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波斯纳及其他:译书之后(增订本)
作者:苏力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5月
版次:1
页码:286
字数:250000
开本:16
ISBN:9787301290408
定价:59.00
内容简介
理查德.波斯纳是当代美国乃至世界法学界*声望的法学家之一,创作了大量颇富创见的作品,其中不少已在我国翻译出版,深刻影响了法律学术界甚至实务界。而苏力教授是将波斯纳的学说与思想引介给国人的始作俑者。他组织翻译了多部波斯纳的代表性著作,堪称国内研究波斯纳学术观点的*。本书收录了苏力教授翻译的多部波斯纳作品的译序或译后记,可以说是对波斯纳每部作品学术思想的提炼与总结。通过本书,中国读者可对波斯纳的学术观点形成一个较为宏观而全面的认知。
作者简介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天元讲席教授,长江学者。祖籍江苏,1955年愚人节出生于安徽合肥。少年(1970年)从军,再当工人;1978年恢复高考后,复员军人进了北大法学院,获学士学位;1985年读研期间,赴美留学,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 1992年起任教北京大学法学院至今。先后独立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个人独著、文集和译著20余种,包括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增订版,2007)《法官如何思考》(译著,2009)《并非自杀契约》(译著,2010)《送法下乡》(修订版,2011)《走不出的风景》(2011)《波斯纳法官司法反思录》(译著,2014)《法治及其本土资源》(第三版,2015)《*法律》(译著,2016)《大国宪制》(2018)
再版序Ⅰ
初版序Ⅰ
有关波斯纳
理解波斯纳和我们自己
为何以及如何*法律?
道德理论、说教与法律
思想的另一种组织形式
追求理论的力量
从禁忌到理性
知识在法律中的力量
孪生兄弟的不同命运
当还是不当,这是个问题
不知老之将至
民主与法治的张力
也许需要距离
经验地研究司法
经验地理解法官的行为和思考
司法如何穿过错综复杂
司法改革的知识需求
什么是法理?
《法理学问题》新版译序
翻译、反思与学术
有关其他
细微处的大手笔
研究真实世界中的法律
《无需法律的秩序》中文新版序
《guo家篇·法律篇》译者前言
《司法过程的性质》译者前言
初次翻开《波斯纳及其他:译书之后(增订本)》,我被其深邃的学术气质所吸引,但很快,这种学术的庄重感就被一种近乎“闲谈”的亲切感所取代。苏力教授似乎在娓娓道来,将复杂的法学议题,用一种极富洞察力却又不失幽默的语言呈现出来。他对那些“高高在上”的法学理论,进行了“接地气”式的解读,使得原本可能令人生畏的法律概念,变得生动而可理解。他对于一些中国当下法律实践中的困境,也毫不避讳地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其坦率和勇气,令人钦佩。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法律的社会功能”的讨论,苏力教授不仅仅局限于文本的分析,更将目光投向了法律在现实社会中的运作机制和实际效果,这种宏观的视角,对于理解法律的本质有着极大的助益。这本书不仅是法律专业的学子们的宝贵财富,对于任何关心中国法治发展的人来说,都极具启发意义。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我对于这类法律学术著作,总有一种“高不可攀”的畏惧感。然而,《波斯纳及其他:译书之后(增订本)》这本书,却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苏力教授的写作风格,既有学者应有的严谨,又不失普通人可以理解的流畅。他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引领我在浩瀚的法学知识中穿梭,将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理论,用清晰的逻辑和生动的例子一一拆解。他对于波斯纳等学者的思想的介绍,绝非简单的翻译或转述,而是融入了他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这种“译介与原创”的结合,使得本书充满了活力和生命力。我尤其欣赏他对于“法律的社会想象”的解读,这是一种超越了纯粹法律技术的视角,能够让我们从更广阔的社会维度去理解法律的意义和作用。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法学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评分《波斯纳及其他:译书之后(增订本)》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冲击,并非理论上的某个闪光点,而是其整体的“问题意识”和“现实关怀”。苏力教授并非沉溺于抽象的法律思辨,而是始终将目光锁定在中国法治建设的现实土壤上。他对一些西方经典理论的引进与批判,并非为了炫技,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中国法治的进步。他对于法律的理解,是动态的、发展的,并且充满着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法律的边界”的探讨,他清晰地划分了法律的适用范围,以及其在解决社会问题时的局限性,这种审慎的态度,对于避免法律被过度滥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读完此书,我对中国法治的未来,多了一份审慎的乐观。
评分读《波斯纳及其他:译书之后(增订本)》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苏力教授在法律学术的海洋中,以一种极其扎实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宏大的知识图景。这本书并非单纯的学术论文集,更像是一次深度对话,通过对波斯纳等重要法学家的思想进行梳理和评析,引出了作者本人对中国法治建设的深刻反思。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思想的实验室,苏力教授引领我解剖复杂的法律概念,探究不同学派的逻辑起点,并最终回归到中国本土的现实语境。他对于西方经典理论的批判性借鉴,尤其令人印象深刻。他没有简单地照搬,而是审慎地考量其在中国土壤上的适用性,并勇于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这种严谨求实的学风,以及对中国法治前途的深切关怀,贯穿全书始终,让人不禁肃然起敬。我尤其喜欢他关于法律解释方法的论述,那是一种既尊重理论又贴近实践的智慧。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在阅读一本法律学术著作,不如说是在与一位博学而睿智的智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苏力教授以他深厚的学养和敏锐的洞察力,带领我们走进了波斯纳等法学巨匠的思想世界,并在此基础上,融入了他自己对中国法律现实的独特见解。他对于一些长期存在的法律难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分析框架和解决方案,这种“译书之后”的再创造,恰恰体现了中国法学研究的成熟和自信。我特别欣赏他对一些中国特有的法律现象的解读,他能够将西方的理论工具巧妙地运用到中国本土语境中,从而揭示出一些此前未曾被充分认识到的问题。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进行一次头脑的“大扫除”,许多固有的观念被颠覆,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清晰和深刻的认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