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轻松学会滤波器设计与制作
定价:49.00元
售价:39.7元
作者:周新 李虎、张明霞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122199393
字数:
版次:1
装帧:简装
开本:16开
编辑推荐
1 本书是一本全面介绍滤波器设计和制作方法的实用性图书
2 列举大量实例说明滤波器的各类型设计方法和制作技巧
3 详细介绍了对于实现滤波器有重要意义的电感线圈的设计、制作和测试方法。帮助读者轻松学会各类型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和制作技巧
内容提要
本书全面介绍了各类型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制作技巧以及选用等相关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滤波器的种类及特性、RC滤波器设计方法、低通滤波器设计方法、切比雪夫型低通滤波器设计、巴特沃斯型低通滤波器设计、高斯型低通滤波器设计、贝塞尔型低通滤波器设计、高通滤波器设计、有源滤波器设计元器件选择、有源高通滤波器设计、带通滤波器设计、带阻滤波器设计、谐振耦合式带通滤波器设计、匹配衰减器的设计与应用、电感线圈的设计与制作、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开关电容滤波器设计等内容。同时书中还介绍了对于实现滤波器有重要意义的元件值变换方法、匹配衰减器设计方法和电感线圈的设计、制作和测试方法等。本书可帮助读者由浅入深,全面了解和掌握滤波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本书可供各种电子电路设计人员、电子爱好者阅读,也可作为职业院校电子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排版和图示质量令人印象深刻。在学习复杂的电路原理图和幅频特性曲线时,清晰的视觉辅助至关重要。这本教材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无论是电路的元件布局图还是波形分析图,都处理得非常精细,即便是初学者对照着书本上的图例进行仿真或实际搭建,也能减少很多因误读图示而产生的挫败感。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有源滤波器设计的部分,它没有直接跳到复杂的运放电路,而是循序渐进地解释了二级电路如何通过引入反馈机制实现特定的频率响应。作者在阐述高通、低通、带通以及带阻滤波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时,逻辑链条衔接得异常顺畅,像是有人在耳边细心讲解,而不是冷冰冰的文字堆砌。这种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对“滤波器”这一抽象概念的恐惧感,使得原本枯燥的数学推导过程也变得可以接受和理解了许多,真正体现了“轻松学会”的承诺。
评分对于希望从零开始建立滤波器设计知识体系的工程师或学生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非常坚固的基石。它的覆盖面很广,从基础的RC滤波器到稍微复杂一些的Sallen-Key拓扑,再到数字域的初步探索,都有所涉猎,保证了读者在掌握基础知识后,能够对整个滤波器设计领域有一个宏观的认知框架。我个人最喜欢它在对比不同滤波器类型优劣势时的客观性,没有一味推崇某种“万能”方案,而是清晰地指出每种设计在通带纹波、过渡带陡峭度和元件敏感性上的取舍。这种权衡利弊的思维,是任何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滤波器设计的技术手册,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系统化、工程化解决频率选择性问题的思维导图,对我的技术提升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黑白为主色调,配以醒目的黄色标题,初看之下颇具专业气息。我是在一个电子技术论坛上偶然看到有人推荐这本书的,当时我正为毕业设计中涉及的信号处理部分焦头烂额,急需一本能系统梳理滤波器理论并提供实践指导的参考书。这本书的作者阵容看起来非常扎实,化学工业出版社的背景也让人对其内容的严谨性抱有期待。拿到手后翻阅了一下目录,发现覆盖了从基础的拉普拉斯变换、傅里叶分析到各种经典滤波器(如巴特沃斯、切比雪夫)的详细设计步骤,甚至还涉及了数字滤波器的初步概念。这对我这种理论基础相对薄弱,但又必须快速上手进行项目开发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我尤其欣赏它在“制作”这个环节上所下的功夫,很多理论书籍往往停留在公式推导,而这本书似乎更注重工程实践中的可操作性,这一点从书名就能窥见一斑,让人感觉它不仅仅是本教科书,更像是一本实用的“工具箱”。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的实用性远超我最初的预期。很多号称“实践”的书籍,要么是理论过于深入导致实践部分过于精简,要么就是实践部分过于简单,无法应对真实世界的工程问题。然而,周新、李虎和张明霞这几位作者似乎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在介绍完某一类滤波器的理论特性后,书中紧接着就给出了一个具体的应用案例,比如如何设计一个音频放大器中的抗混叠滤波器,或者在某个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中如何滤除工频噪声。这些案例不仅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更重要的是,它们清晰地展示了设计参数(如截止频率、阻尼系数)是如何与实际应用需求挂钩的。这对于我这样急需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际工程能力的人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如何算”,更是“为什么这么算”,这种思维模式的转变远比记住几个公式重要得多。
评分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没有过多的学术腔调,读起来毫不费力。它不像某些经典教材那样,需要反复查阅专业词典来理解术语的精确含义。更像是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向一位有潜力的后辈传授经验。例如,在讨论元件选型时,书中会非常坦诚地指出某些理想元器件在现实中存在的限制,以及如何通过选择更高精度或更低噪声的实际元件来弥补这种差距,这种“避坑指南”式的建议,是任何纯理论书籍都无法提供的宝贵财富。这种坦诚的分享态度,让我对作者产生了强烈的信赖感,也让我在后续自己动手搭建电路时,能够更有底气地做出取舍和判断,而不是完全被理论模型所束缚,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会”和“掌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