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想讓孩子近你,先讓孩子信任你
定價:29.8元
作者:潘鴻生
齣版社:北京工業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563949632
字數:220000
頁碼:273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目錄
第章 把尊重孩子作為傢庭教育的基礎
尊重孩子是一切教育的前提 3
蹲下來是尊重孩子的另一種姿態 7
尊重孩子的隱私,贏得孩子的信賴 13
尊重孩子就要給足孩子麵子 18
尊重孩子的人格,把孩子當作獨立的人 22
不要操之過急,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 28
尊重孩子的選擇,給孩子做主的權利 34
第二章 用陪伴贏得孩子的心
陪伴是*好的教育 43
陪孩子一起玩耍 46
多陪孩子聊聊天 51
世界那麼大,帶孩子去看看 57
給孩子更多的愛和關注 62
擁抱是給孩子*好的禮物 66
再忙再纍也要陪陪孩子 73
第三章 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
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 83
贊美讓孩子更 90
讓孩子發現自己與眾不同 95
孩子因賞識而進步 101
用鼓勵陪伴孩子成長 105
賞識讓孩子揚起自信的風帆 110
第四章 用信任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信任是孩子成長的力量 117
學會嚮孩子道歉 122
不要讓孩子和彆人做比較 127
對孩子說到做到,信守承諾 131
放下架子,與孩子平等相處 136
正確看待孩子交異性朋友 140
第五章 父母要與孩子共同成長
父母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 147
管不住情緒,孩子就將離你遠去 151
不要將未完成的夢想強加在孩子身上 157
提升自身素質,教育孩子的同時完善自己 162
父母並不完美,何必苛求孩子十全十美 166
不要給孩子設定過高的期望值 169
第六章 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
孩子需要體驗生活的機會 177
讓孩子嘗試他想做的事 181
讓孩子自己處理問題 184
給孩子承擔責任的機會 190
給孩子盡情玩耍的自由 195
彆把孩子的分數看得那麼重要 200
給孩子真正自由的空間和時間 205
第七章 與孩子建立良好的子關係
孩子的話,父母是否真的聽懂瞭 213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218
打罵教育不齣好孩子 223
重視與孩子的非語言溝通 225
父母越嘮叨,孩子越不聽話 230
與孩子多用協商的語氣說話 233
讓孩子心甘情願地接受父母的批評 238
第八章 正麵教育讓孩子的心靈更強大
溫暖的傢是孩子心靈*好的土壤 245
對孩子提齣的各種問題要有足夠的耐心 249
感恩讓孩子的生命更充實 254
鼓勵孩子,與孩子一起麵對挫摺 259
有瞭寬容,更容易贏得孩子的信任 265
從溺愛孩子的鏇渦中擺脫齣來 269
很多傢長都希望成為孩子的知己,成為陪伴孩子一起成長的夥伴。但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發現,很多孩子會抵觸情緒,不願意讓傢長近自己。為此,很多傢長苦惱不已。其實,每個孩子也都會有自己的想法,他們希望得到的夥伴不是在生活中對自己指手畫腳、高高在上的人,而是一個自己信任、也信任自己,能讓自己打開心扉講齣內心煩惱的人。
本書結閤當下熱點的案例,及中外一些名傢的理論,讓每一位傢長都學習到,如何近孩子,如何成為孩子的知心夥伴。
潘鴻生,暢銷書作者、圖書策劃人、心靈成長導師,對於青少年教育具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近年來緻力於傢庭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及自我提升等相關領域的研究和著述工作。其作品以故事見長,說理精闢,實用性強,為傢長和孩子之間架起瞭一座溝通、理解、近的橋梁,得到讀者的一緻好評和支持。曾策劃、撰寫過《好傢風成就好孩子》、《做人如水的哲學》、《聽南懷瑾大師講莊子》等圖書。
關聯模闆【結束】節點,請勿手動操作節點內的內容!!!這本書給我最大的震撼,在於它徹底顛覆瞭我對“溝通”的傳統認知。我一直認為,溝通就是信息的有效傳遞,所以我會努力清晰、簡潔地錶達我的要求和期望。然而,這本書用大量的篇幅闡述瞭“非語言信息”和“內在意圖”的重要性。它提醒我們,孩子是通過觀察我們的錶情、語調甚至身體姿態來解讀我們是否真的接納他們。書中有一個小練習讓我印象深刻,那就是要求傢長在和孩子說話時,先做三次深呼吸,確保自己的心率平穩下來。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動作,卻極大地改善瞭我處理衝突時的態度。當我不再帶著“戰鬥”的姿態去麵對孩子時,孩子自然也就卸下瞭防備。這本書與其說是教我們如何與孩子“套近乎”,不如說是提供瞭一套實現“內在平靜”的方法論,因為隻有父母內心先平靜瞭,纔能真正成為孩子可以依靠的“安全港灣”。它教會我的,是紮根於自身,然後纔能自然地嚮外散發影響力,這種由內而外的轉變,是任何技巧所無法替代的寶貴財富。
評分如果說市麵上大多數育兒書都在教父母如何“管理”孩子,這本書則是在教我們如何“自我管理”,以便更好地與孩子相處。它的章節設置很有邏輯,從建立安全感的基礎,到處理青春期特有的敏感話題,層層遞進。我尤其欣賞它對“負麵情緒”的解讀。過去,我總是努力營造一個“快樂”的傢庭氛圍,一旦孩子錶現齣沮喪或憤怒,我就會感到焦慮,急於“修正”他們。這本書讓我明白,負麵情緒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信息載體”,它們在告訴我們孩子哪裏需要幫助。書中提供的那套“命名情緒——確認感受——引導錶達”的流程,是我嘗試過的最有效的方法。它解放瞭我自己,讓我不再需要為孩子的情緒負責,而是引導孩子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這種賦權感,不僅對孩子有效,對我自己也是一種極大的解脫。我們傢庭的對話氛圍明顯柔和瞭許多,爭吵的時間減少瞭,取而代之的是更深層次的相互理解,這種質的飛躍,是任何物質奬勵都無法比擬的。
評分老實說,我一開始對這類傢庭教育書籍是持保留態度的,總覺得市麵上太多販賣焦慮的內容,真正有價值的鳳毛麟角。但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沒有過度渲染父母的“焦慮”,而是聚焦於建立一種可持續的、放鬆的親子關係。書中對“信任”的探討非常深刻,它不是簡單地說“要相信孩子”,而是深入剖析瞭信任是如何在一筆一劃的日常互動中纍積起來的。我特彆喜歡它提到的小細節,比如傢長在承諾某件事後,哪怕是很小的事情,也要堅決做到,即使做不到也要及時、坦誠地解釋原因。這對我觸動很大,因為我常常因為忙碌而隨口答應孩子一些事,然後就忘瞭,事後敷衍瞭事。這本書讓我意識到,這些“小小的失信”,在孩子心裏堆積起來,可能就是我們關係中的巨大裂痕。它引導我把目光從“我如何管教孩子”轉嚮“我如何成為一個值得孩子依靠和分享秘密的人”。閱讀的過程中,我感覺自己像是在進行一場深刻的自我反思,它不是在評判我過去做得如何,而是在提供一套可以立即上手的工具箱,讓我有勇氣去修復那些不經意間留下的疏離感。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風格非常溫暖,但內核卻異常紮實,充滿瞭心理學研究的支持,讀起來既有溫度又不失深度。最讓我感到耳目一新的是它對“邊界感”的闡述。作為亞洲傢庭的一員,我們常常被教導要“親密無間”,恨不得把孩子的一切都管好,生怕他們走彎路。這本書卻旗幟鮮明地指齣,真正的親近,建立在彼此尊重獨立人格的基礎上。它細緻地分析瞭何時該“推開一步”讓孩子自己嘗試,何時該“上前一步”提供支持。這種平衡的藝術,我以前總是拿捏不準,要麼過度保護,要麼乾脆放任自流。書中提供瞭很多情景模擬,讓我能提前預演如何在不傷害孩子自尊的前提下,讓他們承擔起本該屬於他們的責任。這種“有距離的愛”,反而讓我們的交流變得更加真誠,因為孩子知道,我愛的是他這個人,而不是我為他塑造的那個“完美形象”。閱讀完後,我不再那麼害怕孩子犯錯,反而期待他們能帶著自己的“作品”(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來找我討論,因為我知道,我的角色已經從“裁判”轉變成瞭“終身學習的夥伴”。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這種“技術派”傢長量身定製的指南!我一直信奉科學育兒,對各種教育理論瞭如指掌,但真到瞭麵對孩子那張寫滿情緒的小臉時,我那些理論知識就顯得蒼白無力瞭。這本書沒有給我一堆空洞的口號,而是像一個經驗豐富的朋友在耳邊細細道來,特彆是在處理孩子“逆反期”的小衝突時,它的建議簡直是立竿見影。我記得有一次孩子因為玩具被彆的小朋友拿走而大哭不止,我習慣性地想去講道理,分析對錯,結果他哭得更厲害瞭。翻到書中關於“共情式傾聽”的那一章,我嘗試著放下自己的“教育者”身份,蹲下來,隻是靜靜地看著他,用非常平靜的語氣說:“你現在一定很難過,因為你很喜歡那個玩具。”那一刻,他的情緒像是找到瞭一個齣口,哭聲漸漸小瞭,開始願意和我說話瞭。這種從“解決問題”到“接納情緒”的轉變,讓我深刻體會到,原來所謂的“親近”,不是靠我說瞭多少“正確的話”,而是靠我是否真正聽懂瞭孩子那尚未成形的委屈和需求。它讓我這個習慣瞭用邏輯武裝自己的成年人,學會瞭如何用柔軟的心去觸碰孩子的心靈,那種感覺,就像是打通瞭一條以前堵塞的溝通管道,豁然開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