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牛春明太极拳及珍藏手抄老谱
:49元
作者:牛春明, 孟宪民, 陈海鹰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7515405919
字数:107000
页码:33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牛春明太极拳及珍藏手抄老谱》为《太极大家》系列之一。
杨式太极拳正宗传人,杨健侯、杨澄甫亲传弟子牛春明历经战乱、人生坷坎的手抄老谱,全面呈现。
1960年我国**部为太极拳家个人拍摄的纪录片《万年常青》残片,发布。
内容提要
牛春明是杨门“三轩之首”,杨健侯不但将杨家太极之拳剑刀枪及内功心法倾囊相授,而且在晚年秘授其点穴之术。牛春明有很高的太极拳造诣,曾为陈云、滕代远所赏识,拍摄了我国部太极拳纪录片《万年常青》,他为人低调,虽在浙江尤其杭州一带传拳数十年,桃李无数,但其他地域的人知之甚少。为使牛春明太极拳令更多人受益,本书不但收入了牛春明手抄太极拳老谱、他本人对部分拳谱的解释,而且将《万年常青》的残片公之于众,以期太极拳爱好者从这中国首部也是珍贵的太极拳影像中参悟太极三昧。
目录
作者介绍
牛春明,中国20世纪一代太极拳大师,念过私塾,学过医,后专研太极拳,对流传已久的拳理拳论多有体会、阐发。惜“”丢失大部,仅存余稿。
孟宪民,牛春明外孙,1938年生于杭州,毕业于浙江大学。现任春明太极拳馆馆长,杨式太极拳名家牛春明嫡系传人,中国武术段位七段,浙江省涉外武术特级教练。1946年起,师从牛春明系统习练传统太极拳、剑、刀、推手等。
陈海鹰,孟宪民之弟子,现为浙江省丽水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文摘
序言
从技术层面上讲,书中对某些高阶身法和劲力的描绘,达到了令人拍案叫绝的境界。例如,对“引进落空,听劲蓄势”这一环节的分解,它不是停留在简单的“让”和“引”,而是深入到肌肉的放松程度、重心转移的速率控制,以及如何利用对手的力场进行反制。书中提供的图示,虽然是静态的,却成功捕捉到了动态过程中的关键“节点”。我尝试按照书中的提示调整了发力方式,立刻体会到过去一直困扰我的“动作僵硬”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身体的柔韧性和连接性有了显著提升。这表明作者对人体运动力学有着深刻的理解,并将这些复杂的物理原理,巧妙地融入到了太极拳的修行体系之中。对于追求技术突破的资深爱好者而言,这本书提供的洞见是极其宝贵的,它提供的不只是“做什么”,更是“如何做才能达到那个境界”的详尽说明。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纸张的选择很有讲究,摸上去很有质感,完全符合一本珍贵武学典籍应有的厚重感。内页的排版设计也颇具匠心,清晰易读,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很快上手。我特别欣赏它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有些页眉的装饰性花纹,既不喧宾夺主,又增添了一丝古典韵味。装订也十分牢固,翻阅起来毫不费力,让人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能感受到作者或整理者对传统文化深深的敬意,这种对物料和工艺的投入,无疑提升了阅读体验的层次,让人在学习技艺的同时,也能享受到视觉和触觉上的愉悦。希望未来的版本能在字体选择上再多一些变化,或许可以考虑在重要招式名称处使用略微不同的字体以示强调,但总体而言,作为一本传世之作的载体,其物理形态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评分初次翻阅时,我最大的感受是内容组织上的逻辑性和递进性设计得极为精妙。它不像有些武术书籍那样将复杂的技术堆砌在一起,而是采取了一种循序渐进的教学路径。从最基础的桩功和调息心法讲起,稳扎稳打地为读者打下坚实的根基。每一个章节的过渡都处理得非常自然,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师在手把手地指导你,让你能清晰地感知到自己的进步轨迹。特别是对“劲力转换”这一核心概念的阐释,作者没有使用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图解,将抽象的内功原理具象化了。这种从理到法的完整体系构建,极大地帮助读者理解太极拳的精髓远不止于招式表象,而在于内在的修炼和意念的引导。对于长期在招式上停滞不前的习练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张清晰的升级地图,指明了下一步该如何深入探索。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除了武术知识的充盈外,更有一种难得的心灵平静感。阅读的过程,本身就像是一种冥想练习。语言风格上,它既有传统经典的凝练,又不失现代普及的亲和力,措辞严谨却不生涩。在阐述哲学思想时,文字犹如行云流水,自然而然地引导读者思考人与自然、内与外的和谐统一。这使得每一次翻开这本书,都像是一次对自身状态的校准。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这种能让人沉浸其中、专注于呼吸与身体反馈的读物是极其稀缺的。它不仅仅传授了一套拳术,更像是在传递一种生活态度和修身养性的方法论,这种无形的影响力,或许才是这本书作为“珍藏”的最大价值所在。合上书本,总有一种豁然开朗、心境开阔的感觉,非常值得反复品味。
评分这本书在对传统拳谱的解读方面,展现出一种极其审慎且充满敬畏的态度。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复刻了前人的文字记录,更重要的是,它似乎融入了大量的现场观察和长期的体悟心得。我注意到,某些看似简单的动作描述后面,往往附带着对“神意”和“呼吸配合”的细致批注,这些批注往往点明了口诀的真正内涵,揭示了看似平淡无奇的动作中蕴含的巨大变化潜力。这些地方的处理,充分体现了整理者在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微妙平衡——既尊重原貌,又在现代语境下进行了必要的解释和阐发,避免了因时代差异而产生的理解偏差。这种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实战经验的结合,使得这本书具有了超越普通教材的深度,它让你在学习招式时,同时也在与历史上的武学大家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文化重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