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日语教学研究方法与应用/日语教育研究系列丛书 |
| 定价 | 55.00 |
| ISBN | 9787040423587 |
| 出版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作者 | |
| 编号 | 1201253408 |
| 出版日期 | 2015-06-01 |
| 印刷日期 | 2015-06-01 |
| 版次 | 1 |
| 字数 | 513千字 |
| 页数 | 382 |
| 序 D1一部量的研究 D1一章日语教育研究常用统计学分析方法 1.描述统计 2.f检验 3.方差分析 4.相关分析与多元回归分析 D1二章テストにょる日本语学习者の能力测定 1.四技能の测定 2.-?む能力の测定 3.-?く能力の测定 4.-?く能力の测定 5.-?す能力の测定 D1二部质的研究 D1三章什么是质的研究方法 1.“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的区别 2.质的研究的研究信念 3.质的研究报告的书写 4.质的研究的评价基准 5.研究方法的xuan择 D1四章质的研究的数据收集方法 1.访谈 2.田野调查 D1五章质的研究的数据分析方法 1.KJ法的产生背景 2.KJ法的实施步骤 3.实例运用 4.KJ法的注意事项 5.结语 D1六章质的研究的个别方法 1.案例研究 2.叙事探究 3.民族志 D1七章质的研究的伦理问题 1.什么是研究伦理 2.研究伦理问题的兴起及内容 3.质的研究伦理 4.结语 D1三部语料库与日语教学及日语研究 D1八章语料库与日语教学研究 1.语料库与外语教学 2.日语教材语料库的建构与应用 3.日语教材语料库的应用扩展 4.今后的发展前景及课题 D1九章语料库与日语研究 1.基于语料库的日语研究的基本技术和工具 2.日语词汇研究和日语语料库 3.日语语法研究和日语语料库 4.日语文体研究和日语语料库 D1十章语料库与偏误研究 1.偏误的定义 2.偏误研究的目的与理论 3.偏误研究的基本步骤及研究工具 4.批改作文软件TNR_WritingCorrection2014与正误标签的自动转换 5.标注标签软件TNR_ErrorCorpusTagger2014与标注研究专用标签 6.偏误语料库TNR_ErrorCorpusConc2014与自动统计 7.结语 D1十一章语料库与中介语研究 1.语料库与中介语研究 2.中介语词汇构成的对比研究 3.中介语词汇量的对比研究 4.中介语高频词目的对比研究 5.结语 D1十二章语料库与翻译研究 1.翻译的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 2.译文的评价方法 3.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 4.结语 参考答案 |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这本教材的编排真是独具匠心,尤其是它对基础语法概念的阐述,简直可以用“庖丁解牛”来形容。我记得之前学到一些比较复杂的从句结构时总是感到力不从心,翻来覆去也摸不着头绪,但这本书在处理这些难点时,总是能巧妙地将复杂的规则拆解成一个个易于理解的小模块。它不像有些教辅书那样堆砌公式和枯燥的定义,而是通过大量贴近日常对话的场景示例来展示语法的实际运用。举个例子,在讲解敬语体系时,它没有直接给出厚厚一沓的敬语表格让读者死记硬背,而是设计了一系列模拟职场、学校、家庭等不同社交场合的情景剧,让读者在“做中学”,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不同敬语层级之间的细微差别和使用禁忌。更让我欣赏的是,作者在每章的末尾都设置了“反思与辨析”环节,这部分内容往往能精准地抓住学习者最容易混淆的地方,比如“は”和“が”的语义差异,或是某些助词的省略与否带来的语感变化。这种循序渐进、注重内化的教学思路,极大地提升了我对日语语言体系的整体认知和运用能力,而非仅仅停留在应试的层面。
评分我对这套丛书的另一深刻印象在于其对语言文化背景的深度挖掘。学习语言,归根结底是在学习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哲学,这本书显然深谙此道。它不仅仅满足于教授“怎么说”,更致力于解释“为什么这样说”。例如,书中专门有一章探讨了日语中“察言观色”的文化根源如何影响了其表达的婉转和间接性。它引用了大量的日本文学片段和民俗资料作为佐证,使得那些在口语中经常出现的“空泛”表达——那些看似信息量不大、实则蕴含深意的句子——一下子变得清晰起来。我曾经在和日本朋友交流时,常常因为对方的表达过于含蓄而感到困惑,总觉得没有抓住重点。阅读完这部分内容后,我开始明白,在日语交流中,信息的“留白”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信息传递方式。这种超越语言符号层面的理解,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视角,让我在跨文化交际中少走了许多弯路,也让我对日本的社会交往模式有了更细腻的体察。
评分从设计和排版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视觉呈现也相当出色,它兼顾了学术的严谨性和阅读的舒适度。纸张的选择很有质感,不是那种反光的廉价纸张,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不会感到疲劳。字体和行距的排布也经过了精心设计,即便是大段的日文例句,也显得井井有条,重点词汇和语法结构被用不同的颜色或粗细进行了强调,这对于自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它有效地帮助大脑进行了初步的信息分类和优先级排序。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书中收录的插图和图表,它们并非简单的装饰,而是起到了一种高度浓缩信息的作用。那些复杂的概念模型,比如语用学中的交流模型图示,用简洁的线条和图标清晰地勾勒出了逻辑关系,比纯文字描述要高效得多。这种将视觉美学与教学效率完美结合的处理方式,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愉悦和高效,极大地提升了我持续钻研下去的动力。
评分这本书在对“应用”层面的构建上,展现了极强的实战导向性,这在很多理论性较强的教材中是比较罕见的。它并没有停留在对标准语的罗列,而是将研究视角延伸到了不同地域和群体的使用差异上。例如,书中提到了关西方言在特定语境下的语气特点,以及随着网络交流的普及,年轻一代使用的“网络语”对传统日语规范带来的冲击与融合。这种与时俱进的研究视角,使得我们不仅仅是在学习一种“静止”的语言,而是在观察一种“活的”、不断演变的交流工具。对于希望从事一线教学或深入研究的人来说,这种前沿的视野至关重要。它教会我们要用动态的眼光去审视语言现象,去分析语言社群的行为模式,这比仅仅掌握一套语法规则要深刻得多,也更具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获得了一套系统化的研究工具箱,它极大地提升了我对日语教学现象进行自我反思和批判性分析的能力。作者在介绍各种教学理论时,总是保持着一种审慎而平衡的态度,很少出现“非此即彼”的绝对论断。相反,他们会并列介绍几种主要的教学流派,比如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等的优劣势,并引导读者根据具体的教学对象和目标来灵活选择或融合。这种方法论的教学,远比直接灌输一套既定流程要高明得多。它培养了一种“问题导向”的研究思维,即在面对一个实际的教学难题时,能够迅速定位到背后的理论支撑点,并尝试设计出具有创新性和有效性的解决方案。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看待和解决教学问题的底层逻辑框架,这对我未来的学术探索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