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一起面对成长的烦恼—家庭教育探索手册9787563949724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与孩子一起面对成长的烦恼—家庭教育探索手册9787563949724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路在平 著
图书标签:
  • 家庭教育
  • 亲子关系
  • 成长烦恼
  • 儿童心理
  • 教育方法
  • 沟通技巧
  • 青少年教育
  • 心理健康
  • 育儿指南
  • 家庭关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悟元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3949724
商品编码:29336876472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6-12-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与孩子一起面对成长的烦恼—家庭教育探索手册
作者 路在平
定价 28.00元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563949724
出版日期 2016-12-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家庭教育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是重要的,因为这是他们在人生开始阶段接受的训练,同时,家庭教育也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事实也证明,家庭教育确实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

   作者简介

路在平,男,汉族,图书编辑。曾做过多年杂志编辑,期间利用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写作,后又从事图书编辑工作至今。作者作品风格多变,笔法清新隽永,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也因此创作出许多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品。


   目录

上篇 养成教育,让孩子“高质量”成长

环境比遗传更加重要003

让孩子学会优雅生活、快乐学习006

为孩子的性格注入勇敢010

引导孩子提高自制力014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始终要乐观向上017

提升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021

培养孩子精细的观察能力024

引导孩子诚信守约028

引导孩子远离撒谎031

争吵是糟糕的处理问题的方法034

引导孩子懂得孝顺的道理038

别那么自私,要懂得分享042

培养孩子正确的竞争与合作意识045

冷静是对突发事件的好应对049

引导孩子做事条理分明052

宽容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智慧055

在困难的时候,再坚持一下059

失败是磨砺,更是财富063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067

你想要别人怎样对待你,就得先怎样对待别人071

正确的审美观影响孩子一生075

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079

世界充满诱惑,要教育孩子学会防范083

做家务可以锻炼孩子的综合能力086

让孩子尝试打工,体验生活090

让孩子形成合理的时间观念093

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096

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099

人际交往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能力103

引导孩子做一个有智慧的“粉丝”107

早恋是一枚青涩的果110

孩子也需要筑一道网络“防火墙”113

辩证地看待抽烟与喝酒116

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性这个敏感话题120

警惕的危害123

下篇 与孩子相处的方法与“禁区”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129

与孩子成为朋友132

忙碌不是借口,再忙也要陪孩子135

让孩子在成长的路上不孤独139

孩子更需要一个完整的自我世界143

尊重孩子的隐私146

适当的时候,给孩子换换环境149

“棍棒教育”是一种过时的教育方式153

训斥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157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160

兴趣是孩子好的老师164

孩子的自我表现需要鼓励和引导169

过分的表扬,不是教育的良方171

正确认识攀比带来的负面影响175

正确看待孩子的分数178

不要总是把孩子护在翅膀下182

不要逼着孩子找理想186

不要总对孩子诉说你的辛苦189

不要给孩子施加过多的压力192

不要随意否定孩子的梦想195

不要错误地扼杀孩子的“想象力”199

不要忽视孩子发表意见的欲望202

不要扼杀孩子的坦诚204

不要嫌孩子所提的“天真难题”烦人207

不要总是指责孩子211

出了问题,不要回避孩子应负的责任214

让“不能”“不要”从孩子的耳边消失217

面对挫折,不要替孩子选择放弃221

不要让孩子耽于物质享受224

不要让孩子“以自我为中心”228

不要在孩子面前讲脏话232

不要在孩子面前不停抱怨235

谈论新闻不能无所顾忌238


   编辑推荐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探讨促进家庭教育的各种方法引导父母更好地对孩子进行养成教育,同时也提供了可借鉴、可操作的家教实用技巧,帮助父母们培养而快乐的孩子。把握家庭生活中每时每刻的教育时机,发掘孩子的无限潜力。

   文摘

   序言

迷途的灯塔:家庭教育中的成长困惑与智慧启航 在孩子成长的漫漫征途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暗礁”和“迷雾”。这些挑战,不仅让孩子感到迷茫与不安,也让作为父母的我们,深陷焦虑与束缚。这并非孤立的个体现象,而是普遍存在的家庭教育难题。当孩子的行为举止出乎意料,当亲子沟通屡屡碰壁,当成长的阵痛让家庭氛围变得紧张,我们该如何是好? 本书并非提供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育儿秘籍”,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家庭都有其独特的基因与轨迹。相反,它更像是一盏盏在迷雾中闪烁的灯塔,为在家庭教育旅途中感到迷惘的父母提供方向和启示。它聚焦于成长过程中那些普遍存在的、却又常常被忽视的“烦恼”——那些让父母困惑、让孩子挣扎的时刻。 理解成长的“烦恼”:是挑战,更是契机 “成长的烦恼”,这个词汇本身就蕴含着一种矛盾:它既是困难,又是机遇。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经历生理、心理、认知、情感等多方面的剧烈变化。青春期的叛逆、独立意识的萌发、社交圈的扩展、学业压力的增大、自我认同的探索……这些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课题。然而,这些课题往往伴随着情绪的波动、行为的偏差,以及与父母之间的观念冲突。 例如,当孩子开始追求独立,想要自己做决定时,父母可能会感到失落,担心失去对孩子的掌控,甚至产生不信任感。这种不信任,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演变成过度干涉,从而加剧孩子的反叛。又比如,当孩子在学校遇到挫折,比如成绩下滑,或者与同学发生矛盾,他们可能会选择封闭自己,不愿意与父母交流。父母的过度追问,或者简单粗暴的批评,都可能让孩子的心门关得更紧。 本书的核心理念之一,便是引导父母重新审视这些“烦恼”。它们并非孩子故意制造的麻烦,而是孩子在探索世界、认识自我过程中必然会经历的“试错”。父母的角色,不应是简单的“纠错者”,而应是“陪伴者”和“引路人”。通过深入的探索,我们可以认识到,这些“烦恼”背后,往往隐藏着孩子对自主的渴望、对关注的需求、对理解的期盼。 洞悉亲子沟通的“症结”:倾听,是连接的桥梁 亲子沟通是家庭教育的生命线。然而,在我们许多家庭中,沟通常常演变成“说教”、“抱怨”或“沉默”。父母总是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忽略了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孩子也常常因为感觉不被理解,而选择沉默或对抗。 本书将深入剖析亲子沟通中的常见误区。例如,父母常常习惯于将自己的经验投射到孩子身上,用“我当年怎么样怎么样”来教育孩子,却忽视了时代、环境以及孩子个体差异。又或者,父母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习惯性地给出“标准答案”,而非引导孩子自己思考。 更重要的是,本书会强调“倾听”的力量。倾听,并非被动地听,而是主动地理解。它意味着放下评判,关注孩子的感受,捕捉他们话语背后的真实意图。通过学习有效的倾听技巧,父母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情绪,发现他们真正的需求,从而建立起更深入、更信任的亲子关系。当我们真正做到倾听,我们会发现,许多所谓的“烦恼”,在理解的目光下,会逐渐消融。 探索行为背后的“动机”:理解,是解决问题的钥匙 孩子的许多行为,在我们看来是“不听话”、“叛逆”甚至“错误”,但这些行为的背后,往往有着深层的动机。例如,孩子故意捣乱,可能是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孩子沉迷游戏,可能是为了逃避现实中的压力或不快;孩子考试不及格,可能并非他们不努力,而是学习方法出了问题,或者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 本书将带领读者一起,化身为“行为侦探”,去探寻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这需要父母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以及一颗愿意去理解的心。我们不会简单地将孩子定义为“坏孩子”或“懒孩子”,而是会去追问:为什么他会这样做?他这样做是为了满足什么需求?他现在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当我们能够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我们就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与其一味地惩罚或指责,不如找到问题的根源,然后共同寻找解决方案。这种探索式的沟通,不仅能够解决眼前的“烦恼”,更能教会孩子如何面对和解决未来的挑战,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对成长的“挑战”:智慧的父母,是孩子的守护者和同行者 成长的烦恼,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父母教育智慧的试金石。本书不会提供“万能药”,也不会教导父母如何“压制”孩子的成长,而是倡导一种更加智慧、更加人性化的家庭教育方式。 我们会探讨如何建立健康的亲子界限,既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又提供必要的引导和保护。我们会分享如何引导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帮助他们在面对挫折时保持 resilience(韧性)。我们还会讨论如何在家庭中营造一个安全、支持性的成长环境,让孩子敢于尝试,勇于犯错,并从中学习。 更重要的是,本书鼓励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实现自身的成长。教育孩子,也是教育我们自己。当我们学会理解、倾听、尊重,当我们以更开放的心态去面对孩子的成长,我们自己也会变得更加成熟和睿智。 启航的时刻:让家庭教育成为一场充满爱的探索之旅 《迷途的灯塔:家庭教育中的成长困惑与智慧启航》并非一本枯燥的说教手册,而是一场充满智慧与爱的探索之旅。它邀请你,放下焦虑,敞开心扉,与孩子一同面对成长中的风雨。在这里,你会找到共鸣,获得启发,更会发现,原来,最棘手的“烦恼”,也可以成为亲子关系中最珍贵的连接点。 让我们一起,成为孩子成长路上那盏最明亮的灯塔,指引他们穿越迷雾,驶向充满希望的彼岸。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得说,这本书在探讨青少年期的“身份认同危机”时,展现出了惊人的洞察力。现在的孩子面对的社交网络信息爆炸,他们的焦虑来源比我们当年复杂得多。书里有一段描述,将青春期孩子的内心世界比喻成一个“正在装修的房子”,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各种“临时搭建的隔断”。这种形象的比喻让我立刻理解了孩子那些看似无理取闹的行为背后的深层需求——他们急需被认可,同时又恐惧被完全看穿。作者没有把“叛逆”视为洪水猛兽,而是将其视为一种积极的、寻求自主的信号。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套“退后一步,观察先行”的应对策略。我尤其欣赏它对“同伴文化”的分析,解释了为什么孩子会突然对某些我们认为“低俗”的音乐或穿着打扮着迷,这其实是他们在用外部符号来标记自己的“圈子”。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从对抗转为理解,从而找到更有建设性的沟通渠道,而不是一味地打压他们的兴趣点。

评分

翻开这本书,首先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冷静而又充满温度的叙事风格,它成功地避开了许多育儿书籍中常见的“焦虑贩卖”倾向。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阅历深厚的教育专家,用一种近乎人类学研究的视角,去观察和解析现代家庭关系中的微妙变化。其中关于“界限的建立与弹性”的章节尤其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苦恼于如何平衡严格要求和给予自由空间之间的度。书里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阐述了“清晰的界限是爱的另一种表达”这一核心观点,并区分了“规则”和“惩罚”的本质区别。例如,它详细描述了如何与学龄前儿童一起协商制定“屏幕时间”规则,强调了规则的公开性、一致性以及最重要的——执行力。很多时候,父母在制定规则后,因为自身情绪波动或外部干扰而无法坚持,导致孩子最终钻了空子。这本书没有指责家长,而是深入探讨了父母自身“执行力不足”的心理根源,并给出了提升自我效能感的建议,这让我感到被理解,而不是被审判。这种从成人自我成长的角度切入家庭教育的视角,非常独特且深刻。

评分

这本关于家庭教育的指南,简直是为我们这些在孩子成长路上摸爬滚打的父母们量身定做的“救生圈”!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对“沟通的艺术”那一部分的深入剖析。作者没有简单地给出一些空洞的口号,而是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可操作的对话脚本。比如,当孩子因为考试失利而情绪低落时,我们往往习惯性地去分析原因或者给出建议,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这本书却强调了先“共情接纳”的重要性,教我们如何用开放式的问题引导孩子自己说出内心的感受,而不是急于“解决问题”。我尝试着运用了书里提到的“镜像回应法”来和我的初中生儿子交流一次,效果立竿见影。他不再是敷衍地回答“知道了”,而是真正打开了心扉,主动讲述了他在学校里感受到的压力。这种细致入微的指导,让我这个自认为“还算开明”的家长都大开眼界,感觉自己过去对孩子的情感需求理解得过于肤浅了。它让我明白,教育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充满尊重的对话过程。这种注重实践操作和心理学基础的论述方式,远比那些泛泛而谈的育儿书要来得实在和有效得多。

评分

我必须赞扬这本书在处理“家庭结构性问题”时的宏大视野。它不仅仅聚焦于“孩子A和父母B”的二元关系,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原生家庭的影响之下进行探讨。例如,它有一个章节专门讨论了“祖辈干预”的艺术性平衡,这对于我们这些两代或三代同堂的家庭来说至关重要。作者强调,祖辈的经验和父母的教育理念之间,需要一个由核心小家庭主导的“协商机制”,而不是简单地服从或对抗。书中提出的“家庭会议”模式,非常具有操作性,它将原本充满火药味的婆媳或翁婿间的教育分歧,转化为一个公开透明的、以孩子最大利益为中心的议事流程。这种将家庭视为一个动态生态系统,并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的思路,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思维边界。它让我们明白,有效的家庭教育,是一个全家人的“项目管理”过程,需要策略、耐心,更需要清晰的权责划分。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一点,是它对“父母情绪管理”的重视程度,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过去很多育儿书都假设父母是情绪稳定的资源库,一旦出现问题,就怪孩子“不听话”。然而,这本书却毫不留情地指出,许多家庭冲突的起点,都源于父母自身的未处理的压力和焦虑。它详细介绍了“情绪回溯”的技术,教我们如何在被孩子激怒的当下,迅速识别出自己被触碰到的“老伤口”。比如,我的童年经历过严厉的批评,所以当我看到孩子犯错时,我的反应往往比错误本身更具攻击性。书里提供了一个实用的“暂停-呼吸-回应”三步法,强迫我们在做出反应前给自己一个缓冲期。这种对父母自身心理健康的关注,不仅改善了亲子关系,更重要的是,它帮助我这个成年人完成了某种程度上的自我疗愈。这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育儿指导,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做一个更成熟、更完整的人的指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