起基础概念的骨架,然后层层递进地填充复杂的结构细节,确保读者在接触高级主题时,不会因为基础不牢而感到眩晕。对于任何致力于在这个领域深耕的人来说,这本教材无疑是构建知识体系的坚实基石,它提供的知识密度和专业性,绝对配得上它所获得的行业推荐,值得反复研读和查阅。

评分

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偏向理论研究的学术著作,但实际阅读下来,发现它更像是一本面向实战的“操作手册升级版”。尤其是在“施工与验收”那一块的内容,简直是把一个项目从头到尾走了一遍。它没有避开实际施工中常常出现的“灰色地带”,比如如何处理非标准墙体内的管道预埋,或者在不同温湿度环境下线缆的保护措施。书里关于电磁干扰(EMI)的章节,简直是我的救星,我之前一直苦于无法有效隔离强电线与弱电线,这本书不仅解释了干扰的原理,还详细列举了不同屏蔽材料的性能参数以及最佳的敷设间距要求,这些都是我在以往阅读的其他泛泛之谈的资料中找不到的干货。作者的语气里带着一种“过来人”的经验,很多建议都非常接地气,比如关于工具的选择和日常维护的小技巧,这些琐碎但关键的信息,恰恰是决定工程成败的细微之处。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如何布线,更是如何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项目执行者。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朴实,那种带着专业书籍特有的严肃感,让人一眼就知道这不是那种追求花哨的流行读物。我一开始翻开它,是冲着它“中国通信学会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推荐教材”这个名头去的。说实话,我对“综合布线”这个概念其实了解得不算太深入,只停留在大概知道是网络和电话线铺设的基础层面。但是这本书的导论部分,作者对于整个布线系统的历史沿革和它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核心地位的阐述,着实让我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它没有急着抛出复杂的公式和图表,而是用一种非常平实的语言,将布线从一个看似简单的体力活,提升到了一个需要系统规划、精细设计的工程学科的高度。特别是其中关于未来趋势的展望,提到了光纤入户和更高带宽需求对现有标准带来的挑战,这让我对未来几年的技术发展有了一个更具前瞻性的认识。作者在行文中展现出的那种对行业规范的尊重和对细节的执着,让人感觉作者不仅仅是在教授知识,更是在传递一种严谨的职业素养。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很有条理,章节之间过渡自然,让人很容易跟上作者的思路,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在专业名词的海洋中找到自己的方向感,而不是迷失在技术的迷雾里。

评分

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才算粗略地翻完了前三章,感觉自己的大脑像刚跑完一场马拉松,需要时间消化吸收。这本书的叙述风格非常“工程师导向”,它不会过多地渲染理论的美感,而是直接切入问题核心,用大量的工程实例和标准条文来支撑观点。比如,在谈到线缆的物理特性时,它直接引用了国际和国内的若干重要标准编号,并且对不同标准下的最小弯曲半径、最大拉伸力等参数进行了详尽的对比,这对于正在准备认证考试或者实际进行项目设计的人来说,简直是不可多得的“宝典”。我特别喜欢它在讨论不同拓扑结构优劣势时所采用的对比分析法,不是简单地说A比B好,而是从成本、可维护性、故障隔离难度等多个维度进行量化评估,这种严谨的分析过程,极大地锻炼了我们作为设计人员的批判性思维。老实说,有些地方的专业术语密度确实有点高,初次接触可能会感到吃力,但只要对照着附录中的术语表和图解,反复研读几遍,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概念,就会慢慢清晰起来,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能把复杂的工程实践,拆解成一个个可以被精准控制的模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