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和孩子一起高考:
定价:29.80元
作者:孙莉莉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2-01
ISBN:978754473421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送给和孩子一起奋斗的父母:一起奋斗,一起加分,帮孩子多考几十分。
⊙高考不只是考孩子,也是考父母。
⊙你无法让时光倒流,但是,从现在开始,你可以改变孩子的人生。
⊙8位烤爸烤妈现身说法,和孩子一起创造几乎不可能创造的奇迹。
⊙超实际 超实用的烤爸烤妈高考感悟
⊙如果你是学生,本书将教你如何与父母沟通,让他们为你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如果你是家长,本书将启发你如何和孩子一起打好孩子人生的关键一仗。
内容提要
8位父母用心翻转孩子命运的故事。一度,这8位烤爸烤孩子离自己的梦想很遥远,但是他们不放弃,坚信付出必有回报。后,他们与孩子一起圆梦:
①让不可能之事,也有可能之法,陪伴女儿考进清华
②有相信,孩子才有动力;有方法,才能帮孩子圆梦。送贪玩的儿子上北大
③孩子的成功,来自妈妈1%的改变 带儿子提升100多分
④孩子关键的一年,给孩子有帮助的爱 静待花开
⑤家长的付出决定孩子的人生舞台有多大,高考之年,家长要做好八大准备
⑥18岁,孩子人生的分水岭,家长进步多少,孩子的成绩就提高多少
⑦复读,总结经验与教训,提高孩子的应试技巧,让孩子考上北大梦想成真
⑧艺考、亚艺考,为孩子设计一条不一样的人生之路
目录
一位“狼爸”的助学心路
高中三年我对女儿采取的策略是“先放后收”。我承诺孩子在前两年里决不过问她的学习成绩,相反,还会鼓励她多去接触社会、培养兴趣和爱好、参加有意义的社团活动等。到了高三严峻关头,必须全面收关,这是调动孩子潜能的关键时刻,家长要处处留意,监督孩子,一切以高考为目标,杜绝任何杂念和干扰。
追梦北大,我们这样走过
家长不能以强硬的手段逼迫孩子听你的,哪怕你的话万分正确,结果也只会让孩子离你越来越远。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只能成为一个旁观者,我们的经验和经历不可能影响他,虽然这在我们看来是多么遗憾的一件事;我们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问题,尊重他们,包容他们,保持沟通的顺畅,我们才会有机会帮助他们。
高三家长的成长之路——带儿子提高100多分
家长进步多少,孩子的成绩就进步多少。我从开始与儿子对峙,到后来成为儿子亲密的战友、坚强的后盾,这个转变是一个艰难的心灵成长过程,是对一个普通高三家长的历练。这一切不仅缘于爱,而且还要不断学习,我在这个过程中学到很多,收获更多。
倾听花开的声音——做好孩子的心理按摩师
高三这一年,孩子所承受的压力是没有经过高考的人难以理解的。作为家长,固然也有压力,但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控制自己的情绪,然后换位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明白孩子的真实感受,才能帮助孩子分析查找问题的症结。
高三孩子的心思是细密的、敏感的,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会引起思想上的小小涟漪,作为家长,就要及时发现这些小小的心的涟漪,帮助孩子把它抚平。
高考之年的八大准备
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高考之年就像下围棋一样,开局时,布局非常重要;刚开始时,没有必要计较一子一目,要看大势,寻找方向;中盘对杀时,要果断;后关头,打劫收官,要算得,重要的是还要有勇气去搏一把。这一年我认为,家长要做好八大准备。这八大准备,也许大家并不陌生,但是要想做好,并不容易。
的家长可以帮孩子多考50分
一位的高三家长,要帮孩子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要了解高三学习的几个阶段,要和老师保持适当的联系,要和孩子分析如何提高弱势科目,要尽可能帮助孩子参加自主招生考试以便更有把握踏入他的目标学校,要帮孩子控制好学习和生活的节奏,要做好孩子的出气筒,要把握好高考前十天,要陪孩子一起参加高考。高三一年是我们和孩子并肩作战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如果一个家庭能够各司其责,分工协作,就能无坚不摧,无往不胜。
梦想成真——我们和女儿共同走过复读之路
我总认为,对于女儿来说,18岁的年纪就经历这么大的挫折,乍看起来的确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但换个角度来看,又未尝不是一件幸事。首先,这件事丰富了她的人生阅历,让她了解到人生路上并不全是坦途,也并不是人人都能诸事随愿;其次,她也得到了一个全面反思的机会,不仅仅是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考试技巧、克服影响成绩的缺点,更重要的是修正了小自生活习惯,大到心态、思维方式、世界观等方面出现的问题。
艺考、亚艺考,帮孩子设计一条路
艺考,兴趣和天赋是关键。有艺术天赋的孩子不要参加艺考,但是没有艺术天赋的孩子真不应该参加艺考。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是否参加艺考要理智地做出判断,因为艺考绝不是高考路上的一条捷径。
亚艺考与艺考很相似,如果孩子的文化课成绩差强人意,那么根据自己孩子的兴趣、潜质,选择亚艺考之路,说不定会跟孩子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未来。
附录:烤爸烤妈谈高考
作者介绍
孙莉莉,出版人。曾策划出版家教类畅销图书《那些不能告诉大人的事》和《别让孩子伤在小学》。2012届高考家长。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有一种独特的韵味,它既有学者般的严谨,又不失艺术家的细腻。阅读的过程,像是在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走过一片充满荆棘却也开满鲜花的田野。作者在探讨教育理念时,常常会穿插一些富有哲理性的思考,比如关于“成功”的定义,关于“教育的终极目的”等,这些思考不突兀,而是自然地融入到具体的指导之中,让人在学习方法的同时,也能提升自己的格局。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述亲子冲突时的那种冷静和克制,没有把任何一方塑造成绝对的“对立面”,而是试图去理解冲突背后的深层需求。这种平衡的视角,让我学会了在面对孩子不理解自己时,首先审视自己的期望是否过高,是否真正站在了孩子的立场上去看待问题。整本书读下来,感觉自己的“育儿智商”得到了质的提升,更多了一份从容和智慧。
评分坦白讲,我原本对这类主题书籍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总担心内容会流于空泛或者太过理想化,不切实际。然而,这本书的实操性彻底打消了我的疑虑。它提供的许多建议,都是基于真实的案例和长期的观察,充满了烟火气。比如,书中提到如何规划考前的“减压活动”,那些建议五花八门,从一起去爬山到学做一道复杂的甜点,都巧妙地将注意力从学习压力上转移开,同时又巩固了亲子关系。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挫折教育”的那一章,作者没有回避孩子可能会遇到的失败和低谷,而是用一种非常积极和建设性的方式来引导家长如何帮助孩子从失败中汲取养分,培养他们的“韧性”。这种对人性复杂面的深刻洞察,让这本书的厚度远超一般的教育读物。它教会我们,教育不是为了打造一个永不犯错的“学霸”,而是要塑造一个内心强大、能够抵御人生风浪的成年人。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说实话,第一眼看过去,就给人一种既温暖又充满力量的感觉。那种色调的搭配,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陪伴与成长的故事。我记得我是在一个朋友的推荐下拿到的,当时我正处于一个对未来感到迷茫的阶段,尤其是涉及到孩子教育的问题,更是让我夜不能寐。这本书的排版非常清晰,逻辑层次分明,读起来一点也不费劲。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接地气,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充满了生活化的细节和真情实感。特别是关于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保持积极心态的那几个章节,简直像是一剂定心丸。我甚至能想象到作者在写下这些文字时的心境,那种身为人父母的挣扎、期待与最终的释然,都细腻地渗透在字里行间。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教育的本质也许不是灌输知识,而是教会孩子如何与自己、与世界和解,找到内心的力量。这种深层次的思考,远超出了一个简单的“备考指南”的范畴,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以及如何引导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心灵指南。
评分自从翻开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被拉进了一个充满智慧和耐心的对话空间。作者对于“高考”这个主题的解构,完全颠覆了我以往的刻板印象。以前总觉得高考是一场冰冷的竞争,是分数和排名的游戏,但这本书却着重强调了过程中的情感交流和精神支持的重要性。它详尽地分析了不同阶段孩子可能出现的心理波动,从青春期的叛逆到考前焦虑的爆发,每一种情绪都有对应的、充满人情味的应对策略。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高质量陪伴”的那一部分,它不是简单地要求家长坐在孩子身边,而是教我们如何放下自己的焦虑,真正地去倾听孩子心底的声音。这种“有效沟通”的技巧,不仅适用于备考,对于日常家庭关系的处理也同样具有指导意义。读完这部分,我立刻尝试改变了与我那正值初三的孩子交流的方式,效果立竿见影,家里的气氛明显缓和了许多。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宏大的教育目标,分解成了一个个可以操作、可以实践的微小步骤,让人觉得目标虽高远,但实现起来却触手可及。
评分我不得不称赞这本书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它不仅仅关注“考什么”和“怎么考”,更深入地探讨了“考前考后”的家庭生态系统如何维持稳定和健康。书中有专门针对家长自我情绪管理的篇幅,这一点非常宝贵,因为它明确指出了,一个焦虑的家长,不可能培养出平静的孩子。作者提供的自我疏导方法,比如设定“家长独处时间”或者学习冥想技巧,都非常实用,让人感到被关怀。而且,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不是那种线性的时间轴推进,而是围绕几个核心主题展开,让你在任何时候翻阅,都能找到当下最需要的指引。无论是临近考试的紧张阶段,还是准备初期的规划阶段,都能找到与之匹配的有效建议。它像是一个多功能的工具箱,里面装满了应对各种挑战的良方。读完它,我最大的感受是,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一次深刻的自我教育和生命体验,这本书,就是这段旅程中最可靠的同行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