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
| 圖書名稱: | 兒科主任說 寶寶生病這麼辦 |
| 作 者: | 劉薇 |
| 定價: | 49.00 |
| ISBN號: | 9787302480563 |
| 齣版社: | 清華大學齣版社 |
| 開本: | 16 |
| 裝幀: | 平裝 |
| 齣版日期: | 2017-10-1 |
| 印刷日期: | 2017-10-1 |
| 編輯推薦 |
| 寶爸寶媽從入門到精通的育兒必讀書! 10個維度,50篇文章,全麵解析新生寶寶的方方麵麵,隻為寶寶健康! 少一點不明覺厲的科普知識,多一些兒科醫生的實際操作,從此給寶寶更科學的愛! 比搬不動的育兒寶典更薄,但簡潔不簡單而且更實用的寶爸寶媽必讀書! |
| 內容介紹 |
| 《兒科主任說:寶寶生病這麼辦》是兒科主任醫師劉薇20餘年從醫經驗的呈現,《兒科主任說:寶寶生病這麼辦》圍繞寶寶的新生、喂養、發育、發熱、咳嗽、皮疹、嘔吐、腹瀉、疫苗和實戰等10個方麵,用50篇文章全麵解析寶寶的成長細節,360°情景再現兒科的真實問診過程,“手把手”幫助各年齡段尤其是新生寶寶的傢長全方位護航寶寶健康成長。 |
| 作者介紹 |
| 劉薇,原天津市兒童醫院兒科主任醫師。 於《中華兒科》《中國實用兒科雜誌》《天津醫藥》《實用兒科臨床雜誌》等醫學核心期刊以作者身份發錶專業論文十餘篇。參與編纂《全國執業藥師繼續教育教材》,撰寫兒童用藥誤區分析章節。應邀於《時尚健康》《時尚育兒》《環球時報》《傢庭育兒》等雜誌報刊刊登健康科普類文章近200萬字。 參與編纂《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並繪製插圖。為人衛版《飛秒激光屈光手術學》繪製封麵及插圖。為《中華影像學(兒科影像捲)》繪製插圖。為2017年1月《CancerCell》設計繪製封麵。 2015年齣版科普圖書《寶貝健康速查辭典》;2016年齣版長篇小說《24小時》,獲2016年度衛生計生委文化推廣作品;2017年齣版長篇小說《兒科病房》。 |
| 目錄 |
| *一章 新生篇 *一節 初生*一次 第二節 清潔是藝術 第三節 對錯“老經驗” 第四節 新生常見病 第五節 黃疸是麻煩 第二章 喂養篇 *一節 母乳可靠 第二節 奶粉怎麼用 第三節 輔食和斷奶 第四節 貧血與缺鈣 第五節 口腔的秘密 第三章 發育篇 *一節 身高和體重 第二節 “三圍”與“三浴” 第三節 運動進行時 第四節 心理巧發育 第五節 校對“生物鍾” 第四章 發熱篇 *一節 發熱的“公式” 第二節 發熱的價值 第三節 高熱的危害 第四節 發熱與退熱 第五節 洗浴退熱法 第五章 咳嗽篇 *一節 “麻煩製造者” 第二節 咳嗽的“秘密” 第三節 “”不簡單 第四節 肺炎怎麼辦 第五節 奇怪的咳嗽 第六章 皮疹篇 *一節 自助辨皮疹 第二節 濕疹挺常見 第三節 幼兒急疹說 第四節 反復蕁麻疹 第五節 齣疹傳染病 第七章 嘔吐篇 *一節 寶寶也嘔吐 第二節 嘔吐這樣做 第三節 紊亂與炎癥 第四節 “多”“少”都是病 第五節 當心腸套疊 第八章 腹瀉篇 *一節 怎樣算腹瀉 第二節 細菌性痢疾 第三節 鞦季腹瀉病 第四節 便秘細調養 第九章 疫苗篇 *一節 *一類疫苗 第二節 第二類疫苗 第三節 病毒傳染病 第四節 細菌傳染病 第五節 遠離傳染病 第十章 實戰篇 *一節 看病全指導 第二節 血尿便常規 第三節 傢庭急救法 第四節 實用小藥箱 第五節 旅行保平安 |
| 在綫試讀部分章節 |
| 當心腸套疊 不是所有的嘔吐都必須火速就醫,但更不是所有的嘔吐都能夠在傢從容麵對,因為有的疾病一旦沒能及時發現,給予有效治療,就可能帶給寶寶嚴重的傷害,比如腸套疊。 腸套疊占腸梗阻的15%~20%,是指一段腸管套入與其相連的腸腔內,並導緻腸內容物通過障礙,絕大數是近端腸管嚮遠端腸管內套入。腸套疊包括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 原發性腸套疊多發生於小寶寶,繼發性腸套疊多見於大寶寶。 一個記憶猶新的真實病例 二十幾年前,當我還是醫學實習生時,曾經和帶教醫生一起在兒內科門診坐診。 那邊,帶教醫生正在忙著為一個坐臥不寜、哭聲震耳欲聾的寶寶查看咽喉,看上去應該是個化膿性扁桃腺炎的患兒。而一位母抱著一個臉色有些蒼白1、大約八九個月2大的胖寶寶3坐在瞭我的麵前。 由於恰好是吃晚飯的時間,患兒相對較少,所以時間上允許我先接診患兒然後交給帶教醫生復診。孩子的母滿麵愁容,嚮我訴說著,“我們傢寶貝從早晨開始就不好好吃奶4瞭,一個勁兒的嘔吐5,犯起勁兒6來就哭得死去活來7,哭完以後又一直打蔫8,這麼反復摺騰瞭好幾迴9瞭!一陣兒陣兒的,也不知道哪裏不舒服啊。” “排便瞭嗎?”此刻,我的腦子裏已經跳齣三個字,但並不能完全確定,於是小心翼翼的進一步追問。 “沒有10。”那位母依舊愁眉不展。 “請把孩子放到診床上。”我把她和她懷中的寶寶帶到旁邊的診查床邊。 結果,平生*一次,我通過觸診竟然在寶寶的腹部摸到瞭教科書上描述的“右季肋區條索狀包塊11”,也確診瞭一個非常容易被內科醫生誤診的疾病——腸套疊。 盡管這個病例還不算是典型的腸套疊,但卻基本涵蓋瞭這一疾病的全部特徵性要素—— 1.腸套疊寶寶因為腹部疼痛和腸道齣血,大多存在麵色蒼白、冷汗淋灕的錶現。 2.2歲以下的寶寶容易遭遇腸套疊,特彆是4~10個月左右的寶寶更是較為常見,不過近年來寶寶發生腸套疊的年齡段有擴大的趨勢,小至2、3個月,大到學齡兒童都有患病者。 3.腸套疊多半發生在相對較胖的寶寶身上。 4.該病起病相對隱匿,故而很容易被媽媽忽視,寶寶經常因為腹痛而拒乳或食欲減退。 5.嘔吐,是腸套疊的特徵之一,但不是錶現。 6.~7.發生腸套疊時,腸蠕動將套入的腸管嚮前推進,腸係膜被牽拉,腸套疊鞘部産生強烈收縮而引起劇烈疼痛,於是寶寶齣現特徵性錶現,即陣發性哭鬧,哭起來聲嘶力竭、激烈而痛苦,一陣陣的哭聲持續數分鍾之久,停不下來。蠕動波過後,疼痛立即減輕,寶寶就會安靜如常。 8.腸套疊寶寶大多精神萎靡、嗜睡。 9.由於腸蠕動的關係,腸套疊一會兒套得很緊,一會又會相對變鬆,所以寶寶的腹痛、哭鬧都是一陣陣的反復發作。 10.腸套疊寶寶在發病早期,因腸道梗阻不通,錶現為“沒有排便”,而後期約五分之四的寶寶會齣現典型糞便,即“果醬膠凍樣”大便。一般伴隨著啼哭,幾小時後寶寶排齣來的暗紅色糞便呈稀薄黏液或膠凍樣果醬色,提示腸係膜被嵌入腸壁,發生血液循環障礙,引起黏膜齣血、水腫,齣現瞭血便。 |
..........
閱讀體驗上,我必須給這本書點贊。它完全沒有那種枯燥的醫學科普書的冰冷感。作者的文風非常親切、帶著一股東北人特有的幽默和實在勁兒,仿佛真能聽見這位主任在耳邊絮叨。特彆是關於“如何與醫生高效溝通”那一章節,簡直是金玉良言。以前去醫院,我總是緊張得舌頭打結,問不到點子上,拿到的檢查單也看不明白。這本書教會我如何整理病程記錄,如何清晰地描述孩子的異常行為(比如拉稀的次數、糞便的顔色和狀態,以及嘔吐的頻率和噴射程度),這些細節的記錄,極大地幫助瞭後續的診斷效率。更重要的是,它在心理建設上給予瞭巨大的支持。很多傢長都害怕“小病拖大病”,這本書用科學數據和大量的臨床經驗告訴我,哪些癥狀是生理性的自我調節,哪些是真正的危險信號,幫我成功過濾掉瞭許多不必要的恐慌,真正做到瞭“不信謠,不傳謠,科學應對”。
評分對我這樣一個新手媽媽來說,這本書提供的安全感是無可替代的。它最打動我的是那種強烈的責任感和同理心。作者在介紹一些嚴重疾病的鑒彆時,措辭非常謹慎,反復強調瞭“一旦齣現哪些跡象,必須立即去急診”,這種對生命的敬畏感貫穿始終。它不是鼓吹傢長自己當醫生,而是鼓勵傢長成為醫生最得力的“信息提供者”和孩子最及時的“初步觀察者”。很多育兒書會美化育兒過程,但這本書的描述是真實的、有挑戰性的,它承認育兒的艱辛,並提供瞭一個經過驗證的應對工具箱。當我看到它對“發燒”的處理建議時,沒有一味地推薦退燒藥,而是根據寶寶的月齡和精神狀態區分瞭處理優先級,這體現瞭極高的專業素養和人文關懷。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育兒指南,不如說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狀,讓我敢於直麵育兒路上的風風雨雨,因為我知道,我已經有瞭一份靠譜的“參謀”在手邊。
評分這本書的“預防”部分是其區彆於市麵上其他多數“急救手冊”的精髓所在。它真正做到瞭將“治”與“防”有機結閤。例如,關於如何構建寶寶的免疫屏障,書中詳細拆解瞭益生菌的選擇標準、不同階段的疫苗接種建議,以及如何通過營養配比來增強抵抗力。我特彆喜歡它對環境因素的探討,比如室內濕度對呼吸道疾病的預防作用,以及如何安全地使用加濕器,避免二次汙染。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卻是決定孩子一年能少生幾次病的關鍵。很多書隻教你生病瞭怎麼辦,而這本書,更像一位全科的傢庭健康顧問,引導我從源頭上管理孩子的健康環境。通過實踐書中的一些生活習慣調整,比如更科學的洗手流程和玩具消毒頻率,我發現孩子今年鞦鼕季感冒的頻率明顯降低瞭,這比起處理一次重感冒帶來的身心俱疲,簡直是天壤之彆。
評分這本書的編排結構簡直是為我們這些沒時間深挖專業文獻的職場父母量身定製的。它沒有冗長復雜的醫學術語,而是采用瞭清晰的“癥狀-原因-處理-預防”的邏輯鏈條,直擊痛點。舉個例子,針對寶寶濕疹這個頑固問題,它不像其他書隻告訴你“保濕、保濕”,而是深入剖析瞭不同類型的濕疹(比如脂溢性皮炎和特應性皮炎)在外觀上的細微差彆,並針對性地給齣瞭不同的外用藥膏選擇建議和生活環境的調整方案。這種層層遞進的分析,極大地提升瞭我對孩子病情的理解深度。我記得有一次孩子肚子脹氣,我原本以為是吃多瞭,結果對照書裏的描述,意識到可能是某種食物不耐受的早期信號。通過調整輔食結構,問題果然迎刃而解。這種能夠快速在實際生活中應用並見效的知識,纔是真正有價值的。它提供的不僅僅是治療方案,更是一種係統性的健康管理思維,讓我對孩子的長期健康有瞭更清晰的規劃,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地應對每一次突發狀況。
評分終於找到一本真正貼近傢長日常焦慮的育兒書瞭!我一直很苦惱,孩子一有點小毛病,網上的信息五花八門,真假難辨,讓人心慌意亂。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就是它的實用性和針對性。它不是那種泛泛而談的理論書籍,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語速適中的兒科主任坐在你身邊,手把手教你識彆那些最常見、最讓人手足無措的“小麻煩”。比如,孩子半夜突然開始劇烈咳嗽,你該如何判斷是普通感冒還是需要立刻就醫的信號?書裏用瞭很多生活化的例子,圖文並茂地展示瞭不同時期寶寶的體溫變化麯綫和精神狀態對比,讓人豁然開朗。我尤其欣賞它在“居傢護理”方麵的細緻入微,很多小技巧,比如如何正確測量耳溫、如何用溫水擦拭幫助物理降溫,這些都是教科書上不會詳細提及,但卻是傢長急需的“救命稻草”。它教會我的不是盲目聽從醫囑,而是建立起一套初步的、基於科學的判斷體係,讓我在麵對孩子生病時,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和穩定的情緒,而不是一味地恐慌。這本書真正做到瞭“授人以漁”,讓我感覺自己不再是一個焦慮的旁觀者,而是一個有準備的“傢庭小醫生助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