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法律解读
定价:49.8元
作者: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1-01
ISBN:9787508622453
字数:
页码:32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从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的发展入手,以私募股权基金的法律运作为重点,全面介绍了私募股权基金的设立、投资、退出阶段的法律操作实务,对如何规避其中的风险从法律角度给出了建议和指引。
本书是中国本全面从法律角度解读私募股权基金的图书,与系列书中的《中国PE的财税解读》等即将出版的书共同构成了对中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全方位专业解读,弥补了同类图书的空白,是为私募股权基金的从业者和投资者服务的一本难得的专业实务书。
目录
作者介绍
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以公司化运营管理为显著特点,以私募股权投融资法律服务为核心,以证券发行和上市(IPO)、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并购重组、产权交易和“新三板”等法律服务为延伸,致力于打造资本市场法律服务领域的专业化精品所。道可特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
文摘
序言
坦率地说,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足以让那些自诩对中国PE法律环境了如指掌的资深律师都感到压力。我注意到作者在阐述关于“基金管理人资格认定”和“备案制度”的演变历史时,引用了大量的司法判例和证监会、基金业协会的内部意见解读,这显示了作者在信息收集和整理上的惊人耐心和能力。书中对于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司法判决,如关于合伙企业财产的执行问题,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法律后果分析,这对我们理解司法实践中法律条文的“弹性”至关重要。不同于那种只关注法律条文本身的著作,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法律操作手册”。它不仅告诉你法律规定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在实际的法院或仲裁机构中,法官倾向于如何解释和适用这些规定。这种对“裁判者视角”的模拟,极大地提高了读者在合同起草阶段预见未来争议的能力,从而从源头上降低了诉讼的概率。
评分对于那些希望从法律层面深入理解中国私募股权生态的创业者和机构投资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不可多得的宝藏。它的叙事节奏控制得非常好,前半部分打下坚实的法律基础,中间部分聚焦于基金运营的法律实务,结尾则将重点放在了前沿的监管挑战和新兴投资领域(如S基金、不良资产重组中的PE运用)的法律适配性上。这种层层递进的结构,让即便是第一次接触私募股权法律体系的新手,也能逐步建立起清晰的知识体系。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讨论“利益冲突”时的处理方式,他没有采取一刀切的批判态度,而是平衡地展示了在特定结构下,如何通过透明度和事先披露机制来实现法律上的“可接受性”。这种成熟、理性的分析视角,避免了法律条文的僵化,使得读者能够更灵活地在合规的边界内寻求效率最大化。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需要反复研读、常翻常新的案头必备之作,其价值远超其定价。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听起来就让人精神一振,对于我们这些在金融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来说,无疑是一剂及时的“清醒剂”。我记得上次拿到一本关于这个领域的专业书籍,还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私募股权投资(PE)的概念还没现在这么深入人心,很多规则都处于摸索阶段。翻开这本书的目录,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对GP(普通合伙人)和LP(有限合伙人)之间复杂关系的梳理,那种将法律条文与实务操作精妙结合的写作手法,简直让人拍案叫绝。作者显然不是那种只会照本宣科的学院派,他对于基金设立、募集、投资决策、投后管理,乃至最后的退出环节,都进行了详尽的法律风险剖析。尤其是在处理有限合伙协议(LPA)中的“水土不服”问题时,提出的几种本土化解决方案,极具参考价值。我个人对其中关于“附条件交割”(Conditional Closing)的法律约束那一部分印象特别深刻,书中提出的几种常见陷阱分析,避免了我团队近期一次潜在的法律纠纷。可以说,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律师在你身边随时提供建议,那种严谨中不失灵活的论述风格,让枯燥的法律条文变得鲜活起来,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团队在处理复杂交易结构时的信心和专业度。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是那种沉静而有力的类型,不像有些法律普及读物那样为了吸引眼球而过度简化概念,而是保持了一种对专业严谨性的坚持。它似乎在和读者进行一场高水平的智力对话,要求读者必须具备一定的金融基础知识才能完全领会其精妙之处。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解释复杂法律术语时所采用的类比和图示(虽然是文字描述的类比),这使得“可转股债权”“回购权”“对赌协议的执行障碍”等晦涩的概念变得触手可及。从读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最大价值在于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法律分析框架。当你面对一个全新的投资项目时,这本书提供的逻辑路径——从尽职调查阶段的法律风险点排查,到投资文件谈判中的关键条款博弈,再到上市或并购退出时的法律障碍移除——可以像导航地图一样指导你的每一步行动。它教会你如何用法律的语言去量化和管理风险,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上的讨论。这种实操层面的深度,远非市面上那些泛泛而谈的“财富密码”类书籍所能比拟。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资本市场动态的观察者,我发现这本书最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其对“穿透式监管”背景下,股权结构设计和合规性要求的深刻洞察。现在的监管环境越来越倾向于穿透股权结构去识别最终的资金来源和控制权,这对依赖多层嵌套架构进行风险隔离和税收优化的传统PE基金构成了巨大的挑战。这本书没有回避这些敏感和前沿的问题,反而用大量的篇幅去探讨如何在新规框架下构建更具韧性的法律架构。特别是关于“一致行动人”的认定标准、反洗钱(AML)义务在基金层面的延伸,以及境外特殊目的载体(SPV)的税务合规性论述,都达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作者似乎非常了解中国监管层的思维逻辑,他的分析往往能预判到未来监管可能收紧的方向,并提前给出应对策略,这种前瞻性是很多同类书籍所欠缺的。我敢说,这本书里的内容,其时效性甚至超过了某些刚刚发布的官方指导意见,因为它提供了“为什么”和“怎么办”,而不是仅仅陈述“是什么”。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反复对照我们正在进行的项目文件,着实受益匪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