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德修三字经派小儿推拿 | ||
| 定价 | 36.00 | |
| 出版社 | 青岛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3年08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李先晓,王鹂 著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222 | |
| 字数 | 100000 | |
| ISBN编码 | 9787543693272 | |
《李德修三字经派小儿推拿》采用彩色印刷,图文结合,另外配有DVD光盘,方便了读者阅读和学习。本书除介绍三字经派手法的相关基础知识、常用穴位和基本手法外,书中还收录了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在九十多年临床运用中zhi疗得效的33种小儿常见疾病,每种疾病下详细叙述了辨证分型及对症zhi疗,配合高清图片和DVD光盘,使得读者对手法的学习和小儿疾病的zhi疗变得更加容易。虽然《李德修三字经派小儿推拿》是一本中医普及类图书,书中涉及一些中医词汇,但作者在书中文字的叙述较为通俗,而且书中还有“专家心得”等小栏目给与辅助解释,让读者的阅读感觉顺畅,毫无阻力。总之,这本书好看,易学,*关键的一点是有效。
第壹章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相关知识
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
生理特点
病理特点
小儿推拿注意事项
推拿时间
滑润剂
其他
阴阳五行理论
阴阳理论
五行理论
第2章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的特点
取用穴位少
推拿手法简单
推拿时间充足
强调用“独穴”
第三章 李德修四诊特点
望诊
望神
望形态
望鼻
望目
望面
囟门
指纹
闻诊
闻声
闻气味
问诊
脉诊
第四章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推法
揉法
拿法
捣法
分法
合法
运法
掐法
其他
第五章 三字经派穴位考订及操作手法
阳掌穴位(手掌面穴位)
大肠穴
胃穴
心穴
肺穴
肝穴
胆穴
脾穴
内劳宫
利小便穴
板门
五经穴
八卦
大四横纹
小天心
分阴阳
合阴阳
肾穴
小横纹
膻中穴
天门入虎口
虎口入天门
三焦穴
运水入土
运土入水
后溪穴
六腑
天河水
三关
阴掌穴位(掌背穴位)
五指节
外劳宫
一窝风
阳池
列缺
二人上马
头面穴位
百会
囟门
天庭
印堂
黄蜂入洞
洗皂
第六章 脏腑点穴法
穴位介绍/
操作手法/
第七章 小儿常见病推拿zhi疗
感冒
一般感冒
感冒夹痰
感冒夹惊
感冒夹滞
感冒寒热往来
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肺炎
鼻炎
扁桃体炎
单纯性口腔炎
口疮
哮喘
脘腹痛
气郁腹痛
食积腹痛
寒性腹痛
热性腹痛
肠套叠腹痛
蛔虫腹痛
瘀血腹痛
虚寒腹痛
呕吐
伤食呕吐
胃热呕吐
阴虚呕吐
夹惊呕吐
胃寒呕吐
呃逆
厌食
疳积病
自汗盗汗
遗尿
脱肛
便秘
腹泻
脾虚泻
寒泻
伤食泻
热泻
痢疾
慢性痢疾
急性痢疾(白痢)
急性痢疾(赤痢)
急惊风
慢惊风
惊风变证
惊风前仆
胎风
洗浴受惊
惊风后遗症
目睛不正
余风未尽
余热不清
耳聋
痰多
下肢失灵
音哑
四肢拘挛
余邪成痫
癫痫
水痘
痄腮
麻疹
一般疹子
黑疹子
白疹子
麻疹后腹泻
麻疹后咳喘
麻疹逆证
逆证阴证
逆证阳证
邪毒入血
邪闭不出
麻疹变证
麻疹倒回
麻疹肺炎
顿咳
夜啼症
夜惊症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吐乳
囟门闭合晚
脑发育不全
疝气
鞘膜积液
第八章 典型病案举例
风寒感冒
风热感冒
呕吐
惊风
疳积
便秘
鼻炎
遗尿
小儿咳喘
第九章 小儿保健和居家调养
益气健脾推拿法
益气补肺推拿法
益气补肾推拿法
安神益智推拿法
食养
脾胃之养
气血之养
筋骨之养
日常预防
饮食
生活
卫生
传染病预防
体育锻炼
附 录
附录一:小儿推拿三字经原文注释
附录二:小儿推拿三字经手抄本
这本书的实用性体现在它对“情境化”操作的极致关注。很多育儿书籍在介绍推拿时,往往假设孩子是完全配合的,但这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一点,是它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解决“如何让爱动弹的孩子安静下来接受推拿”这个实际难题。它提供了很多技巧,比如如何利用讲故事分散注意力、如何选择最佳的推拿时间点(比如在孩子半睡半醒之间),甚至连推拿前的环境布置和手法预热都有详细的说明。这种对“操作环境”和“孩子情绪管理”的关注,体现了作者深刻的临床经验,因为再好的手法,如果孩子不配合,也无从谈起疗效。我尝试了其中关于“安抚手法”的练习,效果立竿见影,这确实是一本真正从家长实际操作痛点出发编写的指南。
评分我特别欣赏这本书中关于“预防性保健”部分的论述,它将小儿推拿提升到了一个更宏观的养生层次。书中并未将推拿仅仅视为一种“治疗手段”,而是倡导将其融入日常的亲子互动中,作为一种建立亲密连接和增强孩子免疫力的日常功课。作者强调了“持之以恒”的重要性,并设计了一些适合每日例行操作的“保养套路”,这些套路时长短、操作简便,几乎不占用额外时间,非常适合现代快节奏的家庭生活。它让我明白,推拿并非只在孩子生病时才需要拿出的大招,而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健康维护。这种积极主动的健康管理理念,为我提供了全新的育儿视角,让我对“治未病”的中医思想有了更具象化的理解和实践路径,这对于提升孩子的整体健康水平具有长远的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太亲切了,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医学术语堆砌感。作者在阐述复杂的经络概念和操作要领时,所选用的词汇都非常生活化,即便是对中医理论一窍不通的“门外汉”,也能轻松跟上思路。举个例子,当描述如何感知孩子体内气血的运行状态时,作者用了“像摸到温暖的米粥”这样的比喻,一下子就让人明白了那种微妙的触感和力度把握,这种“翻译”工作做得非常到位。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啃一本教科书,而更像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耐心十足的邻家长辈在娓娓道来,分享她的独门秘籍。尤其是在处理常见的小儿常见病症时,给出的操作建议总是那么具体、务实,很少有那种模棱两可的描述,让人心中有底气去尝试和实践。这种平易近人的叙事方式,极大地增强了读者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信心和动力。
评分从内容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覆盖面超乎我的预期。它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穴位按摩手法教学,更深入地探讨了不同年龄段孩子身体发育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如何影响推拿的力度和选穴。比如,针对新生儿和学龄前儿童,在力道的控制上就有非常细致的区分和强调,这一点我深感专业。此外,书中对一些常见问题的处理流程设计得非常系统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自查—判断—施推—观察”的闭环流程。比如,在应对夜啼问题时,它会先引导家长观察孩子舌苔和面色,再推荐相应的组合穴位,而不是直接抛出一个“万能公式”。这种层层递进的分析框架,培养了读者一种初步的辨证思维能力,而不是沦为机械的“按图索骥”者。这种系统性的引导,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过了一本简单的“穴位图鉴”。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相当朴实,封面设计上没有过多花哨的元素,给人一种严谨、专业的初步印象。内页的纸张质量中规中矩,印刷清晰度尚可,虽然不是那种奢华的精装本,但作为一本工具书来说,足够耐用和实用。尤其是排版布局方面,看得出编辑在细节上还是花了不少心思的,章节的划分清晰明了,关键的穴位图示部分使用了彩色印刷,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帮助,能够更直观地分辨不同穴位的具体位置和形态。我特别欣赏它在介绍每个推拿手法时,配有详细的步骤图解,不仅仅是文字描述,更辅以直观的视觉引导,这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门槛。书的开本适中,方便携带和随时翻阅,即便是小小的书桌空间也能容纳,非常适合经常需要查阅的家长或照护者。整体而言,从物理层面上看,这本书的制作水准是令人放心的,它显然是以内容为核心,而非单纯依赖华丽的外表来吸引眼球,体现了一种对知识本身的尊重和认真态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