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家有好妈妈就有好宝宝——0~6岁儿童的健康手册
定价:28.00元
作者:李元
出版社:山东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2-01
ISBN:978753303267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父母是宝宝*好的医生。怎样才能保护好宝宝的身体健康,在**时间发现疾病的苗头,让宝宝免于病痛的困扰呢?本书总结了当前父母养育0~6岁宝宝*关注的问题,针对各个关键年龄段的宝宝,给出了科学易行的身体护理方案,让父母可以随着宝宝的成长,及时调整与改进对宝宝的养育方法。同时,本书还从父母经常忧心的宝宝异常状况,以及0~6岁宝宝常见疾病出发,让父母能**时间发现宝宝健康的异常状态,通过这些症状及早发现疾病苗头,在*短的时间内就医治疗,或者通过恰当的家庭护理方法,不用去医院就能让宝宝康复。
内容提要
本书总结了当前父母养育0~6岁宝宝关注的问题,针对各个关键年龄段的宝宝,给出了科学易行的身体护理方案,让父母可以随着宝宝的成长,及时调整与改进对宝宝的养育方法。同时,本书还从父母经常忧心的宝宝异常状况,以及0~6岁宝宝常见疾病出发,让父母能时间发现宝宝健康的异常状态和疾病苗头,在短的时间内就医治疗,或者通过恰当的家庭护理方法,不用去医院就能让宝宝康复,像宝宝的家庭医生一样,给宝宝关怀,让爸爸妈妈安心,是有宝宝的家庭的书籍。
目录
章 0~1个月的新生儿
这个阶段的宝宝
照顾好宝宝的身体
令人担心的异常状况
常见病的防治与护理
第二章 2~3个月的宝宝
这个阶段的宝宝
照顾好宝宝的身体
令人担心的异常状况
常见病的防治与护理
第三章 4~6个月的宝宝
这个阶段的宝宝
照顾好宝宝的身体
令人担心的异常状况
常见病的防治与护理
第四章 7~1 2个月的宝宝
这个阶段的宝宝
照顾好宝宝的身体
令人担心的异常状况
常见病的防治与护理
第五章 1~2岁的宝宝
这个阶段的宝宝
照顾好宝宝的身体
令人担心的异常状况
常见病的防治与护理
第六章 3~6岁的宝宝
这个阶段的宝宝
照顾好宝宝的身体
令人担心的异常状况
常见病的防治与护理
第七章 意外伤害的预防与护理
蚊虫叮咬
扭伤
眼睛进入异物
手指夹伤
被尖锐物戳伤
扎刺了
擦伤、割伤
被宠物抓伤、咬伤
食物中毒
头部撞伤
烧伤、烫伤
异物窒息
溺水
骨折
附录一 0~6岁婴幼儿疫苗接种
0~6岁宝宝疫苗接种安排
0~6岁宝宝生长发育指标参考
附录二 宝宝的家庭小药箱
小药箱的常备物品
小药箱的常备药品
关于药物的保存环境
作者介绍
李元,女,副主任医师,妇幼保健专家。从事优生、遗传临床工作20余年,婚前、孕前及幼儿保健、青春期保健教育咨询工作6年。曾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参与撰写《婚前保健知识130问》《围婚期保健》《青春期保健》《新编孕产妇1000问》,主持审定《准备怀孕》《0~6岁育儿百科》《正在怀孕》等孕产类图书。曾在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担任特约嘉宾。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温馨,那种柔和的色调一下子就让人感觉到了家的味道,尤其是一些插图,画风非常细腻,一看就是下了功夫的。我原本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的,毕竟育儿书市面上太多了,很多都是泛泛而谈,或者信息更新得太慢。但翻开目录后,我就发现它不像那种冷冰冰的理论集合。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辈,或者说是一个特别细心的邻居,在跟你分享她这些年来的“实战心得”。比如,它对“亲子依恋”的阐述,不是那种枯燥的心理学名词堆砌,而是结合了大量生活中的小场景来分析,像孩子不愿意自己睡觉、突然开始“粘人”这些家长最头疼的问题,书里都有对应的、操作性极强的建议。我特别欣赏它在强调科学育儿的同时,也顾及到了妈妈们的心理状态。毕竟,养育一个孩子,妈妈的焦虑和自我怀疑是绕不开的话题,这本书在提醒你如何科学喂养的同时,也在默默地给你“充电”,告诉你:“你做得已经很好了,放松一点。” 这种人性化的关怀,在很多理论书中是缺失的,也正是我认为它价值所在的重要原因之一。它真的能让人在忙乱的育儿生活中找到一个稳定、温暖的锚点。
评分说实话,我很少对一本工具书产生如此强烈的“相见恨晚”的感觉,这本书就是其中之一。我记得我刚开始看的时候,是从“辅食添加”那一章节开始的。那时候我正为我家宝宝对新食物的抗拒而焦头烂额,各种食谱都试过了,效果都不理想。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没有直接给我一个“食谱大纲”,而是先分析了不同月龄宝宝的味觉发展特点和咀嚼能力,然后才引入“尝试和接纳”的策略。它提出的“少量多次、保持耐心、接受浪费”的理念,一下子击中了我的痛点——我总是太心急,期望一次成功。而且,书中对不同食材的营养侧重介绍得非常清晰,不像有些书,一股脑把所有维生素都列出来,反而让人抓不住重点。它更侧重于“这个阶段,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什么”。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讲解如何处理宝宝对某一类食物的强烈抵触时,提供了一个“情绪引导法”,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强迫进食”。这种处理方式,让我在实践中发现,孩子不仅开始尝试新食物,连带对我的信任感也增强了,这比单纯的吃饱饭重要得多。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结构设计,绝对是教科书级别的范例。作为一名对阅读体验比较挑剔的人,我发现它在信息密度和阅读流畅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妙的平衡点。它没有采用那种密密麻麻、恨不得把所有知识都塞进去的排版,而是大量使用了清晰的图表、醒目的要点提炼和情景模拟对话。特别是关于“如何应对宝宝的夜醒和睡眠倒退期”那几章,它用流程图的形式清晰地展示了不同情况下的应对路径,比如,是饥饿、长牙不适还是分离焦虑导致的夜醒,每种情况下的安抚步骤和时长都有明确的界限。这种结构化的梳理,对于在半夜迷迷糊糊被孩子吵醒的家长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不需要重新组织语言,只需要对照流程图执行即可。这种对用户(家长)实际使用场景的深度理解,使得这本书的“实用性”远超一般的理论参考书。我甚至会把带着标记的那几页,单独剪下来贴在床头柜上,足见其在紧急情况下的依赖程度。
评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本书展现了一种非常成熟和现代的育儿观,它绝非那种“老一套”的经验之谈。它非常强调“个体化差异”的重要性,这一点在谈论“早期运动发展”时体现得淋漓尽致。书里并没有强行规定“孩子必须在某个精确的星期内学会爬行或行走”,而是详细描绘了从俯卧抬头到独立行走各个阶段的“正常范围”和“关键里程碑”。更重要的是,它教父母如何观察宝宝自身的节奏,如何提供“恰到好处的支持”而非“过度干预”。比如,它有一段话特别打动我,大意是说,父母的任务是搭建好安全的探索环境,然后退后一步,成为一个“观察者”和“安全基站”,而不是一个“教练”。这种理念极大地缓解了我对“我家孩子是不是比别人家落后”的焦虑。它让我意识到,每一个宝宝都是一个独特的项目,需要我们去理解和适配,而不是用一个统一的模具去套用。这种尊重孩子天性的视角,是这本书最宝贵的精神内核。
评分我个人认为,这本书在处理“早期语言启蒙与阅读习惯培养”这部分内容时,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水准和人文关怀。它没有停留在“多和孩子说话”这种宽泛的建议上,而是深入探讨了“高质量的亲子对话”的构成要素。它区分了“描述性语言”和“解释性语言”在不同场景下的作用,并提供了一系列可以直接套用的“提问句式”,这些句式旨在激发孩子的思考链条,而不是简单的“是”或“不是”的回答。比如,在读完一个故事后,书里建议家长使用“你觉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或“如果换成你,你会怎么做?”这类开放式问题。这种引导,让阅读不再是单向的信息灌输,而是成为了双向的情感和认知交流。此外,它还非常细致地讨论了如何挑选不同年龄段的绘本,不仅关注了内容,还关注了纸张的耐用性、色彩的刺激度等实际问题,展现了作者对育儿细节的全面把控能力。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是一次被细心引导、不断自我提升的过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