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现代高校排球运动理论与实践研究 |
| 作者 | 李尚滨 李淑红 |
| 定价 | 57.00元 |
| 出版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 ISBN | 9787518034130 |
| 出版日期 | 2018-06-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92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李尚滨,男,1971年4月生,哈尔滨人,中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3年毕业于哈尔滨体育学院,现就职于哈尔滨工程大学体育部,主要从事排球项目公共体育课以及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教学工作。工作以来,主编教材2部、译著1部;发表论文近70篇;多篇文章入选奥科会、亚运会、世界大运会以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等外学术会议;参与课题3项,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5项;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获教育部课件大赛一等奖2项;申请并得到授权实用新型11项;2010年省精品课程《排球》的负责人;2004、2008、2013年获“黑龙江省体育教师”“黑龙江省教育科研骨干”“黑龙江省高校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目前担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计算机应用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常委、第五届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普通高等学校体育电教专业委员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体育科学进展》杂志编委会委员等职务。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随着高校教学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素质教育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为强健大学生体魄,在“健康*”指导思想的之下,各个高校在各级的支持之下开始阔步前行推进体育教育改革。如今各个高校都开始增设体育设施,扩建运动场地,增加教学内容来适应大学生各种各样的需求,尤其是排球运动项目,更是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现代高校排球运动理论与实践研究》首先讲述了排球运动的起源发展、特点价值、在我国的发展以及排球运动文化等内容。然后从排球运动基本素质训练、排球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技战术理论等方面入手,让大家进一步熟知排球运动。*后从实战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排球运动的一些常用技术、战术以及相应的排球竞赛组织与裁判知识。 |
| 文摘 | |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确实很用心,封面材质带着一种沉稳的质感,摸上去很有分量,让人感觉这是一本经过深思熟虑、内容扎实的学术专著。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每一个章节,但光是翻阅目录和前言部分,就能感受到作者团队在选题上的独到眼光。他们似乎不仅仅停留在对传统排球战术的罗列和解析上,而是着力于探究“现代”高校排球运动背后的深层理论支撑,这在当前的体育教育研究领域中是相当有价值的。尤其是在信息化、数据分析日益渗透到体育训练的今天,如何将这些前沿的理论工具有效地嫁接到高校的日常教学和竞技训练中,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期待书中能有关于运动员个体差异化训练模型构建的探讨,而非一刀切的标准化流程。如果书中能辅以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比如某支高校队伍如何通过引入新的运动生理学指标来显著提升了关键得分点的成功率,那就更完美了。目前的印象是,这是一本旨在提升高校排球教学和研究水平的重量级参考读物,对致力于专业化发展的教练员和体育专业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资源。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体验,让我联想到过去几年我个人在排球训练过程中遇到的瓶颈。过去很多训练方法总像是“照猫画虎”,知道应该做什么,但不太清楚“为什么”要这么做,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指导来解释现象背后的机制。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试图弥合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它不像市面上那些只侧重于技术动作分解的书籍,而是将排球运动置于更广阔的“高校体育”和“竞技体育发展”的框架下来审视。比如,我对其中“心理韧性与团队决策制定”这一块的内容抱有极大的兴趣,因为在关键的局点,技术执行往往不是问题,临场心态的调整和团队间的快速沟通才是胜负手。我非常希望作者能够提供一些经过验证的、可操作的心理训练模块,而不是空泛的理论阐述。如果能结合神经科学或认知心理学的最新发现来解释运动员在高速对抗下的决策过程,那么这本书的深度将超越一般的体育教材,上升到交叉学科研究的高度。从章节的篇幅分布来看,作者似乎将相当大的精力投入到了基础理论的构建上,这预示着它不仅仅是一本“怎么打”的书,更是一本“为什么这么打”的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整体上保持了一种严谨的学术腔调,但偶尔在穿插的案例描述中又流露出一种对排球运动本身的热爱与执着。这使得阅读过程不至于过于枯燥。我注意到其中对“高校排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这触及到了一个常常被忽视的现实问题:大学生运动员的培养周期短,如何设计一个既能保证学业完成,又能实现竞技水平突破的阶梯式培养方案?这需要教练员和教育管理者具备高度的综合素养。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提供一套成熟的、适用于国内高校体育环境下的人才选拔和培养周期模型。一个好的理论体系,不仅要解决眼下的问题,更要为未来五到十年的发展指明方向。如果能加入一些对未来排球技术发展趋势的预测,比如对自由人角色演变、快速多变进攻体系的系统分析,这本书的参考价值将大大提升。总而言之,它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练,在传授技艺的同时,也在不经意间灌输着对这项运动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敬畏。
评分从排版和印刷质量来看,出版方显然是下了血本的。纸张的选用很不错,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容易感到疲劳,这对于需要反复查阅的工具书来说至关重要。我个人非常关注书中关于“数据驱动的训练反馈系统”这一部分的论述。在当下,许多高校的训练可能还停留在教练员的经验判断上,而国际先进队伍已经广泛应用了高速摄像和传感器技术来量化每一个动作的效率。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清晰的路线图,指导资源相对有限的高校如何逐步建立起一套经济、高效的运动表现分析体系,哪怕只是从基础的视频对比分析和效率统计入手。这本书的价值,理应体现在它能否成为一座桥梁,将前沿的运动科学成果“翻译”成普通高校教练能够理解和应用的操作指南。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图表和流程图,形象地展示数据流向和决策过程,那就太棒了,这能极大地增强其作为“实践研究”的实操性。
评分这本书散发着一种扎实的、经过多年一线实践检验后沉淀下来的气息。我感觉作者团队并非只是一群在象牙塔里做理论推演的学者,他们更像是长期耕耘在赛场边的观察者和思考者。其中对于“规则变动对战术体系的冲击与适应”的讨论,令我印象深刻。排球规则总是在微调,而每一次微调都可能颠覆既有的优势战术。一个优秀的理论研究,必须具备对规则演进的敏感性,并能预判未来趋势。我期待书中能有深入分析,例如,在新的发球得分规则下,如何重新构建一传体系的风险控制模型,或者在网前拦网限制的背景下,主攻手的跑位策略应如何调整。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和前瞻性,是区分一本普通训练手册和一本优秀研究专著的关键所在。这本书的厚度和广度,预示着它不仅仅是指导某一个赛季的战术手册,而是为高校排球教学体系的长期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石。它需要的不是简单的技术复述,而是对“运动智能”的深刻挖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