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种常见植物野外识别速查图鉴

1000种常见植物野外识别速查图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植物识别
  • 野外生存
  • 植物图鉴
  • 园艺
  • 自然科普
  • 植物学
  • 速查手册
  • 花卉
  • 树木
  • 观赏植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华心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80480
商品编码:28395696888

具体描述







使用说明 

一、 植物分类术语图解及本书分类方法 / 1 

二、 如何通过本书快速识别植物 / 14 

dy部分 直立草本植物 

一、陆地生植物 / 18 

(一)茎生叶明显 / 18 

1. 单叶、叶卵圆形 / 18 

(1)叶缘整齐、叶互生 / 18 

(2)叶缘整齐、叶对生或轮生 / 47 

(3)叶缘有齿、叶互生 / 59 

(4)叶缘有齿、叶对生或轮生 / 77 

2. 单叶、叶长条形 / 99 

(1)叶互生 / 99 

(2)叶对生或轮生 / 122 

3. 单叶、叶分裂 / 127 

(1)羽状裂叶、叶互生 / 127 

(2)羽状裂叶、叶对生 / 140 

(3)掌状裂叶 / 143 

(4)三裂叶 / 150 

(5)其他形裂叶 / 158 

4. 复叶 / 167 

(1)羽状复叶、小叶不裂 / 167 

(2)三复叶、小叶不裂 / 180 

(3)复叶、小叶裂 / 187 

(二)无明显地上茎或茎生叶较小不明显 / 209 

1. 卵圆形单叶 / 209 

2. 条形单叶 / 228 

3. 叶分裂 / 251 

4. 复叶 / 255 

5. 叶不明显 / 268 

二、水中生植物 / 272 

第二部分 藤蔓类植物 

一、匍匐草本 / 284 

(一)单叶 / 284 

1. 叶互生 / 284 

2. 叶对生或轮生 / 291 

(二)复叶 / 300 

二、草质藤本 / 305 

(一)单叶 / 305 

1. 叶不分裂 / 305 

(1)叶互生 / 305 

(2)叶对生或轮生 / 313 

2. 叶分裂 / 320 

(二)复叶 / 331 

(三) 叶不明显 / 335 

三、木质藤本和攀缘灌木 / 337 

(一)单叶 / 337 

1. 叶缘整齐 / 337 

(1)叶互生 / 337 

(2)叶对生 / 344 

2. 叶缘有齿 / 349 

3. 叶分裂 / 353 

(二)复叶 / 357 

1. 羽状复叶 / 357 

2. 三复叶或掌状复叶 / 364 

第三部分 灌木和乔木 

一、单叶、叶针形或条形 / 372 

二、单叶、叶卵圆形 / 384 

(一)叶缘整齐 / 384 

1. 叶互生 / 384 

2. 叶对生或轮生 / 416 

(二)叶缘有齿 / 437 

1. 叶互生 / 437 

2. 叶对生 / 469 

(三)叶分裂 / 480 

三、复叶 / 498 

(一)羽状复叶 / 498 

1. 奇数羽状复叶 / 498 

2. 偶数羽状复叶 / 519 

(二)掌状复叶或三复叶 / 529 

四、叶不明显 / 538 

植物名索引 / 542





书名:1000种常见植物野外识别速查图鉴

作者:杨辉霞,岳桂华,于爱华 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0

版次:1

印刷时间:2017-06

印次:2

页数:554

字数: 517000

开本:32开

装帧:平装

ISBN:9787122280480

定价:58.00

适读人群 :本书适合植物爱好者参考阅读。 

无论你身在城市公园、街道、小区绿地还是郊野、农田、森林、草原、高山,都会为身边的无名植物花、果、叶的奇异及美丽而感动,如果你想知道这些多姿多彩的植物名字时,就可以求助于本书。 

本书包含了1000多种常见植物的特征介绍和野外彩色图片,这些植物包括园林植物、观赏花卉、野花野草、瓜果蔬菜、农作物、药用植物、野生树木。 

更重要的是本书提供了一种能够快速鉴别植物的简便方法,你再也不用为识别一种植物而翻阅全书,只需要很短时间就可以锁定要识别的植物。

本书收录了公园、街道、郊野、农田、山区等地较常见的植物1000多种。本书内容按照野外观察植物感官认识的顺序,层层深入进行编排,首先按照植物的直立或匍匐、草本或木本、水生或陆生等进行大体分类,再根据叶的形态进一步分类,从而一步步缩小识别范围,后读者可以通过查阅本书中每一植物的特征性图片及植物特征文字描述对植物进一步鉴别。本书适合植物爱好者参考阅读。

杨辉霞,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于2007年获得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博士学位,长期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从事生物学研究方面工作。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1000种常见植物野外识别速查图鉴》的图书的简介,但内容完全不涉及该书的具体内容,而是聚焦于其他类型的书籍,并力求详尽自然。 --- 《星辰的低语:天体物理学前沿探索》 书籍简介: 浩瀚宇宙,深邃无垠,自古以来便激发着人类无尽的想象与求知欲。本书《星辰的低语:天体物理学前沿探索》并非一本入门级的科普读物,而是面向对现代宇宙学、高能天体物理学以及暗物质/暗能量研究有一定基础的读者群体,旨在深入剖析当前宇宙学研究中的核心挑战、最新观测成果以及理论物理学的突破性进展。 本书结构严谨,内容涵盖了从宏观宇宙结构演化到微观粒子物理对宇宙起源的解释等多个层面。 第一部分:早期宇宙与宇宙学模型 本部分重点探讨了当前宇宙学的两大支柱——$Lambda ext{CDM}$模型及其面临的挑战。我们详尽梳理了普朗克卫星(Planck Satellite)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的最新测量结果,特别是对宇宙极早期暴胀模型(Inflationary Cosmology)的约束。读者将了解到,最新的数据如何精细地描绘出早期宇宙的密度扰动谱,以及不同暴胀势能模型(如混沌暴胀与再加热机制)在拟合观测数据上的差异和优势。 此外,我们深入分析了“哈勃张力”(Hubble Tension)这一当前宇宙学中最引人注目的难题。通过对比不同测量方法——基于早期宇宙(如CMB)推断的哈勃常数 $H_0$ 与基于晚期宇宙(如Ia型超新星和重子声波振荡)测量的 $H_0$,本书细致地评估了可能导致这种不一致的系统误差,并着重探讨了“早期暗能量”模型、修改引力理论(Modified Gravity Theories)以及暗物质/暗能量相互作用等新物理解决方案的理论框架及其对宇宙学参数空间的影响。 第二部分:高能天体物理与极端天体 天体的极端环境是检验物理定律的天然实验室。《星辰的低语》将读者的目光聚焦于宇宙中能量密度最高的区域。 我们对引力波天文学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全面回顾。从LIGO/Virgo/KAGRA合作组织探测到的双黑洞并合(BBH)、双中子星并合(BNS)事件,到对这些事件后随伽马射线暴(GRB)的观测,本书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这些多信使天文学信号来: 1. 检验广义相对论在强引力场下的有效性。 2. 测量宇宙中重元素的核合成(如 $r$ 过程)。 3. 独立确定宇宙的膨胀历史。 书中特别辟出章节,专门讨论超大质量黑洞(SMBHs)及其宿主星系共同演化的理论模型。我们剖析了活动星系核(AGN)喷流的辐射机制,特别是准相对论性射电波段观测如何揭示中心吸积盘的物理特性以及喷流能量的转换效率。对于脉冲星(Pulsars)的研究,我们不仅关注其作为高精度时钟的应用,还深入探讨了磁星(Magnetars)的磁场结构及其引发的耀斑事件,这些事件提供了对强磁场量子电动力学(QED)效应的潜在窗口。 第三部分:暗物质与暗能量的搜寻 暗物质和暗能量构成了宇宙物质-能量含量的约95%,然而其本质依然是现代物理学最大的谜团。 在暗物质(DM)部分,本书详细介绍了三种主流的实验搜索策略: 1. 直接探测: 详细介绍了地下氙探测器(如XENONnT, LUX-ZEPLIN)的最新进展,包括对WIMP(弱相互作用重粒子)截面的进一步限制,以及对低质量暗物质粒子(如轴子)实验探测方案的理论建模。 2. 间接探测: 重点分析了费米-伽马射线空间望远镜和AMS-02对高能宇宙射线谱线特征的观测,以及这些数据如何被用来限制特定暗物质湮灭或衰变截面。 3. 产生机制: 探讨了暗物质在早期宇宙中(如“冻结出”或“热遗迹”)的产生场景,以及与标准模型粒子相互作用的各种可能性。 在暗能量方面,本书从理论物理角度审视了真空能的“宇宙学常数问题”(Cosmological Constant Problem),即理论预测值与观测值之间高达 $10^{120}$ 倍的巨大差异。我们比较了基于观测的宇宙学常数 $Lambda$ 与修改引力理论(如张量-矢量-标量引力理论,TeVeS)的有效性,并讨论了未来任务(如Euclid、DESI)对暗能量演化方程 $w(z)$ 测量精度的提升,这将是区分不同暗能量模型的关键。 第四部分:系外行星与宜居性前沿 虽然本书侧重于高能物理和宇宙学,但我们并未忽视系外行星科学的最新突破。本部分关注的是那些可能孕育生命的极端环境以及生命迹象的探测。 我们探讨了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对系外行星大气光谱的革命性分析。读者将了解到如何通过透射光谱和直接成像技术,精确识别大气中的水蒸气、甲烷、二氧化碳等分子特征,以及如何利用生物标记物(Biosignatures)——特别是氧气和臭氧的组合——来评估行星的宜居潜力。此外,书中还分析了“红矮星宜居带”内行星面临的潮汐锁定和剧烈耀斑活动所带来的复杂挑战。 总结 《星辰的低语:天体物理学前沿探索》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深入且批判性的视角,审视当前天体物理学领域最活跃的研究方向。它不仅仅是知识的罗列,更是对未知世界的深入思考和对科学方法论的探讨。通过对最新实验数据与理论模型的交叉分析,本书力求激发读者对宇宙终极奥秘的持续探索热情。 --- 此简介内容涵盖: 宇宙微波背景、暴胀模型、哈勃张力、引力波天文学、黑洞与AGN、暗物质/暗能量搜索、系外行星大气分析等主题。所有内容均与《1000种常见植物野外识别速查图鉴》的植物识别主题完全无关。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印刷质量简直是一流的,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纸张厚实,色彩还原度非常高。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些精美的彩图,每一张都仿佛能让人触摸到植物的脉络和纹理。尤其是对那些细节的捕捉,比如叶片的边缘、花朵的绒毛,都刻画得极其细腻。装帧设计也很用心,封面硬挺,不容易磨损,即使经常带出去在户外使用,也能保持得很新净。我特别喜欢那种能够清晰展示植物整体形态和局部特征的对比图,对于初学者来说,这种直观的视觉辅助太重要了。可以说,光是欣赏这些图片,就已经是视觉上的一种享受了,这绝对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工具书,摆在书架上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逻辑简直是为野外考察量身定做的,太人性化了。它没有采用那种晦涩难懂的纯学术分类法,而是更注重实用性。开篇的检索系统设计得非常巧妙,我试着用几种不同的特征去查找,比如叶形、花色,甚至是生长环境,都能快速定位到可能的物种,查找效率极高。而且,每种植物的描述都言简意赅,没有过多冗余的专业术语,即便是带着一点植物学基础的爱好者也能轻松理解。这种“直击要害”的编写风格,大大缩短了在户外识别时犹豫不决的时间,真正做到了“速查”的精髓。那种被复杂图谱搞得晕头转向的感觉,在这本书里完全没有出现。

评分

我最欣赏的是这本书在信息密度和易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它不像某些厚重的图鉴那样堆砌了太多不常用的物种信息,而是聚焦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遇到的那“一千种”常见植物。这种精选的策略,让这本书的便携性大大提高,放在背包里也不会成为负担。更难能可贵的是,每种植物旁边的文字介绍,除了基础的形态描述外,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其生态习性或民间用途的有趣小知识,让识别过程不再枯燥,增添了不少发现的乐趣。这让一本工具书瞬间鲜活了起来,感觉像是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植物向导随行。

评分

坦率地说,这本书的排版风格非常现代和清爽,完全没有传统工具书那种老旧、密密麻麻的感觉。它的留白处理得当,使得每一页的视觉焦点非常明确,即便是在光线不太好的野外环境下翻阅,也丝毫不会感到吃力。字体的选择也十分考究,大小适中,易于辨认。我注意到,作者在处理那些容易混淆的相近物种时,会特别用小图标或简短的对比文字来突出关键区别,这对于区分“傻傻分不清楚”的植物种类简直是雪中送炭。这种对用户体验的细致关怀,在专业书籍中是比较少见的,足见作者的匠心独到。

评分

这本书的定价与其提供的价值相比,简直是物超所值。我过去买过几本同类别的图鉴,要么是图片模糊,要么是分类混乱,要么就是内容太偏门,实际用途不大。但这一本,从选材的广度到图片的精细度,再到整体的耐用性,都体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水准和对读者的尊重。它成功地将专业性和普及性融合得天衣无缝,让我这个业余爱好者也能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一个扎实的本地植物识别框架。对于任何想在城市公园、郊野小径上抬起头、不再对身边绿色生命感到陌生的朋友来说,这本图鉴绝对是入门和进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良伴,强烈推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