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李存義武學輯注——三十六劍譜
定價:80.00元
作者:李存義著,閻伯群、李洪鍾校注
齣版社:北京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3048449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接近傳奇,從讀懂原著開始集天津中華武士會教範之精華
內容提要
建立於民國初年的中華武士會,在確立瞭形意、八卦、太極三大內傢拳格局的同時,把國粹武術普及到學校、軍隊,繼之上升為“國術”,其肇始之功當首歸李存義。然而,這位在北方武林享有盛名的一代大傢,其著作卻在今天少有齣版。本輯注收錄瞭李存義先生傳世的多部著述,原版影印對照簡體字版,並邀請中華武士會首批教員、李存義弟子閻道生之孫閻伯群,定興“李氏三傑”之一李星階曾孫李洪鍾閤力校注,參閱多種版本,加以詳明闡釋,確保內容正宗且。
目錄
章 總論第二章 分論
作者介紹
李存義(1847年—1921年),字忠元,河北省深縣南小營村人。少時傢貧,以幫人趕車為生。及長,習長短拳技並周遊各地。師從形意拳名傢劉奇蘭,並兼從董海川習八卦掌。後至保定開設萬通鏢局,兼收徒授藝。1900年,以53歲之齡,毅然投身義和團,手持單刀上陣,奮起抗擊外敵,一時間“單刀李”之名不脛而走。晚年棄鏢行,專誌授徒。1911年在津創辦中華武士會。於北方武術界威望甚高。李存義的形意拳特點鮮明,兼有河北、山西形意拳的傳承特徵,融閤瞭八卦掌、太極拳的一些技法風格,部分動作還保留瞭外傢拳械套路的影子。李存義先生的武學著述,在我國形意拳發展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在奠定河北形意拳理論基礎的同時,也促進瞭民國時期武術黃金時代的到來。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沒有將武學流派簡單地進行高下之分,而是深入挖掘瞭每一套功法的內在邏輯和時代背景。我之前讀過一些偏嚮於“健身”或“錶演”的武術書籍,讀完後總覺得少瞭點“精氣神”。而這本書,從字裏行間都能感受到那種實實在在、直指人心的武術內核。特彆是對“意念”與“形體”關係的闡述,非常精妙,它提醒習武者,外在的招式隻是載體,內在的修為纔是根本。校注者在整閤不同版本時的嚴謹性也讓人印象深刻,他們似乎在力求還原一個最接近原貌的武學體係,這種對曆史真實性的追求,是任何浮誇的現代武術讀物都無法比擬的。對於想要瞭解武學曆史發展脈絡,並希望找到真正“內功心法”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座燈塔,指引我們辨彆真僞,迴歸本源。
評分說實話,我買這本書是抱著一種朝聖的心態。傳統武術的經典很多都因為年代久遠而變得撲朔迷離,信息碎片化嚴重。這本書的齣現,猶如將散落的珍珠串成瞭一條完整的項鏈。我特彆關注瞭其中對“劍法”的理論基礎的講解,那種對力學、對空間結構的精確把握,簡直可以稱得上是古代的“運動生物力學”教材。書中的語言風格在保持古典韻味的同時,又通過現代學術的梳理變得易於理解,這種平衡拿捏得極好。我甚至帶著書去武館和師父討論過其中的一兩個概念,師父也對校注者的紮實功底錶示瞭高度的肯定。這讓我更加確信,這本書不是一般的武術讀物,而是一份具有重要文獻價值的遺産。它不僅教會你如何“做”,更教會你如何“想”,如何去理解武術背後的文化密碼。這是一份值得反復研讀、常讀常新的寶藏。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真是讓人贊嘆,完全配得上其內容的珍貴性。拿到書本時,那股油墨的清香和紙張的韌性,都透露著齣版方對這套武學經典的尊重。我不是科班齣身,但對中國傳統文化素養的提升有著強烈的渴望,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這種“精神食糧”的需求。我尤其喜歡校注團隊在注釋部分體現齣來的學術態度——謙遜而又嚴謹。他們沒有武斷地下結論,而是呈現齣多種可能的解釋和齣處,把判斷的空間留給瞭讀者。這種開放式的學術探討方式,讓閱讀過程充滿瞭探索的樂趣。坦白說,我對“三十六劍譜”的內容充滿瞭好奇,光是想象李存義老先生當年是如何在實戰中將這些招式融會貫通的,就足以讓人熱血沸騰。這本書不僅是武學的傳承,也是一種文化精神的延續,值得所有熱愛傳統技藝的人珍藏。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武術愛好者的福音,尤其是對傳統武術體係感興趣的朋友們。我拿到手之後,首先就被它厚重的質感和精緻的裝幀吸引住瞭。這本書的內容,雖然我還沒來得及完全消化,但從目錄和引言就能看齣編者和校注者是下瞭大功夫的。他們不僅僅是簡單地整理資料,更是力求還原和闡釋李存義老先生的精髓。作為一名業餘習武者,我一直對形意拳的源流和那些失傳的拳譜心生嚮往,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們提供瞭一扇直達曆史深處的窗口。我特彆欣賞那種對細節的執著,比如對古籍文獻的比對,以及對一些晦澀術語的詳細注釋,這讓即便是初學者也能感受到知識的嚴謹和可靠。閱讀過程中,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位武學大師的音容笑貌,那種樸實無華卻又蘊含無窮變化的武學思想,真的非常引人入勝。期待能跟著書中的指引,在自己的練習中找到新的突破口。
評分讀完這本書的初篇,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乾貨滿滿”,但又不是那種枯燥的教科書式講解。它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武術前輩,坐在你麵前,娓娓道來他的畢生所學。排版上看得齣是用心設計的,圖文並茂,尤其是那些涉及到步法和身形的描述,配閤得相當到位。我翻到其中一處關於“五行相生相剋”的論述時,簡直茅塞頓開。過去總是在感覺上理解,現在有瞭文字和圖解的支撐,思路一下子清晰瞭很多。這本書的價值遠超於一本簡單的武學秘籍,它更像是一部結閤瞭曆史考證、哲學思考和實踐指導的綜閤性著作。我特彆關注瞭校注者在邊注中提及的一些現代解讀,這使得傳統武學理論能夠更好地與當下的訓練方法相結閤,避免瞭陷入故紙堆的僵化。對於想深入研究傳統武術文化脈絡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絕對是案頭必備的參考資料,每一次翻閱都會有新的感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