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大学生社交口才实践教程
定价:24.00元
作者:金常德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4-01
ISBN:978730115657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281kg
编辑推荐
《大学生社交口才实践教程》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地介绍了17个社交活动情境下运用口才沟通的基本技巧,主要包括称呼、寒暄、介绍、交谈、致谢、道歉、赞美、批评、说服、拒绝、提问、应答、拜访、接待等,改变了以往演讲与口才类教材内容过于宽泛、介绍过于专业的情形。同时,以附录的形式适当拓展介绍了主持会议、商务谈判等活动中的口才运用常识。对于目前绝大数教材普遍介绍的普通话基础、演讲、辩论等理论知识和能力训练则予以省略。本教材由金常德担任主编。
内容提要
本书适合作为职业院校各专业公共基础课或素质教育通识课教材,也可作为本科院校各专业相关课程教材,还可作为社会读者学习和工作的参考用书。
目录
实践情境1 称呼
实践情境2 寒暄
实践情境3 介绍
实践情境4 交谈
实践情境5 致谢
实践情境6 道歉
实践情境7 赞美
实践情境8 批评
实践情境9 说服
实践情境10 拒绝
实践情境11 提问
实践情境12 应答
实践情境13 拜访
实践情境14 接待
实践情境15 电话交流
实践情境16 即兴演讲
实践情境17 求职面试
附录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编排结构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本,逻辑清晰得让人赞叹。它不像很多工具书那样东拼西凑,而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可循序渐进的技能提升路径。它首先从最基础的“人际交往心理学”入手,帮你打好理论基础,理解沟通的底层逻辑,避免掉入“只会说话却没人听”的尴尬境地。接着,内容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具体的话术模块,如“高效说服”、“冲突管理”以及“即兴演讲”等核心板块。我个人最喜欢它的“案例剖析”环节。每一个理论点后面,都紧跟着几个真实的、甚至是有点戏剧化的场景重现,然后作者会像拆解一个精密的仪器一样,分析对话中哪句话是败笔、哪种停顿是妙招。这种“情景再现+分析点评”的模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成本,让读者能够迅速将书中的知识点与自己的实际经历产生联结。尤其是它处理“跨文化交流”和“代际沟通”的部分,展现了极强的包容性和前瞻性,显示出作者对当代复杂社交环境的深刻洞察。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教材,不如说是一部详尽的“社交行为心理学实战手册”。
评分读完这本教程,我最大的感受是豁然开朗,仿佛被赋予了一套全新的“社交解码器”。它提供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单纯的语言技巧层面。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表达的精确性”的极致追求。很多时候,我们说不清楚,不是因为词汇量不够,而是因为我们自己对想要表达的核心信息都没有完全理清。这本书设计了一套独特的“信息结构化”练习,强迫读者在开口前,必须在脑子里先完成“目标—论据—支撑—结论”的快速梳理。这套方法不仅提高了表达效率,更重要的是,它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读者的逻辑思维能力。书中对于“如何进行结构化提问”的论述尤其精辟,它教你如何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对方自己得出你想要的结论,这是一种极高明的说服技巧,远比直接争辩要有效得多。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沉稳而有力的,没有任何浮夸的保证,只是陈述事实:掌握了这些方法,你的沟通效率必然提升。它更像是一部高级的“思维工具集”,帮你打通了从思考到表达之间的所有阻塞点,实为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评分我是在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这本书的,当时我正头疼于如何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快速融入团队。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彻底颠覆了我对“口才”这个词的刻板印象。以往总觉得这事儿要靠天赋,得是那种天生的演说家才能做到。但这本书用大量的篇幅证明了,有效的社交沟通,更像是一门严谨的工程学,是可以被拆解、学习和优化的。我尤其欣赏它对“语境敏感度”的强调。书中反复提醒读者,没有万能的“最佳表达”,只有最适合当前环境、当前听众的表达方式。它列举了许多“反面教材”——那些自以为很得体却弄巧成拙的表达失误,分析得入木三分,让人读完后忍不住会心一笑,并立即审视自己的沟通习惯。此外,书中关于如何使用幽默感进行“润滑剂”处理的章节,简直是神来之笔。它没有教人去讲段子,而是教人如何捕捉环境中的“微小张力”,并用得体的自嘲或恰当的调侃来化解,让整个交流氛围瞬间变得轻松起来。这本书的学习过程,更像是一次自我深度的梳理和重塑,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
评分说实话,刚拿到这本书时,我有点不以为然,觉得“口才教程”无非又是那些老生常谈的“多开口、多练习”的套路。然而,当我深入阅读后,才发现它真正的高明之处在于对“非语言沟通”和“心理建设”的精妙平衡。很多口才书只盯着“说什么”,这本书却花了大篇幅去剖析“怎么说”以及“为什么这么说”。比如,书中对肢体语言的解读细致入微,从眼神接触的频率到身体朝向的角度,都提供了科学的解释,帮助读者建立自信且开放的姿态。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处理“社交焦虑”的部分。作者没有采用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用一种极其理解和同理心的笔触,分析了我们为什么害怕开口,这种恐惧的根源在哪里,并提供了一套循序渐进的“脱敏训练”方法。我发现,它不是让你硬着头皮去“表演”,而是教你如何重塑对社交互动的认知框架,将每一次交谈都视为一次信息交换而非一场审判。这种由内而外的改造,比单纯教人背诵几段精彩的开场白要有效得多。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让你明白,好的口才是建立在清晰的逻辑和稳定的内心之上的。
评分这本让我眼前一亮的教材,虽然我不是那个专业领域的学生,但随便翻了翻,立刻就被它那种务实到家的风格给吸引住了。它不像很多理论书籍那样,堆砌着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在真实的社交场合中游刃有余。我特别欣赏它在“场景化训练”上的深度挖掘。书里细致地描绘了从新生见面会到小组讨论,再到职场初探的各种社交困境,并且针对每一种情况,都给出了立即可用的、可操作的“话术模板”和“心态调整指南”。这些模板并非僵硬的脚本,而是提供了灵活的框架,让你明白在特定情境下,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最能达成沟通目的,同时又不显得虚假或冒犯。读到其中关于“倾听的艺术”那一章时,我简直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作者并非仅仅强调“会说话”,而是深入剖析了高效沟通中,如何通过高质量的倾听来构建信任、获取信息,甚至反过来引导谈话方向。那套关于如何有效提问和适时反馈的技巧,即便对我这个职场老手来说,也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让我反思自己过去很多次无效沟通的症结所在。总的来说,这是一本真正以“实践出真知”为核心理念的书,它提供的不是空泛的说教,而是能立即应用到生活中的“社交工具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