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体育赛事风险管理研究:基于项目管理理论视角
定价:55.00元
作者:高岩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64425623
字数:
页码:24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通过对体育赛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体育赛事风险管理研究:基于项目管理理论视角》系统分析了举办和承办体育赛事可能产生的风险。特别是对典型赛事和案例的分析,有助于充分认识举办体育赛事过程中涉及的赛事承办、竞赛组织、赛事商业开发等方面的问题。
目录
1 绪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主要观点及创新点
1.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4 研究步骤分析
1.5 体育赛事风险研究综述
2 体育赛事基本概念与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2.1 体育赛事的概念与主要特征
2.2 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3 体育赛事风险管理范畴
3.1 体育赛事风险的定义及体育赛事项目特征分析
3.2 体育赛事风险管理基本理论
3.3 体育赛事内部风险因素分析
3.4 体育赛事生命各周期风险影响
3.5 体育赛事风险管理的3个阶段
3.6 体育赛事风险识别
3.7 体育赛事风险评估
3.8 体育赛事风险的应对
3.9 体育赛事风险控制
4 基于风险理论的体育赛事风险评价体系建构
4.1 体育赛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 体育赛事风险评估指标的初选
4.3 体育赛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优化
4.5 体育赛事风险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要求
4.6 体育赛事风险评估模型采用的主要方法
5 模糊综合分析法在四川网球中心承办国际体育赛事的风险评估研究
5.1 四川国际网球中心简介
5.2 体育赛事风险评估指标确定依据
5.3 体育赛事风险评价具体指标
5.4 体育赛事风险指标权重确定及综合评估
6 结论与建议
6.1 建议
6.2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函调专家与咨询专家具体情况
附件2 体育赛事风险管理调查问卷
附件3
附件4
附件5 广州市2010年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附件6 体育赛事申办书案例
作者介绍
高岩,男,1980年1月出生,辽宁铁岭人,教育学博士,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北京体育大学毕业,现工作于遵义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主要从事田径运动项目教学、《运动训练学》《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教学工作。硕士、博士期间参与国家社科课题1项,主研、主持完成省级课题1项,在省级***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
文摘
序言
1 绪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主要观点及创新点
1.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4 研究步骤分析
1.5 体育赛事风险研究综述
2 体育赛事基本概念与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2.1 体育赛事的概念与主要特征
2.2 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3 体育赛事风险管理范畴
3.1 体育赛事风险的定义及体育赛事项目特征分析
3.2 体育赛事风险管理基本理论
3.3 体育赛事内部风险因素分析
3.4 体育赛事生命各周期风险影响
3.5 体育赛事风险管理的3个阶段
3.6 体育赛事风险识别
3.7 体育赛事风险评估
3.8 体育赛事风险的应对
3.9 体育赛事风险控制
4 基于风险理论的体育赛事风险评价体系建构
4.1 体育赛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 体育赛事风险评估指标的初选
4.3 体育赛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优化
4.5 体育赛事风险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要求
4.6 体育赛事风险评估模型采用的主要方法
5 模糊综合分析法在四川网球中心承办国际体育赛事的风险评估研究
5.1 四川国际网球中心简介
5.2 体育赛事风险评估指标确定依据
5.3 体育赛事风险评价具体指标
5.4 体育赛事风险指标权重确定及综合评估
6 结论与建议
6.1 建议
6.2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函调专家与咨询专家具体情况
附件2 体育赛事风险管理调查问卷
附件3
附件4
附件5 广州市2010年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附件6 体育赛事申办书案例
我对这本书的整体结构和论述逻辑非常好奇,一个好的项目管理理论应用案例,其说服力往往来自于逻辑的层层递进。我推测它可能首先会概述体育赛事项目的特殊性,然后引入项目风险管理五大过程(规划、识别、分析、应对、监控),并对每一个过程进行详细的“体育化”解读。我尤其想看它如何处理“风险沟通”的艺术。在体育赛事中,风险信息的透明度是一把双刃剑:过度的透明可能引发恐慌和负面舆论,而信息不足则可能被视为隐瞒和不负责任。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个基于不同干系人对“风险敏感度”和“权力/利益”矩阵,来定制风险信息披露策略的模型,那将是极具实操价值的理论创新。它不应该只是一本关于“如何避免失败”的书,更应该是一本关于“如何利用已识别的风险,在确保安全底线的前提下,最大化赛事的成功度和影响力”的指南。我期待它能展示出一种积极的风险文化,将风险管理视为提升赛事价值的驱动力,而不是纯粹的合规负担。
评分这本《正版新书——体育赛事风险管理研究:基于项目管理理论视角》的书名读起来就让人觉得内容会非常硬核,它直接点明了研究视角——项目管理理论。我个人在接触体育产业的初期,常常觉得风险管理这块儿更偏向于保险和法律范畴,但如果能结合项目管理那些成熟的流程、工具和方法论(比如WBS分解、范围控制、干系人分析),那对一个大型赛事的成功举办来说,无疑是提供了一个更系统、更可操作的框架。我特别期待它能详细阐述,如何将传统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比如PMBOK指南中的知识领域,有效地映射到体育赛事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从申办、筹备到执行和收尾。比如,在赛事安全和突发事件的应对上,能否提供一套基于项目风险应对策略(规避、减轻、转移、接受)的实战指南。如果书中能给出具体的案例分析,展示如何通过严格的项目章程定义和风险登记册来提前识别那些潜在的球迷冲突、天气影响或赞助商变动等风险,并建立起有效的监控和报告机制,那这本书的价值就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成为一线赛事经理的案头必备手册了。我猜想,作者一定在整合跨学科知识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毕竟体育的非标准化和高情绪化特性,对标准化的项目管理理论提出了不小的挑战。
评分拿到这本关于体育赛事风险管理的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切入角度非常精准,抓住了当前体育商业化加速背景下的一个核心痛点。现在的体育赛事,规模越来越大,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赞助商、媒体、转播商、观众)空前复杂,任何一个环节的闪失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经济损失和品牌声誉受损是小事,公共安全更是头等大事。这本书如果能深入探讨如何用项目管理中的“干系人管理”理论来平衡这些多元且常常相互冲突的需求,那就太棒了。我希望它不仅仅是停留在“要做好沟通”这种泛泛之谈,而是能给出具体的沟通矩阵设计、冲突解决模型,特别是针对跨文化背景下的国际赛事,如何量化和管理“软性风险”,比如文化敏感性或舆论危机。项目的范围蔓延(Scope Creep)在体育赛事中也经常以“增加新的表演环节”、“临时改变场地设置”的形式出现,如果书中能提供一套严谨的变更控制流程,确保每一次变动都有充分的风险评估和资源重估,那么对于追求效率和预算控制的赛事组织者来说,这本书就是一份宝贵的“定海神针”。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里“基于项目管理理论视角”这个定语,让我对它的内容深度抱有很高的期望,我希望它能展现出一种系统性的、流程化的思维方式,而非零散的经验总结。例如,在风险分析方法上,它是否会引入定量风险分析的技术,比如蒙特卡洛模拟,来评估极端天气或安保投入对赛事总成本和工期的影响?这对于编制科学的预算和应急储备金至关重要。更进一步,在项目收尾阶段,风险管理的闭环——经验教训的总结(Lessons Learned)——在体育界往往被草草带过,导致下一次赛事重复犯同样的错误。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套结构化的知识转移机制,如何将赛事执行中发现的新的或未预见的风险点,转化为未来项目启动阶段的输入,形成一个持续改进的风险知识库。如果这本书能将“质量管理”和“风险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比如定义“赛事风险可接受的阈值”作为一种质量标准,那它就超越了单纯的风险规避,上升到了战略层面的风险优化。
评分读到这本书的名字,我就在思考它在处理“不确定性”与“复杂性”之间的关系。体育赛事,尤其是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其复杂性远远超过了一般的工程项目,因为它融合了大量的“社会活动”和“即时执行”的属性。风险管理,归根结底就是处理不确定性。这本书如果能清晰地界定,哪些风险是可以通过项目管理工具有效预测和控制的(如工期延误、资源短缺),哪些是属于“黑天鹅”事件(如全球性疫情、重大会员冲突),以及组织应如何为后者设立弹性机制,而不是徒劳地试图去“管理”它们,那这本书的洞察力就非同一般了。我关注它是否探讨了供应链风险在赛事中的特殊性,比如关键转播设备或安保人员的供应商集中度过高带来的脆弱性。如果能用项目管理的视角,对关键路径上的每一个风险节点进行压力测试,并提供资源平准化的具体方法来应对波动,那么它就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在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中保持专业和镇定的操作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