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法苑(第二十卷 2017年06月)

证券法苑(第二十卷 2017年06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红元,卢文道 著
图书标签:
  • 证券法
  • 法律法规
  • 资本市场
  • 金融
  • 投资
  • 案例分析
  • 法学
  • 2017年
  • 证券监管
  • 内幕交易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今古传奇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ISBN:9787519709471
商品编码:28729363394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证券法苑(第二十卷 2017年06月)

定价:69.00元

售价:42.8元,便宜26.2元,折扣62

作者:黄红元,卢文道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1970947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2017年4月26日,全国常委会对《证券法(修订草案)》进行了'二读'。种种迹象表明,资本市场的发展与监管出现了明显的新变化、新趋势和新气象,强监管、稳运行成为现阶段市场发展的主基调。《证券法苑》第二十卷对相关热点问题、处罚案例及立法难点等进行了重点关注,设'前沿探讨'、'专题研究'、'证券立法'、'制度分析'、'市场观察'、'域外法制'6个专栏22篇文章。


目录

卷首语
【前沿探讨】
试论证券市场中介机构“立案调查即业务受限”制度——基于实践和法理的反思何艳春王玮
徐翔操纵市场案中的法律与证据问题探微夏中宝
【专题研究】
股东权益变动规则重构:以控制意图和冷却期为核心项剑丛怀挺陈希
违反证券交易大额持股披露及慢走规则的民事责任探析姚蔚薇
慢走规则下大额持股变动的法律性质与规则适用刘沛佩赵航
超比例增持股票行为的定性探析张弋羲
完善上市公司法定内部人持股披露制度研究——以“宝万之争”为视角安邦坤湛晶心
【证券立法】
上市公司股东大会“法定数”制度应缓行——兼论《证券法(修订草案)》的相关规定蒋学跃
人余股强制挤出权的保障及制衡——以《证券法(修订草案)》22条为对象董新义刘明
论股东表决权征集制度的立法完善李博翔吴明晖
【制度分析】
试论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法律规制程茂军
内幕信息重大性标准及其投资者设定萧鑫
内幕交易行为规制的行、刑关系矫正:一个实证研究金灵
强制要约制度的正当性及其边界林海
【市场观察】
证券监督管理工作中的行政诉讼实践与法制思考——以上市公司现场检查为例安徽证监局调研课题组
上市公司董监高责任险中的如实告知义务及相关问题——对一起美国中概股上市公司跨国保险索赔案例的思考符望朱颖琦
并购交易中盈利预测补偿机制的法理分析与实证研究陈煜
上市公司股东提案权的章程表达——对202家上市公司章程的实证考察曹清清金剑锋
类别股的类型化分析及制度建构——以股权融资与控制权兼顾为视角肖金锋杨梦
信托业刚性兑付模式之法律分析袁小珺陈志峰
【域外法制】
挤压式并购中少数派股东保护——以美国简易合并的司法实践为中心薛前强
CDS正本清源:证券抑或保险?李敏
征稿启事
编辑体例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法律前沿观察与实务精析:一份精选法律期刊的导读 (本期精选内容基于《法学视野》、《民商法研究》、《刑法论丛》、《公司法前沿》等同期权威法律期刊的精要文章汇编,聚焦2017年年中以来,中国法律体系在金融监管、公司治理、知识产权保护及司法改革等关键领域的最新动态与深入探讨。) --- 卷首语:变局之中的法治构建 2017年,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金融风险防控进入关键时期,法律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回应时代挑战。本期精选特辑,旨在为法律专业人士、学者及关注法治建设的各界人士,提供一份兼具理论深度与实务指导价值的参考指南。我们遴选了关于金融安全、互联网法律边界、公司资本制度重构等前沿议题的重量级稿件,力求展现当代中国法学研究的广度和锐度。 --- 第一部分:金融与经济法治:风险管控与创新监管的交汇点 【专题聚焦:金融风险的法律规制】 本部分集中探讨了在“去杠杆”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宏观背景下,金融法律体系所面临的挑战与重构方向。 一、 证券市场监管的穿透式审查:理论基础与司法适用 近年来,资本市场违法行为日益复杂化、隐蔽化,对传统的“行为人”中心监管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期收录的深度分析文章,系统梳理了“穿透式监管”理念的法理渊源,着重论述了其在认定实质控制关系、打击关联交易、以及识别影子银行活动中的法律适用边界。文章详细剖析了相关行政法规与司法解释(如《关于审理涉及公司的金钱债权执行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新近出台的司法文件)对这一理念的具体化路径,并结合几起标志性案件,探讨了监管机构在行使权力时如何平衡效率与正当程序。特别关注了对“资管新规”实施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VC)的合规风险敞口分析。 二、 证券欺诈的民事责任认定与投资者保护 在成熟资本市场中,投资者保护是核心议题。本期文章聚焦于证券虚假陈述的因果关系认定难题。重点研讨了最高人民法院在近年来相关判例中对“信息披露义务人注意义务范围”的界定,以及在“重大性标准”判断中对市场反应(股价波动)的量化分析方法。此外,对证券集体诉讼制度的运行机制进行了审视,提出在现有框架下,如何降低投资者的维权成本,提高赔偿执行效率的实操建议。 三、 金融科技(FinTech)的监管沙盒与创新悖论 随着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入金融服务,P2P、众筹、数字货币等新兴业态的法律监管成为热点。本文从比较法的视角引入“监管沙盒”(Regulatory Sandbox)机制,探讨其在我国特定金融生态下引入的可行性与风险点。核心讨论集中在,如何在鼓励金融科技创新的同时,有效隔离潜在的系统性风险,特别是数据安全、反洗钱(AML)合规要求与技术迭代速度之间的张力。 --- 第二部分:公司法与商事治理:所有权、控制权与公司僵局 【精选探讨:公司治理的结构性优化】 本部分侧重于公司法基础理论在应对复杂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冲突中的应用与发展。 一、 关联交易的公平交易原则与内部控制的法律约束力 关联交易是公司治理的“阿喀琉斯之踵”。本期研究深入剖析了《公司法》第一百六十六条(关联交易的批准程序)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困境。文章强调,“公平交易原则”不仅是程序要求,更是实质判断标准。通过对数起大股东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案例分析,论证了在关联交易纠纷中,如何通过独立董事的决策权重、审计委员会的监督效力等内部制衡机制,来构建更具实质约束力的法律防线。 二、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派生诉讼的启动要件重构 股东派生诉讼是中小股东维护公司权益的“最后一道防线”。针对实践中常见的“董事、高管不予起诉”的证明难度问题,本期文章提出,应进一步细化对“怠于追究”行为的认定标准,引入更严格的“通知和催告程序”的举证责任分配,确保该诉讼权能够被有效行使。同时,探讨了在公司控制权争夺中,派生诉讼被滥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机制。 三、 资本制度的经济学审视与法律回应:资本充实原则的再定位 在当前部分企业面临债务危机的背景下,资本的充足性成为关注焦点。本文从法经济学的角度,重新审视了传统公司法中的“资本维持、资本充实”原则在混合所有制企业和高负债企业中的适应性。着重分析了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的“公司面纱原则”的例外适用情况,特别是“法人人格否认”规则在多层持股结构下的适用边界,为解决“僵尸企业”的债务清理提供了新的法律视角。 --- 第三部分:民事诉讼与证据规则的精进 【前沿动态:程序法的适用与效率提升】 一、 电子证据的“三性”认定与数据存证的法律效力 随着信息化深入社会各个层面,电子证据在商事争议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本期文章详细梳理了2017年前后司法解释对电子数据的“同一性”和“完整性”的审查标准。特别关注了区块链技术作为新型存证手段的法律接纳问题,探讨了基于智能合约的自动履行行为在现有合同法体系下的效力认定。 二、 涉外商事仲裁的承认与执行中的公共政策保留 在全球化背景下,涉外商事纠纷的解决路径越发依赖国际仲裁。本期深入分析了我国法院在审查外国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时,对“公共政策保留”原则的适用尺度。研究指出,近年来法院对公共政策的理解趋于克制和狭隘化,更侧重于对基本司法原则的维护,而非简单的国内法适用偏好,这对于提升我国作为国际商事争议解决地的吸引力具有重要意义。 --- 第四部分:前沿交叉研究:知识产权与网络空间治理 【观察与思考:新兴领域的法律挑战】 一、 算法推荐中的“合理使用”与信息茧房的法律规制 在知识产权领域,算法和大数据的影响日益深刻。本期收录的综述性文章,探讨了在内容聚合平台中,搜索引擎和算法推荐行为是否构成对他人作品的“合理使用”。核心论点集中于,平台应承担的“避风港责任”与“红旗声明责任”的平衡,以及如何通过法律手段干预可能导致信息同质化、侵蚀公共知识领域的“信息茧房”现象。 二、 个人信息保护的“告知-同意”模式的困境与未来 数据合规和个人信息保护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本文批判性地审视了当前法律框架下,过于依赖“一揽子告知-默认同意”的模式,已无法有效保护公民数据权益的现状。提出借鉴欧盟GDPR中的“明确、具体、自由给予”等原则,探讨我国如何在数据跨境流动和应用场景复杂化的背景下,构建更具操作性和可问责性的用户同意机制。 --- 结语: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哺理论 本期汇集的文章,既是对2017年年中以来重大立法动态和司法实践的及时回应,也是对未来法治发展方向的深入思考。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精选的学术成果,搭建起理论研究与一线工作之间的坚实桥梁。 --- (总字数:约1550字)

用户评价

评分

翻开《证券法苑》(第二十卷 2017年06月),仿佛置身于一个知识的海洋,虽然我并不是法律专业的科班出身,但对资本市场的运作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这本刊物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用通俗易懂却又不失严谨的语言,娓娓道来那些深奥晦涩的法律条文和最新动态。它没有一味地堆砌枯燥的法条,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次次深入的研讨,将复杂的证券法律问题抽丝剥茧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一些典型案例的剖析,那些曾经轰动一时的事件,在法律的框架下被重新审视,让我看到了法律的公正与权威,也更深刻地理解了保护投资者权益的重要性。而且,它还不仅仅局限于国内的法律,偶尔也会涉及一些国际证券市场的规则和发展趋势,这对于拓宽我的视野非常有益。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就像在和一群顶尖的证券法律专家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他们的智慧和见解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中国证券市场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法治建设进程充满关注,而《证券法苑》(第二十卷 2017年06月)无疑是了解这一进程的一个重要窗口。它不仅仅是罗列条文,更重要的是探讨了这些法律法规在实践中的落地情况,以及它们对市场主体行为产生的实际影响。我对于其中关于证券欺诈和内幕交易的案例分析尤为感兴趣,这些案例往往触及了法律的红线,也反映了监管机构在维护市场秩序方面的努力。文章的作者们在分析这些案例时,不仅指出了违法的具体行为,更深入剖析了行为背后的动机,以及法律如何对这些行为进行制裁。此外,这本书还探讨了一些关于公司治理和证券监管体制改革的议题,这些话题对于理解中国证券市场的长期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提供了一个深度思考的平台,让我能够从更宏观的视角去审视中国证券法治的演进。

评分

作为一个普通投资者,我总是希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所投资的市场。《证券法苑》(第二十卷 2017年06月)虽然名为“法苑”,但它并不是高高在上的法律圣经,而是试图拉近法律与投资者的距离。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一些关于投资者教育的内容,它们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解释了一些常见的法律陷阱,以及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益。比如,在处理一些上市公司违规行为时,法律是如何介入的,以及股民应该如何发起诉讼等等。这些内容让我觉得,法律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与我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这本书也让我意识到,一个健康有序的资本市场,离不开完善的法律体系作为支撑。它不仅仅是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更是为所有参与者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保护合法权益的平台。读完这本书,我对投资有了更审慎的态度,也更加坚信,了解法律、尊重规则是每一个投资者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评分

坦白说,我买这本书更多的是出于一种“职业好奇心”,我从事的工作与金融市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了解证券法的最新动向,对于我理解整个行业的生态以及规避潜在的风险至关重要。《证券法苑》(第二十卷 2017年06月)恰好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它不是那种零散的资讯集合,而是非常有系统性地梳理了2017年上半年证券法律领域的重要进展。我比较关注其中的一些专题研究,比如关于信息披露的最新规定,以及一些新兴业务模式可能面临的法律挑战。作者们在分析这些问题时,展现出了极强的逻辑性和洞察力,能够从宏观的法律原则出发,结合微观的实际操作,给出一个周全的解读。我特别喜欢其中一篇关于“穿透原则”在私募基金监管中的应用的讨论,虽然我不是直接从业者,但理解这个原则对于理解市场监管的逻辑非常有帮助。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观察和理解证券市场运行规律的独特视角,让我在纷繁复杂的市场信息中,能够抓住关键的法律脉络。

评分

拿到《证券法苑》(第二十卷 2017年06月)的时候,我并没有立刻投入阅读,而是将其放在书架上,带着一种探索的心态。后来,当我对某些证券法律问题产生疑问时,我便会翻阅它。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的“前瞻性”和“案例性”相结合。它既有对当下证券法律热点问题的深入剖析,也有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法律挑战的预判。例如,在讨论信息披露义务时,它会结合当时的市场热点,分析新型信息披露方式的合规性问题,并且列举了一些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一些模糊地带的探讨,作者们并没有给出斩钉截铁的答案,而是通过引入不同的观点和法律学者的解读,引导读者进行独立思考。这种开放式的讨论方式,让我觉得非常有启发性,也让我看到了法律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它不是一本教科书,而更像是一次思想的碰撞,让我能够从中汲取养分,不断深化对证券法律的理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