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三对三篮球实战教程
定价:29.80元
售价:15.2元,便宜14.6元,折扣51
作者: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64423377
字数:
页码:14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由中国教育学会和肯德基共同组织专家编写,分为概述篇、技术篇、战术篇和规则篇四个部分,对三对三篮球技术进行了教学讲解。本书既可作为广大青少年学生、篮球爱好者自学、自练三对三篮球技术的宝典,也可作为体育教师的参考用书。
目录
作者介绍
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以下简称'体育与卫生分会'),成立于1986年12月,是中国教育学会早成立的二级分会,是经民政部备案的合法学术社团。体育与卫生分会成立以来,始终秉承'学术为本,服务立会'的宗旨,始终坚持'体育前沿,繁荣学术研究,推动改革发展'的方针,团结学校体育界的专家、学者、学校校长和一线骨干体育教师,精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学术、科研、教改和培训活动。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受是,它提供了一种系统的、可迁移的思维框架,而非一套死板的招式罗列。许多篮球书籍只是教你“怎么做”,而这本书似乎更关注“为什么这样做”。它在章节的末尾设置的“自测与反思”环节,设计得非常巧妙,它不问你是否能完成某个动作,而是让你去思考在特定场景下,你将如何决策,比如“当你的队友被包夹,且你处于底角三分线外时,你的第一、第二传球选择分别是什么,以及如何判断是否应该立刻出手?”这种引导性的提问,迫使读者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决策流程。这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单纯的技能提升,更像是一本关于高压环境下快速决策和团队博弈的实战哲学指南,对于任何想真正提升球场智商的爱好者来说,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评分视觉辅助材料的运用,是这本书区别于市面上绝大多数同类书籍的关键所在。它深知,对于运动教学来说,纯文字描述的局限性。书中大量的示意图并非简单的平面线条勾勒,而是采用了多角度的透视投影,模拟了场上不同队员的视野。特别是那些关于防守站位和轮转的插画,几乎是三维立体的,你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个球员脚尖的朝向和膝盖的弯曲程度,这对于理解“防守站位的三要素”至关重要。每张图的下方都配有详细的图例注释,它们不是简单的标签,而是对当前情境下“意图”的阐述,例如“此站位旨在压缩传球路线A,迫使对手选择路线B”。这种图文结合的无缝衔接,极大地降低了理解复杂战术的门槛,让人感觉像是有位经验丰富的老教练,实时在你身边进行一对一的沙盘推演。
评分在内容编排上,这本书的体例设置体现了极高的实用主义精神,完全是以“实战效果”为导向进行构建的。它没有过多纠缠于那些不常用的、华而不实的技巧,而是聚焦于三对三这种高强度、快节奏对抗中最核心、最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比如,关于“第三人跑位”的讲解,书中用了一整章的篇幅,详细剖析了进攻方三人位置的动态平衡,并给出了针对不同防守策略(例如换防、绕前、夹击)时,持球人、无球人、掩护人之间应有的默契和预判。书中对“节奏控制”的描述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它没有简单地告诉你要“慢下来”,而是细致地划分了三种不同的进攻节奏,并指出在何时应该提速,何时需要刻意降速来打乱对手的防守部署,这种对“时机”的精确拿捏,是很多普通教程里常常缺失的灵魂。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略带磨砂质感的纸张,配上醒目却不刺眼的字体排版,立刻就给人一种专业、严谨的感觉。我尤其欣赏它在色彩运用上的克制,没有过度花哨的装饰,而是用沉稳的蓝灰调子为主体,中间穿插一些高亮度的橙色或亮黄作为点缀,既凸显了运动的活力,又保持了学术书籍应有的严肃性。翻开内页,纸张的磅数和光滑度拿捏得恰到好处,油墨的清晰度极高,即便是那些复杂的战术图表和人物动作分解图,线条也锐利得仿佛是用激光刻上去的,阅读体验非常舒适,长时间盯着看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装订方面,采用了锁线胶装,书脊可以完全平摊在桌面上,这对于需要边看边做笔记或者对照图示练习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不用费力地去按住书页。侧边裁切得干净利落,每一页的边缘都处理得十分光滑,拿在手里感觉很有分量,能感觉到出版方在实体制作上的投入和对细节的执着追求,这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精品。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功底和逻辑梳理能力,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作者在行文伊始就展现了对篮球运动精髓的深刻理解,绝非那种流于表面的动作指导手册。他采用了一种层层递进的叙事结构,从最基础的步伐、手型开始,如同搭建摩天大楼的地基一般,稳扎稳打地向前推进,每引入一个新的概念,都会用大量的篇幅去解释它背后的原理,比如为什么这个传球角度能最大化受益于肘部的力量释放,而不是简单地说“这样传球”。语言风格极为精炼,逻辑链条清晰到几乎不需要读者去猜测作者的意图。更难得的是,作者在严肃的理论阐述中,穿插了一些极具洞察力的比喻和类比,将抽象的战术意图具象化,比如将挡拆后的跑位比喻为“棋盘上的双车移动”,一下子就让人领悟到空间切割的重要性。读完前几章,我甚至觉得,即便是不打球的人,也能从中领悟到一些关于团队协作和空间管理的高级思维模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