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图书名称: | 儿科主任说 宝宝生病这么办 |
作 者: | 刘薇 |
定价: | 49.00 |
ISBN号: | 9787302480563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开本: | 16 |
装帧: | 平装 |
出版日期: | 2017-10-1 |
印刷日期: | 2017-10-1 |
编辑推荐 |
宝爸宝妈从入门到精通的育儿必读书! 10个维度,50篇文章,全面解析新生宝宝的方方面面,只为宝宝健康! 少一点不明觉厉的科普知识,多一些儿科医生的实际操作,从此给宝宝更科学的爱! 比搬不动的育儿宝典更薄,但简洁不简单而且更实用的宝爸宝妈必读书! |
内容介绍 |
《儿科主任说:宝宝生病这么办》是儿科主任医师刘薇20余年从医经验的呈现,《儿科主任说:宝宝生病这么办》围绕宝宝的新生、喂养、发育、发热、咳嗽、皮疹、呕吐、腹泻、疫苗和实战等10个方面,用50篇文章全面解析宝宝的成长细节,360°情景再现儿科的真实问诊过程,“手把手”帮助各年龄段尤其是新生宝宝的家长全方位护航宝宝健康成长。 |
作者介绍 |
刘薇,原天津市儿童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于《中华儿科》《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天津医药》《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等医学核心期刊以作者身份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参与编纂《全国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教材》,撰写儿童用药误区分析章节。应邀于《时尚健康》《时尚育儿》《环球时报》《家庭育儿》等杂志报刊刊登健康科普类文章近200万字。 参与编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并绘制插图。为人卫版《飞秒激光屈光手术学》绘制封面及插图。为《中华影像学(儿科影像卷)》绘制插图。为2017年1月《CancerCell》设计绘制封面。 2015年出版科普图书《宝贝健康速查辞典》;2016年出版长篇小说《24小时》,获2016年度卫生计生委文化推广作品;2017年出版长篇小说《儿科病房》。 |
目录 |
*一章 新生篇 *一节 初生*一次 第二节 清洁是艺术 第三节 对错“老经验” 第四节 新生常见病 第五节 黄疸是麻烦 第二章 喂养篇 *一节 母乳可靠 第二节 奶粉怎么用 第三节 辅食和断奶 第四节 贫血与缺钙 第五节 口腔的秘密 第三章 发育篇 *一节 身高和体重 第二节 “三围”与“三浴” 第三节 运动进行时 第四节 心理巧发育 第五节 校对“生物钟” 第四章 发热篇 *一节 发热的“公式” 第二节 发热的价值 第三节 高热的危害 第四节 发热与退热 第五节 洗浴退热法 第五章 咳嗽篇 *一节 “麻烦制造者” 第二节 咳嗽的“秘密” 第三节 “”不简单 第四节 肺炎怎么办 第五节 奇怪的咳嗽 第六章 皮疹篇 *一节 自助辨皮疹 第二节 湿疹挺常见 第三节 幼儿急疹说 第四节 反复荨麻疹 第五节 出疹传染病 第七章 呕吐篇 *一节 宝宝也呕吐 第二节 呕吐这样做 第三节 紊乱与炎症 第四节 “多”“少”都是病 第五节 当心肠套叠 第八章 腹泻篇 *一节 怎样算腹泻 第二节 细菌性痢疾 第三节 秋季腹泻病 第四节 便秘细调养 第九章 疫苗篇 *一节 *一类疫苗 第二节 第二类疫苗 第三节 病毒传染病 第四节 细菌传染病 第五节 远离传染病 第十章 实战篇 *一节 看病全指导 第二节 血尿便常规 第三节 家庭急救法 第四节 实用小药箱 第五节 旅行保平安 |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
当心肠套叠 不是所有的呕吐都必须火速就医,但更不是所有的呕吐都能够在家从容面对,因为有的疾病一旦没能及时发现,给予有效治疗,就可能带给宝宝严重的伤害,比如肠套叠。 肠套叠占肠梗阻的15%~20%,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绝大数是近端肠管向远端肠管内套入。肠套叠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肠套叠多发生于小宝宝,继发性肠套叠多见于大宝宝。 一个记忆犹新的真实病例 二十几年前,当我还是医学实习生时,曾经和带教医生一起在儿内科门诊坐诊。 那边,带教医生正在忙着为一个坐卧不宁、哭声震耳欲聋的宝宝查看咽喉,看上去应该是个化脓性扁桃腺炎的患儿。而一位母抱着一个脸色有些苍白1、大约八九个月2大的胖宝宝3坐在了我的面前。 由于恰好是吃晚饭的时间,患儿相对较少,所以时间上允许我先接诊患儿然后交给带教医生复诊。孩子的母满面愁容,向我诉说着,“我们家宝贝从早晨开始就不好好吃奶4了,一个劲儿的呕吐5,犯起劲儿6来就哭得死去活来7,哭完以后又一直打蔫8,这么反复折腾了好几回9了!一阵儿阵儿的,也不知道哪里不舒服啊。” “排便了吗?”此刻,我的脑子里已经跳出三个字,但并不能完全确定,于是小心翼翼的进一步追问。 “没有10。”那位母依旧愁眉不展。 “请把孩子放到诊床上。”我把她和她怀中的宝宝带到旁边的诊查床边。 结果,平生*一次,我通过触诊竟然在宝宝的腹部摸到了教科书上描述的“右季肋区条索状包块11”,也确诊了一个非常容易被内科医生误诊的疾病——肠套叠。 尽管这个病例还不算是典型的肠套叠,但却基本涵盖了这一疾病的全部特征性要素—— 1.肠套叠宝宝因为腹部疼痛和肠道出血,大多存在面色苍白、冷汗淋漓的表现。 2.2岁以下的宝宝容易遭遇肠套叠,特别是4~10个月左右的宝宝更是较为常见,不过近年来宝宝发生肠套叠的年龄段有扩大的趋势,小至2、3个月,大到学龄儿童都有患病者。 3.肠套叠多半发生在相对较胖的宝宝身上。 4.该病起病相对隐匿,故而很容易被妈妈忽视,宝宝经常因为腹痛而拒乳或食欲减退。 5.呕吐,是肠套叠的特征之一,但不是表现。 6.~7.发生肠套叠时,肠蠕动将套入的肠管向前推进,肠系膜被牵拉,肠套叠鞘部产生强烈收缩而引起剧烈疼痛,于是宝宝出现特征性表现,即阵发性哭闹,哭起来声嘶力竭、激烈而痛苦,一阵阵的哭声持续数分钟之久,停不下来。蠕动波过后,疼痛立即减轻,宝宝就会安静如常。 8.肠套叠宝宝大多精神萎靡、嗜睡。 9.由于肠蠕动的关系,肠套叠一会儿套得很紧,一会又会相对变松,所以宝宝的腹痛、哭闹都是一阵阵的反复发作。 10.肠套叠宝宝在发病早期,因肠道梗阻不通,表现为“没有排便”,而后期约五分之四的宝宝会出现典型粪便,即“果酱胶冻样”大便。一般伴随着啼哭,几小时后宝宝排出来的暗红色粪便呈稀薄黏液或胶冻样果酱色,提示肠系膜被嵌入肠壁,发生血液循环障碍,引起黏膜出血、水肿,出现了血便。 |
..........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